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我国的陆地总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占亚洲大陆土地面积的 22.1%,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6.4%,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居世界各国第三位。我国耕地面积列世界第四位。

由于我国是世界人口的最大国,人均土地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仅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3。我国耕地人均只有 0.1 公顷,为世界人均耕地的 27.7%,为美国的 12.8%,为印度的 45.5%。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的 16.5%,为美国的 10%。

土地类型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例低。我国南北跨 50 个纬度,具有寒温带至赤道带的各种土地资源(其中中温带占 25.9%,暖温带占 18.5%, 亚热带占 26%)。我国东西跨近 62 个经度,其有湿润(占 32.2%)、半湿润(占 17.8%)、半干旱(占 19.2%)、干旱(占 30.8%)等土地资源。由于水热组合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不同、农业历史不同,形成了我国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

我国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山区面积(包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 69%,平地面积(包括平原和高平原)约占 31%。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又形成了土地资源草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低的特点。

总之,对我国土地资源土地类型多,平地少,山地多这一构成特点,要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以便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分布不平衡的土地资源,使地区之间土地生产力产生了显著差异。我国东部季风区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土地生产力较高, 集中了全国耕地和林地的 92%左右,占有农业人口与农业总产值的 95%左右,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和林区,即使是畜牧业,这里也占很大的比重。但是,本地区有自然灾害频繁、森林分布不均等不利因素。在季风区内部因各地资源环境不同,土地资源的性质和农业生产条件也有很大差别。

西北内陆区,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但是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沙漠、戈壁、盐碱土地面积大。区内东半部多草原和荒漠;西半部气候的极端干旱,导致了多为无灌溉就没有农业的荒漠。土地自然生产力低下。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多在 3000 米以上,日照十分充足,但热量却较少, 具有高而寒冷的特点。因之,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力很低,而且不易被利用。

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组成诸因素大部分不够协调、区域之间差异大是我国土地资源空间构成上的重要特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田、草原、林地与水利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对弥补各地区土地资源的不足和发展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后备耕地资源不足,难利用的土地多。全国土地资源中流动沙丘、戈壁和海拔3000 米以上目前人类难以利用的土地等无效土地面积约有3.487 亿公顷,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36.3%,所占比例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