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就是花房效应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由于它的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所以被称为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经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明显变暖。英国伦敦气象台的科学家宣称,自1850年开始有可靠的世界气温记录以来,20世纪80年代是全球最热的10年,而1990年则是全球创记录的最热年。
全球气候为什么会变暖?科学界一致认为,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的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所造成的。
日光通过大气层射向地球,地球向空间辐射出长波辐射。二氧化碳可以将大量的长波辐射吸收,从而减少了地表热量向空间辐射损失,使得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增加地表的温度。
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对人类生产、生活不一定都是有害的,关键在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
在过去的10万年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经植物的自然消耗,大致保持着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恰好适合人类和动植物生存,也不会使气候发生较大的变化。可是,近几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高,温室效应不断增强,从而导致了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那么,两极地区的温度可能会升高10℃,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
如果是这样,一部分沿海城市就可能要迁入内地,大部分沿海平原将发生盐渍化或沼泽化,不再适于粮食生产。同时,这种状况对江河中下游地带也将造成灾害。当海水入侵后,会造成江水水位抬高,泥沙淤积加速,洪水威胁加剧,使江河下游的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