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哭的电影

我常听到的另一种对电影的称赞是“我都感动得哭了!”在电影的看片会上,我常常会听到有专家对电影发表评论:我看得片子多了,轻易不掉眼泪的,可是这回我掉了眼泪!我是在什么什么地方差点哭了,到什么什么地方就眼泪掉出来了⋯⋯一些有关电影的报道,也常把“在场的观众禁不住流下了热泪”作为对该电影的褒扬之词。

看电影看得多了,的确会变得铁石心肠,这主要是劣等影片给磨练的。

一个红军战士快牺牲了,他喘着粗气说:“请把这笔党费交给⋯⋯交给⋯⋯” 电影院里的观众会齐声接道:“交给党组织!”这样公式化的场面,还能叫人掉出眼泪?现在一些电影中常常可见主人公哭得昏天暗地,可是下面的观众无动于衷,这不该怪是观众心狠,实在是电影导演的智商不高。

在中国电影导演中造眼泪的大师要数谢晋。谢晋的电影从《天云山传奇》、《芙蓉镇》到《高山下的花环》,哪一部不是看得叫人涕泪滂沱?以至于香港人给他的影片送了一个“催泪弹”的外号。前几年有一部台湾电影叫《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台湾上演时票房平平,到了大陆风靡影坛,《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支歌就是从这里唱起来的。传说是看此片男的要带一条手绢,女的要带两条手绢,可见其“催泪”力之强。年长的人还会记得“文革” 期间看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其“哭名”声威远播,所有看过的人都在形容自己怎么怎么哭,所有没看过准备去看的人都做好哭的准备才去,一进电影院,早已是哭声一片。

谢晋因为会催泪后来遭到一批年轻评论家的批评,把他的手段称之为“煽情”,以一种廉价的“煽”出来的眼泪,遮掩电影的肤浅苍白。也是,当大家哭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对于电影中的种种缺陷,对于其主题思考的局限、情节设置的不合理、电影手法的陈旧等等都会忽略掉了。

如果拿眼泪当成评判电影的唯一标准,那会导致一个荒谬的结论,干脆到火葬场或太平间看生离死别的场面,那不是最赚人眼泪?过去农村人在办丧事时,会有一帮(有时是专请的)妇女坐在那里呼天抢地,那就算是我们向往的最高境界了?不错,我们到电影院看电影大哭一场后常常有种快感, 让平时郁积的情感宣泄一番后常有这种效果。不过如果你要知道这是导演精心策划的一个圈套,目的就是赚你的眼泪,你是不是有点被愚弄的感觉?我们希望情感被打动,希望平日麻木的神经有一次刺激和放松,但别那么廉价。

在看电影《阿波罗十三号》的时候,当那艘几乎无法返回地球的宇宙飞船在飞行员和地面所有人员的齐心努力下,克服道道难关最后溅落在太平洋上时,银幕上有刹那的沉默。地面人员一遍遍呼叫,没有飞行员的回音。正当人们快到接受悲剧的现实时,突然传来了飞行员的声音:“这里是阿波罗十三号,我们一切正常⋯⋯!”这时,银幕上的人们哭了,我在银幕下也热泪夺眶而出,我周围的人们也哭了。我相信,这眼泪是为人类的伟大精神流的,决不是某种被刺激出的廉价眼泪。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保持比较理性的判断:哭归哭,对电影的评价归评价,尽管是哭了,但该怎么评价还怎么评价,这是两个概念。有一位外国电影艺术家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真正的艺术不是在刺激感情,而是要表达感情。”这话可谓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