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时代最好干部的新要求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在1938 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正确的、与之相适应的组织路线作为保证。

一、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及其重要作用

2018年7月3日至4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为党的政治路线的实现提供了组织保证

党的组织路线是党根据一定历史时期党的政治路线而规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准则。组织路线是由政治路线所决定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政治路线,就有什么样的组织路线,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是实现政治路线的组织保证。

党的政治路线,又称总路线,是党在一定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完成党的主要任务而制定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根本指南。

党的政治路线,相对于具体工作路线而言,称为“基本路线”;相对于思想路线、组织路线而言,称为“政治路线”。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表明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多元要求,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路线作为保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就是重要的保证。

(二)为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党的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按照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以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全部实践活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由十九大报告的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清晰脉络:

主线: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所谓主线,是主导地位或主要统领事物发展的线条。

统领:党的政治建设;

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宗旨;

着力点: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目标: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内容布局: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党的组织建设要按照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去做,如何去做?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提供了重要的遵循。

(三)为伟大梦想的最终实现提供了根本保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党的组织工作,在实现伟大梦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概括说来,组织工作包含以下的主要内容:

一是干部工作,包括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监督管理、考察考核、调配任免以及老干部工作等。

二是人才工作,包括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保障等。

三是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包括党的组织机构和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

上述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为搞好党的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纯洁党的组织,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伟大梦想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

而要做好上述这几个方面的组织工作,必须落实执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二、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018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2018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又进一步强调,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忠诚是各级干部首要的政治品质

忠诚是我党对党员、党员干部始终如一的要求,也是党员干部首要的政治品质和标准。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在回复一封群众来信中,他还指出:“忠实是首先的条件。”

邓小平同志在《论忠诚与老实》中强调:“一个自觉的革命者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做到忠诚老实,对党要忠诚,要老老实实地说话,老老实实地办事,老老实实地做人。”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7月3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政治标准是硬杠杠。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如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他还进一步指出:“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我们选用的干部必须是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的干部。”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忠诚”主要体现为一种政治忠诚,表现为信仰执着,服从大局,立场坚定。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在他《六十三岁生日述怀》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是一党员,更应献至诚。”

新时代,信仰执着,服从大局,立场坚定,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献至诚”,应该是党员干部在政治忠诚上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第一,政治忠诚,才能担当历史使命。每种职业、每个人都有特定的、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其历史使命,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员干部要担当起这种历史使命,必须政治忠诚。

河北农业大学原教授李保国就是这样的一位党员干部。

李保国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他有强烈的大局观念,时刻听从党的召唤,1981 年,刚刚大学毕业留校的李保国,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的太行山综合开发研究;1996 年,河北中南部发生特大洪水后,他又率先报名参加省科技救灾组;2015 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后,作为知名的山区治理专家,他积极为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还亲自帮扶十几个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

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总是为农户、企业无偿提供技术指导,既不拿工资,也不持股份,还时常自己搭路费。他夙兴夜寐、激情工作,尽管身患重度糖尿病和疲劳性冠心病已有多年,但他从没有把自己当病人看待,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始终冲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30 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的理念,把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他一次次探索创新,一次次开辟“战场”,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山区开发的典范,从邢台前南峪、内丘岗底、临城绿岭、平山葫芦峪,再到多得数也数不清的帮扶点,他所到之处,都用点石成金的科技之手,让太行山区的一个个村子绿起来、富起来,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

李保国是脱贫攻坚的榜样。他教农民学科技,帮农民搞产业,为农民打品牌,在邢台县前南峪进行的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将贫瘠干旱山地变成了“洋槐戴帽,果树缠腰,梯田抱脚”的生态经济沟;在内丘县岗底,他打造了“富岗”苹果品牌,苹果年收入达2000多万元;在临城县凤凰岭,培育出全国知名的“绿岭”核桃,带动了太行山区百里优质核桃产业带的发展;在平山县葫芦峪,将“山水林田路”山区综合治理技术做成标准化模块,带动周边地区复制开发荒山近30万亩。他用科技的力量帮助10万多贫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科技财神”“农民教授”“太行新愚公”。1

1.《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摘登》,《河北日报》,2016年06月13日。

李保国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举。他之所以能这样做,就是源于他的政治忠诚。

第二,政治忠诚,才能践行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它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有了政治忠诚的政治品质,才能践行党的宗旨。甘祖昌将军就是一个政治忠诚,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党员干部。

甘祖昌将军曾任359旅供给部副部长、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1957年9月,甘祖昌将军向党组织申请回家乡参加农业生产的申请获得批准。他满怀着把一切献给农村建设事业的热情,带着妻子儿女,告别了新疆,回到了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

为了给国家节省钱,他连卧铺也舍不得买,一家12口人坐在硬席车厢里,行李被精简成三个箱子,三个麻袋。另外带了8只笼子,装着6头约克猪,15头安格拉兔,15只来亨鸡。

甘祖昌将军回到家乡,一家三代12口人和他弟弟一家8口挤住在一栋小土砖房里,他们把柴草间打扫出来做住屋。人们劝他再盖一所新房,甘祖昌说:“这房子还蛮好,挤一点算什么。再说,有钱要先用在发展生产上,只有生产发展了.我们生活水平才会提高。那时,大家都盖新房,我再盖也不晚呀!”

就在回乡第三天的清早,甘祖昌将军就和当地农民一样,拿着一根竹旱烟管,头上戴着一顶斗笠,穿着一身染黑了的打着补丁的旧军装,腰间系着一条白粗布带子,卷起高高的裤脚管,打着一双赤脚,拿着竹粪箕在村前村后拾起野粪来了。

当年冬天,他提出了改造社里120亩冬水田的主张。他不但亲自设计开排水沟的方案,拟定整套计划,而且每天拿着锄头和社员群众一道开沟。社员的锄头挖缺了,他出钱修理。冬水田需要大批的肥料,他捐出钱来买。冬水田终于改造好了,由每年种一季稻变成种两季稻。

1959年冬种时节,碰到天旱,种不下豌豆。社员们正忙于搞其他的生产,劳动力很紧张。于是甘祖昌一个人悄悄地花了十九天工夫到处去找水源,终于发现龙山口水库中还有些水。一天晚上他邀了老社员李炎恩一起去放水。在月色朦胧的冬夜,他们两人干了一通宵,把水库里的水从这丘田引到那丘田,40多亩田全给放进了水。第二天一早他就去通知生产队安排种豆子。以后社员们在吃豆子时都念念不忘地说:“真亏了祖昌叔一片苦心!吃豆可不要忘了找水人啊!”为了发展生产,他不但积极出主意、出力气,而且把历年来省吃俭用积蓄下来的5400元钱全部献给了社里。

甘祖昌的家乡有大片红壤土,当年一片荒芜。1958年的冬天,甘祖昌开始进行在红壤土上种庄稼的试验。他的身体太差,挖不了十几下,就累得支撑不住了。可是他想,这总比在南泥湾时赤脚在布满冰碴的烂苇塘里开荒要容易得多吧。于是鼓鼓劲儿,又站起来抡起了锄头。当年种下的萝卜就有半斤多一个,番薯也结得又大又多。他领着孩子们苦战三年,把屋后的一座红壤山变成了“花果山”,种了柑橘、拐枣、板栗等,无偿地交给生产队经营。

甘祖昌用实践有力地打破了“红壤土不能长庄稼”的迷信。许多群众都学着他的样子干起来。他培植出来的一些优良品种,也已经在周围几十里地的红壤土上繁殖了第二代,第三代……1

1.杨春贵主编:《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100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225—227页。

甘祖昌是一位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及保卫陕甘宁边区、解放大西北等许多战役,身经百战,三次身负重伤的老将军,尽管他功勋卓著,但他离休之后,却不在城里享清福,甘愿回到村里去为人民服务。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做,就是因为他对党、对人民的政治忠诚。也正因为这种政治忠诚,他放弃了城里的舒适生活,而回到故乡去为乡亲们谋幸福。

第三,政治忠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先进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事物相对于其他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优良特质。政党作为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作为为特定阶级利益而进行斗争的政治组织,其先进性就是相对于这一特定阶级的普通成员和其他政治组织所表现出来的优良特质。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其先进性就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三个代表”。

党员干部保持了政治忠诚,才能做到“三个代表”。

河南武陟县西陶镇西滑封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在富,就是凭着为村民服务的忠诚之心,把一个穷得叮当响的“糠包村”变成了全国闻名的小康村和文明村,村民们均过上了“乡村都市”的新生活,成为飘扬在党内的一面高扬的旗帜。

“不让老少爷们儿都富起来,我死不瞑目”,1959年,31岁的王在富,正值血性年龄,勇敢地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面对一贫如洗的乡亲,“清早糠,晌午汤,傍晚稀饭照月光,长年缺盐吃淡饭,家家户户闹饥荒”,王在富暗暗发誓。

说干就干,王在富带领乡亲们开始了致富的征程。土地是农民的生命,致富首先要从土地入手,为改良土壤,他和乡亲们一起把几百亩土地翻了二尺多深;为让耕地旱涝保收,他带领大家兴修水利,打了12眼水井;为让科技带来土地效益,他积极推广先进耕作技术,困扰西滑封村多年的吃饭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王在富,没有文凭、没有显赫职位,却说话管用,红旗不倒,“功绩永存,天地可鉴”,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心中永远有一份为村民服务的忠诚之心。正是有了这份忠诚,他带领村民果断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发展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

为了西滑封的明天,王在富曾带着几个年轻的厂长到山东、深圳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到香港、新加坡等地开阔眼界。在他的指导下,从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引进中高级科技人员60多名,引进新技术50多项,生产出铝塑复合管、斯美特洗衣粉、斯美特方便面等十多种新特产品。当人们问起西滑封由穷变富的发展历史时,王在富道出了一句心里话: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是忠诚地实践了“三个代表”。1

1.苏东霞,黄义华:《责任:做新时期敢于担当好干部》,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年版,第27—28页。

王在富之所以能够忠诚地实践了“三个代表”,就在于他的政治忠诚。因为政治忠诚,他敢于担当,为民尽责。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忠诚的传统。在远古时期,任用官吏就要考察他的忠诚。《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记载:少皞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毁弃信义,厌恶忠直,喜欢邪恶的言语,天下人称他为穷奇,即抑善扬恶的恶神。后来,被舜流放到边远地区。

(原文: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迁于四裔,以御魑魅。)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还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尧问身边的人:“谁可以继承我的这个事业?”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尧说:“哼!丹朱么,他这个人愚顽、凶恶,不能用。”尧又问道:“那么还有谁可以?”驩兜说:“共工广泛地聚集民众,做出了业绩,可以用。”尧说:“共工好讲漂亮话,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骗上天,不能用。”

(原文: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驩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

尧为什么不用共工?因为他“其用僻,似恭漫天”,简言之,不忠诚。

东汉儒家学者、经学家马融说:“天下至德,莫大于忠。”

北宋理学家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被称之为“三立完人”的曾国藩在其咸丰十年闰三月十八日的日记中写道:“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强调的都是忠诚的重要性。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六讲中也谈到:“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中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他强调:“忠字的好道德还是要保存。”

在孙中山看来,“忠”不仅是个人的“修身之要”,还是治国之“纪纲”。因此,他号召官员们“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

上述的言论和故事都说明一句话:忠诚是各级干部必不可缺少的、首要的素质

美国著名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说:“如果能捏得起来,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盎司是英制计量单位,1盎司=28.350克。)我国也有名人这样说:“再多的智慧也抵不过一丝的忠诚”、“忠诚胜于能力”。

作为党的干部,没有能力肯定不行,但是,仅有能力是不够的,有能力还必须有政治忠诚。如果没有政治忠诚,他的能力再大,也是不能把自己的能力真正地用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上的,甚至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比如说重庆司法局原局长文强。

文强在担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期间,曾经主办过好多起大案、要案。例如,1992年震惊全国的重庆警匪枪战;1994年的中国第一盗案;2000年的重庆抢劫运钞车案;2000年的张君案。

说到张君案,有这样一个细节:2000年9月19日晚,中国头号悍匪张君被重庆警方擒获,倒在地上。时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的文强,一脚踏在他的脸一侧,厉声喝问:“你服不服?”这次抓捕,让文强声名远扬。

我们不能否认文强有能力,但他有能力却没有忠诚。因为没有忠诚,背叛了党和人民。他贪污受贿,为黑势力充当保护伞。2010年7月7日上午,文强被执行注射死刑。

再比如说曾任重庆市副市长、重庆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的王立军。

生于1959年的王立军获得过很多荣誉,一次一级英模,两次二级英模,还是“全国十大杰出民警”,其他各种奖励更是不计其数。他当派出所所长时,冲上街头,徒手与十几个抡刀挥棒的地痞流氓们展开生死大战;他在一次大规模打黑行动中,带领公安干警一下子使221名犯罪嫌疑人落网,收缴了军用、民用枪支82支,而且还把充当黑社会保护伞的22个不法公安干警一一查出。但是,2012年9月,他因涉嫌徇私枉法、叛逃、滥用职权、受贿犯罪,被提起公诉。2012年9月24日,王立军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文强、王立军的例子告诉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对党保持绝对忠诚,否则,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甚至是不归路。

总而言之,忠诚胜于能力,再多的智慧也比不上一丝忠诚。所以,一个人要做新时代最好的干部,首先必须保持政治忠诚。

(二)干净是各级干部重要的政治道德

干净,就是清正廉洁。1949年,当蒋介石反动政府行将崩溃之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国民党的要员们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以及廉洁换得的民心。”

司徒雷登这段话说得真是一点没错。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所始终恪守的政治道德。正是靠着这种政治道德,中国共产党将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

如今,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各级干部依然要恪守这种清正廉洁的政治道德。

第一,干净是一种政治信用。“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那些立党为公、从政清廉的干部,人民群众总是怀有敬仰、信赖和追随之心的。比如,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同志虽然身居总理之高位,握有总理之重权,但他却从来不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他的亲属谋取半点私利。他的几条“家规”就印证了这一点。

周恩来的亲属凡是来北京的都知道并自觉遵守以下这六条家规:

一是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住宿费由周恩来出;二是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三是有工作的自己买饭票,没工作的由周恩来代付伙食费;四是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是不许请客送礼;六是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陈毅同志曾经感叹地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正因为如此,1976年1月8日,当周恩来去世的噩耗传出,中华大地有亿万人侍立在寒风中为他的离去而痛哭。

当时,80高龄的胡厥文老人还写了一首《悼念周恩来总理》的五言诗。诗中写道:“庸才我不死,俊杰尔先亡;恨不以身代,凄然为国伤。”

人民群众对他的情感从“亿万人侍立在寒风中痛哭”,“恨不以身代”的文字中就可见一斑。

第二,干净是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党的干部作为先锋队中的一员,应该始终保持着先进性和纯洁性。

先进性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纯洁性是指党的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纯正清白品质。

党的干部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个重要的体现方式,就是干净。比如说彭德怀同志,在他身上完美地展现了先进性和纯洁性,而这种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体现在他的坦荡无私、清正廉洁、密切联系群众、敢于坚持真理等方面。

彭德怀不因自己是首长就搞特殊化,破坏党的廉洁纪律。他始终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做人民的公仆。

195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彭德怀同志准备去北海公园看看。警卫员小景按警卫部门的规定,把首长到北海公园的事报告给有关部门。

傍晚,彭德怀同志身着便衣,叫汽车在离公园很远的地方停下。到门口一看,一块大牌子上写着“休息”,几个干部和公安人员把彭德怀同志迎了进去。

彭德怀同志走进门内没几步就停了下来,问小景:“你搞的什么鬼?”小景也纳闷:怎么公园里看不到几个人?小景没想到,这是他给警卫部门的那个报告引起的后果。彭德怀同志动怒了,小景才隐约地有所察觉,但还想辩解:“牌子上不是写着休息吗?”“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德怀同志不但冲着小景,也冲着身后的公安人员说:“你们就是叫我脱离群众!你们说,你们是不是把群众赶跑了?”

公安人员回答,他们是奉命闭园来接待首长的。“为什么要这样?我们有什么见不得人的?这么大的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种规矩,以后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里决不能有!”

彭德怀同志说罢,返身走出了公园。

路上,彭德怀同志告诉小景,“我以后再不逛公园了,免得老百姓背后骂我的娘!”

彭德怀不仅是有着铮铮铁骨的共产党人,也是有着清正廉洁品质、有着爱民情怀的党的高级干部。也正因为如此,1978年12月24日,在彭德怀同志的追悼大会上,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为彭德怀同志亲致悼词。悼词评价彭德怀是“我党的优秀党员”。说他“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他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对革命工作勤勤恳恳,极端负责。彭德怀同志是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直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怀念和爱戴。”这是对彭德怀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三)担当是各级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的讲话中多次强调:“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判断,是对党的各级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第一,责任担当是优良的政治品质。所谓政治品质,是一个人在政治上的品行操守。党的各级干部作为党和政府的执政骨干必须具有优良的政治品质。有了优良的政治品质,才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明辨是非、立场坚定,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形势面前坚持原则,旗帜鲜明。

各级干部优良的政治品质由诸多要素综合而形成,而责任担当,则是一个关键而核心的要素。

第二,责任担当是崇高的精神境界。境界,是指人在某件事物上所处的水平。人生在世,为人、做事、做官,都有一个境界的问题,而且境界还有高有低。

2003年7月1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头版《之江新语》专栏,以“哲欣”为笔名,发表了“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一文,文中写道:

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理论学习上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理论学习上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只有这样,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做到带头学、深入学、持久学,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

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有这三种境界。治学、学习理论有境界,领导干部在领导岗位上做事也有境界问题。

党的各级干部在领导岗位上做事有四种境界:第一种是尽力;第二种是尽心;第三种是尽情;第四种是尽责。

“尽责”,就是做好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事,担当起自身应该担当的责任,即责任担当。责任担当是各级干部在领导岗位上做事的一种最高境界。

第三,责任担当是最强大的领导力。领导力,是各级干部把握组织使命,有效地影响领导对象围绕这个使命而工作、奋斗的、并为下属认同的品质和本领。其实,领导力就是影响力,各级干部怎样才能有效地影响别人?一言以蔽之:责任担当。

俗话讲:“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明朝学者陈继儒认为,看一个人,主要就是从四个方面看:“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美国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一个良好的示范,才是最佳的训词。”

习近平总书记讲:“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光要听‘唱功’,而且要看‘做功’。”1

1.《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纪实》,《秘书工作》,2015年第2期。

古今中外学者、领导人物所讲的话语形式虽然不同,但核心内容是相同的,这就是,有责任担当的干部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从而去影响、领导人们去实现领导目标。

干部的担当,体现的是责任心。人民群众对具有责任心的干部总是报以天然的信任感。因为他们相信,一个有责任心的干部,遇到事情不会推诿,碰到问题不会搪塞,面对困难不会退缩。他们会在其位,谋其政,履行好自身的职责。

干部的担当,展现的是诚信力。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干部的诚信力,可以通过责任担当展现出来。

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干部,说话算数,承诺兑现。履行诺言就是他的责任。即使在履行诺言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挫折不断,他也会义无反顾地去兑现承诺。这样的干部,人民群众愿意追随其后。

三、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

怎样才能让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脱颖而出,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答案不言自明,就是要坚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做好干部的培育、选拔、管理和使用工作。正如2018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以下简称《讲话》)所指出的:“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要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

(一)建立“素质培养体系”

建立“素质培养体系,包括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三个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要教育引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严守纪律规矩、夯实廉政之基,健全基本知识体系、强化能力之基。”

人的素质、能力是动态的、可塑的。干部的成长需要自身的修养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教育。

干部教育培养内容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充实的动态过程。因此,要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需要不断更新、充实干部教育培养内容体系。

第一,重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第二,重点突出政治理论的相关内容,帮助各级干部正确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此来引领各级干部讲政治,顾大局,看长远,提升政治领导的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第三,重点突出干部业务素质的相关内容,帮助各级干部提升业务工作的能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仅有这种良好的动机、目的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能把这些目标落实到位的业务工作能力。因此,在干部的教育培养中,要把提高各级干部的业务素质,作为干部教育培养的必修课。针对干部岗位工作的不同特点,对各级干部进行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

第四,重点突出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帮助各级干部懂法、知法、守法,依法行政。这也是建设法治国家,增强干部依法执政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建立“知事识人体系”

建立知事识人体系,包括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三个考核”。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多年来,有的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跟考核不深不严、识人不准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一,要注重日常考核。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考核干部要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既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又注重了解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中的表现,既在小事上察德辨才,更在大事上看德识才。

第二,要强化分类考核。对资源禀赋、基础水平、发展阶段、主体功能区定位不同的地区在考核内容上要区别对待。对主要干部和班子成员、不同岗位的干部也应有不同的考核要求,不能搞“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

第三,要近距离考核。“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要近距离接触干部,看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对群众的感情、对待名利的态度、为人处世方式、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

(三)建立“选拔任用体系”

建立“选拔任用体系”,包括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三条标准”。

十九大报告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新时代组织路线进一步明确,“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

上述这些表述,非常明确地说明了新时代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

第一,以德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今天讲的‘德’,第一位的是政治品德。”

选才用人,才华固然重要,但品德更为关键。“德是才之本”,“才为德之资”。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不足,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道德品质是人才的成事之基,立业之本。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曾经根据晋国的大夫智伯因为才干胜过德行,挟才为恶,导致晋国灭亡这一典型的事例,提出了处理德才关系的原则。

司马光认为,就德才关系而言,无非有四种:“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选拔使用人才,当然应该选拔使用那些德才兼备的“圣人”;如果没有德才兼备的“圣人”,退而求其次,是要选拔使用德胜才的“君子”;如果“圣人”、“君子”都得不到,那么,宁可要“愚人”,也不要“小人”。即“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这是因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1

1.《资治通鉴》卷一,第14—15页,中华书局,1956年6月版。

在司马光看来,君子凭借他的才能去做善事,做好事;小人则凭借着他的才力去做恶事,做坏事。

凭借才能做善事,做好事的,善事、好事会做得很周至;而凭借才力做恶事,做坏事的,恶事、坏事则会做得登峰造极。“愚人”即使想做坏事也不可怕,因为他们的才力不济,这就像小狗攻击人,人很容易就能制服它。而小人如果有才力,便如虎添翼,足以使他们干坏事的阴谋得逞,危害极大。司马光的观点很有道理。

陈云同志就讲:“现在有同志常说,要开拓型干部。开拓型也要,但首先要强调德,有党性。德才兼备,才干固然重要,但德还是第一。”

为什么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陈毅同志曾经举例来说明。

1960年,陈毅同志曾经讲过这么一段话,一个空军飞行员,如果开不好飞机,那总不好吧;然而飞机开得再好开到敌人那边去了,反过来打自己的国家,那就更糟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政治标准是硬杠杠。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如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

我们选用的干部必须是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的干部。看一个干部政治素质高不高,主要看是否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否忠诚干净担当。”

总而言之,一个干部没有才能不行,但没有品德就更糟糕,才高而缺德就更会是灾难性的后果。

第二,任人唯贤。“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是两条对立的用人路线。它们的本质区别是用人为私,还是用人为公。我们党的用人政策,是“任人唯贤”,坚决反对“任人唯亲”。这也是十九大报告和新时代组织路线所着重强调的。

任人唯贤,要求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在选拔使用人才时,要出以公心,不徇私情。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他的品德和才能,而不是考虑他是否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南阳那个地方缺个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

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晋平公听了很惊讶,问他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推荐仇人呢?”

祁黄羊回答道:“您是问我谁担任这一职务合适,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

晋平公说:“很好。”于是,他就派解狐去任职。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得对。而解狐任职后也是不负众望,受到南阳民众的拥护。

祁黄羊这个伯乐真的是推荐人才出以公心,而不是从个人的恩恩怨怨来看一个人的好坏。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坦荡地推荐仇人为官。

当然,并不是说亲朋好友不能用,关键是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如果亲朋好友有德、有才,当然可以“举贤不避亲”。

污水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把一勺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勺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一个没有品德、才能的人就是一勺污水,他能很快就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第三,人事相宜。人事相宜,就要处理好“职”与“能”的关系。

职,就是职位;能,就是才能。“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正确处理职位与才能的关系,要求我们在选拔任用人才时,要能“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这就是说,坚持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不论资排辈,不搞平衡照顾。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要正确把握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进步的关系,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四)建立“从严管理体系”

建立从严管理体系,包括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四方面管”。

怎么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给出了路径方法,“对干部要加强全方位管理,把行为管理和思想管理统一起来,把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衔接起来,把八小时之内的管理和八小时之外的管理贯通起来。”要“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特别是要把一把手管住管好。”

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建立“从严管理体系”,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最大的爱。如何管?就是要用党纪国法、制度规则来管。“自由之屋必须盖在限制的围墙里。”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自由快乐与党纪国法制度规则的关系。

一般说来,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希望不依靠他人,不受外来力量控制和支配,自己做主的意识;希望“我行我素”。

这种向往自由快乐的精神无可厚非。但其前提是,必须由党纪国法作为行路栏杆。正如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中所言:“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

各级干部要想真正拥有自由和快乐,必须在党纪国法的框架内活动。否则,超越了这个框架,践踏党纪国法,终将失去自由和快乐。

第一,管思想。邓小平同志讲:“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照,衣冠要随时正,有灰尘就要洗洗澡,出毛病就要治治病。”1

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8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4—95页。

思想,词典上解释说,它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

思想既然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那么,思想的正确与否,就决定着行为的是否正确,也决定着人生的价值如何。

换一句话说,正确的思想引领着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行为造就有价值的人生;错误的思想引领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将导致错位的人生。

因此,必须通过管思想,让各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和政绩观。

第二,管工作。就是要教育引导各级干部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管工作,还要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

的确,“用一贤人,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求:“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要及时大胆用起来,让干部看到只要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组织上是不会埋没的。”

第三,管作风。各级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干部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态度与评价。各级干部的作风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问题。

干部的作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党的形象,是指党的组织及其成员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基本特征。她是党的组织成员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综合反映,是党的组织成员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给人们形成的整体印象。

党的形象虽然是其组织成员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给人们形成的整体印象,但她绝不是表面的东西,她代表和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评价和态度。

干部的作风之所以关系到党的形象,是因为各级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干部的作风是执政党向人民群众展示自身性质与宗旨的窗口。如果党的执政骨干通过这个窗口向人民群众展示的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那么,党就会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形成先进性、纯洁性的形象。

这种形象就是良好的信誉。有了这种良好的信誉,党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敬佩、爱戴、信任和支持。

如果党的执政骨干通过这个窗口展示的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照搬照抄、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以权谋私的不良作风,那么,党就会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形成平庸无能、腐败堕落的形象。

这种平庸无能、腐败堕落的形象,必然会导致人民群众对党的不信任,从而与党离心离德。一个没有人民群众支持的党是没有生命力的,它最终只能走向灭亡。苏共的垮台、失败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苏联在苏共执政期间,官员思想僵化保守,生活腐败堕落。他们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正是这种僵化保守,正是这种腐败堕落,使苏共自己为自己挖掘了死亡的坟墓。

干部的作风关系到人心向背。干部作风的实质,就是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干部作风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使各级干部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关系。

各级干部只有具有良好的作风,才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也就是人心向背的问题。

我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没有人民也就没有我们的党,也就没有我们党的各级干部。

我们党的发展历史证明了这种血肉联系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到了1945年党的“七大”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120多万党员,而如今,中国共产党则已经成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这并不单单是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是表明了人心的向背。

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这种血肉联系的重要性。在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蒋介石的由美国装备起来的800万军队。这“小米加步枪”的后盾就是人民群众。正如陈毅同志所说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群众用手推车推出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了这种血肉联系的重要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国家建设事业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结果。

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就没有载人航天。我国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就没有载人深潜。如今,我国的载人深潜已经达到7020米深海。

这些建设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结果,都是民心所向的结果。

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着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

干部作风优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能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相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干部的作风关系到社会风气的优劣。干部的作风状况与社会风气的好坏紧密相关。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对党风与社会风气的关系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

邓小平同志也曾经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干部的作风如何,是否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否具有人民公仆的意识;是否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否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是否具有良好的法治观念,等等,都会对广大人民群众起着一种无声的示范作用,对社会风气起着一种引导作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带头作用。

总而言之,干部的作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问题,不容忽视。只有管好了各级干部的作风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管纪律。陈云同志讲,“可否不要纪律呢?如果不要也可以,那就是毛主席讲的六个字:‘亡党亡国亡头’,就不可避免。”1

陈云同志的话虽然是1943年3月所讲,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各级干部依然具有警示意义。

成克杰、胡长清、李真、王怀忠、郑筱萸等为什么走上了断头台?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等为什么在监狱里服刑?就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不要党纪,不要国法。所以邓小平同志提醒大家:“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2因此,各级干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3

1.陈云:《关于党的文艺工作者的两个倾向问题》,《陈云文选》(1926—1949年)第197—198页。

2.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3.马克思:《马克思致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413页。

党的纪律是根据党的性质、纲领,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确立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和决定的总称。它是党的干部必须遵守的政治生活准则和言行规范。

党的干部要能够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学会用党的纪律“看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