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极世界格局
帝国主义国家在二战中几乎都遭到了打击和严重的削弱,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大受好处,大发横财,其经济和军事力量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二战的主战场在欧亚非三大洲,美国不仅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相反得到了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且美国借助于战争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本国经济,从而使美国的经济和军事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经济、军事、政治力量的空前壮大,美国统治者在战前就存在的扩张野心在战后急剧地膨胀。它倚仗自己的实力,一手拿着美元,一手拿着“大棒”,妄图称霸全球,领导世界。苏联的国民经济在战争中受到极大破坏,大约有 3.2 亿个工矿企业被摧
毁,国民经济损失达 5000 亿美元。但是,苏联在战争中得到 100 多亿美元的
租借物资。战后苏又从德得到了上百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并且得到了 50 多万
平方公里的土地和 2000 多万人口。此外,还有 200 多万战俘在苏从事强制性劳动。这一系列因素都为苏联恢复和发展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苏联的国民经济在战后得到了迅速恢复,一些最重要的经济部门的生产能力到1946 年就恢复到 1940 年的水平。到 1948 年,全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已全部得到恢复。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与美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战后,美苏在一系列问题上都表现出了对立和分歧,在世界各地形成了对峙的局面。集中地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
自战后,1947 年开始,美国从杜鲁门主义到马歇尔计划,直到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全面推行冷战的政策,严重地威胁到苏联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为此,苏联从 1947 年开始从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与美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50 年 2 月,中苏这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签订了为期 30 年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
成。此外,苏与波、罗、保、匈、捷、阿以及民主德国 8 个国家在华沙举行会议,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以建立华约组织同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相对峙。
从战后到 50 年代后期,形成了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这个时期两个阵营的对峙表现为除武装进攻外,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所进行的一切敌对行动,称之为“冷战”的对抗,主要集中于欧洲地区。而在亚洲,两极的对峙表现为直接的战火交锋,突出表现为 1950 年至
1953 年的朝鲜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帝国主义称霸全球的计划被打破,捍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了世界和平。从而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