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勇猛

击不中的子弹不具备杀伤力,但是射进心脏里的子弹和刺进胸膛的刺刀却能杀人。——巴顿

卖力扮演欺骗敌人的角色

巴顿将军在西西里和北非两大战役中的出色表现,已经引起德国人的恐惧和尊重。

巴顿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颗耀眼明星,他的出现,总能引起人们的瞩目,甚至轴心国的军队只要知道他的方向,立即就会部署重兵,时刻防备这个可怕的敌手。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华盛顿方面开始准备利用巴顿的“明星”效应,专门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从而迷惑敌人的视线,进行有效的打击。

这时,巴顿开始在地中海频繁露面,他其实是给德军一个假信息,以掩护盟军一个全新的“霸王”计划。

“霸王”计划是一个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目的是彻底打败希特勒。

围绕这一问题,苏、美、英三国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最终盟军决定至迟在1944年春,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行动代号为“霸王”。

大洋彼岸的德军统帅部,密切注视着盟国的动向,很快就报告了希特勒。

希特勒命令情报机构注意敌军重要人物的行踪,以此摸清有关“霸王”作战的计划内容和意图所在,其中,还特别提到巴顿。

巴顿这时正在英国,他正急不可耐地等待着捉摸不定的命运对他的安排。

1月26日,巴顿来到伦敦,并见到了艾森豪威尔将军。

“乔治,我猜你知道你要干什么。”艾森豪威尔用略带玩笑的口吻对巴顿说。

“艾克,我确实不知道。”巴顿有些迷惑。

“乔治,我想把我的老部队,第三集团军交给你。”

艾森豪威尔变得严肃起来,继续说:“第三集团军正在前往英国的途中,到时我会让人通知你的。”

会见最后,艾森豪威尔告诉巴顿:“你的具体任务将由布来德累决定和传达。”

巴顿见到了布来德累,在北非突尼斯之战中,布来德累担任巴顿第二军的副军长,在西西里战役中,他又在巴顿手下任第二军军长。

布来德累能打善战,而且为人稳重谦和,不像巴顿那样鲁莽冲动,因此艾森豪威尔在选择参与“霸王”战役指挥工作的人选时,选择了布来德累担任美军部队的总指挥。

同时,艾森豪威尔也知道,美军少不了巴顿这员虎将,所以决定任命其为第三集团军司令。

布来德累交给巴顿两项同时进行的任务,一是接管第三集团军,二是在“坚韧”行动中担任主角。

“坚韧”行动本身就是霸王计划的一个烟雾弹,该计划的目的在于使德国人相信,同盟国的主攻地点是英吉利海峡较窄水域对面的加莱地区,而不是诺曼底,具体进攻时间在7月份以后。

同时,在诺曼底登陆正式开始后,还要让德国人以为这只是一场牵制性进攻,是为了掩护在加莱的更大规模的进攻,从而把25万德军牢牢地吸引在塞纳河以北,使之不能支援诺曼底。

为了让德国人深信不疑,“坚韧”计划要求组成一支英国第四集团军,由安德鲁·索恩中将指挥,造成一种英国准备从英格兰港口对挪威南部发起进攻的假象。

同时,还虚设一支由12个师组成的美第一集团军群。

为加强其欺骗性,这个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必须是在德国人看来理所当然的人物,还有谁能比等候处置的巴顿更适合这一职务呢?

3月20日,盟军最高司令部发表公告,宣布免去巴顿第七集团军司令一职,另有任用。

关于巴顿的情报迅速传到德国,当时,德国间谍发回来的情报说,巴顿麾下有两个集团军,分别称“巴顿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德国情报机关对此深信不疑。

甚至当第三集团军终于打着自己的旗号投入战斗时,德国的战斗日志上,仍称其为第九集团军。

第一集团军群司令部设在肯特郡多佛尔附近,与加莱隔海相望。它实际上无一兵一卒,只有一些无线电收发人员。

蒙哥马利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群的电报都是先发到这里,再由这里转发各地。

德军电讯侦察部门发现,多佛尔一带的无线电通信量具有一个集团军群司令部的规模,由此认定了英格兰东南部为盟军集结重点。

第一集团军群有真实可信的编制,并有足以乱真的假营房、假坦克、假医院、假油库。

结果,偶尔几架德国侦察机溜到英伦上空后,很快就发现似乎确实有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正在集结。

对于“坚韧”计划的意义,巴顿心里十分清楚。但是,巴顿并不喜欢作配角。

对于新使命的不满,并未影响巴顿忠于职守。对这项欺敌工作,他做得很卖力,并很快精通了这项工作。

巴顿在英国四处招摇,处处把自己的名字挂在嘴上,但每次说话时,他又总要提醒:“我在这里是个秘密,请不要提我的名字。”

“坚韧”计划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巴顿一直是德军重点注意的目标,再加上他的卓越表演,使德军确认,美军主力将由巴顿指挥,他所出现的地方,一定就是盟军未来主攻方向。

到诺曼底登陆开始后,德军还在加莱留下了整整一个集团军,他们一直在等待着巴顿的出现。

结果,盟军却在另一地方,偷偷地上岸了。

超前设计“第三计划”

“坚韧”计划对巴顿来说,真是一桩无可奈何的差事,日子过得非常无聊。

尤其是第三集团军司令的真实身份,同第一集团军群司令的假身份,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更是让巴顿上火。

1944年1月28日晚,巴顿终于见到了自己手下的第一批人马,那是由爱德华上校领导的一个小组。

上校向将军汇报了第三集团军的情况,同时也以好奇的目光观察着这位第三集团军未来命运的主宰。

对巴顿来说,第三集团军并不陌生,在1941年夏天的大演习中,他曾经同这支部队打过交道。

不过,美国投入战争以后,在将近两年半的时间里,第三集团军一直在本土进行军事训练,没能来到欧洲。

在老司令官克鲁格将军的精心调教下,第三集团军成为一支吃苦耐劳、作风顽强的部队,只是缺乏实战经验。

巴顿接任第三集团军司令后,做的第一件事是组建自己的司令部。

司令部设在纳兹福德的一个男爵庄园,这里林木茂密,芳草萋萋,一片田园风光。

巴顿要求参谋班子是他个人的延伸,他用人的标准是忠诚第一,才能第二。

1月31日,巴顿向老朋友、即将接任第七集团军司令的帕奇将军提出把自己的原班人马带到第三集团军去的请求,帕奇将军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巴顿和他在北非和西西里的参谋班子又在伦敦团聚了。

巴顿的参谋班子成员参差不齐,总的说缺乏很突出的个人,但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却像一架精密的仪器。

在这里,没有浮华和虚假的作风,每个人都默默工作,有条不紊。

第三集团军下辖四个军:弥德尔敦的第八军、海斯里普的第十五军、库克的第十二军和沃克的第二十军。

当这些部队陆续到位以后,巴顿立即投入了紧张的训练工作。

为了让第三集团军能够打硬仗、打大仗,巴顿一方面对他们进行作战技能训练,另一方面,他花了更多的精力去整顿作风和纪律。

第三集团军在巴顿的旺火冶炼下,由一块好钢变成了一把利剑,一把随时准备出鞘饮血的利剑。

巴顿是个敏感的人,他虽然领导着一支集团军,却始终认为自己无所作为。

特别是,巴顿实际上被排除在“霸王”行动的筹划工作之外,他和第三集团军今后的命运是由别人来决定的,这一点让他觉得很不是滋味。

可是,为了不失去参战的机会,巴顿只能把这一切默默地放在心底。这对心直口快、富有鲜明个性的巴顿来说,不啻是个难以忍受的心理重负。

在巴顿灰心丧气的这段时间里,“霸王”计划已逐渐成形。

“霸王”计划规定的战役目标是一个明确而有限的目标,登陆目的在于,夺取并确立一块在法国大陆的滩头占领区,然后进一步扩大战果。

登陆将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行动代号为“海王星”,主要指最早的登陆战役,包括在“卡昂地区开辟飞机场和占领瑟堡港”。

第二阶段才是“霸王”战役的重点,要求扩大第一阶段的战果。

在第二阶段,包括布利陀半岛、卢瓦尔河以南的所有港口以及卢瓦尔河和塞纳河之间的地区。

“霸王”计划规定战役时间为90天,至于90天以后,即下一阶段怎样行动,没有拟定预案。

同时,计划还明确指出,最初的登陆战役由美第一集团军和英第二集团军联合实施,这两支集团军受蒙哥马利将军领导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群统一指挥。

计划对巴顿和第三集团军做了如下安排,他们将在登陆日开始后15天至60天之间越过科唐坦半岛登陆。

看了这份计划后,巴顿只能报以苦笑,因为在登陆西欧那个永载史册的日子里,他不能亲自指挥一支作战部队,而仍留在英格兰担任那个可怜的骗局中的主角,对此他只能报以苦笑。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计划明确了他和第三集团军的作战任务,表明这次战役还有他的份,这使巴顿还没有完全失望。

欣慰之余,巴顿感到计划还有某种缺陷,回到第三集团军司令部,巴顿对脑子里的问题进行了苦思冥想,最后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

首先计划没有关照下一阶段,它仅仅停留在占领扩大滩头占领区上,而没有想到德军可能会遭到决定性失败。

还有计划中的英军方案过于乐观,因为英军的对手将是德军主力,他们很可能被德军阻住,无法前进,甚至可能被打败。

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计划中也没有提及。

巴顿立即行动起来,他设计了一个自己的计划,并命名为“第三计划”。

然后,巴顿把这份计划交给了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比特尔·史密斯,想通过他将该计划转呈艾森豪威尔。

谁知该计划竟如石沉大海,巴顿知道别人不欢迎自己开口,索性也就不再理会此事,集中精力去训练他的第三集团军。

创造快速出击奇迹

1944年6月6日凌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开辟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战役正式打响。

首先,2395架运输机和847架滑翔机从英国的3个机场起飞,载着3个伞兵师在夜幕下于诺曼底着陆。

伴随着黎明时的曙光,美英空军驾驶着3000架次飞机,如密集的蝗虫一样,出现在德军海岸防线上空。

随着黑色的炮弹不断地从空中坠落,行军的海岸防线到处是火光冲天,地面的烟雾让那里的一切变得模糊不清。

同时,6000多艘舰船浩浩荡荡横渡英吉利海峡,各种舰炮猛轰沿岸敌军阵地。

霎时间,诺曼底山摇地动、火光冲天,直炸得德军魂飞天外、鬼哭狼嚎。

6时30分,美军第七军第四师开始在犹地海滩登陆。美军第五军第一师从奥马哈海滩登陆。

英军第二集团军于7时20分开始登陆。

盟国大军神兵突至,打得德军猝不及防。

在战役的最初阶段,德军未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结果盟军以比较小的代价夺取巩固了3个登陆场,并在6月8日将它们连为一体。

如梦初醒的德军,很快调整好了防御并展开了积极的反攻,试图将登陆的盟军统统赶下大海去喂鲨鱼。

交战双方在诺曼底一带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战役呈现胶着状态。

经过一天激烈战斗,第二天,英美滩头阵地连成一片,盟军初步建立了稳固的滩头阵地。

诺曼底海岸炮火连天、战事正酣,但美军的头号猛将巴顿却仍然待在远离战场的英国中部地区,连火药味都闻不到。

巴顿心急如火,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他担心自己在投入战斗之前,战斗就结束了。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继续让巴顿在英国按兵不动,一方面是由于巴顿的任务不是抢占滩头阵地,而是向内地扩张战果。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继续实施“坚韧”诱骗行动,使德军误以为巴顿部队将在加莱地区登陆,从而不敢贸然调动加莱地区兵力增援诺曼底。

6月底,巴顿奉命将司令部从波维尔厅迁往南安普敦以西30多公里处的布雷摩公馆。

同时,第十三集团军各部队也秘密向英国东南部集结。

此时,“霸王”计划的进展因受到德军抵抗而有所减缓,看来到了关键时刻。

7月2日,艾森豪威尔打电话给巴顿,希望他火速赶到法国战线,准备投入战斗。

巴顿接到通知后,立刻赶往伦敦,料理完各项事务后,于7月6日飞往诺曼底。

巴顿像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巨富前往法国旅游一样,投入了战斗。随他一起参加这次战斗的,还有他的爱犬威利和《诺曼征服史》这一本书。

在4架P-47战斗机的护航下,巴顿的C-47飞机破云穿雾,很快降落在诺曼底海滩。

32年前,巴顿参加完奥运会返回美国途中,第一次光临此地,现在,为取得战争领域的这块金牌,巴顿再次来到此地。

在布来德累的司令部里,巴顿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但是由于第三集团军还在集结之中,布来德累又不让巴顿参与制订计划,因此,巴顿在诺曼底仍然只能坐在冷板凳上,心急火燎地关注着战局的发展。

布来德累的攻势只取得了缓慢而吃力的进展,担负主要进攻任务的美第八军经过12天的激烈战斗,只推进了约13公里,便难以为继,停止了进攻。

眼看着自己寄予厚望的攻势遭到失败,布来德累意识到他在科唐坦半岛的中部地区打不下去了,决定取消这一攻势,代之以一个更大胆、更坚定的“眼镜蛇”作战计划。

布来德累不会把巴顿丢下不管。他决定让第三集团军尽快投入战斗,他找来了正沮丧不已的巴顿。

布来德累告诉巴顿:“不要担心,乔治,我将尽快让第三集团军投入战斗。”

“眼镜蛇”战役原定于7月24日开始,由于阴雨,空军无法出动给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和掩护,被迫推迟了一天。

7月25日,也就是进攻欧洲开始后的第七周,天气好转。“眼镜蛇”作战行动正式开始,艾森豪威尔亲临前线督战。

在8公里长、1公里多宽的地区,盟军第八、第九航空兵部队出动2000多架次飞机,炸弹4700吨。

当时的诺曼底一片火海,巨大的烟雾弥漫在天空。

战斗进行得如此顺利,到7月27日,“眼镜蛇”作战计划的基本目标已全部实现。

7月28日,布来德累下令,让巴顿以第一集团军副司令的名义到前线督战,督促第八军扩大战果,打开布利陀的大门,并要尽快使第十五军投入战斗。

布来德累同时指出,第八军打开布利陀大门之时,就是巴顿的第三集团军投入战斗的时刻。

接到命令后,巴顿立即带着参谋长加菲将军、第十五军军长海斯利普将军等人前往第八军司令部。

在听取了第八军军长米德尔顿将军的汇报后,巴顿认为,由于交通阻滞,第八军的推进速度已经大为减慢,当务之急是使部队以最快速度抵达阿夫朗什。

于是,巴顿立即对部队进行了新的部署,把两个装甲师作为前锋,快速向阿夫朗什推进。

7月29日,两个装甲师快速出击,战斗进展之快,令敌对双方都感到不可思议。

到第二天,第四装甲师就攻占了阿夫朗什,第六装甲师则攻占了格朗维尔。

这样惊人的速度,与其说是在进行战争,不如说是在进行快速的行军。

当别人都在惊叹于巴顿创造的奇迹的时候,他却丝毫没有骄傲,而是命令部队继续向南进攻,准备占领河流渡口。

7月31日,巴顿的装甲师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美军顺利控制了朋陀博尔桥。

这样,美军就可以轻松地向西开进布利陀,向南开进卢瓦尔,向东开到塞纳河畔。

当晚,美军又夺取了塞纳河上的两个水坝,避免了德军毁坝放水、阻止美军行动的可能性。

至此,布利陀的门户大开,胜利就在眼前。

接到胜利消息后,布来德累立刻打电话向巴顿表示祝贺。

从此,布来德累感到他已无法离开巴顿了。共同的作战实践使他们之间抛弃前嫌,结成了牢固的友谊,令人吃惊,令人羡慕。

尽显机动神速战术风格

1944年8月1日,对巴顿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天。因为就在这一天,第三集团军正式地、独立地、全部地投入了战斗。

就在同一天,艾森豪威尔正式接管了盟国地面部队的最高指挥权,可以对蒙哥马利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和布来德累的第十二集团军群进行统一指挥。

当天,第三集团军司令部迁到了库汤斯东南的宾加德。

巴顿显得格外兴奋,他特意穿上干净整洁的呢子制服,显得神采奕奕、充满自信。

当时,巴顿把司令部的参谋人员集合到一起,每人斟了一杯白兰地酒,共同庆祝第三集团军的诞生。

巴顿还专门发表了简短激昂的祝酒词,他说:

我们将在今天中午12时正式投入战斗,一个伟大的时刻即将来临。

你们要记住一条座右铭,那就是:果敢,果敢,永远果敢!

我们必须一往无前,揪住敌人紧紧不放,把它打得魂不附体。我相信各位先生会做得非常出色的。

按照原定计划,第三集团军的第一步任务就是夺取布利陀,并占领半岛上的重要港口。

但是,随着局势的发展,巴顿认识到,战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通过对战局的深入考察,巴顿认为,现在战役的重点已转移到科唐坦以南、西南和东南的广阔地域。

这也就是说,布利陀实际上已失去了原来重要的战略意义,降到了次要地位。

而且,随着战线迅速向前推移,布利陀沿海港口的意义已不像“霸王”作战计划所预料的那么关键了。

巴顿建议修改战役计划,把主攻方向向左大转弯,将德军挤到塞纳河边的一个大口袋里,然后再拉紧绞索。至于布利陀,只需动用一个军的力量便足以完成任务。

巴顿的想法未被布来德累接受,却为艾森豪威尔默许。

凭借盟国地面部队总指挥艾森豪威尔将军撑腰,巴顿决心按自己想法干下去了。

8月1日下午,第三集团军按巴顿的计划投入战斗。对原主攻目标布利陀,巴顿只派了第八军,并限定他们在5天内拿下布利陀最南端的布洛索。

巴顿认为,布利陀的敌人不堪一击,战斗可以迅速解决,5天时间绰绰有余。

为此,巴顿同对此持怀疑态度的蒙哥马利打了一个赌,赌注是5英镑,巴顿认为自己赢定了。

巴顿同时规定,在第八军进入布利陀的同时,第三集团军其他各军一律转向东线作战。

当天,第八军在巴顿的亲自指挥下,冲过阿夫朗什山口,如下山之虎直扑布利陀。

在布利陀之战中,巴顿与第八军军长弥德尔敦将军在战术运用问题上发生了尖锐矛盾。

弥德尔敦是一位步兵出身的优秀指挥官,行动谨慎稳健,喜欢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缺乏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

而巴顿十分重视部队的机动性和速度,喜欢不间断地进攻和冒险。他认为,布利陀之敌已成惊弓之鸟,不堪一击,所以美军应大胆利用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和速度,绕过中间目标,向最终目标快速推进。

如果能尽快拿下最终目标布洛索,就算大功告成,肃清残余之敌只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对于巴顿的战术原则,弥德尔敦既不理解也不愿意接受。他们之间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两种战术风格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根据自己的作战原则,弥德尔敦决定步兵在前面推进,装甲兵尾随其后予以支援。他命令第六装甲师长哥洛将军原地待命。

巴顿知道后,亲临哥洛的指挥所,命令他立即出发,向迪南挺进,进入布利陀,绕过敌人的抵抗,以最快的速度向前推进,争取在星期六晚之前到达布洛索。

8月2日,部队进展十分顺利,一鼓作气前进了50多公里。3日,又推进了近50公里,其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卢代阿克,离布洛索只有160公里了。

就在这时,布来德累来到第八军司令部,第八军军长弥德尔敦立即向他诉苦。

布来德累也被巴顿冒险的战术行动惊呆了,立即让弥德尔敦向哥洛发去命令,部队立即集结,原路返回,攻占迪南,为全军大规模进攻圣马洛创造条件。

哥洛无可奈何,他只能遵命行事。

然而巴顿很快知道了这件事,8月4日11时,正当哥洛同参谋们一起研究进攻迪南的计划时,怒气冲冲的巴顿出现在他面前。

“这是谁的混账主意?”巴顿在咆哮。

“是布来德累和弥德尔敦的命令,将军。”

“弥德尔敦真是个优秀的步兵啊!从现在起,你不需要理会任何让你停止前进的命令,除非是我下的。你马上向布洛索前进,我去替你解释。记住,让敌人去担心侧翼,而不是我们。”

“是,将军。”哥洛一脸欣喜。

第六装甲师立刻行动起来,星夜兼程地赶往布罗斯特。

可是,在他们被浪费的24小时里,德军抓住了喘息之机,布罗斯特的防御得到加强,美军后来不得不花10天的时间,才拿下这座城市。

约翰·伍德的第四装甲师遭到了同第六装甲师相同的命运。不过,在巴顿亲自解除了来自弥德尔敦的干预后,该师迅速攻占了瓦恩和洛里昂一线,为全歼布利陀之敌创造了条件。

在这种“飓风式”的作战行动中,巴顿的集团军情报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实,巴顿所有那些貌似鲁莽、冒险的命令和行动,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他作出任何决定之前,都进行了细致的情报收集工作。决不是头脑发热,胡打蛮干。

战役进行到这个时候,巴顿在一开始就预见到的那些事情,开始为盟军其他高级指挥官所了解。

一切正如巴顿所料,“霸王”计划确实要做大的修正,美军的主要任务应是向东推进,进入欧洲腹地。

布来德累也再一次理解了巴顿的价值,现在美军上下一心,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团结,将士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尤其是巴顿,现在没有人再去干涉他,他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了,他要再次创造奇迹。

既然布利陀已失去战略意义,巴顿就把这个功劳全部转让给了弥德尔敦。

巴顿需要的是真正的战争,他自己则把目光转向了更为遥远的腹地。一个在法莱斯围歼德军的计划已在他心中形成。

“经典战役”梦想破灭

盟军主力改向法国腹地进攻后,最初的进展一直十分顺利。

霍奇斯将军指挥美国第一集团军,从正面向莫尔坦地区发起强大的攻势。这里集中了德军的精锐第十一空降军、第八十四军和第四十七装甲军。

双方的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不过一时还难以分出上下。

登普西将军领导的英国第二集团军,也向莫尔坦发起大举进攻,进攻的方向是德军的侧翼,这就给予了美国的第一集团军强有力的配合。

在英美军队的左右夹击的情况下,德军开始显得力不从心。首先就是右翼开始溃退,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巴顿看到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立刻调动他的装甲部队迅速插进,长驱直入。

至8月6日,第十五军已抵马延河一线,第二十军到达卢瓦尔河。接着,第十五军又由东南转向东进军,攻占勒芒,与友邻部队一起对勒芒以北法莱斯地区的德军形成合围之势。

巴顿欣喜地看到,现在他有可能创造一个战争奇迹,再现历史上的一次经典战役,堪尼大捷。

堪尼大捷发生在公元前261年,是由古迦太基最伟大的军事统帅汉尼拔发动的。

当时,汉尼拔率军与罗马军团在堪尼相遇,双方的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罗马军队几乎是汉尼拔军队的很多倍。

可是汉尼拔毫无惧色,冷静地采取了中路牵制、两翼迂回包围的战术,合围并全歼了对手,创造了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迹。

从此,堪尼之战作为辉煌的战例,为一代又一代的军事家所效仿。

正在巴顿思考着怎样获得汉尼拔式的荣耀时,他突然得到了一份令人难以置信的情报:德军准备在莫尔坦地区进行大规模反攻。

就军事常识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孤注一掷、徒劳无功的举动。但在8月7日凌晨,德军仍然按照希特勒的指令开始进攻了。

德军左翼第一一六装甲师的攻势一开始就严重受挫,始终未能前进一步。

德军第二装甲师的一个纵队在进攻中被美军第三装甲师迎面挡住了去路。

德军第一、第二装甲师向美军第七、第十九军的结合部发起猛攻,突入美国阵地。但是不久便遭到盟军空军的狂轰滥炸,损失极其惨重,士气一落千丈,德军第一天的反攻被有效地遏制了。

这时希特勒命令德军于11日发起第二次攻势,结果遭到美第一集团军的迎头痛击,8月12日,德军的反扑彻底宣告失败。

当德军把赌注压到莫尔坦战役时,巴顿并没有放弃他的堪尼之梦,利用德军发动正面进攻之机,第三集团军按巴顿的命令,对德军实施了侧翼迂回。

8月11日这一天,美法军队向前推进了24公里,离阿让唐只有一半的路程了。

直到这时,德军统帅部才发现形势的严峻性,意识到有被盟军合围的危险,可是为时已晚。

然而,就在巴顿指挥大军长驱锐进,即将对德军实现合围的关键时刻,一个突然的电话命令,阻止了部队的前进。

打电话的是布来德累的参谋长艾伦少将,当时巴顿不在办公室里,加菲将军替他接了电话。

艾伦告诉加菲:“布来德累将军让我通知巴顿将军,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越英、美军队的战区分界线,第十五军的推进必须止于阿让唐到塞厄斯一线。”

原来,英美双方虽然联合对德作战,但彼此间的对立情绪也很严重。在制订这一两翼迂回计划时,双方曾确定以阿让唐为分界线,在那里会合完成合围。

但是,由于英军方面遭到了德军极其顽强的抵抗,当巴顿到阿让唐时,英军仍在很远以外挪进。

形势很清楚,如果巴顿继续进攻,那么整个法莱斯将成为美军的盘中大餐。

布来德累有理由担心这会激化已有的对立情绪,甚至不排除在美军越过战斗分界线时,两军之间发生冲突。

另外,布来德累同巴顿不同,在军事思想上,他是稳健派,是侧翼安全论的坚定信奉者。

布来德累认为,如果让第十五军向法莱斯推进,该军战线将突然加长60多公里,两翼完全暴露,很容易被德军拦腰切断。

当加菲将军将这一命令转告给巴顿时,巴顿一下子惊得目瞪口呆,他绝对无法相信这个荒唐透顶的事实。

事关重大,巴顿可不想自己的进攻随便被打断,他不想失去这样好的机会。

所以,巴顿立即给第十七军团群打了电话,强烈请求进攻,巴顿的请求被转到布来德累那里。

布来德累就巴顿的请求同艾森豪威尔一起进行了商量,艾森豪威尔经过考虑以后,同意了布来德累的主张,并立即亲笔签发了停止前进的命令。

就这样,巴顿的请求被无情地彻底否定了,他只能在阿让唐阵地上,坐等着加拿大集团军前来会合。

结果可想而知,8月19日,当美军与加军会师完成合围之后,40000多名德军成功地从包围圈中突围出去。

巴顿创造军事奇迹的梦想最终还是一个梦想。

不过事后,布来德累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为此感到深深的内疚和自责。

不过,现实就是现实,懊悔是没有用的,对巴顿以及盟军所有将士来说,法莱斯已成为过去,他们只能把目光投向了新的战斗。

难以置信的辉煌战绩

1944年8月14日,巴顿的第三集团军已经在法国正式参战两星期了。在这两星期里,他们从阿夫朗什向东推进了240公里,解放了大片法国领土。

巴顿对于自己在这两周里的成绩还是非常满意的,他自豪地宣称,第三集团军比有史以来的任何其他军队都前进得更快、更远。

不过,虽然已经参战两周了,他的军队却还没有被官方正式公布,也就是说处在一种无名的状态。

然而,就在这一天,艾森豪威尔终于正式同意,巴顿及其第三集团军结束了秘密状态。

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形式的问题,德国方面早就知道自己面对的对手是谁了。他们还不至于蠢到打了两周还不知道对手是谁的地步。

很快,报纸和广播中充满了巴顿和他的部队胜利进军的消息和对他们辉煌业绩的颂扬,美英两国各界人士都高声为巴顿喝彩叫好。

各个报刊、电台的记者纷至沓来采访巴顿,使之受到巨大鼓舞。第三集团军在一片颂扬喝彩声中,继续大踏步地前进。

根据巴顿的计划,第三集团军应以最快的速度向塞纳河挺进,并以芒特、加西库尔和埃尔博夫为主要对象进行另一次大包围,向东直取巴黎。

眼下,战局的前景对盟军来说,十分美好,但实际上还存在许多胜负难卜的因素。

由于第三集团军几乎是在大踏步地前进,它所进行的真正战斗并不多,德军的有生力量没有被消灭,局势仍然是飘忽不定的。

在布利陀,德军仍在几个港口据点里负隅顽抗,第八军被牵制在这里无法脱身的情况,一直延续至9月份。

战局仍然模糊,但这丝毫没能阻止巴顿按他的战术思想继续大踏步前进。

1944年8月,巴顿的第三集团军实施了胜利大进军,打通了通往巴黎的道路,从三面对巴黎形成了半圆形包围。

巴黎这座世界名城近在咫尺,指日可下。

对于巴顿来说,他早就盼望着亲自解放这座他所热爱的千年古城,完成这个令世人瞩目的神圣使命。

在巴顿心目中,征服巴黎是他军事生涯中一个重要里程碑。

由于种种原因,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都主张暂时置巴黎于不顾,快速向东追击敌军,争取把德军主力部队歼灭在法国境内,然后回头收拾这座孤城。

据此,布莱德雷命令巴顿的第三集团军继续向塞纳河全速推进,粉碎敌军的逃跑企图。

失去解放巴黎的辉煌,令巴顿万分遗憾。但只好遵从上司的战略意图绕道前行,挥兵东进。

8月17日,第十五军由德勒向塞纳河前进了40公里,强占芒特。

巴顿的坦克所向披靡,所到之处,德军风声鹤唳,一触即溃,退缩至莱桑德利和奎恩间的塞纳河渡口附近。

17日夜间,芒特地区狂风大作。趁着月黑风高,巴顿指挥第七十九师强渡塞纳河。

德军对此完全没有预料,结果,渡河部队基本未遇到抵抗,第七十九师顺利完成渡河任务。

第二天,该师又出其不意地攻占了设在拉罗利的德第十三集团军群指挥部,并向刚到达这一地区的德军发起了进攻。

20日拂晓,第五装甲师开始向西北方向的卢维耶推进。

德军在这里的防御力量很弱,但他们利用易守难攻的地形,还是迟滞了第五装甲师整整五天。

与此同时,第十九军在左翼向埃尔本夫发起进攻,至25日,全面占领该城。

上述部队全部完成任务后,全部撤回了原防区为英国第二集团军留出一条畅通的大道,以便他们去封闭韦尔农和莱桑德利之间的塞纳河地段。

作为“美军中顶呱呱的打气人”,巴顿在这段日子里充分发扬了他“事必躬亲”的作风,亲自鼓舞士兵的斗志,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将军们在他的激励之下,也都亲临战场,不断以个人英勇的行为来鼓舞他们没有战斗经验的部属。

至25日,第三集团军已在巴黎以南塞纳河的上游和特鲁瓦河段上占据了4个桥头阵地。

这时候,德国人意识到自己再一次面临被围歼的危险。整个8月下旬,他们拼命向东撤退。

由于第三集团军早已占领了塞纳河上的大部分渡口,德军重武器、车辆的撤退严重受阻。

结果在奎恩的南面和西南面两个河道大转弯处,挤满了急着过河的德军和各种车辆。

盟军空军乘机出动,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给德军造成了灭顶之灾,击毁坦克200余辆,其他各式军车近4000辆。

要不是友邻部队动作稍慢,使奎恩缺口未完全封闭,这一仗几乎要将德军主力完全吃掉。

最后,约有近30000德军再次逃脱覆灭的命运。

在解放法国的令人振奋的日子里,巴顿及其第三集团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他们的名字和辉煌业绩广为传颂、家喻户晓。

每到一地,巴顿的军队都受到法国人载歌载舞的夹道欢迎,狂热地捧献出无数鲜花、美酒和水果,人们高举着法兰西的三色旗和美国的星条旗,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

这时,巴黎已经是一座孤岛,处于大军围困之中。

8月19日,法国爱国人士和地下武装力量在警察部队支持下,发动了武装起义,占据了市内的一些要害部门,迫使德国占领军妥协停火,现在,进驻巴黎时机完全成熟了。

派谁进入巴黎最合适呢?

盟军最高司令部反复斟酌,在法国统帅戴高乐将军的干预下,决定第一支进入巴黎的盟军部队必须是具有一个师兵力的法国部队。

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最终选定了第三集团军所属的第二装甲师,这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由它来完成对巴黎的解放,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是十分适宜的。

巴黎成功解放,标志着“霸王”战役正式结束。

巴顿和第三集团军在这次大规模战役中获得了这样辉煌的战绩:他们向前推进了800多公里,解放了近4.8万平方公里土地,毙伤俘德军10万余人,摧毁、缴获坦克500辆,火炮200门,而他们自己仅付出1.6万人伤亡的代价。

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绩,奠定了巴顿无可争辩的战神地位。此刻,巴顿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德国就在前方,战争不是解放了法国就结束了,法西斯一天存在,世界就一天不得安定。

巴顿盯着作战地图,把目光越过塞纳河,指向远方的德国的首都,他要在这个心脏部位插上一刀,彻底结束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