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洋深处游弋的核潜艇
作为核能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核潜艇。它是在常规潜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核反应堆作为它的动力装置。
核潜艇是袭击水面舰只,破坏敌人海上运输的新型战舰。它以隐蔽性好、续航力大、潜航时间长、航速高的特殊优点遨游在海洋之中。在敌人的突然袭击下,只要留有一艘导弹核潜艇,就能给敌人以严重的回击,因为其装备的核导弹具有强大的摧毁力量。
由于核潜艇海上航行和战斗的特殊需要,它的核动力装置还是有不同于核电站之处的,要求其体积小,重量轻,控制系统简单、灵活和自动化;各项设备要耐冲击、耐振动、抗摇摆,并能在潜艇横倾、纵倾达 40°~50°的条件下良好地工作;各项设备要做到安全、可靠、不出事故;机器转动的噪
音要尽量小,核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都要尽量弱,免于敌人发现。所有这些对核潜艇的设计和制造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是它的困难所在。
1949 年 5 月 18 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召开潜艇作战会议,对核潜艇和常规柴电潜艇的战术技术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分析。由于潜艇在潜航状态有着良好的隐蔽性,所以在二次大战中取得了卓越的战绩,许多潜艇击沉的舰船总吨位比潜艇自身的吨位高数十乃至上百倍。但常规潜艇的柴油发动机只有在水面状态或通气管运行时才能使用,潜航时要靠蓄电池航行,最大水下续航距离只有 100 多里,且航速低;若以高速潜航,只能维持 1 小时, 所以常规柴电潜艇必须经常上浮至水面或通气管状态,再启动柴油发电机进行充电,因此大大降低了自身的隐蔽性和机动性。由于反潜技术的进展,致使二次大战后期,常规潜艇被击沉的数字也在迅速增加。如果潜艇能用核动力进行装备,那就能有效地克服这一致命弱点。
会后,由水下作战部长提出的潜艇会战报告中强调:“核动力装置是一种可能对潜艇的设计与整个水下战争艺术产生深远影响的全新推进手段。能够在占地球面积七分之五的海洋中无限制活动的理想潜艇的出现,可彻底改变海战的整个面貌。海军十分强烈地支持核动力潜艇的发展。”
1951 年 8 月 20 日,海军正式和电动船舶公司签订了建造第一艘核潜艇的合同。1951 年 10 月 25 日,美海军部长决定核潜艇的代号为 SSN,并命名首艇为“舡(chuán)鱼”号。
秋天,陆上原型堆开工建造。1952 年 6 月 14 日,“舡鱼”号进行了隆重的龙骨铺设仪式,总统、国会领袖、三军将领、原子能委员会官员、工业界首脑和众多的新闻界人士应邀出席,当时的总统杜鲁门发表了演说。核潜艇进一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1953 年 3 月 3 日,“舡鱼”号的陆上原型堆达到了临界(即链式反应可
以持续)。6 月 25 日,反应堆提升到满功率并进行了全面的试验。在长达 96
小时的连续运行中,反应堆情况良好,相当累计航程 2500 里。陆上原型堆的
建造和成功,为“舡鱼”号的核动力装置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954 年 1
月 21 日,在电动船舶公司的格罗顿船厂,艾森豪威尔总统夫人主持了“舡鱼” 号的下水典礼,装饰得五彩缤纷的核潜艇,从倾斜的龙骨墩上,徐徐滑入宽阔的江面。
1955 年 4 月 22 日,“舡鱼”号作为世界上第一艘作战核潜艇加入美国
海军服役。“舡鱼”号以 16 节的航速,历时 84 小时,完成了从新伦敦到圣
胡安的 1380 里首次长距离潜航。随后从佛罗里达州到新伦敦,又以平均 20
节的航速,连续潜航了 1396 里,1955 年 7 月至 8 月间,“舡鱼”号和大西洋舰队进行编队作战学习时所呈现的优异性能,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舡鱼”号和几艘常规潜艇,对由一艘航空母舰和几艘驱逐舰组成的反潜舰队展开攻击,水面的护航驱逐舰和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都可以发现并攻击常规潜艇;但无法发现一直处于潜航中的核潜艇,高速潜航中的“舡鱼”号甚
至能躲避标准鱼雷的攻击。至此,潜艇核动力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舡鱼”号的核反应堆用第一炉核燃料航行了 62562 里,其中 95%以上
一直处于潜航状态,仅消耗了几千克浓缩铀,若常规潜艇以相应速度续航这一距离,则需 800 万公升燃油。1957 年 4 月,“舡鱼”号换装了第二炉核燃
料,随即参加了太平洋舰队的反潜学习,开创了一次潜航 3049 里的新记录。
不久又开始了去北极的探险航行,在 1958 年 8 月 3 日 23 点 15 分,穿过了北极,完成了航海史上潜艇的首次极地航行。获得了表彰荣誉的“舡鱼”号, 取道英国再向西航行,又以 21 节的航速连续潜航了 3850 里的新记录,抵达纽约港,受到热烈的欢迎。
潜艇的核动力推进是舰艇发展史上的划时代变革,但鱼雷武器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并未取得重大进展。二次大战后的数年中,美国的导弹技术已取得相当大的发展。因此,美国海军在建造首批鱼雷核潜艇的同时,对核潜艇和导弹联姻的可能性始终怀着浓厚的兴趣。原子能委员会的官员们则更是急不可待,认为核潜艇上配备鱼雷武器太委曲了核动力。
“好马还得配好鞍”。1955 年,在“舡鱼”号开始了历史性的核动力航行后不久,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出了一份有关导弹发展的意向报告。主张优先发展中远程导弹,并优先考虑在舰艇上发射。这一要求得到了国防部、国会、原子能委员会和海军官员的广泛支持。然而,当时的美海军作战部长卡尼上将,虽然看到了核动力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和结合会对海军带来光明的前景。但在导弹核潜艇的研制上却裹足不前,并粗暴地拒绝他的上司海军部长托马斯要求积极发展导弹核潜艇的建议,坚决地抵制托马斯对海军军事事务的干预。
被激怒了的托马斯斥责卡尼守株待兔的短视,立即解除了卡尼海军作战部长的职务。1955 年 8 月,任命军衔较低的伯克少将接任,扫清了人事上的障碍。托马斯和伯克一致决定,同时发展飞航式导弹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并迅速组建了海军弹道导弹设计局,以雷伯恩少将为长官,赋以海军中的最高优先权。
到 1955 年,美国海军在德国 V—2 飞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天狮星-Ⅰ型飞航导弹已装备了几艘常规潜艇和水面舰艇,所以将飞航式导弹移植到核潜艇上并无技术上的困难。天狮星-Ⅰ型导弹的射程为 1000 公里,时速 800 公里,
可在 1000 米的高空飞行,然后作垂直俯冲,或低空接近目标。主要缺点是, 飞航式导弹发射的时候,潜艇必须上浮到水面上来,所以隐蔽性较差。
在弹道导弹方面,1955 年 11 月,美国国防部指令海军和陆军共同发展“木星”中程弹道导弹。但海军很快发现这种采用液体推进剂的导弹不仅尺寸太大,致使潜艇无法容纳,而且在技术上和可靠性方面均存在着海军难以逾越的障碍。
1957 年 8 月,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10 月间用推力更大的洲际火箭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了宇宙空间。苏联的成就
意味着几乎美国所有的大城市都进入了苏联陆基导弹的打击范围。与此同 时,美国则尚无相应的报复和防御手段。危机的气氛笼罩着华盛顿。美国第一次实际感到了苏联毁灭性核打击的严重威胁,禁不住心惊肉跳。
1958 年,苏联第一艘核潜艇建成,性能胜过了美国的“舡鱼”号和“鳐鱼”号核潜艇,结束了美国在核海军中的垄断地位。严峻的现实迫使美国当权派重新估计美国在武器装备领域中的技术优势及防御能力。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频频商讨对策,陆、海、空三军都提出了扩充部队和研制新型武器装备的要求。此时的海军中本来就获得最高优先权的北极星核潜艇研制计划,由此得到了新的刺激和活力。根据新的扩军备战计划,美国海军拥有第一艘导弹核潜艇的时间,将不是 1965 年,而提前到 1959 年。
到 1965 年,美国海军已不再是只有一艘,而将拥有 20 余艘北极星导弹核潜艇。
1959 年 12 月 30 日,第一艘北极星导弹核潜艇华盛顿号编入美国海军服
役。1960 年 7 月 2 日,华盛顿号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水下导弹发射。当海面上突然抛起一股水柱,导弹迅速破水而出,待完全摆脱海水的纠缠以后,火箭发动机开始工作,熊熊呼啸的火焰喷射着,冲击着海面,沸腾的海水四处喷溅。加速起飞的导弹直射天字,进入同温层,沿着既定的弹道飞行了 2000 公里,溅落在茫茫大海之中。
核潜艇自出现以来,现在攻击能力大有改进,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首先,核武器威力增加。早期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只携带单个核弹头的导
弹。由于潜艇在水中浮动,发射条件比以陆地为基地的导弹差,射击命中精度不高,只能用来攻击城市和机场等大型目标。象敌方的洲际导弹发射井和地下作战指挥中心等有坚固钢筋水泥工事的目标,不易命中。但是使用恒星星光导航技术来校正潜基导弹的弹道,使射击精度大有改进,提高击毁此目标的命中率。利用分导多弹头导弹使敌人的反导弹系统防不胜防。美国的 31
艘海神式核潜艇每艘带 16 枚导弹,每枚导弹有 14 枚分导弹头。这样,一艘
潜艇可以攻击 224 个战略目标。
以对付敌方舰船为主的攻击型核潜艇仍以鱼雷为进攻武器。老式鱼雷发射后就不能再改变它的航向,速度比军舰大得不多。鱼雷前进时,有明显的航迹,敌舰发现后来得及转弯躲避。现代的制导鱼雷就是一枚水中导弹,装有制导装置,能自动跟踪目标。另外有火箭助飞,这种火箭助飞鱼雷先飞入空中,高速飞到敌舰附近落入水中,然后自动瞄准驶向目标。敌舰躲避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鱼雷上还可装小型核弹头。
第二方面是提高核潜艇的航速。大功率的核反应堆和流线型的艇体,使攻击型核潜艇航速提高到 40 节,大于航空母舰、驱逐舰等的最大航速。
第三方面是加大核潜艇的续航力。续航力决定了舰艇能用于作战的时 间。返回基地加燃料或在补给船处加燃料以及返回作战海域途中的舰艇都不能用来作战。美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续航力达 60,000 多里,是常规潜艇的 6
倍。但核潜艇返回基地换装核燃料很费功夫,往往要一年多时间。目前已做到一次装入核燃料可连续航行 10 年,航程 50 万里。不过,人在不见天日的水下生活,那怕只连续呆二、三个月,也是难以适应的,所以通常每两个月就得轮换一次人员。
核潜艇的自卫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能隐蔽起来,不被敌方发现; 二是能在己方其他兵种保护下活动。
反潜技术关键是探测潜艇在水下什么地方。只要查明潜艇的准确位置, 就可由水面舰只、反潜潜艇或飞机发射反潜鱼雷把它击毁。核潜艇再快也快不过飞机,它很难逃掉。
探测水下潜艇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用声纳探测潜艇航行时发出的噪声。噪声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带动螺旋桨的减速齿轮,一个是反应堆里使水循环的主泵。70 年代的核潜艇有不少采用先让汽轮机发电,再由低速电动机带动螺旋浆的做法,消除了齿轮的噪声。消除主泵噪音的办法是不用主泵。反应堆里的水靠进出口的温度差进行自然循环。此外,凡能产生噪音的其他设备都加装消音器,管道尽量去弯取直,艇身用吸音材料覆盖起来。经过种种改进,最新式的三叉戟导弹核潜艇的噪音只有海神型核潜艇的 1/3。
过去潜艇主要用来袭击敌方舰船,常常单艇行动。即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的潜艇曾经采用狼群战术袭击英美运输船,那时也不过几艘潜艇一齐行动。而如果动用本国海军空军保护水下潜艇的行踪,那么,这种措施等于告诉敌人这下面的潜艇。但是,对导弹核潜艇来说却可以采用这个办法,就是利用己方的以海岸为基地或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空军,控制核潜艇所在海域,根本不让敌方的反潜飞机或舰只进入。只要潜艇不浮出水面, 人造卫星就探测不出它的具体位置。即使让敌人知道这片海域下有核潜艇也并不造成威胁。而核潜艇上的导弹有足够长的射程,可以打击敌方任何战略目标,核潜艇是一座活动的隐蔽的洲际导弹基地。
中国历来反对毁灭性极大的核武器,但是,为了防止别人欺侮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也为了捍卫世界和平,只要别人有核武器,我们也要有。因此,中国依靠自己的科学家,也发展了核武器。1964 年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第一次氢弹试验成功, 1971 年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成功。
中国已经建立成有效的威慑性武装。可是,中国多次郑重声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如果国际间能达成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条约,并且找到有效监督的办法,我们也会遵守。全世界爱好和平的科学家和人民正在为此作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