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著书论家训

有关家庭教育的诗文,历代都有。嵇康、杜预都作过《家诫》,陶渊明写过《责子》诗,唐代还流传过《太公家教》。真正成为家庭教育专著的,首先要算北齐颜之推(公元531年—约590年以后)的《家训》二十卷。

颜之推说这本书是专为教育自己的子孙而写的。

他是个儒家的信徒,为什么有了圣贤之书,还有许多诸子之言,他还要写这么一本《家训》呢?原来,他认为:“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父母和子女,既有亲属关系,父母又在子女面前有一定的威信,所以父母的教育作用,往往是其他人所难以代替的。颜之推在《家训》的《序致》篇中对他的子孙举例说:“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他希望自己用亲人、长辈的身份写的这本书,在子孙面前起的作用,能够“贤于傅婢寡妻”。

颜之推出生于东晋世家,家教本来是很严的。他在幼年时候,受到的教育也还不错。可是九岁以后,便失去了父母,靠哥哥养育长大。哥哥虽然爱他,却是“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要求不严格。他“虽读《礼传》,微爱属文”,却又“颇为凡人之所陶染”,受到社会上坏风气的影响。“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受到人们的责难。

等他长到十八九岁,懂了一些是非,“少知砥砺”,很想改过,然而恶习既然形成,“卒难洗荡”,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二十岁以后,“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兢”。说了话,办了事,过后想想又觉得不对;有些明知不对的事,却又抑制不住自己。于是,“夜觉晓非,今悔昨失”,总是处在思想斗争的苦恼之中。他觉得这都是由于缺少家庭教育所造成的后果,“自怜无教,以至于斯”。为了使儿孙不至于重蹈他的覆辙,颜之推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把那些“经目过耳”的事情,“铭肌镂骨”的教育,一一记下,分类编辑,终于写成了一本二十卷的书。

颜之推这本书,涉及的方面相当广泛;既有直接讲教育子女的《教子》篇,处理家庭关系的《兄弟》篇、《后娶》篇、《治家》篇,也有讲修养的《风操》篇、《慕贤》篇、《省事》篇、《止足》篇、《诫兵》篇,还有讲做学问的《勉学》篇、《文章》篇,《名实》篇,《书证》篇。材料或是他自己读书考证的心得,或取之于南北朝时的时事,就事论理,颇有说服力。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颜氏家训》成为一部影响比较普遍而深远的著作。有人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有人说,“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有人说,此书一出,“由近及远。争相矜式。”有人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书中虽然封建性的糟粕不少,但是为后人保存了大量有用的资料。即使在今天,这部书对于研究家庭教育的历史,搞好家庭教育工作,仍旧是很有参考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