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上的海雾
我国沿海每到春暖花开,由冷转暖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迷迷蒙蒙毛毛细雨的天气,能见度显著降低,甚至相距几米也难见踪影,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海雾。海雾主要产生于海上或海岸区域。
海雾是一种危险的天气现象,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它就像一层灰色的面纱笼罩在海面或沿岸低空,给海上交通和作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可谓是“无声的杀手”。海上船舶碰撞事件有60%至70%是由海雾引起的。
那么,海雾是怎么形成的呢?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产生呢?
海雾是在特定的海洋水文和气象条件下形成的。低层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由于水汽的增加以及温度的降低,近海面的空气逐渐达到饱和状态,这时,水汽以微细盐粒等吸湿性微粒为核心不断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冰晶或两者的混合物,悬浮在海面以上几米,几十米乃至几百米低空。
当凝结的水滴增大、数量增多,使天空呈现灰白色、能见度进一步降低时,便形成雾。
当暖湿空气移动到冷海面上空时,底层冷却,水汽凝结形成平流冷却雾。这种雾浓、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多生成于寒冷区域,春季多见于太平洋的千岛群岛和大西洋的纽芬兰附近海域。我国春夏季节,东海、黄海区域的海雾多属于这一种。
冷空气流经暖海面时生成的雾为平流蒸发雾,多出现在冷季高纬度海面。
由海洋上两种温差较大且又较潮湿的空气混合后,从而产生了混合雾。
当风暴活动产生了湿度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的空气,在冷季与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混合便形成了冷季混合雾。在暖季与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暖空气混合则形成了暖季混合雾。
当海面蒙上一层悬浮物质或有海冰覆盖时,夜间辐射冷却生成的雾,称为辐射雾。辐射雾多出现在黎明前后,日出后逐渐消散。在海滨、港湾和高纬度内海,由于油污或杂质覆盖在海面上生成的雾,称浮膜辐射雾;因海水蒸发而在低空积聚的盐粒层上形成的雾,叫盐层辐射雾;在高纬度冰雪覆盖的海面或巨大冰山面上形成的雾,叫冰面辐射雾。
海面暖湿空气在向岛屿和海岸爬升的过程中,冷却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地形雾。如青岛崂山东南坡和舟山群岛普陀山,春夏季节就经常云雾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