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反洋浪潮势如潮涌
中法战争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列强在中国的势力不断扩大,各地的反洋教运动如波涛一样,汹涌澎湃。斗争的形式随着运动的深入进行,由一般的骚动、暴动而发展成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和武装斗争。封建统治阶级无论是上层或中、下层,基本上都已退出了反洋教运动, 甚而成为帮凶。
1891 年,长江流域一带传说天主教堂拐骗儿童,残害儿童。这些传说传
播到安徽芜湖,点燃了多年来积聚在人民心中的怒火。5 月 10 日,有 2 个天主教堂的女修士(华人)外出探视病人。因有一家患传染病,家中的两个小孩就被他们带回教堂。在路上,遇见两个小孩的亲属,要抱小孩回去,女修士坚决不让。双方发生争吵,围观的行人越来越多。他们纷纷指责天主堂拐骗儿童、残害儿童的恶劣行径,并把他们押送到保甲局,要求惩办。保甲局又送至县署。此间,传教士得信后就直赴县署,强迫知县释放了 2 人。于是, 群众极为愤怒。5 月 12 日,又有一妇女到鹤儿山天主堂,要求领回寄养在教堂附近育婴堂内的小孩。愤怒的群众手拿小手旗围集在教堂前,要求驱逐传教士。知县得讯亲自来驱散群众,并拘捕一人。然而群众并没有被吓住,仍旧聚集一起,冲进教堂,把教堂、育婴堂及其教士住所焚毁。当晚,百姓又转向江边的英国领事公署。芜湖关道台成章怕事态扩大,赶快领兵把领事公署保护起来。群众又转赴海关及海关职员住宅,海关人员持枪抵抗,同时, 安徽府台也开枪威胁,不得已,群众才散退回去。
芜湖教案发生,两江总督刘坤一急派兵船增加勇营开往芜湖镇压,同时又派官员到英领事署道歉,并示立即查办。
芜湖教案只与英法两国有关,但列强侵华的利益是一致的。美、德、意、比、西、俄等 7 国驻华公使,也与英法联名,向清政府提出强烈“抗议”, 联合向清廷施加压力。清政府立即镇压了芜湖反教人民,把斗争坚决的王光金、博有顺 2 人定“匪党”,审也不审,就杀了。然后又将 2 人的首级送到江宁、镇江、上海等地示众。其他被捕人员,也分别按他们定的罪行轻重, 进行了处置。此外,清军还加派力量驻防芜湖,保护外国传教士及侨民,镇压芜湖人民的反抗。
事后,天主教堂借口教堂被烧毁,需重新修建,指定要芜湖风景区八角亭一带,企图霸占包括八角亭在内的全部鹤儿山地区。消息传开,引起了芜湖人民的极大反对,他们喊出了“国家土地虽尺寸,不能轻易割让”的口号, 并准备不惜流血保护这里。群情激愤,法国也怕引起人民更大反抗,不得不放弃了霸占全部鹤儿山的企图。借此事件,侵略者向人民勒索了白银 13 万两。但是,芜湖人民也以团结而坚决的行动,从帝国主义的魔爪中夺回了自己的乡士。芜湖教案吹起了 1891 年长江流域人民反洋教运动的号角。
受芜湖人民反洋教斗争的鼓舞,反洋教斗争在江苏、江西、浙江、湖北各地的人民中迅速地开展起来。连上海租界及徐家汇一带,也出现了攻击洋教的匿名揭帖。武汉两岸,“洋街洋堂,人人自危”。帝国主义分子万分恐慌。美国驻华公使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说:“所有外国在华的可以出动的炮舰都动完了”,“我们惧怕⋯⋯没有一个城市是安全的,上海也包括在内。”
这次巨大浪潮的余波一直持续到 1893 年。
随着列强的不断入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腐朽没落的清政府极近奄奄一息。仰外国人鼻息行事使其向“洋人朝廷”大大地迈了一步。
1895 年端午节,成都人民按照传统的习惯,在东教场撒李子。忽然有人传言附近的四圣祠教堂有洋人杀小孩,于是群众蜂拥至四圣祠,将教堂捣毁。之后,又分别到平安桥及北门外,将法国教堂捣毁。当晚,群众散去。各国传教士纷纷逃往新都躲了起来。新都群众也准备响应成都民众攻打教堂。知县知道后,忙派军队把教堂保护了起来,攻打教堂之事未成。
成都教案的发生,只是捣毁了法国天主教堂,但英、法、美三国都共同逼迫清政府镇压人民的爱国运动,逼迫清政府对那些不用大力镇压人民的官吏进行处分。英国政府竟说:“中国如果不给四川总督刘秉璋以相当的处理, 就立刻派兵船到华海口报复。”于是,英、法、美共同出兵,派出 8 艘军舰到长江,威胁和恫吓清政府。清政府按着侵略者和传教士的旨意,将四川总督刘秉璋,候补道周振琼、成都知府唐承烈,华阳、乐山等几个县的知县全部革职,朱瑞亭等 6 人被杀害,另外 17 人充军。
成都教案发生后,英、美与法国共同出兵威胁清政府,证明了传教士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是相同的,他们的政治、经济、军事是密切相关的。而清政府按照侵略者和传教士的意愿从严处理这起教案,在没有传教士被杀的情况下,杀了 6 名有身分的人,并将上至总督,下到知县 20 多人革职罢官, 交刑部处理等,表明了清政府已是苟延残喘,任听洋人摆布的架子了。它的唯一一点力量也就是如何对待和屠杀那些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群众运动了。
在南方,在沿海地区,人民的反洋教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在北方,在内地其他地方,人民的反洋教运动也如汹涌的波涛,强烈地冲击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
1891 年,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引起了热河东部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并发生武装起义。
早在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就已渗透到热河地区。在这里,外国传教士、教民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无恶不作。并且,他们和地方官吏、蒙古王公勾结残害人民。传教士利用教堂拐骗和杀害儿童。蒙古王公和地方官吏对当地贫苦百姓肆意勒索、欺压。热河东部人民生活极为艰难。双重压迫和残害使他们忍无可忍,终于掀起了一场“仇杀天主教,仇杀蒙古王公,仇杀贪官”的人民武装大起义。
10 月初,熬汉贝子府准备血洗扬弯子。民间秘密结社金丹道的首领杨悦春,趁蒙兵未到时,举行起义,拿下贝子府。在这里建立了开国府。杨悦春被推为开国府总大教师,并发布了安民告示。
热河东部各地人民闻讯也起来响应。在理教首领郭万昌率众数千人首先响应。接着有 10 股队伍也相继起义。各路起义军连续攻下几个地方。其中一路义军直逼朝阳,攻入县城。另一路军在平泉州的榆树林子伏击,消灭了前来镇压的部队。从开国府出发进行北伐的一路义军,所向披靡,连克五旗后, 扑向赤峰。
在建昌一带,在该地金丹道教教首傅连信、佟杰等率领下,也于 10 月中旬在建昌松岭子镇举行了起义。他们首先捣毁了附近的天主教堂,并在在理教首领林玉山率领的起义军配合下,攻入了平泉州州城,火烧了外国教堂数
处,然后直取建昌城。
这次大起义攻占了热河东部的和(泉)、建(昌)、赤(峰)、朝(阳) 4 州县,完全摧毁了清王朝在这个地区的统治,直接威胁着热河省城及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的奉天。清政府慌忙派军队分两路围剿起义军:一路由统领左宝贵率奉省官军,从东向西围攻;另一路由李鸿章督办,命叶志超统大批精兵由南向北进攻。同时,教会、传教士也与清兵并肩作战,一起镇压起义军。
到 10 月底,清廷与教会勾结,在理教首领郭万昌被杀。东、南两路起义
军失败。到 11 月底,西、北两路义军也被清兵打败。起义军重要首领李国珍在转移途中不幸被俘,英勇牺牲。各路起义军相继失败后,其余部仍继续作战。他们退回开国府,准备在那里与清军展开最后一战。但由于寡不敌众, 开国府很快陷入敌手,起义军的主要首领力战而亡,千余名起义军拒绝投降, 全部战死。杨悦春也被俘遇害。
历时两个月的热河东部人民大起义,就这样在清政府和教会的绞杀下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清朝的统治,在近代中国的反洋教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