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石塔

石塔因是天然岩石凿砌而成,因此我国众多的古塔遗存中,石塔的数量相当多。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是山东省历城县柳埠村的四门塔。

柳埠村青龙山麓原来有一座神通寺,后来毁掉,仅剩遗址,四门塔就在遗址的东侧。关于这座塔的建造年代,原来一直难以确定。过去,依据塔内一尊佛像的石座上刻有东魏武定二年(544 年)杨显叔的造像题记,有人推断是四门塔建造的年代。1972 年,该塔大修时,在塔顶内的拱板上发现了刻写的“大业七年造”的字样,由此确定,四门塔建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 年),距今已有 1300 多年了。

四门塔的结构非常简洁,是一座方形单层尖顶佛塔,因四面各有一座上部半圆形拱顶门,因此而得名四门塔。塔高 15.04 米,每边宽 7.4 米,壁厚

0.80 米,全部用雕有花纹的大块青石砌成。塔身上用石块叠涩挑出 5 层作为塔檐。塔顶用 23 行石板层层收缩叠砌,成为四角攒尖方锥形。顶端由露盘、山华、蕉叶、相轮等组成塔刹,形制简朴浑厚。

塔内正中有石块砌就的硕大的塔心柱,为方形,四周有回廊环绕,塔心柱与塔墙之间有拱板,塔室顶部以 16 根三角形石梁接于中心柱与外墙上,托住拱板和塔顶。

四门塔的塔心柱四面,各有 1 尊石雕佛像,都是螺髻、盘膝、朝门静坐。

其中北面的 1 尊为双手分于两膝,其余 3 尊均是两手平迭。从造型看,不像

同时代的作品,但是都非常细致,保存也基本完好。据记载,杨显叔的一块造像石刻,在清末时被官僚端方勾结奸商盗走,至今下落不明,现存的造像石刻,是近年维修时按照原拓片重刻的。另有唐景龙二年(708 年)尼姑无畏等的造像记,也下落不明。

四门塔在建筑上具有较高的学术和美术价值,曾受到不少中外学者的赞赏。20 年代日本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曾对这座石塔给以较高的评价。30 年代,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夫妇,曾专程来这里瞻仰。解放以后,四门塔几经维修,被作为重要文物保护起来。

四门塔的东北角有一株苍劲古柏,因树上有九根粗大的枝干,人们称其为“九顶松”,因树龄逾千年,又称“千岁松”,现在仍然枝叶茂盛,郁郁葱葱。清代曾有一首诗,把四门塔和九顶松联在一起吟诵:“朗公精舍古神通,劫火烧残五代空,唯有四门古塔下,长松九顶尚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