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即使受命于危难之际,也要通过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和铁腕作风,化险为夷,踏荆棘如坦途。——巴顿
经典故事
从小爱好军事游戏
小巴顿的童年时光大多是在外公秀丽而广阔的牧场度过的。牧场坐落于洛杉矶市郊东北处,翠绿的圣盖布里尔山遥遥在望,低缓的平原水草丰茂,风景宜人。
小巴顿和年幼的妹妹妮塔经常在父亲的陪伴下,在草地里尽兴玩耍。他们有时钓鱼,有时划船。而小巴顿最感兴趣的是做军事游戏。他挥舞着父亲为他削制的木剑,高喊着冲锋的口号,俨然是一名久经沙场的勇敢战士。
父亲还教他们骑马、射击、构筑堡垒。这是巴顿平生最早接受的军事训练。虽然是非正规而十分幼稚的,但对小巴顿却无疑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在他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后来巴顿还津津有味地回忆这段童年的经历,他说:“妮塔扮成少校,我则当一名列兵。我还以为列兵比少校官大呢!”
战胜阅读困难症
巴顿12岁那年,父母把他送入斯蒂芬·卡特·克拉克私立学校读书。由于先天患有阅读困难症,巴顿学习比较吃力,但在父母及家人的加倍爱抚和鼓励之下,他异常刻苦,终于顺利完成学业,并且逐渐养成了坚韧顽强的良好品质。
在学校期间,巴顿对历史课表现出超常的浓厚兴趣。这首先得益于父亲早先给他讲述过大量生动的历史故事,以及为他诵读过许多经典的历史文学作品。其中许多历史伟人的人格和业绩,使小巴顿无限迷恋和钦羡,常常为之激动得夜不能寐。
巴顿如饥似渴地阅读历史书籍,尤其是军事题材的各类史诗,如《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色诺芬的《远征记》等。
从大量历史著述中,巴顿了解了军事史,了解了许多震撼人心的战争故事,尤其是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卓越的军事指挥家,在巴顿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又一个人生楷模。
他崇拜汉尼拔、恺撒、拿破仑,把他们看成驾驭战争、改变历史、改变人类命运的英雄。经过不断努力,大量阅读,小巴顿最终超越了自己和战胜了阅读困难症。
选择军人职业
巴顿在西点军校读书期间,队列训练每星期六进行一次,可他常常在星期天下午就苦练下一课。等下个星期六时,他的动作已完美无缺了。
同学曾对巴顿说,“乔治,队列训练在毕业成绩中只记15分,而数学却有200分。你的数学已经很差了。如果你把用于准备队列训练的时间拿出百分之八十来攻一攻数学,你不但仍可通过队列的考试,而且数学成绩也会跟上去。”但巴顿不为所动,依然如故。
他沉溺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有他自己独创的一套硬性常规,一直都在拼命地摸索,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爱戴。
他没有任何虚伪的谦恭,而且颇为自负——但仅作为一个职业军人而言。他曾对他岳父说过,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能力有限的人。他相信,他的一辈子只有去搞一项狭窄的专业才能有出息,这就是他选择军人职业的原因。
1945年6月30日,在为巴顿准备装入“201档案”的工作能力报告时,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布雷德利给巴顿写了一个不同寻常而又合情合理的评语:
生龙活虎,英勇果敢,精力充沛,性格开朗,但有些急躁。具有高水平的领导才能,在战斗中一往无前,对敌我双方的力量,心中有数。是一位杰出的军事领导人……在我所认识的十位同级将军中,我把巴顿列为军事指挥官的首位。他总是乐于并且全力支持上级的计划,而不管他自己对这些计划的看法如何。
奥运会上显身手
1912年的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为巴顿提供了继西点军校之后第二个出人头地的机遇。这一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竞赛项目中增加了一个名叫“现代五项全能运动”的军事项目,巴顿以他健壮的体魄和出色的体育技能被选拔到美国陆军代表队。
比赛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一名军人携带文件。1.骑在马背上,遇到了敌人;2.他举起手枪射击;3.拿起剑刺向敌人,得以逃脱;4.游过一条河流;5.最后越野跑步抵达终点。
后来的骑兵部队司令亨利将军说,这是国际奥委会提出的一个现代骑士的竞技概念。他写道:“20世纪的骑士在完成他的骑士使命时,必须能够克服前面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要能用手枪或决斗的剑进行个人搏斗;能骑上任何可用的马匹迅速越野;能游过不能徒涉的河流;能徒步走完全程。”
可以说,这些项目都是巴顿的拿手好戏。在比赛场上,他信心十足、顽强拼搏。在剑术较量中,他的剑术成绩最为优异,是所有选手中唯一击败过法国冠军的选手。
当他游完300米距离到达终点时,不得不用船钩将他从水中捞上来。在4000米越野赛中,他由于筋疲力尽而晕倒在皇家包厢前的终点线上。他的坚忍顽强的拼搏精神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
比赛结果,巴顿在43名竞争者中,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是这次美国代表队正规军官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一个。
全力创造成就
1915年,巴顿被派到布里斯堡服役,受著名将领潘兴指挥。当时大盗维拉常带领土匪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骚扰破坏。美国总统威尔逊下令潘兴率军进入墨西哥追捕维拉。
潘兴决定让布里斯堡的第七、第八骑兵团留守,其余部队前往墨西哥追捕逃犯。当时巴顿正在第八骑兵团,当他听说本团不参战时心中很不痛快,他要参战。他决定去找潘兴申请参战。
巴顿来到潘兴的办公室被拦在外面:“将军正在工作,请在外等候。”巴顿没有办法,只好坐在办公室外的椅子上耐心等待。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40个小时后,潘兴才从办公室中走出来。
巴顿立刻走上前去,敬了军礼,然后报告:“我要参加这次任务。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潘兴看了看巴顿那种坚定的眼神,笑着对他说:“你的真诚打动了我,做我的副官吧!执行这次任务!”
巴顿兴奋地说:“谢谢长官。”
在墨西哥的剿匪战斗中巴顿表现十分出色,深受潘兴的赏识,被提升为中尉,1917年凯旋归国。后来,他又参加了世界大战,并取得优秀战绩。
巴顿深深感谢潘兴将军给予他参加大战的良机,使他能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后来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去北非作战之前,专程去拜望了这位前辈和良师。
他以潘兴为心目中的指挥官楷模,处处仿效潘兴,严格坚守纪律,绝对尽忠职守,与部下打成一片,注重部队的仪容礼节,鼓舞部队的战斗士气,少说漂亮的空话,多干实际的工作。
40个小时的耐心等候,使巴顿在执行任务中有出色的表现,得到上司赏识,进而在“一战”中崭露头角,荣获了许多荣誉。人生中的机遇最难求,巴顿没有放过这一生中重要的时刻,也因此在“二战”中赢得了“血胆将军”的称号。
友谊助英雄成长
1919年秋天,“一战”结束,巴顿从欧洲战场回国,在米德堡任第三〇四轻型坦克旅旅长,而艾森豪威尔也正好在当地担任一个Ⅷ型坦克营的营长。此前,他们两人并不陌生。
“一战”期间,艾森豪威尔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坦克训练营,巴顿纵横欧洲战场的时候,麾下的许多军官和士兵都来自这个营。这批人训练有素,在巴顿的装甲部队里脱颖而出,巴顿也因此非常希望和他们的教官见上一面。而对于艾森豪威尔来说,巴顿是一个众人皆知,令他羡慕的英雄。
艾森豪威尔和巴顿一见如故,两人经常凑在一起探讨关于未来战场力量发展趋势的问题。通过交谈,巴顿惊喜地发现,艾森豪威尔也希望美军建立大规模装甲部队,志同道合极大地增加巴顿了对艾森豪威尔的好感。
1920年春,两人参加了陆军部组织的一次装甲部队远程机动演习,这次演习在美国庞大的公路网上进行,总共行程达一万多公里,使他们积累了大量关于装甲部队机动与突防战术的经验。
为了倡导他们的战术思想,艾森豪威尔和巴顿还分别在著名的《步兵》和《骑兵》杂志上发表文章,描绘大规模发展装甲部队的美好前景。
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对当时美军的战术理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们因此受到了陆军总长的不点名告诫,差点被请出军队。
1920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新的国防法案。该法案规定,坦克兵配属步兵,不再作为独立的兵种存在。巴顿和艾森豪威尔的希望落空了,巴顿又不愿加入步兵,只好挥泪告别了坦克兵,重返原来的骑兵部队。患难之际见真情,离去时两人不免欷歔感叹了一番。
艾森豪威尔和巴顿在米德堡的短暂相聚,极大地改变了两个人一生的发展道路。艾森豪威尔通过巴顿认识了军界要人康纳将军,并有机会在他面前一展才华。
1942年,康纳把艾森豪威尔调到了巴拿马,后来又送他上了陆军指挥学院,为他跻身美军高层打下了关键性的基础。
在艾森豪威尔就读西点军校期间,巴顿对他关怀备至。巴顿从西点军校毕业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还获得过队列训练的冠军。他把自己在校时积累的100多页学习心得寄给艾森豪威尔,并不断写信勉励他。
当艾森豪威尔最终不负所望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时候,巴顿高兴地在信中写道:“我深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但没想到是第一。我真心地为你的成功感到高兴。”
巴顿比艾森豪威尔大5岁,他出身于豪门贵族,其先人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位准将,乔治·华盛顿的挚友。巴顿热爱读书、运动,为人大方、热情,充满活力,在政界和军界颇有人缘;而艾森豪威尔出身平民,待人宽宏大度,办事谨慎,与人的交往总是谦逊有礼。
巴顿是一个具有美国南方沙文主义、浪漫主义的军人,对美国完美主义的认识使他极具感性,这也是最终使他在战场上达到艺术化发挥的终极源泉,然而他也注定与战略性将领无缘。而艾森豪威尔完全靠自己的拼搏加入军队,是一个当参谋的好料子,两人在性格上的不同不仅没有影响到他们建立友谊,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共同进步。
三次落泪方显英雄柔情
巴顿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是“二战”中涌现出的杰出将领。他不仅言谈粗鲁,性情暴躁,治军甚严,打起仗来勇猛顽强,还曾有三次落泪令人难忘。
第一次是出征时落泪。1943年7月9日午夜,第七集团军的参谋人员整整齐齐地在指挥舰的甲板上列队。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巴顿简短地下达了进攻西西里岛的动员令。
“诸位,现在的时间是7月10日零时1分。我荣幸地奉命指挥美国第七集团军。它是午夜投入战斗、天亮前接受战斗洗礼的历史上第一个集团军。”
接着,仪仗队走过来,把新军旗献给了巴顿。人们发现,巴顿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是自战争爆发以来,他第一次带领部队到敌国的领土上打击敌人,翘首以待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第二次是演讲时落泪。1945年6月7日,巴顿回国观光,首站波士顿。还有几个月就年满60岁的巴顿尽管脸上布满了皱纹,头发变得花白而稀疏,但仍旧那样地威武:衣服上缀着24颗闪闪发光的星章,臀部挂着手枪,手里拿着一根银柄的骑鞭。
当时在波士顿100多万人排成了40公里的长队,夹道欢迎从战场胜利归来的英雄。面对热情的群众,巴顿发表了动情的演讲。他指着胸前的绶带说:“是勇士们赢得了勋章,只不过由我们佩戴罢了。”
巴顿讲到不久前严酷的战斗生活时,就再也说不下去了,不得不坐下来擦泪水。
当天晚上,巴顿在州长举行的晚宴招待会上,刚刚发表了4分钟讲话,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也许只有亲身经历了战火的人才能体会到胜利的来之不易。此时的他怎能忘记死去的战友。
还有一次是看伤员时落泪。1945年6月14日,巴顿将军到华盛顿的沃尔特·里德医院看望负伤的士兵。在医院里,他走遍了所有的病房,同伤员们一一握手,轻拍他们的脊背。
这时一个负了重伤,身体残缺不全,正在等待安装假手、假脚的伤员映入了巴顿的眼帘。
巴顿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满脸泪水地说:“士兵们,我真该死!如果我能做得更好一些的话,你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到这个地方来。”随行人员看到巴顿走出医院后,还在抹眼泪。戎马一生的他对士兵的苦难感同身受。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他难过呢!
年谱
1885年11月11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圣加布利埃尔。
1903年,在弗吉尼亚军校学习。
1904年6月,进入美国西点军校学习。在西点军校第一学年因数学成绩不及格而留级一年。
1909年6月,于西点军校毕业,被任命为骑兵少尉。
1910年6月,与终身伴侣比阿特莉丝结婚。
1912年5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五届奥运会上获军事五项全能比赛第五名。
1916年随潘兴将军远征墨西哥。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负责组织训练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并因指挥一个坦克旅作战,获“优异服务十字勋章”。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奉调回国,回骑兵部队。
1920年巴顿先后担任过不同的职务,并进入骑兵学校、指挥参谋学校和美国陆军大学深造。
1938年7月1日,按期被提升为上校。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军参谋长马歇尔任用巴顿为装甲旅旅长,军衔为准将,不久升任装甲第二师师长。
1942年7月,巴顿奉调组织美国西线特遣部队在北非登陆作战。
1942年11月,美军攻占摩洛哥,巴顿成为美国驻摩洛哥总督。
1943年3月,巴顿被调往突尼斯,任美军陆军第二军军长。突尼斯战役不久,晋升为中将,任美第七集团军司令职务。
1944年1月,到英国就任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巴顿指挥第三集团军跟进。
1944年8月,进入布列塔尼半岛和法国中部,随即协同盟军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并向洛林方向追击。
1944年12月,在阿登战役中,奉命率部队支援被围困在巴斯托涅的美军,打退了德军。
1945年3至5月,率领部队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强渡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进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边境。
1945年4月,晋升为四星上将。
1945年5月9日,对德战争结束,巴顿被委任为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因政见不同被解职。
1945年11月,任第15集团军司令。
1945年12月,外出打猎时突遇车祸而受重伤。21日,不治在德国海德堡去世,享年60岁。
名言
●军人也是一个公民。●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不要在乎是否和别人一样。●赢得战争的方法就是打败敌人。●正确的防卫就是刺穿敌人的身体。●不能以本色示人的人成不了大器。●战士们都愿意在胜利之师里作战。●不能为了赢得战争就去到处乞求。●一品脱的汗水可挽救一加仑的鲜血●让自己的国家永存,哪怕牺牲生命。●人类最伟大的研究是对人自身的研究。●没有一种机器能够比操纵机器的人更伟大。●在和平时期,只有笔才能刻画出战争的伟大。●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将永远不会激发别人的自信。●对于我个人来说,对死亡或失败都是无所畏惧的。●有人告诉我两匹骆驼不能搭配,因为它们会打架。●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在最后一场战争中幸存了下来!●许多人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为人所知,而在于默默无闻。●所谓的胆小鬼是那些大丈夫气概被胆怯占了上风的人。●实际上公民的最高义务和权利就是拿起武器保卫祖国。●战争是人类最壮观的竞赛!战斗中,强者胜、弱者亡。●要记住,敌人也和你们一样害怕,可能比你们更害怕。●只要有几个老兵作酵母,就可以发出一个师的面娃娃来。●伟人之所以伟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效忠于他们的下属。●只有在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年代里,人类才能进步。●实际上,协调这个词总是被滥用,真正做到协调并不容易。●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最好工具。●上几节拳击课不比挨打之后在医院躺一个多月便宜多了吗?●不让敌人进攻你的办法就是你去进攻他,不停地向他进攻。●不仅要做好要求你做的,还要乐于做更多的没有要求你做的。●战争中没有民主可言,只有绝对独裁,要使用武力达到目的。●战争中最巩固的防御就是进攻,而进攻的成效取决于进攻者的战斗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