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资源

我国草场资源的分布

我国是草场大国,草场总面积达 2.22 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 23.1%, 在全国自然资源中居首位,居世界第三位。我 国草场广泛分布于东北的西部、内蒙古、西北荒漠地区的山地、青藏高原等地区。

草甸类草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一般牧草高 60~80 厘米,生长茂密,覆盖度在 90%以上。产草量高,适宜牛等大牧畜放牧,或做割草场。

草原类草场:多分布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北方各山地中。草层高 20~30 厘米,高者可达 50~70 厘米,覆盖度 30~50%,产草量中等,草质好,适宜各种家畜放牧。

荒漠类草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草群矮而稀疏,产草量低,牧业发展受限制。

草丛类草场: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广大农区。草层高 40~80 厘米,覆盖度 60%,为重要天然割草场,适各种家畜利用。

我国草场资源受地形地势和降水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大兴安岭—阴山山脉—秦岭山地—青藏高原东麓—线以西草场占全国的 82%,以东则仅有 18%。由于水热的季节变化,西北区牧草生长期短,枯黄期长,既造成了冬夏牧草营养不平衡,又产生了牧场载畜能力的差别(冬季载畜能力仅为夏季的 58%),给我国牧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保护草场和建设人工草场

我国草场虽然面积广,但优质草场比例小。产草量多并且营养价值高的草场只占 21%,一半草场因海拔高,利用受到限制。再者,草场退化在我国普遍存在,其表现是牧草的草种少、数量少、质量低。目前,全国可利用草场的 1/3(约 7300 万公顷)呈明显退化,越向西退化越明显。草场退化导致

畜产品数量降低了 30%。同时,草场退化也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使草场沙化或盐碱化。草场退化的直接原因是过度放牧所致。

为了改变上述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我国应因地制宜地在各地建设人工草场,增加产草量,增加牧草的种类,在时空分布和价值上给天然草场以弥补, 使我国牧业生产呈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