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饥饿与贫穷

饥饿与贫穷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80 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南北两极化的趋势日益严重。这种贫富分化的状况不是新出现的,它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掠夺的产物。二战后,虽然绝大部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由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这就使新独立的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依然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仍然遭受不公平的待遇,经济上被掠夺,致使南方大多数国家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因此,在过去几十年内,南方经济的发展速度还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反而是扩大了。而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缺乏经济建设经验,在经济发展战略方面也出现过失误,也加大了南北差距。

80 年代,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大多数南方国家受到很大挫折,据世界银行资料,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南方国家,1965 至 1980 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为 5.9%,而 1980 至 1987 年下降到 4%,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从 5.1%下降到 0.4%,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由 6%下降到 1.4

%,大多数南方国家的工农业增长率也有所下降。

80 年代南方国家爆发的债务危机和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也加剧了南方国家的经济困难,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债务危机的沉重负担严重困扰着第三世界国家。80 年代初债务危机爆发,到 90 年代外债总额几乎翻了一番,高达 1.32 万亿美元,每年应付利息高达 1700 万亿美元。1984 至 1989 年,非

洲外债每年以 11.2%的幅度增长,外债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1985 年为 57

%,1989 年上升到 88%。非洲 1989 年外债额已超过 2500 亿美元,到期应还债务约达 300 亿美元。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外债危机更加严重,1970 年只有 60 亿美元,1988 年则增至约 1380 亿美元,是他们当年出口总额的 3.5 倍。

拉美的债务居高不下,1991 年外债总额达 4000 亿美元,年息为 350 亿美元, 并且有些国家的资本流出速度超过借支外债速度,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颇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近 20 几年来,由于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价格的暴跌,贸易条件的恶化, 出口收入损失更加巨大。另外,发达国家工业品价格的抬价,又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价格上更大的“剪刀差”,并且发达国家还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某些产品的进口也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损害,仅非关税壁垒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就达 500 至 600 亿美元,这也是南方国家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面我们看一下发展中国家具体情况。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生产力发展水乎低下,人民

生活相当贫困。经济上表现在国民经济中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比重低,仍然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比重大,一般占全国人口的 65%左右,有的则占 90

%。而农业生产又长期处于低下水平,虽然发展中国家拥有全世界 70%的可耕地,然而许多国家还不得不从发达国家进口粮食。殖民主义造成的单一制的经济结构依然存在,这种畸形的单一制经济结构仍受帝国主义控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大障碍。

人民生活相当贫困,而且贫富不均,贫富悬殊非常明显。由于经济落后, 生产发展缓慢,加上人口增长过快等原因,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

十分低下。据估计有 5 亿多人口处于饥饿状态中,每年大约有 4 万人死于饥饿或饥饿后遗症,其中 3/4 是儿童,主要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尤其是近几年来,非洲连续发生旱灾,干旱席卷了 20 几个国家,形成了一个饥饿地带,使

几千几万人面临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发展中国家的失业和半失业人口有 4

亿多,比发达国家的失业人数高约 26 倍;此外不少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的幅度也高于发达国家。贫富悬殊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鲜明特征。如印度资产在 2 亿卢比以上的 12 家私人财团占全国私人资本的一半以上,而有近一半人口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印度农村中有 20%的农户每家的财产不到 100 卢比,而塔塔和比拉西大财团每家资本都在 150 亿卢比以上。

全世界文盲 10 亿多人,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从文盲

的比例看,阿拉伯国家的文盲占其总人口的 62%,非洲的文盲占人口的 60

%,亚洲的文盲占 37%,拉美的文盲占 15%;从文盲的人数看,全世界文盲的半个数以上大约有 6 亿多集中于亚洲。

经济和文化十分落后,表现在一个方面是人民身体健康和寿命上也是十分明显的。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最不发达国家中,由于食品不足,营养不良,卫生保健医疗条件差,所以人民的死亡率特别是婴儿死亡率相当高。据统计,34 个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 1975 年的平均寿命只有 44 岁,婴儿死亡率高达 122‰,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人口寿命为 72 岁,婴儿死亡率为 15‰。

发展中国家的这种贫穷落后状态是在特殊的经济关系下发生的,有其一定的原因。

  1. 经济增长速度减慢。战后,摆脱了殖民统治的发展中国家,曾经在一段时期内获得了经济增长的机会。1961 年至 1973 年,发展中国家平均年增长率为 6.3%,1974 年到 1980 年已降到 5.1%,但仍不失为中速水平。但 1981年到 1988 年已降至 1.9%,低于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世界银行在 1989 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一些拉美国家已倒退了 10 年,撒哈

拉以南非洲国家倒退了 20 年。”进入 90 年代后,在经济发展方面比 80 年代有所好转,但不少国家依旧在困境中挣扎。拉美虽然多数国家经济开始复苏, 但巴西和秘鲁这两个主要国家的经济仍没有摆脱衰退的困境。

  1. 外贸形势转为不利。进入 80 年代,经济困难的发达国家采取了限制进

口等外贸政策,使发展中国家外贸环境严重恶化。从 1980 年至 1987 年,主

要由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大为下降,石油下降 50%,食品下降 32

%;同一时期内,发达国家出口的制成品价格却上升了 19%。结果使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额由 1981 年的 6207 亿美元,降至 1986 年的 4957 亿美元,减

少了 1/5。虽在 1988 年又回升到 1981 年的水平,但同一时期,西方发达国

家的出口贸易由 1981 年的 11982 亿美元,猛增至 1988 年的 19283 亿美元, 增长了 61%,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地位再次下降。

  1. 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恶化,外债包袱沉重。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连年逆差,加上国际货币市场率在 80 年代居高不下,外债利上滚利,已成为套在

许多发展中国家颈上的沉重锁链。1980 年发展中国家积欠的外债已达 6300

亿美元,到 1988 年竟翻了一番,增至 12300 亿美元。90 年代初,拉美地区的外债压力,虽略有缓和,但债务负担过重的状况未能从根本上解决。1991 年拉美外债仍有 4260 亿美元左右,困境长期存在。非洲国家的外债总额到

1991 年已达 2751 亿美元。一些非洲国家几乎陷入靠乞讨混日子的局面。

  1. 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的问题,它是由

多种因素引起的经济综合症的集中表现。外债负担沉重,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财政困难,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农业生产落后和粮食短缺造成粮食供不应求,粮价上涨从而带动物价普遍上涨。在国际贸易中,许多国家被迫以低价出售初级产品,高价购买制成品,又对国内价格造成压力。有些国家出现财政赤字,于是又以大量发行货币来弥补赤字,更直接加剧了通货膨胀。

  1. 严重的粮食危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农业生产落后,土地制度不合理, 不少国家仍保留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再加上不少国家忽视农业的发展,致使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尤其是粮食生产增长不快。相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却持续上升,这样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这类国家在 60 年代有 56 个,而到 70 年代增加到 69 个。结果这些国家粮食供应紧

张,不得不靠进口粮食来缓和严重缺粮的矛盾。如非洲的尼日利亚 1970 年

前,每年进口粮食约 20 万吨,到 1982 年却要进口粮食 250 万吨。因为这时尼日利亚人口增长率高达 3.5%,而农业生产却只有 1%的增长率。近几年来非洲许多国家又遇到了严重的干旱,更使粮食短缺,致使大部分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如埃塞俄比亚 1985 年遭受一场特大旱灾,全国 1/4 的人口沦为灾民,在 9 个月中就饿死 30 多万人。

  1. 人民群众生活恶化,大量失业,贫穷悬殊,两极分化严重。70 年代末, 巴西的失业人数高达 1000 多万,直至 90 年代,失业率仍保持较高水平。严重的通货膨胀更进一步使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收入下降。1982 年,拉丁美洲失业的人数占该地区有劳动能力者总数的 30%,据估计,第三世界人口有半数以上是在贫困线以下,约有 8 亿人口处于赤贫状态;在巴西,流落街头的

儿童约 3000 万左右。在非洲,80 年代爆发过大饥荒,大约有 1.5 亿人在饥

饿和死亡线上挣扎。拉美每天饿肚子的就有 1 亿以上。另一方面,两极分化

严重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中的一个非常突出问题。如外债超过 1000 亿美元的巴西,全国最富裕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10%,却占全国收入的 48%,同时全国尚有 2500 万儿童无家可归,按其经济发展计算,全国人均收入已达 2000 美

元,但最穷苦的农村人均收入只有 100 多美元。

尽管这些原因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并且使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处于极端困苦之中,甚至于面临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但这并不是根本原因,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的剥削和掠夺,是由于国际旧经济秩序的存在。发展中国家要想达到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就必须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推动“南北对话”,为争取一个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新秩序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