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的发现始末——1945 年奖

青霉素是本世纪 20 年代末发现的第一种可以实际应用于人体传染病治疗的抗生素,它传奇般的发现经过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但我们还要在这里讲一下这绝非偶然的偶然发现。

在细菌的培养过程中,往往因为培养皿被一个霉菌所污染而导致培养失败,对细菌学家来说,这是司空见惯的事实,就如同树上的苹果往地下掉而不往天上飞一样。只有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仔细观察了这一现象。他看到在离霉菌菌落不远的地方,葡萄球菌菌落变得半透明,最后则完全裂解了。他并没有把培养皿随手一抛,说上一句“培养失败,给霉菌污染了”,而是经过认真地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一个结论:有价值的抗菌物质是由霉菌所产生的。接着,他做了大量的体外试验证实了青霉素的抑活性和安全性,肯定了青霉素的效果。

他就此一举成名了吗?没有。因为他缺乏化学知识,无法将液体培养基中的青霉素提取出来,因而无法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所以,青霉素的发现并没引起当时科学界的重视。弗莱明已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可他不灰心, 不气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把那株青霉素在培养基上定期传代,一传就传了10 年,直到生化技术的进步使青霉素的提取成为可能。终于在弗洛里和钱恩等一批科学家的帮助下,利用马丁和赛恩其的分配色层分析技术提纯了青霉素。

青霉素就此成为人们救命的法宝了吗?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实验室中提纯和大规模工业生产之间尚有一道鸿沟。为了逾越这最后的障碍,美国动用了 200 多名化学家与英国科学家协同攻关,最终完成了这一复杂的技术。

可见,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没有充实的大脑,弗莱明不可能发现青霉素;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没有坚强的信心,没有认真细致的工作,弗莱明不会把青霉素传代 10 年,长期保存;如果没有其他科学家的发现,没有科学家们的集体协作,青霉素的提纯和工业生产也不会成为现实。

青霉素的发现使我们看到了科学的成功历程是多么漫长。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沿着崎岖小道艰辛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