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坚持敢于担当的从政准则

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

一、新时代责任担当的基本要求

不同的时代,党的干部有着不同的责任担当。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时代,党的各级干部应该强化哪些责任担当呢?

(一)强化政治责任担当

政治责任,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领域应该做的事情以及没有做好这些事情要受到的谴责和惩处。政治主体,是政治活动的从事者和政治关系的承担者。政治责任与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紧密相连。党的各级干部作为政治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生活领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所谓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就是对领导干部要承担政治生活领域的责任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党的各级干部政治责任担当的首要一点,是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这样,才能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各级干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小道理为什么一定要服从大道理?因为“大道理”是“纲”,小道理是“目”。纲举目才能张。汉朝人桓谭在《新论》中说:“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打鱼时,抓住网上的大绳,网眼就张开了;整理皮袄时,抓住领口一抖,毛就理顺了。

“大道理”就是渔网上的“大绳”,皮袄的“衣领”。纲举目才能张开,拎持皮袄的衣领,皮袄的毛才能齐整。政治活动中,只有用“大道理”管住“小道理”,才能从根本上把握方向和立场。

第二,坚持局部服从全局。局部,是指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全局,指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说的就是全局和长远的重要性。

关于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捕鸟的人在捕鸟的时候发现,捕一只鸟,其实只用一个网眼。于是,他便用一个网眼去捕鸟。结果,他却一只鸟也没捕到。

故事主人公只看到“网眼”这个局部的作用,而忽视了“网”这个全局的功能。最终让他一无所获。

各级干部观察和处理问题,不能只看局部,而不重视全局。要学会从全局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吕氏春秋·察微》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春秋的时候,鲁国有一条法规:鲁国人到其他诸侯国去旅行,如果看到有本国的人在那里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来,等回国之后再到官府去报销,并领取一定的奖金。

孔子的学生子贡,在外出旅行的时候,看到有鲁国人在他国作奴仆,便自己掏钱把他给赎出来了。子贡回国之后,却没有去官府报销和领取奖金。

孔子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批评了子贡。孔子说:“你错了。你去官府报销和领取奖金,并不损害你的品行;而你拒绝到官府报销和领取奖金,则鲁国人以后再不会有人去赎人了。”

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子贡自己掏钱赎人而不去官府报销和领取奖金,这是为人仗义、品德高尚的表现。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要受到孔子的批评?让人不解。

原来,子贡之所以受到孔子的批评,是因为在孔子看来,子贡的做法是“为小道而弃大道”。这样做的结果,是以后他人在国外看到鲁国人沦为奴隶,就要对是否垫钱把他赎出来产生犹豫:如果自己垫钱把他赎出来再去官府报销领奖,人们就会说自己不仗义,不高尚;而不去官府报销,自己的损失谁来弥补?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便会假装没看见。

明代的袁了凡在其所著的《了凡四训》中认为,孔子对子贡的批评,是“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

在袁了凡看来,孔子的确不愧为一代圣贤。他看事情,不看眼前,而看长远;不看一时,而看一世;不看一身,而看天下。能够透过看似高尚的表象看到深远的负面影响。

应该说,子贡的做法就个人来讲,无疑是正确的。体现了他的仗义、他的高尚。但是,对国家来讲,则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从客观上破坏了国家的法律。他个人的“小道理”损害了国家的“大道理”。

这个故事对于当今的干部来说,依然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

这种意义是:看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必须考虑它对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看问题不能局限于一城一地,必须考虑它对全局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不要因为个人的、地方的、部门的“小道理”而破坏党和国家的“大道理”,“小道理”一定要服从“大道理”。

之所以要强调“小道理”一定要服从“大道理”,是期望党的各级干部能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来观察和处理问题;期望各级干部能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强调全局利益的重要,并不是对局部利益的否定。这里有个如何认识和处理全局和局部关系的问题。

全局是由一个个不同层次的局部所组成,全局制约局部,而局部又影响全局。在局部与全局发生冲突时,各级干部要果断地舍弃局部,抓住重点,保证全局;在局部可能导致全局失败时,各级干部又要高度重视局部。

第三,在大政方针下去思考谋划开展具体工作。领导活动是由一系列具体工作构成的。如何思考、谋划、开展具体工作?并使具体工作不偏离正轨?答案是,在大政方针下去思考、谋划和开展具体工作。

所谓大政方针,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就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各级干部在大政方针下去思考、谋划和开展具体工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对大政方针要了然于胸。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要了然于胸,是各级干部在大政方针下去思考、谋划和开展具体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各级干部要深入学习、正确领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能够确保形成的发展思路符合当前形势的要求,符合上级的政策规定。

对全局形势要科学判断。科学判断全局形势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正确思考、谋划和开展具体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科学判断全局形势,领导决策才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科学判断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一世界形势,据此制定了一心一意抓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科学决策。

对具体工作要准确把握。各级干部科学判断全局形势,为其思考、谋划和开展具体工作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在方向正确的基础上,各级干部还需要准确把握具体工作。准确把握具体工作,就是要使具体工作不仅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还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二)强化深化改革责任担当

2014年1月22日在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

各级干部强化全面深刻改革责任担当,必须要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胜信心、培养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勇气、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定力。

第一,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胜信心。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其过程必定是艰难而卓绝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面对如此艰难的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各级干部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胜信心。

关于必胜信心的作用,孙中山先生有过精辟之论。他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心之为用大矣哉!夫心也者,万事之本源也。”1这就是说,信心非常重要,是万事成功的根本。当然,我们的信心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基于客观事实的自信。

1.《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158—159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一是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1978年12月18日至12月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结构明显改善,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就在于改革开放能够“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1这是40年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这一重要的经验,会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益的指导。

1.《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2013年11月15日。

二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制定了行动纲领。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制定了行动的纲领。有了这个行动纲领,全面深化改革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就有了行动的目标。

《决定》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提出了“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等60个具体的深化改革任务,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和把握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行动就不会盲目。在明确目标措施的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必定会顺利地实施,并取得成功。

第二,培养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的实施,毫无疑问,会困难重重。会触及诸多利益矛盾,会面临和承受许多压力,包括责难。这就需要党的各级干部培养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的各级干部“拿出政治勇气来”。要“拿出政治勇气”,需要有政治勇气,没有政治勇气,谈何拿出政治勇气。因此,各级干部强化全面深化改革责任担当必须要培养政治勇气。培养政治勇气,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眼:

一是培养浩然正气。各级干部强化政治勇气,首先要培养浩然正气。正气,是指正大光明、公正无私的作风或风气;正直坦荡、刚正不阿的气节;坚持真理、坚持正义的精神品质。

浩然正气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品格和节操。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具有浩然正气的人和群体,呈现的是勃勃的生机;而那些为邪气所缠绕的人和群体,显现的则是日薄西山的衰落。因此,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浩然正气养成的深厚传统。

在我国,最早提出浩然正气的是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孟子认为,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强的。一个人如果有了“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就可以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所愧作,无所畏惧。而浩然正气的养成不是偶然获得的,是长期培养的结果,并且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与疏忽。即使是一次不良的行为,也会使浩然正气丧失殆尽。

孟子还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浩然正气的主要表现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说,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困不能使他的节操改变,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二是培养奉献精神。培养政治勇气,还需要培养奉献精神。

这里讲的奉献精神,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心甘情愿地付出,而不求任何回报。

林则徐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既然能够“心甘情愿地付出,而不求任何回报”,即“无欲”,自然会生出政治勇气来。

如何奉献?前人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不惜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像春蚕一样,心甘情愿地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全部,“甘作春蚕吐尽丝”;他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惜奉献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我以我血荐轩辕”。

四川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就是甘于奉献的典范。1997年12月,在市委机关有着很好发展前途的王瑛,向组织申请到距家70多公里外的国家级贫困县南江工作。

我曾经去过南江,那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山路崎岖,条件很是艰苦。王瑛就在这个艰苦的环境中用她有限的力量、短暂的生命,鞠躬尽瘁地为南江人民服务。

王瑛经常说:“办理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是重点,只要老百姓有反映,我们就要查个水落石出”。

2005年5月,一封匿名举报信摆到王瑛的案头。信中反映县水利局副局长周某等人采取非法手段套取水保资金并私分。经查实,周某、彭某等人三次采用虚增水保项目,从中共套取水保金58万元并私分。

对此案的查处,有人在会上提出:“这是专项资金个案,会影响南江的项目争取。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国家的专项资金是用来为人民谋福利的,不是给个人谋利的,必须严办!”王瑛态度坚决。

最终,周某、彭某被开除党籍、公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2006年7月下旬,王瑛被检查出患有肺癌。在重庆的一家医院刚刚做完第三个疗程的化疗,她就匆匆返回到她心爱的纪检工作岗位。

2007年1月,在调查南江一国有资产出让的案件中,初步核查发现县经商委原主任违规出让,涉嫌受贿。王瑛组织人员深挖细查,有人给她打电话恐吓说:“你生了病,要为自己留条后路,你就安心养病吧,少找气怄!”但她没有理会,依然将主犯及两名同案犯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008年11月27日,48岁的王瑛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此时,她在南江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已经整整工作了11个年头。

第三,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是指各级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杂音,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

各级干部强化全面深化改革责任担当,必须增强政治定力。增强了政治定力,才能不为喧嚣而困、不为是非而惑、不为名利而动。

各级干部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定力,关键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就是强化全面深化改革政治定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定“道路自信”,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实质。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坚定“理论自信”,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与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坚定“制度自信”,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坚定“文化自信”,关键在于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源、熔铸和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四,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郑板桥的一首诗。各级干部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定力,必须培养“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

全面深化改革,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是各种各样的责难。面对矛盾、困难、责难,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言:“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他在这次讲话中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三)强化依法治国责任担当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党的各级干部既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就必须强化依法治国的责任担当。

第一,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党的各级干部要强化依法治国责任担当,必须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

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

各级干部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要在以下两方面着力:

一是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党的干部要有敬畏之心,要敬畏的事物很多,敬畏人民,敬畏权力等。而敬畏法律,则是党的干部最基本的执政素养。党的干部有了这种基本的执政素养,才能依法办事,才能不逾越法律底线,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手中的权力。否则,就会视宪法法律为儿戏,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辽宁省原副省长、沈阳市市长慕绥新就曾经狂妄地宣称:“国家的法令、法规在我这里也得变通执行,我同意的执行,我不同意的就不能执行。”这是典型的视宪法法律为儿戏、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者。视宪法法律为儿戏、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人,必定会滥用手中的权力,任意胡作非为,最终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慕绥新终因犯有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1年10月10日判处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是尊重和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力。各级干部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必须尊重和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力。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四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这些都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各级干部必须对公民的这些权利予以尊重和保障。事实上,各级干部如果能对公民的这些权利予以尊重和保障的话,强拆民众住房、强征农民土地的事情就不可能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正因为有的干部对公民的这些权利缺乏尊重和保障,导致了强拆民众住房、强征农民土地的事情屡有发生,并因此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西方有这样一句话:“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这句话不仅表明财产权的法律保护不以其权利人的身份地位而有所差异,同时也表达了通过司法限制公权力,保障老百姓财产权的理念。

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了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五项原则,即“五个坚持”,其中第三个坚持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决定》指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的含义,概括说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任何人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也都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义务。这就是说,不管你是农民,还是工人,不管你是教师,还是领导干部,都必须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并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义务。

二是任何人违法都必须受到追究。这就是说,任何人不论其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身份有多特殊,一旦违法犯罪都要毫无例外地受到法律的制裁,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比如说周永康、薄熙来、苏荣,位高权重,比如说刘汉、刘维,钱多势众,但因为违法犯罪,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三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这就是说,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来行使自己的权力或权利、履行自己的职责或义务,都不得违反(犯)宪法和法律。

第三,强化法治思维,坚守法治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所谓“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1所谓“法治方式,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2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张立伟:《什么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学习时报》,2014年3月31日。

2.张立伟:《什么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学习时报》,2014年3月31日。

一是转变人治观念,确立法治观念。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我国是一个有着很深的“人治”传统的国家,古代儒家就主张为政在人,对社会成员强调道德教化,强调能人治国,而忽视法律、制度的约束作用。

“人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表现,是权大于法、高度集权专制,过度依赖个人的权威。

在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各级干部要转变这种“人治”的观念,将“人治”观念转变为“法治”观念。所谓“法治”观念,就是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要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二是要把对宪法和法律的尊崇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也指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法治思维强调思想转变,法治方式强调行为准则,这就对各级干部在思想和操作执行层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级干部要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三是明确权力行使的边界。每一位党的干部的手里,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这种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作为公共权力,其行使是有一定边界的,不是随心所欲的。公共权力行使的边界,应该止于法律的限定。这种边界,不能因其行使的良好动机而消失,而应该始终以法律的限定为界限。因此,各级干部要明晰法律授予了什么权力,其边界在哪里,其行使的程序又是什么,如果不依法行使权力将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等,提高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权力的素养。

总而言之,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各级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二、培养担当的胆略和气魄

担当是需要胆略,需要气魄的。这种胆略和气魄,就是“亮剑精神”。所谓“亮剑精神”,就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出自己的宝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即使倒下,也要变成一座山,一道岭。

责任担当,困难挫折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培养担当的胆略和气魄。有了担当的胆略和气魄,即使工作复杂,困难艰巨,麻烦众多,这些复杂的工作,艰巨的困难,众多的麻烦,都可能会迎刃而解。狭路相逢勇者胜。

(一)面对歪风邪气,勇于亮剑出击

2014年1月7日至8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政法队伍要敢于担当,面对歪风邪气,必须敢于亮剑、坚决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是对政法队伍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党的干部提出的要求。各级干部践行这一要求,需要在以下方面着力:

第一,不做“好好先生”。东汉末年有个叫司马徽的人,人称“好好先生”。

据史料记载,司马徽从来不批评指出他人的短处,不管跟人说什么事,问他什么事,也不管这件事是好,还是坏,他都是说“好”。

一天,司马徽的朋友来到他的府上,伤心地谈起儿子去世的事,孰料司马徽接连说:“很好!很好!”

他的妻子曾经劝他:“人家有所疑,才问你,你哪能一概说好呢!你这样一切皆说好,并不是别人问你的本意呀!”司马徽说:“像你这样说,也很好!”

各级干部绝不能做司马徽这样的“好好先生”。“好好先生”为人处世的哲学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有的只是圆滑。他们不讲是非,凡事皆曰好。“好好先生”是不会有担当精神的。

第二,勇于亮剑出击。各级干部既然不要做“好好先生”,那么,面对歪风邪气,就要勇于亮剑出击。不怕歪风邪气,敢于担当责任,维护正义和公平。“全国十佳基层法律工作者”、“模范公务员”、“一级英模”、甘肃省古浪县黑松驿乡司法助理侯殿禄,就是这样的好干部。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民间纠纷最难办”。而侯殿禄每天面对的,恰恰多是这些涉及婚姻纠纷、赡养纠纷、债务纠纷、宅基地纠纷等家务事和民间纠纷。

对于这些家务事、民间纠纷,侯殿禄自然知道处理它的难度,但他更知道,小事往往是大事的根。有些小事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轻则会伤和气,重则大动干戈,甚至闹出人命。因此,侯殿禄不回避,不退缩,敢于担当责任。

他说:“老百姓的事,没人管可不行;我吃司法助理员这碗饭,就要断清家务事,解决好民间纠纷。”

要说司法助理员的确是个苦差使,权力不大,责任不小,吃苦、费劲、劳累。气头上,群众有时还把怨气撒给调解人。对此,侯殿禄却从不感到委屈。他认为:“只要群众矛盾化解了,我苦点累点没啥!”

1988年11月,小坡村一名妇女难产而死。家人要把她埋在邻近芦草沟村的一块坡地上。芦草沟有人认为不吉利,竭力反对,双方相持不下。

侯殿禄闻讯,马上顶风冒雪赶到10公里外的现场,同其他乡干部连续调解两昼夜,却没有效果。

第四天一大早,小坡村人把尸体抬上山,挖坑准备埋葬,芦草沟受到迷信观念影响的群众聚集坑边拦阻。争斗一触即发。侯殿禄在雪地里奔来跑去,终于把双方暂时劝住了。

当天晚上,两村的村民又在山岭上摆开了阵势,数百人手持棍棒、铁锨,怒目相对。侯殿禄赶紧叫人把尸体放回原地,并忍着一些人的辱骂,警告双方村民谁也不能动手,并反复讲解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的道理。

他的苦口婆心终于感动了群众,第五天,双方同意就地土法火化尸体。然而谁都不愿沾上“邪气”,没人提供木柴。他只好自己雇来拖拉机从山下拉来木柴、煤油。临近山岭,拖拉机上不去,瘦弱的侯殿禄弯着腰,迎着呼啸的北风、纷飞的大雪,走两步退一步,一点一点把木柴背上山。此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了。

这时人们都躲得远远的。侯殿禄扯着沙哑的嗓子说:“我是共产党员,不信鬼,我来火化!”

他从笔记本上撕下几页纸,解开棉袄挡住风,点燃木柴。一直烧到次日凌晨2时,零下近30摄氏度的山顶上只剩下他和乡党委书记、干事3个人。到此时,侯殿禄已有90多个小时没挨一下热炕,没吃一口热饭了。

看到侯殿禄这样拼命地工作,不辞劳苦地为群众解决纠纷,有人便问他:“你这样干图个啥?”侯殿禄说:“我图的是乡亲们能过上安稳日子。”1

1.中共中央宣传教育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学习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219—231页。

通过上面的文字描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敢于担当责任的乡司法助理。

他的权力虽然不大,但他有着一颗为人民、为党、为政府负责的心;他的职位虽然不高,但他有着担当责任的崇高精神境界。

工作中,他不做“好好先生”,不做庸官混日子,他做的是敢于担当责任的铮铮硬汉。

面对歪风邪气,他挺直了腰板;即使是面对一触即发的争斗,他也决不退缩。这就是他的敢于亮剑的胆略和气魄。

(二)面对艰难困苦,敢于挺直胸膛

培养勇于亮剑的胆略和气魄,就是要面对艰难困苦,敢于挺直胸膛,能舍小家为大家;能以自身之苦,造就百姓之福。

第一,直面艰难困苦。面对艰难困苦,向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悲观、被动应付,有的甚至是回避退缩;一种是毫不畏惧、勇于面对、迎难而上。前者不是党的干部的品格,后者才是党的干部的品质。

事实上,回避艰难困苦是懦弱者的行为,勇于面对是强大者的品行。面对艰难困苦,回避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勇于面对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党的优秀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就是敢于直面艰难困苦的共产党人。

兰考在历史上是多灾多难的地方。焦裕禄同志到兰考的1962年,正是兰考遭受连续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风沙打毁了21.4万亩麦子,秋天的涝灾又淹死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碱死了10万亩青苗,全县的粮食产量仅有5000万斤,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全县36万人,受灾群众就有193000人。

早在1962年的春天,河南省委、开封地委就物色干部到兰考去,但一直没有物色到合适的人选。物色到了合适的人选,却又遭到拒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上级领导的眼光注意到了焦裕禄。上级领导告诉他,兰考是全地区最苦、最穷、最困难的一个县。

面对这“三个最”,焦裕禄没有半点犹豫。他坚定地表示:“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越磨炼人。请地委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

到了兰考,焦裕禄给自己写了一幅字:“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这就是勇于直面艰难困苦的品行。

第二,勇于知难而进。“事不避难,知难不难”。各级干部强化责任担当,面对艰难困苦,还要知难而进。知难而进,就要正确地认识面对的困难。

困难就是矛盾。矛盾是无处不在的,领导工作就是要解决矛盾。领导工作既然是要解决矛盾,解决困难也就是领导过程的应有之义。

困难具有两面性。各级干部在工作中,困难的确是实现领导工作目标的阻碍,但如果解决了困难,困难就会成为前进路上的阶梯。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困难是欺软怕硬的,你如果弱,它就处处是你工作的阻碍;你如果强,它就是你施展才干的舞台。

困难既然是欺软怕硬,各级干部强化责任担当,就要勇于直面困难,在困难面前挺起胸膛,不退缩,不回避,不掩饰,将解决困难为己任。党的优秀干部中共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就是一个勇于知难而进的共产党人。

谷文昌(1915年—1981年),是河南省林县郭家庄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5月12日谷文昌随军解放东山岛。从此,他在东山这个海岛上辛勤耕耘了十四个春秋。

谷文昌担任东山县长之初的东山岛,一年四季6级以上大风多达150多天,森林覆盖率仅0.12%;百年间,风沙不断吞没家园,天花、眼病泛滥,外出当苦力、当乞丐的十之有一;当地有7个“蔡姓”村,被风沙埋得只剩4个。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山县志》上的记载。

下乡路上,当时还是县长的谷文昌,碰到一群村民,身穿破衣、手提空篮,一打听,要去乞讨。乞讨!东山解放都3年了,居然还发生这样的事。“我这个县长,对不住群众呀!”

“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挖掉东山穷根,必先治服风沙”,东山县第一次党代会上写下决议:“十年内全面实现绿化,根本解决风沙灾害。”

然而,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绝非易事。沙刚搬走,风一吹,又埋上。只能靠造林来固沙。造什么林?相思、苦楝、黄桦……十几种树轮种了个遍,无一成活。屡战屡败,有人气馁。“这沙灾,连神仙都治不好,听天由命吧。”

谷文昌对天发誓:“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屡败屡战,再聚人心。1955年,谷文昌担任东山第三任县委书记。干,一任接着一任干;种,一茬接着一茬种。

为了找到合适的海防林种,谷文昌和技术人员翻尽资料,大海寻踪。听说广东电白县成功种活了一种名为木麻黄的树,谷文昌立即派人前去。捧着树苗,他像孩子捧着地瓜一样兴奋。

“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1958年一开春,一连4天,数十万株木麻黄遍植全岛。

然而,失败又至。持续一个多月的倒春寒,冻死了几乎全部树苗,也寒透了所有人的心。几近绝望之际,技术员小林告诉谷书记,白埕村有9株还活着!谷文昌抚摸着那几株新绿的幼苗,就像抚摸婴儿的脸蛋儿,“能活9株,就一定能活9000株、9万株!”

希望,从这点点绿色开始。成立三人技术小组,开展“旬旬造林”试验,气温、湿度,风向、风力,详细记录在案。晴天种,雨天更种。终于,9株木麻黄,变成了20亩丰产试验林,又海潮般向各村漫去……

东山从此有了这样壮观的场面:一下雨,广播里马上播送造林紧急通知,各级干部带头冲进雨幕。百里长滩,千军万马,歌声与风声齐飞,汗水与雨水交织。

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3年过去,421座山头、3万亩沙滩,种上树,造了林,三十公里长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昔日“沙老虎”被制伏了。1

1.吴焰、赵鹏、孔祥武:《人生一粒种漫山木麻黄——谷文昌的生前事身后名》,《人民日报》,2015年4月7日。

谷文昌为各级干部树立了勇于知难而进的榜样。当年面对东山人民被风、沙、旱、涝压得抬不起头、喘不过气时,谷文昌坚定地说:“共产党人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他带领干部群众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战胜了风沙。

实践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各级干部敢于直面困难、迎难而上,最终总能用有效的方法破解难题。

第三,要善于解决困难。知难而进,不仅要正确认识困难,勇于直面困难,更要善于解决困难,战胜困难。

为解决困难树立信心。有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退缩,丧失战胜困难、解决困难的信心。各级干部要善于解决困难,必须树立解决困难的信心,要相信有困难就有相应的解决困难的方法。阳光总在风雨后。拿破仑说:“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为解决困难寻找办法。解决困难的最好办法,就是寻找办法。一位企业家在谈到成功的经验时说:“我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发展,都源于我凡事都愿意找方法解决。我认识很多企业界的成功人士,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优秀的人往往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他们相信凡事都会有方法解决,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

困难是一种客观存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困难是事物内部矛盾的反映。矛盾的发展变化,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因此,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就需要从矛盾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性入手。

矛盾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分。解决困难,就要善于区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区分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就要下工夫首先解决主要矛盾,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三)面对棘手难题,不怕承担风险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正是由于这种天性,人们往往愿意对运行良好的事情负责,对成功的事情负责,而不愿意对运行不良的事情或棘手的难题担当。

事实上,具有担当胆略气魄的干部,是不惧怕担当责任的,即使这种棘手的难题责任大如天。

比如说,二战时期的艾森豪威尔将军。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面对被纳粹宣传为有去无回的“大西洋长城”,战前是凶吉难以预料。

因此,当艾森豪威尔下达作战命令之后,他坐在桌子旁边,默默地写下了一张字条,并把它放在制服的口袋里,准备一旦登陆失败,拿出来发表。

字条是这样写的:“我们的登陆作战行动已经失败……所有士兵无论海、陆、空三军,无不英勇作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假如行动中有任何错误或缺失,全是我一个人的责任。”

事过多年,艾森豪威尔在接受一位学者访问时,曾经谈及此事。他说,记得在南北战争时,南军在盖茨堡一役被打败,领兵的李将军只怪罪自己,他写信给总统说:“军队没有错,我一个人负全责。”他为此深受启发。1

1.蔡子强:《为将之道》,《海外星云》,2005年第21期。

比如说胡耀邦同志。“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这句话是胡耀邦同志讲的。胡耀邦为什么要讲这样一句话?他讲这句话是有背景的。

“文革”结束之后,当时的冤案堆积如山,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叶剑英同志说:“林彪‘四人帮’他们利用篡夺来的权力,大搞法西斯专政,上整干部,下整群众,制造大量冤案、错案、假案,把许多老同志打倒,把大批干部和群众打成‘走资派’、‘反革命’,进行残酷迫害。”1

1.转引自刘济生:《论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炎黄春秋网刊外稿,2010年8月。

1977年12月10日,胡耀邦同志被任命为中组部部长。面对这大量的冤案、错案、假案,胡耀邦同志遵照党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以勇于亮剑的胆略,率领组织部全体同志,开始了一场人类历史上最艰难的冤案、错案、假案平反工作。

平反工作的艰难,当今的人们难以想象。虽然“四人帮”被打倒了,但阻碍的势力依然存在。下面的片段记载就可以看出当时这项工作的艰辛。

1978年2月中组部决定召开省市区党委组织部长分批参加的座谈会。

胡耀邦与几位局长谈话后经过一番思考,决定由中组部调查组的高奇同志来主持这一系列的座谈会。

戴煌先生在他所著的《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一书中记载了下面的内容:

耀邦把高奇请到自己办公室,对他说:“你来具体操办‘疑难案例座谈会’怎么样?”

高奇说:“我还没主持过这样的会,中央又没有解决疑难案件的政策界限。”

“政策界限一时还没有,”耀邦说,“这得靠我们去讨论实践。我现在只能给你四个字:实事求是。你就按这个精神去掌握。”

高奇仍面有难色。他说:“您已知道我资历浅,而座谈会要研究的案例,许多都是省部级领导干部的问题,我……我……”

因为会期已临近,耀邦毕竟有些急。他快步走到高奇面前,指着他说:“你还记得《论语》中的这句话吗?‘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还有,李大钊同志有一句名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你这也是见危受命,去担起我们党的道义。在目前形势下,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

“再说,如果以后形势有了‘重大变化’,首先处分我,然后再处分你,怎么样?因为是我叫你干的!”

高奇被深深地感动了。他觉得,耀邦的这一言一行,都透现出一位真正共产党人的非凡胆略和勇气,对党对人民的极端负责精神,他应该学习。他霍地立起身,握着耀邦的手:“胡部长!您放心,我一定尽我最大的努力,按您的意见办好这件事!”

第一次座谈会,于1978年2月下旬在万寿路中组部招待所如期举行。

通过上面的记载,我们看到了胡耀邦同志勇于担当的胆略和气魄。“在目前形势下,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再说,如果以后形势有了‘重大变化’,首先处分我,然后再处分你,怎么样?因为是我叫你干的!”1

1.陈利明:《从红小鬼到总书记—胡耀邦》,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11月,转引自《法制日报》,2014年1月7日。

据新华月报社所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至1982年底,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的无辜受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放。

谷文昌也是一个为了责任担当,敢于承担风险的人。溃败台湾前,国民党残部疯狂抓壮丁,从仅有1.2万余户的东山,抓走4792名青壮年,留下了日夜思儿的白发爹娘、倚门望夫的新婚少妇、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

这些壮丁家属人数众多,遍及全岛。依照两岸当时硝烟对立的情势,这些壮丁家属是不折不扣的“敌伪家属”。一旦扣上“敌伪”帽子,就是阶级敌人。“壮丁们是被捆绑走的,他们的家属是受害人。”“共产党人要敢于面对实际,对人民负责。”时任东山第一区区委书记的谷文昌,向县委建议:把“敌伪家属”改成“兵灾家属”。

东山县委经认真调研并报上级同意后,采纳了这个建议,一律称作“兵灾家属”,并决定对这些家属,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平等对待,生活困难给予救济,孤寡老人由乡村照顾。

两字之差,天地之分。一项德政,十万人心!1

1.吴焰、赵鹏、孔祥武:《人生一粒种漫山木麻黄——谷文昌的生前事身后名》,《人民日报》,2015年4月7日。

把“敌伪家属”改成“兵灾家属”,在当时的环境下,说出了就不容易,更何况要做出来。谷文昌承担的风险显而易见。但是,他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魄力承担了这一风险。从而解决了数万家庭的困苦,赢得了人心。

两年后的“东山保卫战”,验证了这一切。1953年7月,国民党部队万余人突袭东山,我守岛部队不过千人,兵力悬殊。东山群众特别是妇女,肩挑手拎,车轮滚滚,为前线运水送粮。刘阿婆家里曾被抓走3名壮丁,她不仅挑水支前,还隐藏保护了两名负伤的解放军战士。

“国民党抓走我们的亲人,共产党把我们当成亲人养。哪怕做鬼,我也愿为共产党守岛!”保卫战后在评选立功受奖的东山群众时,那些失去亲人的妇女竟占了一半以上,刘阿婆也荣获一等功臣。1

1.吴焰、赵鹏、孔祥武:《人生一粒种漫山木麻黄——谷文昌的生前事身后名》,《人民日报》,2015年4月7日。

三、担当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领导干部有了敢于负责的胆量和气魄,固然可嘉。但是,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负责,还需要有善于负责的本领。善于负责,必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要能负责、会负责、负好责,做到权责对等,不盲目负责、不胡乱负责,处理矛盾和问题要讲究策略,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有理有礼有节。”

这段话说得很深刻。各级干部的责任担当是需要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保障的。敢于担当只是限定了承担责任者面对责任时胆量的大小、境界的高低、担当力量的强弱,而要真正承担起责任,负好责,则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来作为保障。

(一)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其《进学解》中所讲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事由于思考而成功,由于随意而毁灭。各级干部奠定担当的方法基础,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方式作为保障。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思想方法,就是“磨刀”。刀磨锋利了,砍柴的成效会大大提升。

第一,既重过程,更重结果。实践中,有的人做事,只注重做事的过程,不考虑做事要达到的结果。因此,做事只停留在把这件事做了的层面,至于它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则概不负责。这样的做事,从负责的角度讲,只能算是敢于担当,还算不上善于担当。善于担当,是既重过程,更重结果。

“既重过程,更重结果”,强调的是结果思维。所谓结果思维,就是人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明确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和效果是什么,并思考用什么样的过程来确保结果的实现。

结果思维,是善于担当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把握这种思想方法,需要明确以下两点:

一是有过程不等于有结果。虽然过程是结果的实现方式,但有过程不一定有结果。而要保证有过程,也有结果,必须以结果为导向来优化过程。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没有意义可言的。

责任担当,其本质,就在于实现预期的目的,获得预期的结果。因此,各级干部强化责任担当,必须树立结果思维,以结果为导向来优化过程,这样才能保证预期目的的达成,预期结果的实现。

以结果为导向来优化过程的效果,从田忌赛马这件事情上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

战国时,齐威王与田忌赛马,两个人各出上、中、下等马三匹。比赛时,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的马无论哪一等都比田忌的马要强,最后,田忌三战三败。

田忌的好友,著名的谋略家孙膑知道这件事之后,便给田忌出了个主意。田忌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请求齐威王再赛一次。

比赛开始了。这次田忌依照孙膑的计谋,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以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以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最后,两胜一负,田忌胜了。

田忌第二次比赛获得了胜利,就是以结果为导向优化过程所带来的。

二是有苦劳不等于有功劳。工作中,人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要知道,责任担当,仅有苦劳是不够的,有苦劳也得有功劳。有苦劳只是表明你努力担当了,但没有“功劳”的担当,是没有实际价值的瞎忙乎。

第二,既要努力,更要得力。“做工作,只要我努力了,就行。努力了,就能把工作做好。即使做不好,我努力了,也问心无愧了。”这是许多人惯有的思维。其实,这种思维有些偏颇。为什么有些偏颇?因为“努力”不一定“得力”。

君不见,有些干部每天早来晚归,忙得不可开交,但却看不到有效的政绩。最终是上级领导不满意,下属群众不如意,自己不得意。究其原因,是他虽然很“努力”,但他做事不“得力”。

“努力”是责任担当的基础,责任担当没有“努力”不行。

但仅有努力还是不够的,努力只是说明了做事者有一种积极的工作状态。但这种积极的工作状态能否取得好的、令人满意的结果,还取决于方向、目标等其他方面的因素。

而既“努力”,又“得力”,才是责任担当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

“得力”是有效率地、有效果地做事。有效率、有效果地做事,才是真正的责任担当。

因此,各级干部强化责任担当,必须具有“既要努力,更要得力”的思想方法。而要具有这样的思想方法,需要做到三个“始终”:

一是始终想着领导目标。目标,是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目的性行为的效率明显高于非目的性的行为。因为当人们明确了可能达到的目标,就会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并最终得力。比如,一个万米赛跑运动员,当人们告诉他还剩一千米,再加把劲,就可夺得金牌时,即使他身体某部位疼痛,他也会咬牙加快速度完成最后的冲刺。可见,有了目标,人们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就有了激励的动力。

党的干部心中始终想着领导目标,就会为达到领导目标而努力,而不是为努力而努力。

每一项工作有每一项工作的具体目标要求。工作要得力,需要明确自身所承担的工作的目标要求。得力的工作,必须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否则,即使是忙碌工作了,起早贪黑了,只能说是努力,而不能称之为“得力”。

二是始终想着工作标准。标准,是一种衡量工作成效的尺度。做任何工作,其成效如何,应该有一个衡量的尺度。得力的工作,是工作的最终成效符合标准的具体要求,经得起标准的检验。否则,即使是有了一定的结果,这个结果不符合标准的要求,也称不上得力。

“毛泽东号”机车为什么能实现连续安全走行900多万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代代“毛泽东号”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他们对技术精益求精;他们心中始终想着工作标准,而且对标准一丝不苟。

每一名驾驶“毛泽东号”机车的乘务员,不管严冬还是酷暑,也不管沿途多么疲惫,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擦拭机车。

仔细擦拭机车一次不难,难的是他们67年如一日的坚持。别的班组司机只要一看,就知道这台车是“毛泽东号”人刚刚驾驶回来的,因为机车外部整洁、内部卫生。

规章制度怎么要求的,“毛泽东号”人就怎么做;落实标准一丝不苟,执行制度严格规范。“毛泽东号”人用强烈的责任心、严明的责任制、过硬的基本功,以苦干实干彰显了责任担当。

三是始终不忘苦练基本功。67年来,安全行使900多万公里的“毛泽东号”机车,尽管每次机车换型都会引发一次作业法的变革,但“责任心+责任制+基本功=安全”的恒等式却是他们始终不会丢弃的经验,因为这是“毛泽东号”机车实现安全运行900多万公里、不断刷新安全生产纪录的不二法宝。

“毛泽东号”机车班组有保证安全生产的“硬要求”:一个单程的500多个信号机号码,必须随口说出;机车繁杂的电路图,必须随手画出;机车运行线路状况,说出公里数,脑海中必须立即呈现出立体图景……

在“毛泽东号”上工作的员工,人人都有好技术,个个都有好本领。2012年,“毛泽东号”机车班组司机王云参加全路机车司机组技术比武,取得第一名的佳绩。

“责任心+责任制+基本功=安全”是“毛泽东号”安全行使900多公里的不二法宝,他们的不二法宝也应该成为其他各条战线干部职工的宝贵经验。

各级干部在培养了责任心,有了责任制之后,还得苦练基本功。基本功,是指干部应知的基本知识、应会的基本技能,是干部胜任岗位、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本领,是干部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

基本功体现在方方面面,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工作,对基本功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各级干部应该根据自己的工作要求,清楚自己应该具有哪些基本功,并加强苦练。没有基本功,敢于担当,也担当不好。

苦练基本功,就得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就得有持之以恒的态度。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在某学校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同学们就要毕业了,班主任把他们带到操场上,对他们说:“这是最后一课了。我给你们布置一个作业,说易不易,说难不难。请大家绕这500米的操场跑两圈儿,并记下跑的时间、速度以及感受。”说完后,老师便离开了操场。

20年后的一天,班里的同学又聚到了一起,老师对他们说:“今天我来收作业了。你们还记得毕业前的最后一课吗?我离开操场后,在教室走廊上观看了你们完成作业的情况。跑完两圈儿的同学有4人,时间在15分20秒之内。1人扭伤了脚,1人因为太快摔了跤,有15人跑过一圈儿后觉得无趣味,退出后在跑道外聊天。其余的嫌事小,没有起步。”

同学们都想起了往事。大家很惊异,老师对这件事记得如此之清楚。他们仿佛看到了老师昔日的风采,纷纷鼓掌。

掌声落下,老师继续说:“我就这次作业评语,并结合70余年人生体验,送各位同学四句话:其一,成功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其二,身边的小蘑菇不捡的人,捡不到大蘑菇;其三,跑得快,还需跑得稳;其四,有了起点并不意味着就有了终点。”

成功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怎样准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去做,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从基本功练起,练得扎实,练得炉火纯青。

要达到目标,就像上楼一样,不用梯子从1 楼到10 楼是绝对蹦不上去的,相反,蹦得越高,就会摔得越重,而必须是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去。

(二)做正确事,正确做事

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责任担当,也需要有正确的担当方法。有了正确的担当方法,才能避免盲目担当,真正地担当好责任。正确的担当方法固然很多,但“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则是基本的担当方法。

第一,做正确的事。做事之前要找对方向和目标。这是责任担当的基础和前提。责任担当如果离开了“做正确的事”这个基础和前提,任何方法都是徒劳的。

我国有一个“南辕北辙”的成语,说是有一个人要到南方楚国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他说没关系,我有一匹好马;别人说有好马也不行啊,他说我还有一辆好车;别人说有好车也不行啊,他说我还有一个技术高明的驭手。

不言而喻,方向错了,背道而驰,有好马、好车、高明的驭手也是无济于事的。

由此可知,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要“匆忙”,也不要“茫然”,更不要“盲目”,应该从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开始。这是一个基础的方法,也是一个重要而关键的方法。

目标清楚、明确了,方向正确了,就会引导你正确地迈出每一步。目标不清楚、不明确,甚至方向错了,南辕北辙了,负责也是盲目地负责。

在我国东北,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天降大雪,停车场上的汽车都被大雪覆盖了。

有位男士拿着扫雪工具,来给自己的爱车扫雪。他认认真真地扫完雪,准备开车上班。可是,当他一按车钥匙,想打开车门时,旁边的那辆车车门开了。

其实,在工作中,我们也有许多人就如同这位车主,常常只埋头“扫雪”而没有意识到要扫的并非是“这辆车”。当然,他想助人为乐,则另当别论。

要知道,从老鼠身上是挤不出奶来的。所以,起跑之前,先别忙着跑,要看好方向,弄清目标再起跑。

第二,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是选准方向和目标;正确地做事,是正确地为选准的方向和目标来做事。

要知道,做了正确的事,但如果没有正确地去做事,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责任担当,就要在做正确的事的基础上,正确地做事。

一是要把握住根本。这是解决为谁担当,为什么而担当的问题。担当的根本是什么?毛泽东同志早在1945年就说得非常清楚:“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1

1.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12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

各级干部正确地做事,必须把握住这一根本。把握住了这一根本,就会把党和人民的托付看得比泰山还重;就会盯着排头找差距,对照先进学经验,就会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担当好责任。

二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提出来的。这一概念是他著名的“零缺陷”管理理论的精髓。

所谓“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简单说来,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得符合要求。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做错事情所带来的成本损失,还可以有效地避免浪费时间,提高履行工作责任的效率。

如果第一次没有把事情做对,就会导致原材料、金钱、时间、精力的损失和浪费。

要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需要责任担当者能了解工作的具体标准,清楚工作的明确要求。

三是关注细节。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细节是会决定成败的。

细节不仅对成败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对责任担当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招不慎,也许就会满盘皆输。

我们不妨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的有些工作会功亏一篑?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就是我们缺少对细节的重视,做事满足于差不多。

2003年2月1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返回地面。

就在即将着陆前,“哥伦比亚”号意外发生了爆炸。航天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为之震惊。

事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导致这一航天灾难的凶手,是一块脱落的隔热瓦。

正是这个隔热瓦的“细节”,使得“哥伦比亚”号功亏一篑,七条宝贵的生命也因之而魂消太空。

由此可知,细节到位,才是真正的责任担当。否则,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能毁掉整个局面。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012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各级干部强化责任担当,也必须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一,思想解放是行动进步的阶梯。有一位记者去西北某地采访。在一片野草稀疏的高原上,这位记者看到有一个孩子在放羊。

记者走上前去问他:“为什么放羊?”孩子回答:“为了挣钱。”记者问:“挣钱干啥?”孩子答:“盖房子。”记者问:“盖房子干啥?”孩子答:“娶婆姨。”记者问:“娶婆姨干啥?”孩子答:“生娃。”记者问:“生娃干吗?”孩子答:“放羊。”

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我复述这个故事,丝毫没有揶揄这个放羊孩子的意思。我只是想用这个故事表述这样一句话:“封闭的思想,决定了封闭的行为。”

这个放羊的孩子他的思想就是“挣钱—盖房子—娶婆姨—生娃—放羊”,所以,他的生活道路也就在这个轨迹上转一圈。

据说,后来这个记者资助这个放羊娃到学校去读书。若干年后,这个放羊娃高中毕业回到了村里,重操旧业。记者又来到这个村庄。以下是他们的对话:

问:“为什么还放羊?”答:“为了放更多的羊。”问:“放那么多羊干啥?”答:“为了开办涮羊肉火锅店。”问:“为啥要开火锅店?”答:“为了让更多的人吃上新鲜美味的好羊肉,为了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现在,这个放羊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有了多家涮羊肉火锅店,而且还培育了精品羊品牌。

我们看,要有行动的进步,必须有思想的解放。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满脑子奴隶思想的人会作自己行动的主人。即使没有主人,他也会给自己找一个主人”。

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鲜明地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党冲破桎梏,拨乱反正,做出把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我们的思想每解放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会有一次飞跃性的进步。

那么,什么是解放思想?解放,就是解除束缚。由此而言,解放思想,就是解除思想上的束缚。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事求是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二,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真正的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说过:“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要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必须实事求是。否则,就是缘木求鱼。从这种意义上讲,没有“实事求是”,就没有真正的思想解放;解放思想,不是空想、幻想和臆想,而是要基于事实、遵循规律,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理论指南。“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没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没有了根基,就失去了依凭。解放出来的思想如果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就是瞎折腾。瞎折腾,不是真正的责任担当。近些年来,瞎折腾的事情也是俯拾皆是。

瞎折腾者,遇事不做调查研究、不做可行性分析、不征求百姓意见、不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不计发展成本,匆忙做决策,盲目上项目,随意提目标,进行所谓的“超常规发展”,还美其名曰“解放思想”。其结果,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也使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

同样,没有“解放思想”,就会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守残缺,就不能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就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