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将出山

清政府对于“观音桥事变”的处理,总的来说是抱着委屈求全的态度, 避免事态扩大。为了向法国表示诚意,1884 年 7 月 16 日,清政府下令滇、

桂军在 1 个月内撤回境内。但清政府仍拒绝法国提出的赔款要求,而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却首先要求赔款才愿谈判解决冲突的办法。双方立场差距很大。为了加强防备,清政府决定从翰林、御史中提拔一些人去充实地方军政要职,派吴大澂为会办津沽防务、陈宝琛为会办南洋防务、张佩纶为会办福建海防事宜、何如璋督办马尾船厂。

法国积极进行对华侵略的军事部署,表面上却与清政府大办交涉,并延长了最后通牒的限期到 7 月底。两江总督曾国荃与巴德诺在上海谈判,尽管

曾国荃违背朝廷意旨答应赔款 50 万两银子,巴德诺却寸步不让,认为没有满足法国赔款金额,而拒绝达成协议。8 月 2 日,巴德诺下最后通牒,限清政府当天答应条件,否则法军就要不受任何限阻,自由行动了。于是,法军于8 月 4 日进犯台湾基隆。8 月 21 日中法关系正式破裂,随后法军发动了马尾海战。

早在 7 月 15 日,由弧拔率领的一支法舰队,趁中法谈判期间驶进了闽江口,游弋在福建舰队的基地马尾军港附近,暗中探测舰道,作好了作战准备。在清政府妥协求和政策影响下,福建会办海疆事务张佩纶和船政大臣何如璋等,不作迎战准备,并禁止港内福建水师舰只移动,自缚手足,坐以待毙。8 月 19 日,法国再次向清政府提出撤兵、赔款的最后通牒,被清政府拒绝。23 日,法舰队司令孤拔发动进攻,向福建水师发炮。中国舰队仓卒应战,旗舰扬武号被水雷击伤,但舰上官兵仍用尾炮击中法国旗舰,伤毙多人。运输舰福星号也冲入敌阵与敌舰击战,后中弹爆炸,舰上官兵全部壮烈牺牲。这一仗,福建水师舰船被击沉 7 艘,官兵伤亡 700 多人,马尾船厂随后也被轰毁。

8 月 26 日,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

在越南北部战场上,法国侵略军的军事行动,首先是以进攻广西为主要目标。因为要进攻云南,法军就必须通过黑旗军的根据地保胜地区,因此, 进攻云南比进攻广西更困难。

在广西抵抗法军的清军主将是巡抚潘鼎新。徐延旭被撤职后,他以淮系军阀的关系被李鸿章保荐接任广西巡抚,在军事上执行李鸿章的卖国投降政策。观音桥之变以前,他自动要把军队撤退到镇南关(今友谊关)内,前敌营务唐景崧两次要求把储存在龙州的粮食枪弹运去谅山,他认为是没事找事。他向军队说是前敌不可拒杀,而向清政府说是炮械不至,米粮缺乏。他的真实意图在一封给李鸿章的电报中说得非常清楚:“一经见仗,败固不佳, 胜亦从此多事。”一副失败主义的卖国投降的嘴脸显露出来。

1885 年 2 月 4 日,法军开始向谅山进攻,几天内就夺取了谷松、观音桥、车里等地。2 月 13 日深夜,潘鼎新在法军还没来到之前,就放弃谅山,一口气跑了 50 华里,逃跑的速度比敌人进军的速度还快。他逃到镇南关后,仍感到不够安全,一连跑了几个地方都不敢驻扎下来,最后跑到海村停了下来, 但他仍心神不定,白天驻扎岸边,晚上就宿在船上,万一法军追来,随时可乘船逃跑。他所统领的军队,纪律败坏,逃跑途中把龙州人民洗劫一空,把战争中的流亡难民抢夺殆尽,军官也乘机搜刮民财。2 月 13 日,法军占领谅山。那位还没见到敌人就逃跑,遇到人民就劫掠的潘鼎新,把陆路战争的局面弄得一团糟。这时广西境内,“游勇水陆肆掠难民,逃军蔽江而下,关内大震。沿江自南宁、梧州、浔州达于桂林省,无不惊扰,纷纷告急请兵,南宁戒严”。广西全境已经十分危急,法国侵略者已在叫嚣着要拿下广西了。

正当时局十分紧张严重的关头,年近 70 岁的老将军冯子材来到了。他在镇南关把清军逃跑的现象制止下来,把不同系统的清军逐渐收拢起来,团结全体将士,安定社会秩序,激励地方人民,共同抗击侵略者。他在镇南关取得了一个扭转时局的决定性的大胜利,使法军遭受到一次沉重的打击。

冯子材,字南干、号萃亭(或作翠亭)。1818 年生于广东省钦州(今属广西)一个小商贩家庭。他幼年失去父母,流落街头,学过木匠,习过武艺, 闯荡过江湖,护送过牛帮。

1850 年,广东天地会首领刘八在灵山县(今属广西)举行反清起义,冯子材也聚众在博白县起义。1851 年春,刘八率众来博白与冯子材部会合。刘、冯起义军在与清军作战中失利,清政府实行招抚政策,冯子材在敌人利禄的诱惑下,拉着自己的队伍到清军中投诚。冯子材背叛农民起义以后,转而参与镇压农民起义。

冯子材先后隶属于向荣、张国梁的麾下,参加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他跟

随向荣镇压广西境内的农民起义军,后又随向荣追剿太平军,直到南京城下。1856 年向荣死后,冯子材改隶张国梁部下,不久被提拔为副将。1857 年 12 月,张国梁率冯子材等部攻占镇江城,威胁天京。冯子材由副将被提为甘肃西宁镇总兵。1860 年春,太平军打垮清朝江南大营,张国梁在丹阳作战失败, 在逃跑中落水而死。冯子材奉命代领其众,以记名提督衔甘肃西宁镇总兵驻守镇江,多次顽抗太平军的进攻。因为他屡立战功,1862 年 2 月被提为广西提督,登上了高级武职大员的宝座,更加为清廷卖命。1863 年 8 月,曾国藩指挥湘军猛攻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冯子材积极配合作战,不时地派出军队, 牵制太平军,使太平军无暇分援别处。1864 年 5 月,冯子材率军攻占丹阳, 使天京更加孤立,清廷赏冯子材穿黄马褂。7 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冯子材以督办镇江军务,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有功,清廷加恩赏给骑都尉世职。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冯子材留任广西提督,他既坚决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又对外敌侵略持反抗立场,表现了对清朝统治的尽心竭力。1865 年 4 月,他奉命镇压了罗定等地农民起义军,1867 年春,他派兵镇压苗民起义军。1868 年 6 月,会党首领吴亚忠率部逃往越南,清廷令冯子材率部出关赴越南追击,1869 年 3 月,冯子材第一次出关作战,相继攻占艽葑(qi* f5ng)、洛阳等地,吴亚忠部屡遭失败,吴亚忠后病死。1870 年 10 月,冯子材率军回关内。

1870 年秋季,在越南充当练勇的苏帼汉“作乱”,迅速攻占牧马,占踞了谅山。1871 年 2 月,越南方面请清政府派兵协助会剿。清政府认识到苏帼汉的队伍不仅危及越南,还成为中国边境的隐患。冯子材“钦奉督剿越匪之命”,派兵出关作战,随后他亲自出关督战,到 1873 年 3 月,海阴、太原等省“一律肃清”,苏帼汉被捕获。当时,吴亚忠余部黄崇英一伙,与法国侵略者勾结在一起,在边境上作乱。两广总督刘长佑认为已剿灭了苏帼汉队伍, 功德圆满,力主撤兵,冯子材认为黄崇英与法人勾结,是个祸患,应除之, 不同意撤兵。冯子材回到关内后留 10 营部队驻扎在高平、谅山等地,以捍卫边疆。为此,冯子材与刘长佑发生了激烈争辩,唇枪舌箭,各不相让。冯子材主张留兵在越,打击侵略者,保卫边疆,是爱国的表现。1874 年,越南政府请求清政府拨兵助剿,共除黄崇英。刘长佑奉令派赵沃、徐延旭率军赴越, 配合冯子材的部将刘玉成进攻河阳,1875 年冬消灭了黄崇英的队伍,擒获了黄崇英。随后,冯子材命令余部撤回关内。

1878 年 9 月,叛将、总兵李扬才跑到越南作乱,危害中越关系。越南方面请求广西巡抚派兵援剿李扬才。1879 年初,冯子材奉命出关,攻占左鸾

(lu2n)等地,10 月,擒获李扬才。平定李扬才之乱不久,冯子材率部回到关内。

冯子材在任广西提督时,曾经弹劾过徐延旭,深为徐延旭不满。冯子材因受刘坤一、徐延旭的排挤,1882 年,怀着悲愤的心情解甲归田。徐延旭升任广西巡抚后,立即把冯子材的侄于冯兆金的军职撤去。

1883 年,法国加紧对越南和中国的侵略,妄图建立一个包括越南和中国西南地区在内的所谓“东方帝国”。8 月,法越《顺化条约》签订,把越南变成了法国的被“保护国”,随后又进攻驻越清军,挑起中法战争。冯子材虽“称疾”退职,但他非常担忧国事,曾多次派人赴越侦察法军虚实,以备自卫。在对待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问题上,冯子材始终坚持抵抗的态度,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外敌的大无畏精神。但在法军

侵略不断深入的时候,李鸿章反对起用冯子材,尽管他熟悉中越边境、特别是越南境内的山川地理形势,有在越南作战的经验,李鸿章却认为他年龄已老,精力不足,不适宜上前线指挥作战,听任他告老家居。

1884 年夏的一天,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派两个亲兵来到钦州冯子材的家里,他们对冯子材说:国家有难,朝廷起用老将,张总督特派我们接大人。冯子材推辞说,自己老了,体弱多病,不再想有什么作为了。两个亲兵劝说半天,冯子材就是没有痛快答应,找各种理由拒绝。两个亲兵想,也许他们的面子太小,请不动冯老将军,便起身告辞。冯子材问道:你们回去怎么向总督大人汇报?两人说道:我们就说大人身体很好。冯子材无奈地直摇头。冯子材何尝不希望能上场杀敌、报效祖国呢?但官僚的腐败无能、官员

之间的勾心斗角、互相倾轧,又使他心灰意冷。可想来想去,国家有难时, 大丈夫还是应当挺身而出,不能计较个人得失,更不能与那些贪官污吏一般见识,就算拼上这条老命,战死沙场,也不枉活一回。

不久,张之洞发来一封电报,要冯子材在广东省高、雷、钦、廉 4 府督办团练,为了保家卫国,冯子材勤于办团练工作。1884 年 11 月初,越南东线战场上的指挥官、广西巡抚军务督办潘鼎新筹援西线战场,请张之洞派出粤军协助作战,以腾出广西军赴西线作战。此时,张之洞电令冯子材在钦州招募军队,以准备投入援越抗法战争。冯子材在人民抗敌气氛推动下,准备奔赴沙场,接到命令后立即招旧部募新兵,仅用半个月时间就组成萃军 10 营,12 月中旬便祭旗起程开赴前线。队伍抵达上思时,又奉命增募 8 营。1885 年 2 月,在张之洞的奏请下,朝廷任命冯子材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还赐给他一把龙头大刀,规定文官三品以下,武官二品以下,可以先斩后奏。冯子材率军进驻龙州。

当冯子材把军队开到龙州的时候,广西提督苏元春正好从前线败退回来,冯子材正色问道:子熙(苏元春的字),领兵大臣私自败进关来,你向朝廷奏报了没有?苏元春面红耳赤,忙慌下跪行礼,请求原谅。第二天,苏元春就写了门生贴子,来拜冯子材为师。冯子材说:我哪里敢当,你是当今的提督大臣,老夫还愿意在你的指挥之下,奔赴抗法前线,杀敌报国。

当时,在前线作战的有湘军、淮军、粤军,各军将领互不服气,互相倾轧,指挥不统一,没有使各军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抗法合力。冯子材认识到,各自为政、互相牵制的各系军队,无法同法军作战。于是,冯子材召开各军将领会议,要求各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他沉痛地说:过去,我们大家老闹意见,已使事情坏到了这样的地步。现在,法国人已经毁了镇南关, 大敌当前,大家应以国事为重,国家便是家事,法军不灭,国不安宁,家也不安宁,大家要同心努力,保家卫国。各军将领听了这番话,纷纷表示原意听从指挥,奔赴前线,冯子材则成了前敌总指挥。

在中越边境一带,打了败仗而逃回来的散兵很多,当听说冯子材出来领兵,很多人纷纷要求重新参军,冯子材见他们有杀敌的斗志和决心,欢迎他们参军。但是军队名额有限,不能全收,冯子材就制定了一项奖励政策:谁杀死一个法国侵略军,就让谁当兵,并赏给银子 50 两;杀死两个侵略军的, 可以当什长。那些散兵游勇,为重新当兵,都想杀法国侵略军,有的晚上去摸营房,有的杀死哨兵,把法国侵略军弄得晕头转向,胆战心惊,不敢单独行动。冯子材的军队一天天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