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是海洋水温状况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常作为研究水团性质,描述水团运动的基本指标。海水温度也是反映海水热状况的物理量。
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
海水温度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它主要取决于海洋温度的变化状况及时间变化。经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为0米至30米,而年变化可达到水深350米。
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海水的深度与温度的关系上可将海水分为三层结构:上层为混合层,此层中温度是均匀变化的;中间层为温跃层,此层温度急剧下降;最下一层位于温跃层下,海水的温度较平稳地下降。
由此可见,海水深度每下降1000米,海水温度就会下降1℃~2℃,在水深3000米至4000米处,海水温度也只有2℃至1℃。
那么,大洋的水温是不是也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呢?
事实上,大洋表层的水温每天变化却很小。一般不会超过0.4℃。浅海的海水表层每天的温度变化较大,常常可以达到3℃至4℃。
南极地带的威德尔海是世界大洋中水温最低的地方。此处由于结冰,致使盐度不断增大,从而形成冷而且密度大的下沉海水,并沿着海底向北部分布开来,最终形成了南极的底层海流。
科学家认为,这是始新世末期海退的结果。海水退落导致浅海大陆架露出水面,这就增加了海水对阳光的反射率,使气候变冷;气候变冷又会导致海面进一步退落,使气候更加变冷。
不过有人提出:始新世末期海温的急剧变冷为什么会显得如此不同寻常呢?
美国学者肯尼特注意到,在5300万年前,南印度洋的寒冷表层水,通过塔斯马尼亚海道后,注入南极罗斯海域,冷水取代来自东澳大利亚的暖流,从而触发南极地区的冰冻。海冰形成,使得冰下剩余的海水盐度升高。盐度较高的冷水势必向下沉潜,形成寒冷的底层水,致使海水温度急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