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庖丁解牛
庖丁宰牛是远近闻名的,他杀牛随心所欲,得心应手。连牛也称赞庖丁把自己杀得很舒服。梁惠王连声称赞他。庖丁答道:“我所以能干得如此熟练,主要是因为我已经熟悉了牛的全部生理结构。开始,我眼中所看见的,都是一头全牛,现在,我看到的却没一头全牛了。哪里是关节?哪里有经络?从哪里下刀?需要用多大的力?全都心中有数。因此,我这把刀虽然已经用了十九年,宰了几千头牛,现在用起来还是很顺手。不过,如果碰到错综复杂的结构,总是兢兢业业,不敢怠慢,动作很慢,下刀很轻,聚精会神,小心翼翼的。”
梁惠王说:“啊,庖丁,我现在明白了,原来杀牛也是一门手艺啊!”
东施效颦
西施是一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但是她患有心痛病,经常双手摁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走过,大家觉得她的样子好看极了。
村里有一个丑女名叫东施,她想:假如我学西施的样子,大家一定也会说我好看的。她也双手摁住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她哪里知道,村里的人看见她就像看到怪物一样,惟恐避之不及。
鲁王养鸟
有一只海鸟飞到鲁国的都城。鲁王从来没见过这种鸟,以为是神仙的化身,就派人把它捉来,亲自迎接供养在庙堂里。
鲁王为了表示对海鸟的爱护和尊重,马上吩咐把宫廷最美妙的音乐奏给它听,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它。但是海鸟体会不到国王这番招待盛情,只吓得神魂颠倒,举止失常,什么也不敢吃,没过两天就忧郁而死。
养斗鸡献国王
纪渻子给国王驯养打架的公鸡。十天过去了,国王问纪渻子:“鸡已经训练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没有。它们虚骄之气正盛,常常挑衅生事。”又过了十天,国王又去问纪渻子斗鸡训练好了没有,他说:“没有。它们听到一点声响,看到一点形影,就显得不冷静。”
又过了十天,国王又问,他说:“还没有。它们还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又过了十天,当国王再问时,纪渻子便回答说:“差不多了。虽然有的还间或啼叫一两声,但再也不变化无常了。看上去,呆笨得像木雕的一样,其实,它们沉着应战的精神已经全部具备了。”国王大喜,立刻拿着纪渻子训练的鸡去和其他王公大臣斗鸡较量,竟从未败过,果然厉害。
安分守己的残废人
支离疏是一个身体有着严重缺陷的人,他的背驼得太厉害了,一不留神还以为他背着一座小山呢。他虽然驼得非常厉害,但生活还是过得去的。他靠着缝洗衣裳,还足够养活自己;他每天去打扫粮食市场,用箕簸扬土,得来的粮食还足够供给十个人吃。
每当国家征兵打仗,别人逃避兵役,惶惶不可终日时,他却可以捋袖伸臂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每当国家大兴劳役,他却可以因为驼背而不去服役;而每当国家给病残的人发救济粮时,他却可以名正言顺地分得为数可观的粮食。
像这样形体残废的人,都能安份守己,实实在在地过日子,那四肢健康的人就更应该严于律己了。
涸辙之鱼
庄周整天一门心思地研究四书五经,把生活所需的油米盐醋都忘了添置,不过话又说回来,不是庄周不添置,而是他没钱。于是他去找监河侯借钱。监河侯说:“好的,等我收到老百姓的租税,就借给你三百两银子,行吗?”
庄周听了很气愤,大声斥责道:“我昨天到这儿来,在路上听到叫喊的声音,四处张望,发现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我就问它:‘鲫鱼,你为什么到这儿来的?’鲫鱼答道:‘我从东海来,快渴死了,请你给我一升水救救命吧!’我说:‘好的,我就去游说吴、越两国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解救你,行吗?’鲫鱼气愤愤地说:‘如果我现在呆在东海,我也不会找你要水喝。你是站着说话腰当然不疼了。如果你非要去游说吴越的国王让他们派人引西江的水救我的话,那么我们只好在卖干鱼的案板上相见了。’”
臧和谷丢羊
臧与谷两个人赶着羊到山坡上放羊,但最后把羊都弄丢了。别人问臧干什么去了,原来是挟着书籍读书去了;问谷干什么去了,原来却是赌钱去了。
这两个人做的事情不同,但是结果完全相同,都把羊弄丢了。
盗亦有道
跖的手下问跖:“偷盗也有道理吗?”
跖说:“怎么会没有道理呢?能够猜中房子里藏的财富,叫做圣;进屋时走在前头,叫做勇;退出时走在最后,叫做义;了解虚实,掌握时机,叫做智;分配均匀,叫做仁。只有具备了这五种品质才可以成为大盗,缺一种都不能成为大盗。学着点小子!”
大树与鹅
庄子带着他的学生到山间散步。他们远远地看见有一棵参天大树下站立着一个樵夫。那个樵夫看了一下大树,然后扔掉斧头坐在地上休息。庄子问那伐木的人为什么不砍这棵大树。那人回答说:“这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听了,对学生们说:“你们记住,因为没有用处,这棵树才能长得这么大,才能够继续活下去。”
庄子他们从山里走出来,住在老朋友家里。老朋友很高兴,要家僮杀鹅烹煮。家僮对主人说:“咱们那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吧!”
第二天,学生困惑地问庄子:“昨天,山里的大树,因为没有用处,能尽享天年;后来,主人家的那只不会叫的鹅,却因为没有用处,而被处死。老师您说,要处在什么情况下才安全呢?”庄子笑着说:“做人和处事就应该在有用和无用之间斟酌。不过,处在有用与无用之间,还是一种人为的选择,不能顺乎自然。这样做,表面上似乎对了,实际上还是不对,还是不能从忧患中摆脱出来,难免受到连累。如果心中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观念,随波逐流,就不会这样了。那就可以做到:既没有人称赞,也没有人毁谤;有时是龙,飞腾在天;有时是蛇,深藏于地,随着时日一道变化,无所追求;有时向上,有时向下,与万物协调相处,同周围浑然一体。如果做到了这些,那么就成了一个彻底自由人,天地间任我逍遥,乾坤中随我驰骋。外界事物对我而言可有可无,而我是存在的。”
驼背老人捉知了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在树林里,看见一位驼背老人拿着竹竿粘树上的知了,一粘便是一只,得心应手,随心所欲。
孔子说:“老人家,你的手真巧啊,大概有什么好法子吧?”
驼背老人回答说:“我捉知了是有法子的。首先要练手腕,苦练五六个月后,当你举起竹竿,能在竹竿顶上放两颗弹丸不掉下来,那么捉起知了来,便很少有失误了;如果能够练到在竹竿顶上放三颗弹丸也不掉下来,那么失误的机会顶多只有十分之一;如果能够练到在竹竿顶上堆放五颗弹丸也不掉下来,那么粘捉知了,就十拿九稳了。除了练手腕,还要练站功,练臂力。我捉知了,身体站着像树桩竖立在那儿一样纹丝不动。拿着竹竿的胳膊伸出去,像树干一样不晃不颤。除了练好基本功外,在捉知了时,还要全神贯注,不管外界怎样嘈杂纷纭,我都不会分心,只有做到这些,捉知了才会成功,才能得心应手。”
孔子听了,回头对他的学生们说:“学习也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是驼背老人给我们的教训哪!”
美与丑的比较
庄子往宋国去,夜晚在一间客店住了下来。店主有两个小妾,其中一个相貌漂亮,一个相貌丑陋。那丑陋的反而受宠爱,那美丽的小妾反而受轻贱。
庄子问那原因,客店的年轻主人回答说:“那个生得美的自认为美丽而骄傲,我便不觉得她美了;那个长得丑的自己承认丑而谦卑,我便不嫌她丑了。”
庄子后来告诉他的学生:“不骄不躁,品端德高没有人会轻视你。”
东野稷翻马车
东野稷驾着车子去见鲁庄公。只见那马车,一会儿进,一会儿退,车轮的痕迹,直得像木匠画的墨线;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旋转打圈,车轮的痕迹,很圆很圆。庄公认为谁也没有东野稷的驾车本领高,他命令东野稷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小圈子,再返回原地。
颜阖看到了这一情形,便进宫见庄公说:“东野稷的马车一定会翻。”庄公听了不高兴,默不作声。
不一会儿,东野稷果然翻了车,扫兴地回来了。鲁庄公便问颜阖说:“您怎么知道会翻车呢?”颜阖说:“东野稷的马早就成强弩之末,而东野稷仍然扬鞭催马,这样下去,非翻车不可。”
史官作画
宋元君命令手下史官详细画出他所管辖的山川河流图样。史官们不敢怠慢,急急赶来,一个个拱手拜揖,站在那里,他们装模做样,有的舐着笔尖,有的和着墨,却有半数人是外行。
有一个史官来得最晚,他从从容容,不卑不亢,拱了拱手,就到自己的屋子里去了。
宋元君派人去观察这个史官。只见那个史官走进门去,解开衣服,盘腿而坐,袒胸挽袖,挥笔蘸墨,勾勒起来。宋元君赞叹说:“这个史官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他才懂画图!”
畏影恶迹
有一个年轻人,竟然莫名其妙地畏惧他自己的影子和厌恶自己的脚印。他飞快地跑着,想离开它们。他脚提得越快,脚印也就越多。他跑得越快,影子也似乎跟得越紧。他认为自己跑得太慢了,就跑得更加卖力,不肯休息片刻,终于耗尽力气死掉了。
这个人想甩掉影子,却不知道站在阴处;想消灭脚印,又不知道静止不动。真是笨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曹商使秦
曹商是宋国人,宋王派他出使秦国。宋王给曹商配置了两辆豪华的马车。曹商深谙吹捧奉承之术,深得秦王喜爱,秦王便赏了他一百辆非常奢华的马车。曹商洋洋得意地回到了宋国。
曹商去见庄子,向庄子夸耀说:“像您这样住在贫穷的村子里、狭窄的小巷中,靠编麻鞋过生活,饿得脖子枯瘦、脸孔蜡黄,这是我赶不上您的地方。但是,一旦说服大国的君主,就有上百辆的车子做我的侍从,在这一方面,你不得不承认我比你强。”庄子回答说:“我听说秦王有病请医生,那报酬是:能够动手术割疮的,赏一辆车子;能够给他舔舐痔疮的,赏五辆车子。治的病越下作,得的车子越多。您大概舔舐了他的痔疮吧?不然,为什么得到的车辆这么多呢?老兄,你不感到惭愧吗?”
鹤腿和鸭腿
农夫养了一只鹤和一只鸭。他看到鹤的腿很长,而鸭的腿却很短,感到别扭。
他便拿来刀锯,把鹤的腿锯下一截,去接在鸭的腿上。这样一来,鹤和鸭的腿一样长了。
农夫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但没过多久,他养的鹤和鸭都死了。
望洋兴叹
河伯是黄河之神。他看到黄河滚滚而来的大水,大浪滔天,气势雄壮,无数支流齐汇一起,河面非常宽阔,隔岸望去,分不清牛马与人。于是,河伯骄傲地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
有一次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走去,来到北海。面对辽阔无际的大海,才意识到自己太渺小了。他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无限感慨地叹道:“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就目空一切,认为自己了不起。我就是这种可笑的人。今天,我见到了海洋,才知道自己的渺小。要是我不到这里来,那么我还会认为自己怎么的了不起,那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吗?”
利斧削灰
郢地有一个人在干活的时候,一不留神鼻子上沾了一点白石灰,不是很多,只有苍蝇大小。他便请朋友石匠用斧子砍去白石灰。
石匠挥起斧头,“飕”地一下子,正好把郢人鼻子上的白石灰完全砍去,一点也没有伤着鼻子。郢人站立在那儿从容自若,浑然无事。
周围的人看了,感到不可思议。
后来,宋国国王听到了这件事,特地召石匠进宫,命令石匠表演用斧子砍石灰。
石匠说:“国王啊,不瞒你说,我的朋友死后,我就再也没有用斧子砍石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