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脉冲星

脉冲星是在 1967 年被发现的一种新型天体,它被称为是 60 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科学家就提出了这样的理论:一颗恒星演化到其“生命”的最后阶段时,由于作为燃料的氢已经消耗完,就不可避免地在其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塌缩。同时,相当部分的物质以类似爆炸的形式向四面八方抛射出去。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该星亮度大增,即所谓的“超新星”现象。

超新星爆炸是恒星趋向于“死亡”的一种形式:恒星把自己的大部分质量抛掉并成为星云,星体瓦解,残存下来的部分有几种可能的归宿,其中之一就是形成中子星。所谓中子星,主要是由一种叫做中子的基本粒子,以及少量质子、电子等组成的超密度恒星。然而,数十年间,理论所预言的中于星一直没有被找到。

1967 年,一位年仅 24 岁的女青年天文研究生,名字叫贝尔,在用射电望远镜进行观测时,发现从狐狸星座中一颗星发射出来的射电波,有一闪一烁的现象。打个比喻来说,真有点像是一座宇宙灯塔,在那里有规律地一明一暗似的。这种被叫做射电脉冲的现象,当时测量出来的周期是 1.3372795 秒,脉冲持续的时间大约是 0.3 秒。这种前所未知的新型天体被称为“脉冲星”。

什么天体能发出周期如此精确的脉冲呢?

经过一个阶段的观测,贝尔等人接着又发现了几颗同类型的星星。1968 年,经几位天文学家证实,脉冲星就是 30 年代曾预言而一直没有找到的中子星,而且是快速自转的中子星,正是它周期地发射出射电脉冲。

在狐狸座中找到的这第一颗脉冲星的具体位置是:赤经 19 时 19 分,赤纬+21°多,习惯上把它叫做 PSR1919+21,PSR 是英文 PULSAR(脉冲星)的缩写。后来发现的许多脉冲星,都参照这种办法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