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忆昔话沧桑

金英锦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生是短暂的,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难以把握。日子,也就是在彼此的忙碌中,匆匆而去,没法从容体味。一切欢乐痛

苦、酸甜苦辣只等来日事过境迁之后,才能够去品味、反复把那逝去的时光, 细细琢磨日子的温馨或是伤感。

然而,此时,你已垂垂老矣。坐在火炉旁,任凭思绪展开翅膀,到处翱翔,却又始终翻弄年轻人或许不屑一顾的昨天的日子⋯⋯

忆起《中国朝鲜族少年报》摆脱动乱年代所强加的羁绊,重新抖擞精神、焕发青春的日子,是 1980 年那明丽的夏天。

那年冬天,飘飘白雪洒满了延吉城,我欣然加入了“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行列里。

路滑极了,雪下个不停,是多年来罕见的大雪。北风呜呜地刮过来,吹得满街柳树、槐树瑟瑟发抖。

那时,《中国朝鲜族少年报》还没有自己的“窝”,暂借一家机关的仓库栖身。

一扇门、一扇窗,30 多平方米。

然而,在那狭窄、昏暗的小办公室中央,却有一只简陋的铁皮桶炉子, 散发着暖暖的热气⋯⋯是一个温暖的家。

满头白发的尹正锡主编正豪放地大笑着,向编辑们“推销”办报经验, 鼓舞着年轻人的心。在他的周围,坐着 8 位虔诚、热情的年轻记者和编辑。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只小火炉,在寒冷的冬季,散发着腾腾的热气⋯⋯

他们谈论着手里的稿子,议论着培养民族后代的严肃问题。

为了民族的后代,这一神圣的主题将这些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我在这个集体里感受到了什么叫美丽的人生。后来,又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季,报社搬迁到了一家剧院的库房。

我们没有值钱的贵重物品,只有沉重的书。

这些越积越多的书,是我们的宝贝,是我们的全部家当。8 个人渐渐扩大成 10 余人。

中午时分,大伙团团围坐在一起,将各自的饭盒摆到了一起,有说有笑。有一天,不知是谁过生日。一只烧鸡端到了饭盒中央。也许,现在的宴

席上的烧鸡烧鸭并不引人注目,可那时我们却吃得满嘴流油,十分解馋。那是一段艰苦、幸福的时光。

就这样,报社在寒冷的冬季,曾 5 次拉着书箱搬来搬去,却没有失去对事业的坚定信念。

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还每年都开展了全国朝鲜族少儿作文竞赛、智力竞赛和各种少先队活动。

我们都热情洋溢,只要听见战斗的号角,就勇猛地冲向战地。

得到的收获,只有薄薄的奖状、纸花,顶贵也不过是日记本、钢笔、小闹钟而已。

现在,我还珍藏着那时得到的“金星”牌钢笔,用它书写着一篇又一篇的文章片断。

也许是惯性使然,我将那年月得到的小闹钟一直摆放在床头。有急事时, 将它拨准,时常不自觉地让自己处于“临战状态”。

抚今思昔,那时的“战友”们已所剩无几。夕阳西照,无限美好的回忆中,自然也掺杂着许多苍凉之感。

新的编辑们,开始在新的办公大楼里度过着新的日子。

在阳光明媚的今天,我始终无法忘记那些寒冷的冬季。这种回忆,将作为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记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如果没有顽强不屈的意志战胜昨日的寒冷冬季,我们又怎能拥有今天的暖暖夏日和硕果累累的金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