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的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是指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天气现象。扬沙,是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至10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是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强沙尘暴,是大风将地面的尘沙吹起,使空气模糊不清,浑浊不堪,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累计遭受沙尘暴袭击有20多次,死亡失踪人数超过200多。

二是流沙埋压。沙尘暴经过之处,将大量的沙尘沉积下来,以流沙的形式掩埋农田、草场、居民区、工矿、铁路、公路及其他设施。

三是大风袭击。沙尘暴来势凶猛,风速往往超过20米/秒至30米/秒,破坏力巨大的大风可以袭击各种工农业设施。

四是大气污染。沙尘暴过程中会将大量的粉尘粘粒带到高空和对流层中,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对人体、动物和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沙尘暴降尘中至少有38种化学元素,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地区的大气环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

五是表土流失。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风沙流吹蚀和腐蚀,土地就会变得异常贫瘠,这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我国的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在这一地区,森林覆盖率不高,加之人们毫无节制地挖甘草、搂发菜以及开矿等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沙尘暴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