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的基因——1983 年奖

猫与老鼠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如果说猫身上有老鼠的基因,你一定会嗤之以鼻。可事实的确如此。猫身上不仅有老鼠的基因,还有狒狒的基因。很多动物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北美洲的黄鼠狼有南美洲鼠猴的基因,而鲑鱼莫名其妙地带有鸟类的基因。这些基因是怎样从一种动物“跳跃”到另一种动物身体中去,并组合在它的遗传密码里的呢?

根据孟德尔的经典遗传学理论,基因是成串排列的,固定的。只有在同

一对染色体里基因才能发生交换,但这交换也不能产生任何有用的信息。任何新信息的产生只能等待基因发生突变,尽管十万次复制中才能出现一次错误,但这次错误说不定就能表达出与以往不同的东西,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再经过自然界的选择,适宜的便保留下来,不适宜的将被淘汰。如果基因如此稳定,进化如此缓慢,地球上多姿多采的生物要经过多少年才能产生啊!

美国的女遗传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克提出了新的见解。在 1951 年,她发表了一篇惊人报告:染色体中成串的基因不是固定的,它们以不规则的方式在运动着,甚至可以从一个细胞“跳跃”到另一细胞中,从而,基因所携带的信息便进入另一种细胞。她的“活动遗传基因”在当时还不能为其他科学家所接受,全世界只有不到 10 名她的支持者。直到 60 年代,一些生物学家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研究并证实了这一理论后,麦氏才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70 年代,在基因工程实验中发现了基因在细菌中频繁移动,更证实了麦氏的理论。

她的理论使人们改造生命的梦想变为了现实。人们可以把基因转移给细菌,让它合成各种激素、免疫球蛋白、疫苗,取代以前从动物体内提炼的陈旧工艺,也可把基因注入遗传病患者体内,完善他的基因库。她的成就奠定了遗传工程学的理论基础,为现代医学、生理学和农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为了表彰她的贡献,瑞典国王把 1983 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