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持续深入改进作风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各级干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努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紧紧盯住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跟进相应的对策措施,做到掌握情况不迟钝、解决问题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积压,谁以身试法就要坚决纠正和查处。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

深入持久抓好作风建设永恒课题

“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强调“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是对正在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从全局大局出发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其贯彻落实到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各环节,将之作为改进党的作风的抓手和着力点,是摆在全体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聚焦“四风”不散光,狠抓作风不松劲。自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中央率先垂范、以上带下,改进作风的成效十分显著,产生强烈社会反响和巨大示范效应,受到群众好评。之所以有这样的成效,其中的重要经验就是对准“四风”问题揪住不放,抓紧、抓实、抓准、抓深,对查摆出来的作风问题、思想问题作具体、深入剖析,形成管用有效的整改措施,并通过严密的建章立制、严格的制度执行予以根治,发扬钉钉子精神,对准“四风”沉疴一锤接着一锤敲,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直至问题彻底解决,作风扎实改进。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的家门口开展,触及的具体问题更多,广大群众也看得更清,期待更高。如何在活动中把中央的要求严格落实到位,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整改到位,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质量,让群众满意,是对活动内容实不实、质量高不高的最好检验。党员干部谨记“深学、细照、笃行”的指示,对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把学习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为民务实清廉就有明确标杆,转变作风就有持久动力。

“四风”积弊习以为常,作风顽疾存之已久,根治起来不会轻而易举。但凡事就怕认真二字。不讲认真,马虎敷衍,即使问题摆在眼前也看不到、识不透,虚晃一枪,搞形式、走过场,问题怎能解决,实效又从何获得?而只要用严格的尺度来衡量、靠坚定的决心来纠正,“四风”之弊就能看得清楚、认识明白、解决到位,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无须热热闹闹,但求实实在在,拒绝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着力用真抓实改取信于民,就能防止和避免活动走形变味、做成夹生饭。

当前,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局良好,但也要清醒看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存在认识上差不多、随大流的思想,某些领导当起了“甩手掌柜”,重视停留在讲话上;组织学习简单以开会次数、笔记页数、心得体会篇数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用工作问题代替作风问题,搞冗长复杂的填表格、打对钩,满足于设信箱、开电邮、搞座谈,对征求到的意见不认真梳理分析;搞文山会海,把宝贵时间浪费在嘴上、会上,有高调汇报材料,无有效整改措施;顶风违纪屡禁不止,“四风”出现反弹现象。凡此种种,都应引起高度重视,须下大气力、花真功夫,实打实、硬碰硬地及时解决上述问题。

敢于直面问题是勇气,善于整改问题是能力,体现共产党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宗旨意识、群众立场和责任担当,也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满意效果的根本保障。出以公心才能无私无畏,多点辣味才能出汗排毒。打开大门搞活动,真心实意听意见,切实贯彻整风精神,把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做实做深做透,就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在解决“四风”上取得实效,以清风正气赢得民心,用发展实绩造福群众。

(新华社北京2014年5月9日电)

践行“三严三实”,推进作风建设

改革攻坚克难,干部重任在肩。当此两会共商改革发展大计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的精辟论述,直指为人为政的根本,切中干事创业的要害,是各级领导干部行为的守则,也是履职的保障,必须时刻铭记、自觉践行。唯此,才能以己正立信,以无私树威,以务实兴业,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担当起带领人民群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

领导干部手握公权,是肩负造福一方责任的带头人。群众交给干部的是权力更是期待,

组织授予领导的有职权更有责任。领导干部接过权力就要负起职责,就得有对得起信任的修养操守,担得起责任的作风能力。

严以修身,就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谨记“三严”,就能炼就思想上的“金钟罩”,增强抵御各种“病毒”的免疫力,用制度规范权力使用,确保权力运行始终不偏离为民利民的轨道,以廉洁奉公的作风、夙夜在公的勤勉达致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境界。

谋事要实,就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创业要实,就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遵循“三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追求不掺水分的政绩,以忠实于党和人民的行动赢得群众拥护,才能对得起手中权力,无愧于肩上责任,履行好光荣使命。

“三严三实”是衡量为人为政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党性原则和执政能力的具体标尺。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用“三严三实”这面镜子照一照自己的思想,用这把尺子量一量自己的行为,看看是不是达标合格,是不是坚持了立党为公、以执政为民的理念,践行了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要求。具有这种自我要求和自省意识,才能始终系紧风纪扣,走好廉政路。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积弊渐次革除,党风政风新风拂面。但“四风”之弊非一日养成,其顽固性决定了祛除“四风”也非一日之功。在一些干部的思想深处,仍或多或少残留着好大喜功、浮夸浮躁、贪图享乐等沉疴病垢。整风整改一旦松劲,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半途而废。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警钟长鸣、发条常紧,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发扬钉钉子精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就能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深化改革没有完成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让作风硬起来,把能力提上去,立党为公的宗旨就能始终牢记,执政为民的担当才会更加坚定。

(新华社北京2014年3月10日电)

作风建设要抓常抓细抓长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要扎根落地,已经取得的成效要巩固发展,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懿德茂行,可以励俗。”党员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影响社会风气的好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全党同志不负人民重托,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中央察民意呼声、以历史为镜,出台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定决心狠抓作风建设,不断扎严扎紧作风“篱笆”。一年多来,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四风”得到有力遏制,党心民心为之大振。

我们同样清醒地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荡涤“四风”决非朝夕之功。一方面,阳奉阴违、顶风违规违纪者仍大有人在,存“风过草抬头”幻想者仍大有人在;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工作不扎实不深入、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等问题。绝不能听之任之,防止教育实践活动走形变味、做成夹生饭。

有鉴于此,习总书记郑重指出,如果不讲认真,就容易马虎敷衍,即使问题摆在眼前也看不到、识不透,就容易虚晃一枪,即使花了很大精力也可能搞形式、走过场。无论是正在开展第二批活动的单位还是已经告一段落的第一批活动的单位,都要在改进作风上讲认真,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能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影响活动健康发展。

作风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认真。如何做到认真?习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抓常、抓细、抓长”的指示。抓常,就是要把作风建设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良性循环;抓细,就是要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一一回应、具体解决;抓长,就是要反复抓,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放任自流。要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要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

“抓常、抓细、抓长”,有的放矢、直指要害,是我们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引。当前,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需要“回头看”,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陆续进入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的关键环节。无论是“回头看”还是查摆问题,都不能避重就轻、王顾左右。一些地方和部门暴露出来的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等问题,与总书记“抓常、抓细、抓长”的要求背道而驰,与教育实践活动的初衷格格不入,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决不容许其滋生抬头。如果不解决实际问题,不真刀真枪扫除作风积垢,而是以文件落实文件,主要精力放在统计开了多少次会、写了多长的体会,然后不厌其烦地要群众填写冗长的征求意见表、挖空心思讨一点好话,等等,怎能做到查摆问题深入实在、具体到事、具体到人?又怎能不是搞形式、走过场?

形式主义之所以成为“四风”之首,不仅由于其普遍、大量存在,还由于在很多时候,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多多少少要面对党纪政纪的硬约束,而形式主义相比较之下则带有更大欺骗性,可谓“四风”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一些党员干部,以形式主义应付一切,甚至成了一种习惯和“本能”,文风会风假大空、规章制度华而不实、弄虚作假糊弄上级、基层调研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虽然党员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但由于较之另“三风”更带有慢性病特征,隐蔽性强,恶果显现要经过量变再到质变的过程,往往容易见怪不怪、忽视治疗。“形式主义害死人”,我们党反对形式主义也反了几十年,但很多干部习惯于用形式主义的工作方式来反对形式主义,说白了是在用新的形式主义去反旧的形式主义,其结果也同样会招致形式主义屡禁不止、禁而复生。以致在以“四风”为整治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少数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仍大行其道。

事实上,不仅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以形式主义反对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现象也不鲜见。正如当年的“四菜一汤”规定最后被一些人搞成数字游戏,如今又出现了“三公”消费换马甲、穿“隐身衣”等现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再严格,总有人想方设法钻空子。正如有网民指出,规则的制定者在研究制度如何形成约束时,一些受约束的人也在研究如何逃避约束。因而,各级党组织唯有深刻领会、扎实贯彻习总书记的指示,“抓常、抓细、抓长”,才能彻底遏止以形式主义反对“四风”,让政策比对策跑得快。

可喜的是,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人心,广大党员群众对搞形式、走过场的招数已经心明眼亮,成为改进作风的强大监督力量。“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任何的花拳绣腿、表面文章,或许可以蒙蔽一时,但迟早会露出破绽,决不可能长期蒙混过关。记得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某单位负责人向督导组汇报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时声称,10年来与下属谈心3268次。当督导组对如此精准的数字提出质疑并要求解释时,该负责人无言以对,当场露出马脚。而最近有地方反映,有的领导干部为了“防范”督导组了解真情实况,采取提早打招呼、搞预演等“伪事”,试图粉饰太平,结果却被群众给顶了回去:“我又不是三岁小孩,难道说什么话都要你们教?”这说明,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已经大为改善的今天,那些熟稔形式主义的干部试图通过搞形式、弄名堂来捣浆糊,也并不那么容易了。抱着侥幸心理的这些干部,要认清大势,丢掉幻想,勇于解剖自己,敬畏民意、体察民情、顺应民心,把群众的急难险重之事抓紧抓实抓好,才能赢得党和人民的信任。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下面的干部只是希望上级领导听得舒服、看得满意,而上级领导也乐意“享受”,却不去了解群众的切身感受,形式主义就必然难以禁绝。可以说,凡是形式主义滋长的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的作风肯定有问题,老百姓的满意度自然不会高。作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干部队伍中的形式主义痼疾,必须旗帜鲜明,决不容许形式主义的各类变种滋长。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要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具体行动上。有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思想武装,有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作风建设一定能够破解“改进--回归--再改进--再回归”的循环怪圈,教育实践活动决不会做成夹生饭。我们一定能够以扎扎实实的成效取信于民,夯实我们党的执政之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内生力量。

(新华社北京2014年5月18日新媒体电 记者慎海雄)

加强作风建设没有尽期

专项清退会员卡、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处理干部“走读”现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政机关突出整治“四风”问题,取得明显成效。随着教育实践活动迎来收尾阶段,作风建设能否持续抓下去,引起不少人议论。

习近平总书记8月下旬在听取河南兰考的教育实践活动汇报时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加强作风建设无尽期。”为此,无论教育实践活动本身是否告一段落,作风建设则必须始终常抓不懈。战争年代,我们党以优良作风点燃了燎原星火,唤醒了劳苦大众,赢得了最广泛的民心。历史证明,保持优良作风,是我们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当前,面对改革攻坚的艰巨任务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只有继续加强作风建设以赢得人民群众鼎力支持,才能为改革攻坚克难、经济爬坡上坎提供强劲的动力。

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党组织严格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出重拳、下狠手,各地及有关部门和广大干部的作风为之一变。不过,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有起色,放一放就会反弹。特权病、冷漠病、懒散病、享乐病、挥霍病等“病症”还在一些地方一些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干部热衷讲排场、求享受、好奢华的思想并未彻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要避免作风问题“反复发作”,需要继续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将活动当中表现出来的好作风内化为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消除特权思想,才能始终在作风问题上严于律己。

也要看到,一些作风问题背后,还有相关制度不够完善的影子。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所发现的问题,不仅要加快整改,更要建章立制,诸如使三公经费更加科学,让财务制度更加严密,让工作制度更加健全,那么很多奢靡之风、享乐主义的问题,就会失去公款的支撑而逐渐消失,好的作风也才能长期保持。

作风建设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完成,关键在于坚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持下去,我们的党风政风必定会更加清明,广大干部也才会更加清正为民。

(新华社北京2014年9月20日电 记者白靖利)

以科学的制度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收尾阶段,各地大力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取得不少成绩,形成不少经验。以科学的制度将这些成果巩固下来,使作风建设推向深入,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作风建设的经验表明,作风问题抓一抓就紧、放一放就松,具有反复性。一些人脑海中存在的一些旧观念难以消除,诸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在落实活动任务、执行上级要求方面常常容易打折扣、搞变通。只有将作风建设的成果制度化,形成规章制度,实现以制度的刚性约束来管人管事,才能减少作风问题反弹。

巩固作风建设的成果,最为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体现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实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摸索出来不少服务为民的好经验、求实创新的好方法、确保清廉的好措施,对这些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形成制度规章,并按照这一要求抓长抓细,才能发挥出长远的功效。

巩固作风建设的成果,需进一步强化违规处罚与问责。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的作风问题之所以不时复发,尽管原因多样,但与违规处罚不重甚至未能得到及时追责有很大关系。从制度上降低处罚门槛,加大违规处罚力度,才能让规章制度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让党员干部面对作风“红线”望而止步。

党员干部和相关部门的作风好不好,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从这个角度来说,巩固作风建设的成果,还应强化人民群众的监督。从制度方面作出规定,让公众参与部门的作风评议,让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始终在阳光下运行,这才可能获得群众的认可,真正巩固已有的作风建设成果。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作风建设所形成的制度为准绳,促进干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干部观念真正转到服务为民上来,时时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让群众更加方便。这样的干部作用和部门作风,自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和称赞。

(新华社北京2014年9月25日电 记者闫祥岭)

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

“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专家表示,讲话并不仅仅是总结,更是一份宣言书和指导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讲话释放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决心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新的起点,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在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

信号一:总结会不是论功行赏会“在充分肯定这次活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

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5个方面成果,另一方面,在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反“四风”的热切期盼。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总书记讲话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这次会议绝不是仅仅是讲成果,更不是论功行赏,而是再次给全党敲响警钟。

辛鸣说,当前,我们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成果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一些人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

“正像总书记所说,‘经过这次活动,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辛鸣说,“必须按照总书记在讲话中作出的部署,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信号二:从严治党有章可循

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总结了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取得的新经验,提出了6个“必须”。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说,这6个“必须”概括了教育实践活动和党内历次集中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对今后开展活动和加强作风建设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作出了8个方面的部署。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说:“‘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是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并自觉承担起抓党建的责任。”

专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提出“对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的考核,首先要看抓党建的实效,考核其他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权重”,这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必将对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起到鲜明的引导作用。

对于“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戴焰军表示,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制度治党则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而突出强调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党的建设实际和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关于从严治党方法途径的新论断。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这4点要求,是当前坚持从严治党需要突出解决的问题;而发挥人民监督作用和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两点则指明了坚持从严治党必需的外部和内部条件。”戴焰军说。“通观这5方面成果、6个‘必须’的经验和8点要求,总书记的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群众思想光辉的重要文献,充满了群众观点、求实态度、忧患意识、担当精神,是指导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郝立新说。

信号三:螺丝会不断拧紧,发条会不断上紧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们党在从严治党上取得的重大成果、积累的重要经验,认为总体做得是好的;同时也清醒地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

郝立新认为,这些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党的自身建设有所放松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就像是一辆汽车或者一台机器,运行一段时间后,螺丝或发条就松了。”郝立新说,教育实践活动其实就是拧紧螺丝、上紧发条的过程,而且总书记的讲话已经透露出明确信号,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就是要以严的精神、严的措施把这个过程常态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说,“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可以肯定,教育实践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推进从严治党会更有力度、更加制度化。

信号四:等待观望不如主动适应新常态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所谓“为官不易”、“为官不为”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在讲话中,总书记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直接回应--

“如果组织上管得严一点、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就要‘为官不易’,那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

“我们现在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不是过严了?答案是否定的”;

“很多要求早就有了,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

郝立新说,这样的回应体现出党中央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敢于碰硬的担当精神,也提醒那些等待观望,盼着活动结束就松一松弦的人丢掉幻想,主动适应作风建设和从严治党的新常态。

(新华社北京2014年10月9日电 记者华春雨、张晓松、罗宇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所有的结束,都是新征程的开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作风建

设不断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通过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这些启示和经验,其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

在充分肯定这次活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这次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总结了“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了,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继续打好党风建设这场硬仗,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必定能以好的作风保障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赢得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2014年10月9日电 10月10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