八、“我成了死神”
“三一”试验场正在全力进行准备工作。
-
月初,一座 110 英尺高的钢架塔开始安装,在它顶部的小棚内将安装绰号叫“胖子”的钚弹。洛斯阿拉莫斯采取了最严厉的保安措施。奥本海默与负责监督内爆式原子弹的高级科学小组——称为“牧童委员会”——最后确定了试验日期——7 月 16 日清晨 4 时。
-
月初,日本战败已成定局,但仍有两个因素促使美国决定使用原子弹: 一是针对苏联,战争后期,美苏冷战已露端倪,美英苏三巨头将在波茨坦会晤,杜鲁门需要有原子弹撑腰。同时,美国政府想以原子弹促使日本早日投降,以阻止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并因此在远东获得利益;二是日本不会无条件投降。
原子弹试爆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由于多年的忙碌,加之心情紧张,也许还有对原子弹前途的忧虑,奥本海默此时已心力交悴。为使他身心不致崩溃,格罗夫斯煞费苦心地从东部请来奥本海默的密友伊西多尔·拉比来陪伴他。
7 月 5 日,奥本海默致电劳伦斯和康普顿,邀请他们前来“三一”试验场。
7 月 11 日晚,奥本海默与家人告别前往试验场。
7 月 2 日凌晨,经过严格防腐蚀、防漏水、防过热以及防一切意外事故
的,价值 20 亿美元的钚弹芯被从奥米加实验室的地下仓库内取出,分别装入两个特制的手提箱内,在两辆警卫车护送下运往阿拉莫戈多的“三一”试验场。
早晨 9 时,开始装配原子弹芯。室内气氛极端紧张。只要有一点疏忽, 哪怕是瞬时达到临界,不仅会使弹芯无法再用,也将使整个装配小组成员受到过量照射而注定会慢慢地死去。奥本海默亲临现场观看,但在此情况下他已全然无法干预。正如在剧幕升起之时,导演对演员的演技已无能为力一样。但考虑到他的紧张情绪会影响到所有在场的人,因而影响到工作顺利进行, 他被要求离开现场。
接下来是把弹芯装入弹体。当时气氛十分紧张,奥本海默又亲临现场。他叼着烟斗在帐蓬外转来转去。
7 月 15 日下午,奥本海默最后一次来到铁塔上巡视。乌云在天空飘荡, 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他爬上塔顶,站在他从实验里创造出的宝贝旁边。这件珍品其貌不扬,使人难以看出其中隐藏着如此精湛的技术奇迹。它看上去很像一具水雷,在表面上布满电线,把 4 枚雷管连接到 X 点火装置上。奥本海默一人独自站立在离地 100 英尺高的塔顶,在被风吹得哗哗作响的铁皮屋顶下,倾听着远处的雷鸣,细心地检查着这弟一颗原子弹。
由于天气恶劣,奥本海默和格罗夫斯不得不一再推迟试爆。
当天午夜,奥本海默和格罗夫斯来到距爆心点 10000 码的 S.10000 点代号为贝克尔的倒计时指挥中心,他们将在此处观看试验。当时曾有科学家竭力反时奥本海默亲自在那样近的距离观看原子弹爆炸,但奥本海默还是去了。
凌晨 4 时,雨停了。奥本海默决定在 5 时 30 分试爆。所有人员立即撤离铁塔。
5 时 10 分,在沙漠中各处设置的扩音器响起了报时员的声音:“现在是
零时差 20 分。”
已经开始倒计时。
奥本海默独自一个人在坑道内外走进走出,显得紧张与孤僻。有一位负责管理一个紧急按钮的科学家看到奥本海默过份紧张,想开一个小小的玩笑让他轻松一下,他说,“奥比,我想很可能在零时差 5 秒时,我把开关一拉, 然后向大家宣布——先生们,试验不成了,都回去休息吧!你看会这样吗?” 奥本海默并没有被他的诙谐逗乐,反而冷笑地回答说,“你神经没有毛病吧!”
倒计时继续进行。营地上的警报器拉响,人们都掩蔽到壕沟中。 “十⋯⋯九⋯⋯八⋯⋯七⋯⋯”报时员忽然想到原子弹爆炸可能产生像
闪电一样的效应,因而他手中的话筒有使他触电的危险。因此,在计数报到差一秒钟时,他扔下了话筒然后竭尽全力地高喊:“零!”
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了。
有一位科学家这样描写当时的壮观景象: “此时,万籁俱寂,忽然出现一片耀眼的强烈阳光——或者说是像太阳
一样的强光。这是一股炽热的、无定形的白光,把沙漠边际的小沙丘照得雪亮,仿佛要将它们全部熔化。几秒钟之内,光线的亮度没有变化,然后开始减弱。⋯⋯我眯着眼睛,想看个清楚,大约又过了 10 秒左右,火球开始膨胀, 同时亮度减弱,这时看起来好像用石油燃起的一片大火,其形状犹如一个大草莓。火球由地面缓缓上升,下面连着一个急剧旋转着的、由尘土构成的长尾巴。⋯⋯所有这一切都在一片宁静中出现,直到几分钟之后,才传来一声巨响,我赶紧堵住自己的耳朵,但声音仍然震耳欲聋。接着是一片隆隆的轰鸣,就像远处有载重火车开过那样。到现在我耳边仿佛还能听见这种响声。”
在 S.10000 坑道内,人们可以看到由背向爆心的出口处闪进一股强烈的阳光,从而知道原子弹已经爆炸。几分钟之内仍然是一片寂静,随后传来了雷鸣般的巨响。
奥本海默回忆道:“有几个人笑了,有几个人却哭了,大多数人惊呆了, 一声不响。我心中浮上了古印度圣诗勃哈加瓦墓达中克里希那试图说服王子执行他使命的一句话:‘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当奥本海默克走出坑道来观看巨大的火球上升时,人们纷纷向他祝贺。班希里奇充满着成功的喜悦,他握住奥本海默的手说:“奥比,现在我们将永世被人诅咒了。”
费米自己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试验。当他见到闪光之后而冲击波到来之时,他撒下手中的纸片,由纸片被冲击波带走的距离,他估算出原子弹的威力——相当于 2 万吨梯恩梯。
天快亮时,人们看到奥本海默从 S.10000 坑道回到营地。他茫然移步, 完全像一个沉思中的陌生人。
这次试验之后,许多科学家立即赶往提尼安岛,把已运去的两枚原子弹
——绰号叫“小男孩”与“胖子”的部件最后装配好。
现在杜鲁门已确信他无需依靠苏联就可以单独结束远东的战争。他决定在苏联介入远东前迅速用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
- 月 6 日凌晨,一架名为“伊诺拉·盖伊”的 B—29 轰炸机离开太平洋上关岛附近的提尼安岛空军基地,机上携带着一枚名为“小男孩”的铀弹, 向日本广岛飞去。9 时左右出现在广岛上空。这座城市刚刚解除了空袭警报。
人们对轰炸已习以为常此时防空监视哨连空袭警报都没拉响。
- 时 14 分(东京时间 8 时 14 分),托马斯·弗比上校将原子弹投下。由于突然卸下了重载,飞机骤然向上升起。然后转弯迅速飞离弹着点。
几分钟之后,一道耀眼的闪光照亮了机舱内部。紧接着在几秒钟后,飞机受到两次冲击波的剧烈震荡。机组人员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球上升并翻腾数分钟之久,最后形成一团高达 30000 英尺的蘑菇云。飞机迅速返航,而广岛则变成了人间地狱。
据广岛市当局估计,广岛居民在当场和事后死亡人数为 200000 人,约占该市白天人口总数的 25—50%。广岛市中心区已夷为平地,有 60000 幢以上建筑物被毁。在轰炸后不久,全市成为一片火海。
广岛所有的时钟从此永远停在 8 点 15 分。
很快,美国电台播送了有关这颗炸弹爆炸的新闻以及杜鲁门即兴发表的声明:
“这是一颗原子弹,它利用了宇宙的基本能量。太阳从中吸取能量的那种力量已经释放给那些把战火烧到远东的人。如果日本不立即投降,美国会继续投下更多的这种炸弹。”
在洛斯阿拉莫斯,奥本海默在收到投弹成功的电报后,立即通知全实验室人员在礼堂集合。有一位科学家回忆道:“他像一位获奖者那样走进了会场。当他穿过大厅走向讲坛时,到处是欢呼声如掌声。他把双手握在头顶上摇晃着向大家致意。”
8 月 9 日中午 12 时零 1 分,美国一架名为“布克的车子”的飞机将一枚与“三一”试验场上试验完全一样的绰号为“胖子”的内爆式原子弹又投掷在日本长崎市区,造成 10000 余人的死亡与残废。在原子弹爆炸 12 小时之后,
长崎市仍然在陷于一片于火海之中,从 200 英里以外的飞机上也清晰可见。
8 月 10 日,日本致电美国同意接受无条件投降。
8 月 14 日为日本投降日。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举行了热烈的庆祝活动。全美国都衷心感谢洛斯阿拉莫斯在结束这场战争中的卓越贡献。杜鲁门总统在公开场合称赞这个实验室说:“他们所完成的事业是一项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有组织的科学奇迹。这个奇迹是在战争的重任下实现的,而且一次成功。美国在这个史无前例的最大科学冒险事业中,投进了 20 亿美元——我们最后胜利了!”
但是奥本海默等很快感到他们庆祝的只是一场虚假的胜利。在洛斯阿拉莫斯工作的科学家们许多年来一直全神贯注于攻克技术难关,很少有时间思考他们行动的后果。当有关广岛灾难的报道陆续披露后,他们发现自己所做的是如何可怕的一种罪孽。奥本海默本人也是首先对这项伟大的科学成就表示怀疑者之一。他曾经对一些记者说,他对“自己所完成的工作有点感到惊惶失措”,但他又补充说,“但科学家不能由于害怕人类可能利用他的发现做坏事而拒绝推动科学前进。”但他和那些战后仍留在洛期阿拉莫斯的人一样情绪沮丧。他写们给格罗夫斯,明确地提出他认为洛斯阿拉莫斯不能再像目前这样办下去,特别是“实验室的主任本人非常渴望知道何时能解除他目前的工作,因为他对此事极不胜任,而且只是由于战争期间为效忠祖国而勉强接受了这一重任。”
10 月 16 日,格罗夫斯代表陆军授予洛斯阿拉莫斯感谢状,奥本海默致答辞。他首先希望将来在洛斯阿拉莫斯的每个人都能以这份感谢状而自豪,
但他又说:
“如果原子弹被一个好战的世界用于扩充它的军备,或被准备发动战争的国家用于技术武装自己,则届时人类将要诅咒洛斯阿拉莫斯的名字与广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