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葛洪的医学思想
道家把能得道成仙的人称作神仙,说他们可以长生不死,来去无方。早在汉武帝时,司马迁就在著名的《史记》一书中写道:“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但是道教继承了道家的神仙之说。汉末的方士托名刘向,写了一本
《列仙传》,二卷。记述了传说中的 71 名仙人,各附赞语,体例仿照刘向的
《列女传》。
葛洪在《列仙传》的基础上又撰写了一部《神仙传》,十卷。《神仙传》所录共 84 人。其中容成公、彭祖(传说颛顼帝玄孙陆终氏的第三子,姓籛
(ji1n)名铿,尧把他封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因其道可祖,所以称作彭祖。籛铿在商朝为守藏史,在周朝为柱下史,活了 800 岁)两条《列仙传》
已载,其余 82 人都是《列仙传》未载的。
其实,所谓“神仙”,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譬如说“彭祖”这个人, 实际上不是一个人,他可能是江苏徐州一带一个古代部落或部族的名称,这个部落或是部族子孙相承,延续了 800 年之久。葛洪在《神仙传》中说,西汉的淮南王刘安跟八公(刘安的门客,有苏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八人,他们奉刘安之招,和诸儒大山、小山相与论说,著述《淮南子》一书)学神仙术,结果得道升天。实际上,司马迁早在《史记》中就记载:公元前 122 年,有人向汉武帝报告说刘安谋反,将刘安下狱,刘
安在狱中畏罪自杀。北魏时期的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 527 年)在他的《水经注》一书中就依据文献记载,否定刘安得道升天的传说,认为传说是葛洪编造的。郦道元还根据《庄子·养生主》一篇中关于“老子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的记载,否定了老子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荒谬说法。虽然葛洪的《神仙传》一书价值不大,但是他撰写的医书《玉函方》和
《肘后备急方》还是很有价值的。
其实,中国古代的医学,最早是和神仙方术联系在一起的。就是非常严肃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他所写的《史记·扁鹊列传》里,就有类似于神仙方术:司马迁说,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就是旅店的主人。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从甚密,感情融洽。长期交往以后,长桑君终于对扁鹊说他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他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和秘方传授给扁鹊,要扁鹊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他的医术,终于成为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奇怪的是,长桑君突然消失了,原来这位长桑君是一位神仙。但是,扁鹊对巫术还是深恶痛绝的,认为医术和巫术势不两立,在他的治病信条中包括了“信巫不信医”这条戒律。
在中国古代的医学中,医方著作是医学宝库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公元2—3 世纪,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张仲景(名机)曾经撰写过《张仲
景方》十五卷。张仲景的学生王叔和(公元 180—260 年),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与邹县之间)人,将张仲景的医方进行了整理。同时期的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华佗(又名华旉,字元化)也撰写过《华佗方》十卷。安定朝
那(今甘肃灵台)人皇甫台(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公元 215—
282 年)也撰写过《依诸方撰》。
在西晋“八王之乱”这一场大破坏中,天灾人祸,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不是死掉,就是流离失所,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葛洪除了非常热衷于炼丹术之外,也勤奋地钻研医术,他是东晋时期对我国医学贡献最大的古代杰出医学家。
葛洪在医学方面有很多成就。他著有《玉函方》一百卷,后来,这本书失传了。从他的自序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本书是他在周旋于华夏九州之时,搜集的奇方、异方、遗方、逸方,经过他的精选而编集的。他把这些医方分门别类,根据轻重缓急重新进行了编次,整理为一百卷,起名为《玉函方》。葛洪又写了一部叫做《肘后备急方》的医学著作。这本书又名《肘后救卒方》。后代医家对这本书进行了整理,其中有贡献的有:
陶宏景(公元 456—536 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谥(sh@,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贞白先生。丹阳秣陵
(今江苏南京)人。他也是个道士,把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进行了增补, 改名为《肘后百一方》。另外,陶宏景还自撰了《本草经集注》,分为七卷, 著录药物 730 种,首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杨用道,金代(公元 1115—1234 年)人。他把陶宏景的《肘后百一方》再度修订整理,更名为《广肘后备急方》,现在流传下来的版本,就是经过杨用道增订的。虽然《肘后备急方》已修订过两次,但是,从杨用道修订的版本上还能分辨出葛洪本人的医学成就。
葛洪虽然皈依了道教,是一个虔诚的道教徒,在炼制仙丹,追求长生不老方面非常投入,但是,在他炼制仙丹的过程中,由于他周旋于各地,看到了各地由于受到战乱影响,瘟疫流行的情况。特别是在他和民间进行广泛、深入的接触中,他深深感到,在民间,普通老百姓发生了疾病和传染病,常常因为缺医少药,而又没有简单易行的自疗方法,只好坐以待毙。所以,他下决心编撰一部简易应急的医方书籍。葛洪在他的《肘后备急方·序言》中, 非常感慨地表示说,由于古代留传下来的一些经典医方,大多数卷帙比较浩大,有的竟多达一千卷,非常混杂繁重,而且很难得到这样的一部巨著;再加上这些著作中所选用的药材大多数都比较珍贵,一般的贫苦病人也买不起,所以,葛洪在自己所著的《玉函方》的基础上,收集了各种单项的验方和一些简便易行的医疗技术,在迫不得已需要用药时,就选用一些乡村僻壤也容易得到,而且价格比较低廉,疗效比较显著的药物。有些一般性的草石类药物,到处都可以找到,根本不需要再到市场上去购买。
葛洪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编撰成了三卷《肘后备急方》,经过后世陶弘景、杨用道等人的整理,增广为八卷。“肘后”的意思是指这本书可以随身携带在胳臂肘后面,“备急”的意思是指这本书主要是用于急救病人,仅从这本书的书名就可以看出,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是中国古代医学宝库中最早的“急救手册。”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流传到现在已经是 1600 多年了。他的《玉函方》早已失传,而这本《肘后备急方》却流传多年,而经久不衰,究其原因,根本的是因为在葛洪这本书中体现出来的着眼于群众的医学思想。葛洪在这本书中,不仅用的是易得而且廉价的药材,还力求使用简便易行的治疗技术。
譬如,我国古代早就产生了针灸技术,但是,针术的专业性比较强,一般患者很难自己掌握,但是灸术(用艾叶等制成艾炷或艾卷,按穴位烧灼)比较简单,一般人都很容易掌握,所以,他不提倡用针疗法,只提倡用灸疗法。再如,人体的穴位非常复杂,名称也很难记,所以他对于施灸的穴位,一般不用穴位的专用名称,而是用“两乳间”,“脐下四寸”这样通俗地语言来代替,明确地提出施灸的大致位置。葛洪这种做法,使一般患者看了这本书之后,就可以自己掌握治疗疾病的方法,从而也就达到了葛洪撰写这本医书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