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方济各教学

古城漫话

阿西西是一座中世纪古镇,也是圣方济各的诞生地。它与圣方济各会的产生,发展和兴盛息息相关。古城中的圣方济各教堂和教堂内乔托等画家的壁画作品,是中世纪艺术的伟大杰作。这一切使阿西西成为意大利和欧洲艺术与建筑发展汲取力量的源泉。

圣方济各教堂

圣方济各教堂是天主教方济各会的修道院和教堂的总称。1228年,圣方济各被封为圣徒后,修士艾里亚为方便圣方济各会的修士及前来朝圣的人,提议建造一座宽敞的修道院和教堂。全部工程于1253年顺利完成。

圣方济各教堂依山而建,分为上下两层,外壁装饰以白色大理石为基调,饰以淡红色和黑色的水平条纹,华美而光彩夺目。1818年圣方济各的墓室打开后,又增建了地下圣方济各墓室。

下层教堂为罗马式穹棱风格,内部昏暗,四壁都覆盖着华丽的湿壁画,皆出于名家手笔,不过因为内部光线的不足,参观者仅能就着有限的灯光和烛光欣赏。主殿的右侧是《基督受难图》,左侧与是圣方济各相关的壁画。这其中有一幅罗伦提所绘的《圣母子》,是壁画中的经典。画中的圣母凝视着圣方济各,胜部流露出极为慈爱的神情。据说,这幅图在夕阳照射下,更令人动容,所以又被称为《黄昏里的圣母》。祭坛上也有许多湿壁画,据考应该是乔托的弟子所绘制约。右边的小衣物间还保留了圣方济各生前所穿的服饰。下层教堂最重要的呈地下墓室里圣方济各及他的四名门徒之墓,为避免被凡人亵渎,这个墓室在15世纪时被封,直到1818年才重新开放。下层教堂的底端还有一个小礼拜堂,墙壁上有赛门马丁尼所绘制的《圣马丁的一生》。

与下层教堂相比,上层教堂最著名的就是由乔托所绘制的28幅记录圣方济各生平的湿壁画。这些画虽号称是乔托的作品,不过,根据近代的考证,至少有三位画家参与过这28幅巨作的绘制。经过整修之后,人们可以很清晰地欣赏画家的笔触。画家们把圣方济各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后人面前。例如其中一幅圣方济各脱掉所有衣服还给父亲,表示扬弃所有既得的财富与地位。画家笔下还原了当时各方人马的表情,如震怒的父亲、窃窃私语的村民,充满了戏剧张力。因为整修工作完成不久,壁画得以再现干净而鲜艳的色泽,乍看起来,宛如是昨天才完成的。教堂的正面和一侧巍峨的钟楼为明显的哥特式风格,充满垂直向上的线条,雕刻繁复精美。教堂门前有鲜花拼成的巨大字母,微风把悠扬的钟声带到遥远的地方。站在教堂前的广场上,可以看到远处的圣玛丽天使教堂。正是在圣玛丽天使教堂,圣方济各决定创立方济各会,所以这座教堂可说是方济各会的摇篮。

圣方济各的故事

圣方济各教堂是天主教在意大利境内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重要圣地。圣方济各是天主教方济各会的创始人,诞生于1182年。他原是一位富有、俊朗且充满征服野心的年轻人。但是1201年的一场大病,改变了他和基督教的一切。由于病中数次的看到圣母玛丽亚和耶稣基督显灵,这位年轻人遂将其随十字军东征的心愿,转换成以出世的方式奉献给基督的热忱。

当时的教会因罗马帝国败亡,而成为欧洲最大的权力中心,权力带来的腐败使得基督教逐渐偏离了原来的教义,教会在社会道德上的地位一落千丈。圣方济各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走入传教之路的。为了纠正、改革当时的教会风气,他开始创导并严格恪守清贫苦修的戒律,效法耶稣当年在物质条件不佳的环境中,披荆斩棘、传播教义的做法,试图将误入歧途的基督教会拉回初创时期的正确道路。他曾千辛万苦地在全城乞讨石块,修复了圣多米安和圣玛丽天使两座教堂。他的做法激起了很大的反响,圣方济各教派的满腔热情也因此成为中世纪以来基督教内的一股清流,让另外一些有心改革者亦起来效仿。后来的圣道明教派、圣班耐狄克教派等,均使基督教逐渐健全起来。也正因为如此,圣方济各在基督教会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许多宗教画里,穿着褐色僧袍、腰系白色棉绳、呈地中海型秃头、脸庞消瘦并带有慈悲神色、手掌和脚掌及胸前有类似耶稣十字架钉痕的圣方济各,是陪伴在耶稣或圣母周围的必有人物之一。

1226年10月3日礼拜六的夜里,圣方济各因病去世。弥留之际,他脱下僧袍,裸体躺在地面上,仅用借来的衣裳覆盖,表示割断与尘世的最后联系。次日,人们抬着他的遗体游行,然后将他安葬在圣乔治教堂内。1228年,教皇格利高利九世在圣乔治教堂追封他为圣徒,并为现在这座圣方济各教堂奠基。两年之后,圣方济各的遗骸被秘密地深葬在粗建成的教堂的地下墓室中。这里正是他曾谦卑地请求过的,死后埋葬的阿西西城外的“地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