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故乡

醉心于快速,乐于容易的实践,不研究足够的理论的人,就像乘海上船,却没有舵,也没有掌握罗盘的海员。——达·芬奇

回到佛罗伦萨

达·芬奇回到了佛罗伦萨,安顿好学生后,便匆匆赶回家乡芬奇镇,看他的老父亲。

十几年过去了,故乡变化不大,和达·芬奇从小一起玩耍的孩子现在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父亲,见到达·芬奇只会崇拜地喊着:“老爷!大师!先生!”

走到自家门前,达·芬奇看到,熟悉的老房子还在,但是明显多了修葺的痕迹,门窗换过了,地面重新铺过。走进室内变化更大,格局改动了,家具都换了地方,老家具被抬到了储藏室,而且房间里凌乱不堪,忙碌的佣人几乎都是生面孔。

庆幸的是,友善的邻居早已打发孩子来报过信,所以达·芬奇一进门就碰到了父亲,他已站在门口等自己了。父子十几年未见,让老公证人看见儿子有那么数秒的恍惚:“达·芬奇,我的孩子,真的是你吗?”

“是的,父亲,我回来了!”达·芬奇激动地回答。

父子相拥,喜极而泣,父亲已经是老态龙钟了,他为儿子举办了一个宴会,欢迎他的归来。

达·芬奇在全家准备开饭的桌子旁见到了几个他叫不上名字的孩子,据说是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孩子们同样好奇地看着这位穿着讲究,面容睿智的大人物。他们很想和“客人”说几句话,又感到十分不好意思,便偷偷地用眼角窥视着达·芬奇。

当厨娘端上一盘可口的甜点时,孩子们马上顾不得矜持,伸手抢了起来。

大点的男孩子喊道:“这个是我的。”

“这个是我的。”小一点的孩子也显然不甘示弱。

这时,梳洗草率、穿着马虎的继母被激怒了,她粗鲁地向孩子们和仆人吼道:“抢什么?抢什么?我是怎么教导你们的?真没出息!”

“厨娘,请多拿些甜点来!”

父亲不好意思地在一旁解释:“现在,家里的一切都是你继母做主,这些孩子和整个家让她太操心了。”

达·芬奇听了,也只能无奈地、理解地笑笑。家里的变化令达·芬奇真是感慨万千,他是多么怀念自己的童年,怀念阿尔别拉妈妈在的时候啊!

席间,父子俩谈及往事和故人,老公证人告诉儿子,他的老师维洛基奥已经故去12年了。想起恩师对自己的辛勤教导,达·芬奇忍不住潸然泪下。

掐指一算,自己有快20年没回家来了,他想起自己的少年和青年时代,青春年少的岁月真是匆匆而逝呀!

达·芬奇从家乡回来后,便走进了在佛罗伦萨临时租赁的住所,他在这里开办了画室,想重新开始他17年前的生活。然而,一切都变了。他变了,不再是年轻的他。

佛罗伦萨也变了,1494年美第奇家族被逐出佛罗伦萨以后,它已变成一个半民主、半清教徒的共和国。这个城市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繁华锦簇,统治者们的争权夺利,早就刺伤了人们那颗喜爱艺术的欢乐之心。

然而,达·芬奇仍然不能从公爵统治时期舒适贵族化的奢侈生活中走出来。他还试图按着从前的方式生活。

佛罗伦萨人经常侧视他的丝绒衣服,他和蔼的礼貌。比他小22岁的米开朗基罗也十分不理解达·芬奇,凭什么还能过如此富足的生活。

而达·芬奇并不觉得自己生活得如何奢侈,他只是希望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创作罢了。当然,他也不能理解像米开朗基罗这样年轻的画家们的生活。对周围人们的不理解,让他多少有些难过。

达·芬奇的画室陆续开始接到一些订单。比如,给一个暴发户商人墓地上的小礼拜堂作画,给一个展厅画巨幅画,给一个商人的妻子画肖像等。

在其中的一个房间里,各种实验用的蒸馏管、曲颈瓶、熔铁炉等器具又被摆满了桌子,此外,还有各种作平面图和计算数学公式的笔记。达·芬奇越来越迷恋科学研究了。每日,除了绘画之外,他就泡在实验室里搞自己的发明。

平淡的生活,让达·芬奇开始想念从前的同学和朋友,听一位昔日的同学说,师兄波提切利已成为佛罗伦萨当地有名的画家,开了自己的画室。

达·芬奇于是很想去拜访这位师兄,但是事情却很凑巧。一次散步的时候,达·芬奇竟然和波提切利偶遇了。

当时是在一家教堂的门口。达·芬奇觉得对面虔诚的面孔非常熟悉,定睛一看,原来他就是师兄波提切利。

十几年不见,师兄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波提切利只比达·芬奇大7岁,今年不过55岁,但眼前的他佝偻着身子,胡须花白,脸上布满干纹,简直像个70岁的老人了。

波提切利看见达·芬奇,也感到又惊讶又惊喜。老友相见,分外高兴。他们相互拥抱,愉快地交谈起来。

“亲爱的波提切利,这么多年,你过得好吗?”达·芬奇关切地询问着师兄。

“嗯,我还好,成立了自己的画室,收了几个学生。”波提切利回答道。

“师兄弟们都还好吧?”达·芬奇又问。

“唉,”波提切利长叹一口气,“克列吉进入萨以那罗拉修道院,他在每天祈祷,写天国的梦幻,波这也已出家为僧,他和克列吉在同一所修道院。”

“哦,那他们还画画吗?”

“有时为经文画些插图。你知道,他们现在关心的是灵魂,而不是艺术。”

“是啊,如果老师现在活着的话,不知会怎么想,他一直希望我们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的。”

“是啊,是啊!”

师兄弟俩不约而同地慨叹着世事变幻和人生无常。当波提切利离去的时候,他衰老的身形让达·芬奇揪心般的难受,师兄当年是多么英俊强壮啊!

“老师,刚才那位老先生是波提切利?他也是您的师兄吗?”站在一边的学生追问道。

达·芬奇点点头,目光望着师兄离去的方向,肯定地说:“是的,他为但丁的《神曲》画了90多幅插图。他还画了《春》和《维纳斯的诞生》。他就是那个神奇、大胆的波提切利。”

“哦,他画的人物总是不穿衣服!”学生说。

“记住,肉体和衣裙是要根据构思而定的,各有各的美。”达·芬奇纠正道。

“波提切利大师的作品,老师您见过吗?”学生又问。

“我前几天见到了《维纳斯的诞生》。金发女神维纳斯的贝壳在荡漾的海面上滑来滑去。轻风把贝壳吹到海岸,宁英女神在等待着,准备为维纳斯披上斗篷。”

达·芬奇闭上眼睛回想那天见到的画面:“她有着一双憧憬的眼睛,凝视着远方;脸上有着很高贵的表情;身体比例也很好;有着一种女性的温柔、肉体的美丽和优雅。她的身体裸露在苍茫碧透的大海和天空的背景下,点缀着从上落下的粉红色花瓣。”

说着,说着,他仿佛又回到了老师维洛基奥的画室,那里有他和师兄弟们作画的背影,维洛基奥正在指导学生们该如何作画。

1501年,达·芬奇这位被公认为欧洲最伟大的画家展出了一幅名为《圣安娜》的大幅素描。这幅素描令每一个艺术家都感到惊奇。作品展出后,佛罗伦萨的男女老幼都涌向修道院来观赏,人们争先恐后地目睹大师的创作。

这幅素描描绘的是耶稣一家相聚的欢乐情景。玛利亚的母亲圣安娜、玛利亚、耶稣和施洗约翰在一起玩耍,人物身躯互相交叠,两代人微笑着望着第三代,期待着他将来去完成伟大的壮举,愉快欢乐的情感互相交融,颇为感人。

达·芬奇运用独特的明暗分析法与柔和的调子来表现圣人家族的天伦之乐和欢快的情感。

圣母的脸上露出温柔的微笑。画面上笼罩着婆娑的月光,宛如蒙着一层薄雾。他选用的青灰色画纸更增强了这种朦胧感,因此使画面洋溢着抒情诗般的情调。

素描得到了佛罗伦萨市民的认可,整个城市好像过节一样喜庆,人们都在谈论这幅伟大的作品:

“100名少女,100名青年,少女们丰腴、热情或端庄、温柔,秀发在风中波浪起伏;青年们如运动家骄傲于他们的肌肉,脸上表现着对战争的渴望。”

“仁慈的圣母期待着世界在她儿子的手里获救,虔诚的圣·热罗姆形容枯槁,这是多么宏大的画面。”

“人多并不能说明这是伟大的作品,画的精妙之处在于细节,你看围在头上或颈边的披肩、围巾、丝带或者缠绕在手臂上,或从肩膀上下垂,或在膝头打折,在光线的照射下,几乎诱惑人们去抚摸,这些比安在我们身上的任何外衣都要真实。懂吗,这才是这幅作品的精妙之处!”

“二位是真知灼见,一听就是内行人,只有内行才会懂得欣赏,我们外行都是看热闹,我看这变形的头,还有这送礼的傻蛋,实在滑稽。”

“而这残忍的面孔,残废的身体,还有这因愤怒扭曲了的面孔,这女妖像蛇一样的头发都令人恐怖。但我觉得最让我震动的是这年老而干瘪、布满皱纹的脸孔,失去了力气的人,这么真;实际上,真实得让人觉得可怕。这就是大师吧,完美地展现了这一切。”

达·芬奇的艺术成就震动了整个佛罗伦萨,然而,他对这些盛誉已经感到乏味。他现在最想做的是一些有挑战的事。长期以来,他在军事工程和机械方面的才能一直没有机会表现出来,这是达·芬奇心中感到最遗憾的。

军事工程师生涯

达·芬奇在佛罗伦萨住了两年。这两年间,他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中,除了《圣安娜》外,几乎没有新的绘画作品问世。然而,画室里还有好几个一直跟随艺术家的学生,各种人员、事务的开销让达·芬奇感到越来越吃紧了,他开始琢磨着出路。

刚好这时,达·芬奇接到一封法国公爵凯撒·波尔金的邀请信。公爵的信中说,他需要一个能制地形图,装建堡垒、桥梁,导引河流和能发明武器的人。他曾经听过达·芬奇关于新的战争机械的想法,所以邀请达·芬奇去当军事工程师。

这让达·芬奇又燃起发明创造的希望之火。于是,他欣然接受了公爵的邀请,开始了自己的军事工程师生涯。

在米兰的时候,达·芬奇与凯撒·波尔金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曾有过一面之交,他是教皇的私生子,统率着教皇国的军队南征北战,希望扩大教皇国的领土。这是个野心勃勃、阴险狡诈的家伙,不过达·芬奇并不管这些,只要凯撒·波尔金能资助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就好。

1502年6月,达·芬奇来到意大利东海岸的海滨小城皮昂比诺。凯撒·波尔金正驻军在这里。达·芬奇见到了凯撒·波尔金,年轻的军事统帅对达·芬奇十分礼遇,达·芬奇兴致勃勃地向他讲解了自己的各种发明。

“公爵殿下,请您看一下我设计的装甲车图纸,这种装甲车的轮子是由挡板里面的军士来移动的,这些车子代替了战马。它能由兵士举枪刺戮,能由兵士持风箱发出吼声惊吓敌人的马匹,它可以带着配枪的兵士打垮每一队敌人。

“我们也可以在战车的侧腰上装上可怕的镰刀;在向前突出的车辕上装上更能致命的回转镰刀,这些将会使杀死敌人像在田里割草一样简单。

“我们也可以在战车的轮子上转动一个机械装置,当车轮旋转时,它可以从四个方向打击敌人。您可以凭这些装置攻下一个碉堡。”

“先生,您的设想太奇妙了。我会全力支持您的。但是,现在我遇到一个问题,需要您来帮我一下。”凯撒·波尔金连忙打断工程师的话。

凯撒·波尔金告诉达·芬奇,皮昂比诺这座城市很小,却有很多沼泽地,这大大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凯撒·波尔金说:“我想扩大城区的建筑,就必须治理这些沼泽地。我召你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达·芬奇取来城市地图细细地研究了一下,最后,他建议公爵抽干沼泽地的水。工程师设计了两套改造方案,可以把沼泽地的水经由运河引入大海。

凯撒·波尔金对其中的一个方案十分满意,于是任命达·芬奇为总监,负责这项改造工程的施工。公爵果然言出必行,他发布了一个权威的特许状,任命达·芬奇为建筑师和总工程师,一切人员和资料都要配合达·芬奇的工作。达·芬奇非常感激凯撒·波尔金的赏识,开始勤奋努力地工作。

工程开始时,正是皮昂比诺当地的夏天。这个时候,中午骄阳似火,气温非常高,天气湿热,可是已经50岁的达·芬奇却仍然保持高涨的工作状态,奋战在第一线。在他的带动下,治理沼泽地的工程进行得很顺利。凯撒·波尔金对达·芬奇的工作感到十分满意。

紧接着,凯撒·波尔金又命令达·芬奇火速赶到100英里以外的部队去随军,那里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他的服务。

公爵的部队正在那里进攻一个叫阿雷佐的地方。达·芬奇接到命令,连忙长途跋涉去追赶部队。一路上舟车劳顿,令老工程师苦不堪言。当达·芬奇赶到阿雷佐的时候,已经又黑又瘦,蓬头乱发,看上去像个十足的流浪汉了。

波尔金公爵告诉达·芬奇,他现在需要一张意大利中部地区的地图。达·芬奇顾不上休息,赶紧着手绘制地图。为了制作出来的地图精确严密,老工程师必须进行反复的计算和绘制。

由于作战的需要,军队的生活很艰苦,而且时常需要不断前进,占领地盘。达·芬奇身为军事工程师只能吃住在军队里,还要随军队日夜行军。

他除了绘制地图,还被安排了许多其他的事情,比如发明一种炸毁堡垒的炸药。这就需要反反复复进行100多次的爆破实验。

达·芬奇不知疲倦地设计着各种方案,每天躺下休息后,腰便痛得厉害,辗转反侧,刚刚睡下,集合号声又已响起,他又只能拖着疲倦的身体跟着部队赶到下一个目的地了。

这样的生活十分辛苦,但是达·芬奇仍然坚持马不停蹄地工作。地图绘制好后,达·芬奇如释重负地把它交给波尔金公爵的副官:“阁下,请您将这6幅地图交给公爵,内容很详细,河流方向,地势的轮廓和特性,河流、山丘、碉堡和市镇间的距离都标得清清楚楚,如果他有什么要求,请再告诉我吧!”

“好的,先生,我会转给他。”副官礼貌地说。

任务总算完成了,达·芬奇以为这下自己可以休息一下了。没想到,不一会儿,副官转回来告知达·芬奇,波尔金公爵命令他必须火速赶到乌尔诺比。公爵正在那个要塞等他,有军机要事商议。

疲劳至极的达·芬奇感到很无奈,公爵好像一点也不懂得体谅自己年近半百的身体。但是,转念想到公爵口里的“军机大事”,又只好硬着头皮踏上去乌尔诺比的路了。

乌尔诺比要塞设在一座山上,海拔2914米,山下没有大路,不能骑马,行人只能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当时正值7月,天气非常湿热,达·芬奇在山间小路上慢慢行进,走一会儿歇一会儿,累得气喘吁吁。他开始有些后悔了,军事工程师真不是好当的,处处要听凭别人的独裁。但是,达·芬奇转念一想,公爵正在山上的要塞里等他,应该是有很重要的事情交代自己吧!

想到这里,达·芬奇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对于发明创造的热切希望,让达·芬奇感到脚下增加了许多力量。

夜深人静的时候,达·芬奇终于来到公爵的临时宫殿前。凯撒·波尔金公爵确实在那里焦急地等他。

波尔金公爵通过几个月来与达·芬奇的合作,发现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无论是其认真的态度还是智慧的思维都是可以信赖的。于是,公爵把自己接下来的计划讲给达·芬奇听,请他也参与进来。

年轻的公爵先生雄心勃勃,他想着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次,公爵安排给达·芬奇的任务是,在新建都的地方以乌尔诺比的宫殿为样板建一座宏伟的宫殿,作为他未来的宫殿。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需要达·芬奇亲自参与。达·芬奇不敢怠慢,马上开始建造宫殿的工作,甚至来不及好好歇息几天。这几个月奔波下来,他越发消瘦了,但是军令如山,军法无情,达·芬奇不敢拿生命开玩笑。

在和波尔金公爵相处之后,达·芬奇深知眼前这位穿着银白军服、佩戴法国军队勋章绶带的年仅26岁的年轻公爵的个性。没有比他更霸道和野心勃勃的了,对于他的命令,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

在乌尔诺比宫殿里,达·芬奇参观了365个房间,丈量了所有房间的尺寸大小。他细细研究了整个宫殿的布局,在日记本上把风格鲜明的房间和精美的大理石柱及雕饰花纹细心地画下来。

在他的笔记本里,至今保存着一座造型精巧的鸽子棚,画上注明的日期是1502年7月30日,题目是乌尔诺比的鸽棚。这大概就是他当年描绘的景物。

达·芬奇边参观边研究,一些新构思也随之产生,他把那些稍纵即逝的构思用最快的速度勾勒下来,还预备为新宫殿设计出精美的阳台和大理石人造喷泉。

秋天到了,波尔金公爵开始频繁地向达·芬奇要宫殿的设计图纸,他现在挥斥方遒,对战争很有信心,就盼着早日住进自己的宫殿里。

达·芬奇不断地拿来设计的图纸和记录的自己对新宫殿的构想。但是想不到的是,公爵却对他的这些设计都不满意。

公爵时常盛气凌人地说:“大师,不,不,这不是我想要的!我的宫殿必须是整个欧洲最豪华、最气派的一座,它要和我的功绩相匹配,要象征我们家族的成就,它既要固若金汤又要富丽堂皇,还要别有情趣。喏,你明白吗?明白吗?”

达·芬奇无奈地说:“是,大人,让我再试试看。”

于是,达·芬奇又得把从前的思维推翻,重新设想宫殿的样子。渐渐地,他开始感到厌倦了。艺术家那没有耐心的脾气使他越来越不想在军队里待下去了。

在这里,不但奔波劳累还要坚决服从指挥官的一切命令。最让达·芬奇受不了的是,自己的这些创意竟然都得不到公爵的认可,这让他感到失去了创作力。现在,他宁愿一个人在赤日炎炎的盛夏为教堂作画,也不想再当这个供人差遣的军事工程师了。

“等这个宫殿的图纸通过,我就向公爵先生申请离开,我一定要离开这里。”达·芬奇边给自己打气,边思索着宫殿的设计方案。

冬天,凯撒·波尔金公爵继续外出打仗,调兵遣将,扩大自己的版图。达·芬奇制好图纸后就地在军营里等待着凯撒·波尔金的归来和军事上的胜利,然而他等到的却是凯撒·波尔金战败被俘的消息。

凯撒·波尔金帝国正在崩溃,同时凯撒·波尔金的敌人登上了罗马教皇的王位。得知情报后,达·芬奇立即结束他军事工程师的生涯,收拾行囊回故乡佛罗伦萨了。

1503年的春天,达·芬奇回到画室,抄起画笔,又开始了自己的画家生活。

在给凯撒·波尔金服务的日子里,达·芬奇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的残忍。这段经历虽然短暂,却也满足了达·芬奇做军事工程师的想法,在以后的岁月里,艺术家不再热衷搞军事发明了。

与蒙娜·丽莎的友谊

当时佛罗伦萨有一个很有实力的银行家叫弗朗西斯科·代奥·佐贡多,他有过三次婚姻,他的第三任夫人是个年轻又富有的美人儿。

1503年,达·芬奇应弗朗西斯科·代奥·佐贡多的邀请,前去他的住所为这位夫人作画。达·芬奇刚一踏进佐贡多漂亮的住宅里,就看到以鲜花盛开的树木为背景的一个优美的喷泉。有两位先生在满是账簿的书房里迎接了来客。

佐贡多先生,年纪在45岁左右,秃顶,有着漂亮的小胡子和一双亮亮的眼睛;另一位是佐贡多先生的岳父,一个非常体面的老人。

这时,一位年轻妇女姿态端庄地走进了书房。她身着质地优良的连衣裙,把身体衬托得丰满而充满活力;头上梳着佛罗伦萨当下最时髦的发髻,一绺鬈发不经意地披散在双肩;她的手上、颈上戴满光彩夺目的贵重宝石;眉毛、面颊、嘴唇和指甲都十分讲究地修饰过。

这一切都说明了眼前这位贵妇人的身份。

这位夫人看到画家后,淡淡地报之以微笑。画家看到,在她质朴的着装和素净的面孔上充满了纯真和天然情趣。

这时,那位体面的老人走上前,介绍说:“先生,让我介绍一下,这就是弗朗西斯科的妻子,我的女儿蒙娜·丽莎。我们希望,您能够为她画一幅肖像。”

“丽莎,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先生。”

“认识您很高兴,达·芬奇先生。”蒙娜·丽莎礼貌又含羞地向画家问好。

也许是因为画家优雅的、不同寻常的仪表有别于常到她家来的那些银行家、商人身上的粗俗,有那么一瞬,蒙娜·丽莎的脸上露出一丝惊喜的表情,在她的唇角闪过一个神奇的微笑。

这个微笑使得画家的内心产生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这甚至让达·芬奇立刻联想起自己过世的继母阿尔别拉。

达·芬奇注意到,这位夫人并不算美丽,在佛罗伦萨,有很多比她更美的女子。但是,她羞怯的面孔上却有着一双温柔智慧、耐人寻味的眼睛。达·芬奇那充满幻想的大脑马上来了绘画这个模特的灵感。

“哦,尊贵的夫人,您真可爱,我将以为您作画为荣!”达·芬奇欣喜地说道,这绝不是客套,这完全出于他的感觉。此刻,在画家的脑子里,已经有了蒙娜·丽莎肖像的模型,就是她那神秘的一笑。

“好的,谢谢!”蒙娜·丽莎漠然地回答,好像自己与画像无关。当然,达·芬奇哪里知道,蒙娜·丽莎在不久前刚刚夭折了自己的长子,她的心情一直不好。也正是因为如此,她的父亲和丈夫才想办法用请名家画画的方式让她能够开心起来。

出于画家的初衷,达·芬奇有目的地与蒙娜·丽莎一家寒暄了起来,他发现在丈夫与父亲的面前,他的这个模特显得拘谨而又漠然,这显然与她长期受到的教育有关。

很快地,蒙娜·丽莎似乎有些词穷了,她已经厌倦这种交际性的谈话,脸上流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她甚至轻轻地打了个哈欠,并用手急忙遮住嘴。画家注意到少妇脸上那神奇的微笑被一种乏味的表情代替了。

显而易见,要让她在自己的家里做达·芬奇的模特,她是没法展露真实的自我的,而达·芬奇想要画的是一个生动的蒙娜·丽莎。达·芬奇心想,在画肖像的时候,绝不能让这个模特感到寂寞,否则,最终只能得到一张毫无生气的作品。

“我打算明天就开始工作。”达·芬奇向蒙娜·丽莎点了点头,向她征求意见。然后又转过脸对身边的两位先生说道:“不过,肖像的绘制必须在我的画室进行,而且,以我追求完美的态度,这幅画大概要画得时间久些,不知两位阁下和夫人能否配合我?”

看他们没有答话,停了一会儿,达·芬奇又说:“我保证,你们将会看到一幅意想不到的作品。”

佐贡多和他的岳父大人听说,享有盛誉的达·芬奇先生将要精心绘画蒙娜·丽莎的肖像,自然是喜出望外了。要知道,达·芬奇先生肖像画中的人物都是非富则贵的,请他画像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于是,两位先生当即爽快地同意了画家的要求。

在规定的日子,弗朗西斯科·代奥·佐贡多和妻子以及陪伴她的女仆,来到了著名画家的画室。气派非凡的佐贡多先生跳下马,将年轻的妇女领下马车。他们以及他们的仆人一起走进了著名画家的画室。

蒙娜·丽莎很少离开自己的小家,所以感到很不自在。她设想着,要这样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动不动地坐着该是多么寂寞啊!她坐下来。哦,要长久地接受这样一个大胡子陌生人的端详该有多尴尬呀!

蒙娜·丽莎心里虽然这样想,眼睛却一刻没有停止过各种好奇的张望。过了一会儿,她对画室里的陈设感兴趣起来。画架旁边是一个身着铠甲的骑士雕像,而就是那位严肃的长着长胡须的人,让她的容貌列入那些巨幅中间,流芳百世。

达·芬奇看到蒙娜·丽莎紧张的样子,也很着急,怎么办呢?怎么能让这个模特放松下来。

忽然,达·芬奇忆起了巴茨·索多麻。正是这个人,能说故事让她开心。当然,不是讲那些修道士的恶行,要知道,应当说她是一位规规矩矩信仰上帝的人。不过,要是索多麻还能把他的小猴子带来,那模特儿就可能保持住愉快的心情。但是,现在应该先使她适应新的环境。

互道寒暄之后,桌子上按照吩咐摆上了盛着甜食、水果和饮料的盘子。达·芬奇忙着准备画像。

当他移动画架的时候,蒙娜·丽莎紧蹙着双眉,观看着屋子里的东西和不时在门前出现的画家的门徒、仆人。萨拉伊留着长发的头,旁边独眼的佐罗阿斯特罗魁梧的身形,都使她感兴趣。

达·芬奇走近蒙娜·丽莎,又注意地看了看她的手,她把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做出一副操守善良的少女等待长辈训斥的姿态来,这两只手是多么美妙啊!但是,这双手上此刻却挂满珠宝首饰,夺取了手本身的光彩。

“哦,夫人,请摘掉这些恼人的首饰吧,裸露的手腕会使您看上去更美丽的。”达·芬奇真诚地说道。

于是蒙娜·丽莎按照达·芬奇的要求拿掉了颈上和手上全部的装饰品。现在,她正是他想要描绘的那种女子:毫无修饰,情趣天然,一绺绺鬈发散落在裸露的颈上。

达·芬奇开始用含银的铅笔画起草稿。达·芬奇认真地工作着,他不仅仔细地观察少妇外在的线条美,更努力地捕捉模特儿的内心世界。达·芬奇仍然在考虑,如何才能使蒙娜·丽莎彻底摆脱乏味的生活给她带来的颓靡。

而这个时候,习惯了周围环境的佐贡多先生,则品尝着高脚酒杯里闪闪发亮的红彤彤的浓酒。现在,他是一副安乐、得意的神情,看得出来,他是非常高兴的,因为通过有名的达·芬奇的画笔,他的妻子将芳容永在。

达·芬奇尝试着用音乐的旋律和小丑的叫跳,来改变蒙娜·丽莎的愁容。开始的时候,她感到很新鲜,但早已形成的昏昏欲睡的精神状态却常常使她忍不住打哈欠。

那些变戏法的魔术师向上举起刀子,又用刀锋去接住它,或是叠罗汉,用小球变出各种各样的戏法来,都没使她打起多少精神来。看来,丑角和魔术师五光十色的服装也没能使她感兴趣,她什么时候会高兴起来,完全无法预料。

蒙娜·丽莎的奶娘,一个老处女,负责侍候她中午一顿饭。每当临近中午,画家停下笔的时候,奶娘便把已经准备好的饭菜和水果端进画室。

老太婆害怕大大小小的动物标本,害怕挂在墙壁上的解剖图,害怕摆在桌面上的那些人和动物的脑壳。她私下里对蒙娜·丽莎说,达·芬奇一定是巫师,最好不要到他那儿去了。

然而,奶娘的话反倒引起了蒙娜·丽莎强烈的好奇心。是啊,那些脑壳和动物标本都是做什么用的呢?

蒙娜·丽莎愿到达·芬奇的画室来了。不论是新结识的人们,还是有着鸟雀标本、蜥蜴、蛇和不知道是什么的兽骨架的陌生环境,不论是那些奇奇怪怪的实验仪器,还是带着调色板的画架,不论是气味特殊的松节油,还是那些颜色的涂抹——一切都是那么有趣,那么新奇!

而在家里,围绕她的只有账簿和关于贷款、交易额、可能利润等没完没了的谈话。说真的,在这里和在家里都有些竭力使她开心的丑角。但是,家里的那些人已经司空见惯,甚至她都可以背得出他们的那些笑话了,而在这里,什么都是新鲜的、她从未见过的东西。

同样她还可以好好看看,自己是怎样在画布上慢慢地活起来的,就好像正在诞生一样。初始并不很像,接着就越来越分明,甚至似乎这个画出来的蒙娜·丽莎要开口讲话。

达·芬奇顽强地工作着,情绪饱满,对各种情况应付自如,并且细心地观察着模特儿的内心世界,这个对他至关重要。

有一次休息的时候,蒙娜·丽莎的注意力被一幅画着有蹼的小鸟爪子的速写吸引了,在旁边,是一只人手的速写,还有一幅蝙蝠翅膀的速写。蒙娜·丽莎觉得这很奇怪,便向达·芬奇询问缘由。

“瞧这个!你为什么把爪子、人的手,还有蝙蝠的翅膀画在一起呢?这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蒙娜·丽莎好奇地问。“这个当然有特殊意义的!”达·芬奇微笑着回答,然后开始给蒙娜·丽莎讲游泳和飞行的原理,给她讲游泳的器官和飞行的器官的相似之处,他还给她讲了这种相似性怎样使他想到一种飞行机械。

这次,达·芬奇看到,在蒙娜·丽莎大而缺乏表现的眼睛里闪现出了火花,她饶有兴趣地听着,这可是全新的东西啊!

看见蒙娜·丽莎眼睛里的火花,达·芬奇感到他的心震颤了一下:就是这样的火花,在阿尔别拉妈妈的眼睛里燃烧过,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在芬奇小镇,当他找到一只小甲虫,或是一只小蝴蝶,一朵花,把它们带回家里和妈妈一块儿仔细观察,阿尔别拉妈妈惊异于它们的色彩和构造的时候。

达·芬奇感觉到,他对大自然的那些考察,使模特儿越来越感兴趣了。这使他既高兴又激动。于是,在中间休息的短暂时间里,他把花工夫搞出来的那些东西一一指给蒙娜丽莎看。

蒙娜·丽莎对达·芬奇的那些爱好表现出出人意料的关注,这使达·芬奇产生了用另一种方法来完成肖像的想法。他决定把肖像画成一幅包含一定情节的主题性油画,画出周围环境来,这个环境要和蒙娜·丽莎的内心世界,还有她的精神生活和谐一致。

达·芬奇决定为了达到这一点,把蒙娜·丽莎摆到她越来越感兴趣的大自然中去。这样,就一定需要风景。

对,他要在她的像后面画上风景。朦胧的、轻盈的、飞向虚无缥缈的远方的一片轻烟笼罩的风景。这一片风景,要和柔软的披肩以及漫不经心地披在头上的一块透明的面纱互相呼应……

在这位灰蓝眼睛里充满深邃、敏锐思想的高个子画家面前,大部分时间默默无言、胆怯的蒙娜·丽莎,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向达·芬奇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

“达·芬奇先生,像你们能进行创作的人,比如画家、读书人、发明家的头脑,是不是都要比普通人聪明些呢?”

“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能做你那样的人,是吗?可是,达·芬奇先生,你的脑子里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嗯,我觉得,动物中,还是狗的智力最好,像我们身边,发生过许多狗妈妈牺牲生命救护狗宝宝的事情,有时候,它们还会救人的生命……你觉得,每个狗都那么聪明吗?可是,可是我们人为什么就不一样呢?”

……

对于蒙娜·丽莎的提问,达·芬奇耐心地一一回答,但蒙娜·丽莎似乎对答案并不满意,她常常都是紧锁眉头,一副仍然在猜想答案的样子。

于是,达·芬奇便为蒙娜·丽莎讲述了一个很有哲理的神话故事。

故事讲完了。达·芬奇看了蒙娜·丽莎一眼。啊!她那面孔终于明亮起来了,她的双眼闪闪发起光来了!然后,她如梦初醒,吸了一口气,用手摸摸脸,默默无言地走到位子上坐下,两只手摆成平常那个姿势。

成功了!达·芬奇成功了!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画家,同时他也唤醒了一个冷漠的塑像。她的嘴角微微上扬着,给她的脸蛋增添了令人惊异的、神秘莫测的、调皮的神情,就像一个知晓秘密而又小心保守着它,但又不能抑制住怡然自得心情的人。

达·芬奇悄然无声地工作着,生怕放过了一瞬间,这一缕照亮他那郁闷的模特的阳光。

有一次,达·芬奇给她讲了另外一个故事,这个真实故事的内容是:50年前,在韦罗纳住着诺加罗拉姐妹。她们不识字的母亲给了她们受教育的机会,她们弄懂了那个时候知识方面深奥难懂的东西,学会了拉丁语,读了很多古代诗人和哲学家的书,通晓了但丁和彼特拉克的著作。

她们之中最有才华的一个叫依佐塔。她是一个卓越的演说家,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国内很多受过高深教育的人们,都以收到她的信为荣。依佐塔还发表过致教皇比治二世的演说。

这段韦罗纳的依佐塔·诺加罗拉的故事使蒙娜·丽莎久久不能平静,她梦见了依佐塔,她觉得,似乎她自己成了依佐塔……但是白天,在银行家佐贡多家里日常碌碌无为中,这些幻想渐渐死去,没有力量改变任何东西,没有力量有所作为,没能找到新生活。

然而,就是在达·芬奇这个伟大画家的普通画室里不同寻常的气氛中,蒙娜·丽莎的思想又插上了翅膀,展翅欲飞,但一回到家却又会失去动力。

蒙娜·丽莎和一个除了发财之外不知道幻想,什么都不知道的银行家生活在一起,在富足、优裕的环境里成长了多年的女人能够想什么呢?未必有什么人能够猜到,这样外表像一个哲人,不由自主地倾心于这位妇女的画家讲了故事,把什么东西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灵上了。

达·芬奇的天才深深地印在她懒于思索的脑海里,触到了她沉睡的心灵。她听着他的声音,就像聆听音乐;听着他的话语,就像听到了神灵的启示。

他第一次给了她由于丰裕和无忧无虑的生活而迟钝了的求知欲。她想更多地知道,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但是,对于她已经定了型的生活,有什么办法呢?

达·芬奇日复一日地工作着,绘制蒙娜·丽莎的画幅整整用了他4年时间。难道画家爱上了蒙娜·丽莎,才有意把完成订货的时间拖得这么久吗?

是的,达·芬奇确实按自己的方式爱着蒙娜·丽莎。难道不能把模特儿作为一种形象、一种理想来爱恋吗?难道不应该尽可能长时间地留住描绘这位少妇时所体验的那种美感吗?

在描绘泽兹莉亚·加列阿妮肖像的时候,他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心情,在制作其他妇女的画像时,他也从来未有过如此强烈的美感。

为那些上流社会的女子,他画的只是肖像,而描绘蒙娜·丽莎,他不把这看成仅仅是在画一幅普普通通的肖像。

现在,在画像的时候,就不用费力去寻找丑角和魔术师了。达·芬奇如果想让蒙娜·丽莎欢愉起来,仅需要一个乐师在旁边伴奏即可。在音乐的伴奏下,令人心醉神迷、神秘莫测的微笑便越来越经常地挂在模特儿的嘴角。在这样的微笑里,有着向往自由、不断求知的梦想。

达·芬奇在一次作画的休息中,无意间向蒙娜·丽莎倾吐了自己长期以来的压抑和苦闷。蒙娜·丽莎得知了画家的孤独和寂寞,顿时对他产生一种母爱似的怜悯和同情。

在这个已经年逾50却依然纯真、充满幻想的老人面前,蒙娜·丽莎充当了母亲的影子和朋友的角色。从那一天起,他们两人之间就变得亲切随意,对达·芬奇来说,蒙娜·丽莎是唯一的一个能听懂他心曲的人。

每当达·芬奇讲述什么事情的时候,蒙娜·丽莎都怀着深深的专注和柔情倾听他的讲述,棕色大眼睛温柔爱怜地看着他的脸。达·芬奇那颗饱经痛苦而孤独的心被深深地感动着。他回顾自己从艺的刻苦生涯和在科学领域的探索;讲述那些有头无尾或毫无结果的发明创造。

画像工作进展很慢。有时候,蒙娜·丽莎的轿夫若是不在画室门口出现,而仆人或老奶娘就会来说:她病了,或者是弗朗西斯科·代昂·佐贡多先生决定让妻子在家休息休息,特别是有亲戚从锡耶纳来时,达·芬奇都会感到,他的生活里缺少了一点什么。

虽然这中间,达·芬奇也在做水利工程和绘制市政府的壁画,但是,日子仍然要一天天过去,经过了近4年的努力,《蒙娜·丽莎》的绘制终于完成了。

不过,在这幅肖像完成后,达·芬奇却不愿把它交给蒙娜·丽莎的丈夫弗朗西斯科·代奥·佐贡多或其他任何人了,于是,当他受到法国国王的邀请时,他便带着这幅肖像离开意大利去了法国。

达·芬奇的这幅画得到了他的同行及爱好艺术的佛罗伦萨人的广泛注意与谈论。他们谈到达·芬奇在塑造人类面部方面高深的学识,正是这种学识使他成功地捕捉了那种转瞬即逝、神秘莫测的微笑;他们谈到了把自然风光带进肖像画这种独特的创作方法;谈到了技巧上的圆熟、人物姿态的单纯和手的美。

后来,《蒙娜·丽莎》成了达·芬奇晚年最杰出的作品。

多少世纪来,人们一直在谈论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她的微笑的确神秘:它似乎在变化。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妙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与米开朗基罗竞赛

在达·芬奇离开佛罗伦萨的日子里,这座艺术之都又出现了许多年轻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米开朗基罗的父亲出身贵族,但已经家道中落,困顿的生活使他形成粗暴的性格,经常打骂孩子。米开朗基罗从小就没有得到家庭的爱护,这让他的内心深处常常感到自卑,于是小小年纪就已经习惯用倔强的性格武装自己。

13岁时,米开朗基罗热爱上绘画,贵族出身的父亲轻视画家,坚决不同意儿子走上这条道路,但是无论他如何严打责骂,米开朗基罗誓死也不改变学画的初衷。于是,父亲只好向儿子妥协。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年纪尚轻的米开朗基罗受到佛罗伦萨当时的大公洛伦佐的赏识,进入宫廷服务。

26岁时,米开朗基罗回到佛罗伦萨,正巧,达·芬奇也在此时回到自己的故乡。

1504年1月25日,达·芬奇和佛罗伦萨一群最杰出的艺术家们来到米开朗基罗的工作室里,观看米开朗基罗雕塑《大卫》像。

当时,米开朗基罗正穿着脏兮兮皱巴巴的工作服围着雕像做修饰。达·芬奇与波提切利这两位在当地名声最为显赫的艺术家并肩走进来。达·芬奇同平常一样,穿着考究的紫红色外衣,戴着黑绒帽子,花白的长发从帽子下飘逸出来。

此刻,达·芬奇围着雪白的丝巾,胡子梳理得整整齐齐,饶有兴致地观看着这位新锐雕塑师的作品。“嗯,真不错。”达·芬奇以一个长者和经验丰富的艺术家的身份点评着作品,当然,他并不知道米开朗基罗的经历和个性。

老先生热心地说:“技艺纯熟,真是个好作品,不过,左手似乎大了点。”米开朗基罗听到这话,心里就十分不舒服。

其实,米开朗基罗打第一眼看到打扮得衣冠楚楚、面相好看的达·芬奇就感到不顺眼,艺术家通常都比较清苦,怎么这个老家伙还这么富?

不想,达·芬奇又开口说话了,他说:“咦,‘大卫’是犹太人,应该行过割礼才对。他的武器还应该有卵石的呀,怎么没看到?”

米开朗基罗险些愤怒地叫起来,他想说,“你这明显是嫉妒,要不你来雕个看,自己雕不出来,竟然跑来挑毛病,哼!”

不过,碍于周围有很多人,自己又这么忙,米开朗基罗还是把火气压下了。不过,从此,在这个年轻雕塑家的心中也种下了讨厌达·芬奇的种子。

米开朗基罗从来就不喜欢别人批评他,尤其不能容忍同行对他的作品指手画脚。以他的观念来看,这就是同行的嫉妒。他坚决鄙视嫉妒。

然而,达·芬奇怎么会知道这些呢?他只不过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的经历还算平坦,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对科学和艺术的不懈思索中了,哪里顾得上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后来,米开朗基罗总是在公开场合不客气地对待达·芬奇,许多事情还和老画家对着干,这都让达·芬奇这个单纯的老人感到困惑,但是他没时间想太多,他还要做自己的科学实验呢!

当米开朗基罗终于完成了《大卫》这个杰作时,人们又在讨论该把这样的伟大作品安放在哪里。

有的人说放在广场的教堂前,大家又觉得不合适,毕竟这是一个裸体的青年男子。有的人提出放在元老院前,还有人提出放在花园里。

达·芬奇充满智慧地说:“依我的经验,这样完美的艺术品如果放在露天里会被风吹雨打而损坏,还是放在市政厅广场的走廊上最好。”

米开朗基罗顿时生气了:“不行,我的《大卫》坚决不能放在走廊里供人玩弄,这不是你的泥塑马,可以让法军作靶子玩!”脾气火暴的年轻人决定把塑像放到老宫殿门前,高高置于座上,让市民瞻仰。

人们面面相觑,谁都不发表意见了,达·芬奇也沉默起来,他感到很无辜。事后,他和已经与自己结成深厚友谊的蒙娜·丽莎提起这件事,说:“我只是出于好心,把好的建议给他,可是他却不肯接受,唉!”

6月,《大卫》被安放到了老宫殿的大门口。拿去保护罩后,人们惊讶于这样栩栩如生、健美动人的雕塑,赞美之声不绝于耳。然而,由于米开朗基罗的偏见和任性,没有采纳达·芬奇的建议,使得他的《大卫》受到风吹日晒雨淋之苦,受到不小摧残,1512年受到一次雷击,1527年在一次动乱中左手三处受损。1873年后,才被送进艺术学院。

1504年10月,佛罗伦萨执政官索几里厄提议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每人在韦基奥宫新建的500人大厅各作一幅壁画。因为两人都是佛罗伦萨人,作为画家和雕塑家两人在意大利又同样负有盛名。

执政官要求在一年之内完成壁画。两人都画佛罗伦萨军队的胜利场面:米开朗基罗画对比萨之战,达·芬奇画佛罗伦萨军在安加利大胜米兰之役。

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都接受了,制定了严格的契约。两位艺术家各回他们自己的画室设计他们的草稿。

年长的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在米兰备受赞扬。米开朗基罗现在也已完成了大型雕塑《大卫》,他已到达他艺术创作的盛期,在艺术界正威名赫赫。

一些市民随着作品的进度把他们当作是一场罗马斗士般的竞赛,在双方的优点和风格上兴奋地争论。旁观者们分成两派,都认为自己支持的一方绝对会优于另一方,而且认为这场比赛的胜负会决定以后的画家到底是随达·芬奇对纤细微妙感情的喜好,还是随米开朗基罗对有力肌肉及有魅力的力量的偏好。

达·芬奇谨慎地准备他的草图。他参观在安加利交战地点的景色,读有关它的报告,制作了无数在战争的愤怒或死亡的痛苦中有关人和马的素描,他决定将动作放进他的画作中。

起初,他想画出屡战的广阔场景。在大厅的墙上,应该表现出这场值得纪念的战役的几个事件,在整体上提供这场战役的完整印象。

“要让人们感到空气中似乎弥漫着硝烟的气味,耳畔似乎响起战士的呐喊。”达·芬奇说,“战斗越是激烈,画面上的明暗差别也就越不明显。在描绘运动着的场面时,要使人感到风的存在。轻盈的东西应该飘起,而画面的各个部分也应和运动着的物体相配合。”

但是,随着工作的越来越深入,达·芬奇意识到应该简化此画。当然,对他来说,还需要找到就其严整性来说令人满意的和谐,这样的和谐同时必须提供激烈的战斗和厮杀者英勇的清晰印象。

米开朗基罗也画了一张又一张的草图。他在草图里描绘了14世纪比萨附近的卡森战事。比萨人试图趁战士们在阿诺河里洗澡的时候抓住他们,在营地里刚刚响起了警报。

画家以独具的匠心表现了游泳者各种各样的动态:一些人忙着从水里爬出来;另一些正在背枪支弹药,有的正穿铠甲,有的在抓武器。

达·芬奇描绘了人类激情在战斗时刻突然迸发的毫无掩饰的真实情景。米开朗基罗则描绘了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人,他们那些被突然的战斗警报唤起的所有动作的最小细节,都是实实在在的。

原本米开朗基罗就不看好达·芬奇,现在,迫于这场比赛的压力下,更对他倍增厌恶之心。在创作韦基奥宫壁画的草图的过程中,米开朗基罗尽量避免与达·芬奇来往,并在心底对他抱有某种程度的偏见。

为了表示不友好的态度,米开朗基罗到韦基奥宫的时候,常常有意穿着相当破旧的衣服,外面还披一件缀补过的黑色斗篷。

达·芬奇为了完成这一幅杰作,最后,他决定最好以核心事件来表现骑手们的争斗,在草图上出现了骑在狂怒的马上的两个人,他们手伸向前去,要把旗帜夺下来,而旗手则紧紧抓住旗杆。旗手的一个同伴身着铠甲,举着沉重的剑前来帮忙。

还有两个落马的战士,他们正要站立起来,在临死之前的最后搏斗中,他们还要给对方致命的一击;右边,是一个以盾牌护身的战士。

在战斗的场景里,保持了完整性及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表现了厮杀者心理状态和动作的多种多样,以至于这个局部事件简略地说明了整个战斗。

人们惊讶地发现以画圣母闻名的达·芬奇,在以女性的温柔和娇媚吸引人们的同时,竟能描绘出如此生死冲突的激烈,以至于使整个佛罗伦萨在战栗,没有人会想到达·芬奇能想象或画出这么一幕爱国战争的景象。

达·芬奇的这幅令人惊叹的草图,很快被人们传播开了,以至于整个意大利的艺术家们从四面八方匆匆赶往这座城市,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亲眼看看这个柔美画家创造的奇迹。

拉斐尔和他的老师贝鲁奇诺在韦基奥宫出现了。年轻而同样声名远扬的艺术家惊喜地看着两件作品。

“哪一幅草图你更感兴趣,拉斐尔?”贝鲁奇诺问道。

拉斐尔深深地沉思了,他那美丽的、明朗的,有着太阳一般神情的脸,被阴影遮住了。他摇了摇长满浓密棕色鬈发的头。

年轻画家热情地说道:“两人我都喜欢,两个人,老师,请您相信,我说这个是出自真心诚意,如果我对达·芬奇先生个人的美表示尊敬,那对米开朗基罗先生是不公正的,那我就会感到于心不安。”

没有哪两个人像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那样缺乏相似之处了。

对科学的多方面的兴趣和考察者的天赋把达·芬奇从艺术中吸引开来,他在一个殷实的家庭里,受到良好教育,就像一株娇嫩的小草,女性的、关怀备至的手对他倍加珍爱。他美丽、优雅,穿着很得体,以其美好的素质超群出众。

米开朗基罗则是另外一回事,米开朗基罗相貌不美,举止也不文雅。他很少顾及所谓的“行为得体”,习惯当面把真话说出来,为了表示客气说什么也不昧良心。他不在乎是否能够博得宫廷或者教会的好感,他只对普通百姓感兴趣,只有在他们当中,他才感到自由自在、心情舒畅。

然而,这场艺术比赛最终却既无失败者,也无胜利者,因为壁画谁也没有完成。

最初,当转入壁画的绘制工作时,一贯追求完美的达·芬奇又在寻找一种更加令人满意的颜料,他没有拿起画笔,却投身到了研制完美的颜料配方的试验中。而米开朗基罗要对作品的某些细节作进一步的推敲,因此,也没能开始他的墙上绘画。不久米开朗基罗又被教皇尤利乌斯邀请去罗马工作了。

现在只剩下达·芬奇一人作画,人们都等着看大师的杰作。

1505年3月里,达·芬奇已经把底色涂满墙壁。他在一次偶然的阅读中,从有名的罗马学者的书里发现一种“蜡涂法”的绘画方法,这种古老的绘画方法效果好,具有光亮、洁净、保持永久的特点。追求新奇的画家便使用了蜡画法。

随后,达·芬奇给自己放了一个长长的春假,1505年春天到夏天的好几个月里,他不去想那幅壁画。他趁此时机接了市政议会修水利的工程。

夏天过后,达·芬奇才开始继续完成这幅壁画。现在,这幅描绘争夺战旗的壁画底图已经搬到了墙壁上,佛罗伦萨人争相涌进大厅,都想尽快目睹这幅可与《最后的晚餐》相媲美的巨型壁画。看到人们赞美着画家的高超技艺,被家乡人称赞让达·芬奇格外激动。

然而,由于天气转冷,墙上的涂料和黏合剂始终不干,达·芬奇开始着急起来。他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完成这幅画,成功即将带来的荣誉使这个老艺术家热血沸腾。

怎么才能干得快一些呢?总是喜欢突发奇想的达·芬奇那快速运转的头脑想到一个用火烘烤的快捷方法。急于求成,让这位拥有科学家身份的艺术家忘记了求证,就直接下令让助手把木炭盆搬到了壁画下。

达·芬奇的本意是想借助地板上火盆的热量将墙上的色彩固定住,但房间是潮湿的,天气又很冷,热力传达不到上面的部分。

灰泥不能吸收色彩,上面的颜色开始褪落,壁画似乎在变形,人物面庞扭曲了,淡漠了,淌下一条小溪。

人们惊呼起来:“烤化了,烤化了!”

“怎么回事?”达·芬奇急步趋前,助手手忙脚乱地搬走火盆。达·芬奇看到墙壁上正流着一道道五颜六色的蜡河。近一年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而任何疯狂的努力也不能修复这些损坏。

失望的人们幸灾乐祸地嘲笑这个糊涂的天才,市政府官员们也感到十分地愤怒和惋惜。

与此同时政府的财政出现了赤字,佛罗伦萨贵族院每个月只愿支付达·芬奇15个金币,而在米兰达·芬奇的聘用费用是这个数的10倍不止。最关键的是,一个不机警的官员竟然用铜币付他月薪。达·芬奇感到十分羞辱,拒绝再画下去了。

身在罗马的米开朗基罗听到这个消息,轻蔑地笑了。达·芬奇自己打败了自己,这让他感到很可笑。最终,不但两个人的壁画都没能完成,而且米开朗基罗的草图也未能流传下来。

两位艺术大师谁也未能战胜对方,换句话说,由于他们的草图都那么好,而壁画又都没有完成,这两位便都是优胜者。

这次空前绝后的高峰较量,就这样偃旗息鼓了。

水利师和飞行师

在达·芬奇为佛罗伦萨市政厅作壁画的日子里,他还抽出精力担任了一回政府的水利师。1505年春夏交接的时候,达·芬奇想起好久没有去看望可爱的蒙娜·丽莎了。一天,他穿戴整齐,沿着城市中心朝阳初升的街道向丽莎家走去。

初夏的佛罗伦萨,风景十分美丽。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有几只飞翔的白鸽,绿树间、繁花间不时传来清脆的小鸟的叫声,运河的河水碧波荡漾,各种颜色和式样的小船穿行其中,达·芬奇兴趣盎然地观赏着这一切。

正在达·芬奇看得入迷的时候,有人上前来招呼他:“您好,伟大的艺术家,好久不见啦!”

达·芬奇循着声音望去,看见一位衣冠整齐的绅士,这人是达·芬奇在凯撒·波尔金军队服务时的故交,现在已经在市政议会为自己谋得了一个不错的职位。

老朋友亲切地向达·芬奇嘘寒问暖,两个人随即寒暄了起来。达·芬奇得知自己的这位好朋友现在正担任市政议会的秘书,同时还是国家首脑的顾问,感到很欣慰。

许久不见,老朋友对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似乎有讲不完的话,一定要邀请达·芬奇喝上两杯。盛情难却,达·芬奇于是跟随朋友到一家酒馆里小聚片刻。

两个人在酒馆里一边喝着地道的葡萄酒一边谈起往事,自然提到了从前的上司波尔金公爵。达·芬奇得知他已经从监狱中逃脱了,如今,公爵躲在姐夫的军队里,正策划如何卷土重来呢。

“哦,那可不妙啊!战争实在是太残酷的东西啦,他让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啊!”达·芬奇担忧地说。

“是啊,是啊,像我们与比萨的战争拖了这么久,真是劳民伤财啊!”身为市政议会官员的老朋友说。

达·芬奇于是来了精神,毕竟他有过一年多军事工程师的经验,对战争也分析得透彻。他滔滔不绝地阐述了自己对于佛罗伦萨边防的想法。

老艺术家说起了无休止的比萨战争持续那么久的原因,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横穿比萨城的阿尔诺河为比萨人运去大批的食物和弹药吗!

达·芬奇大胆地断定说:“如果位于上游的佛罗伦萨使阿尔诺河改道,比萨人一定会被迫求和的。”

达·芬奇提出的这个新奇想法,马上引起了市政议会秘书的兴趣。这位老朋友忙向达·芬奇询问具体的设计施工方案,达·芬奇认真地谈了他考虑过几天的计划。

市政议会秘书非常看好这个构想,当场决定第二天就把这个构想上报给当局机关:“达·芬奇先生,我明天就向市政议会的长官汇报您的计划。您等着好消息吧!”

没过多久,市政议会经过周密的商讨,批准了这个宏伟的水利工程,并且任命达·芬奇为这项水利工程的总指挥。

蒙娜·丽莎听说了这件事后,认为在这个时候,达·芬奇去当所谓的水利师是很不明智的事情。

于是,她苦口规劝道:“大师,我觉得您还是应该集中精力先画好壁画,这才是你展示才华的好机会,要知道,佛罗伦萨是多么需要您的这幅作品啊!”

蒙娜·丽莎以为这样就可以引起画家的高度重视了,但是让她没想到的是,此时的达·芬奇对待科学发明和工程建筑已经到了痴迷的境界。绘画对他来说,已经可以很容易就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了,他需要的是对更多领域更高的探索。

一连几个月,蒙娜·丽莎都没有见到达·芬奇的身影。因为,这个时候,达·芬奇正驾驶着马车往返于佛罗伦萨军队司令部和阿尔诺河改道工程间。他热情高涨,精神饱满,并且信心百倍,认为自己一定可以通过对阿尔诺河河道的改造来结束比萨战争。

对于让一个艺术家来改造河道,还要军队抽调大批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战士们来配合,那些久经战场的军队统帅们感到不屑一顾。

他们借口要保持军队的作战力,只允许自己派去的兵士做监工,体力工作要求政府额外雇佣民工来做。为了得到军队的配合,市政议会也只有答应这个条件。

政府以每天10个铜币的薪水雇佣大批民工按勘探好的河道线路挖掘新河道,军队则派遣大批兵士监督民工们日夜奋战。这些兵士都很凶狠,劳动的民工们谁要慢一些或者休息一会儿,督工的兵士就会毫不留情地用鞭子抽打他们,经常有民工被抽打致伤。

然而,达·芬奇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用人方面的不协调,他擅长的是科学研究,而非人事管理,这就为后来工程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每天,达·芬奇把工程的具体实施一安排下去,就独自一人跋涉在阿尔诺河发源地的大草原上做勘探工作。他戴着宽边的草帽,拿着绘图和丈量的工具,腰间还挂着墨水瓶和笔记本,领着几个助手不知疲惫地测量着、计算着。

阿尔诺草原上风很大,烈日炎炎,达·芬奇趔趔趄趄地走着、量着、画着,累了便坐到树荫下休息。由于喜欢自己做的事业,达·芬奇感到心情很愉快,他时常以艺术家的眼光欣赏着草原的风光。

在他的笔记本上,人们看到他对大自然的美丽描述:

太阳照射在树叶上,看上去像透明的绿玻璃一样,在阳光下,柏树似乎是黑色的,而梨树呈现出黄绿色。中午时分,原野被蓝色笼罩。

达·芬奇精神抖擞地指挥着宏大的工程。他让勘探人员探测他设计的新河道线路,工地上人欢马叫,响声一片。宏大的阿尔诺河改道工程轰轰烈烈、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以达·芬奇最初的构想,要不了几个月,河道改造工程就会竣工,比萨人没有了粮草供应,很快就会投降。

7月和8月两个月间,工程按计划进行着,新河道的挖掘工作确实进展了不少。但是到了9月,达·芬奇和施工队们都遇到了难题。原来,河道要经过一片树林,要想工程顺利进行,就必须砍掉这些树木。

于是,达·芬奇下令让民工砍倒树木烧掉野草,让挖掘变得容易一些。但是,这样一来,民工们的体力消耗就大了,工程进度也开始慢了下来。督工兵士们依旧咒骂和鞭抽这些民工,但都无法使精疲力竭的民工们干得更快一些。

这个时候,达·芬奇接到了家里传来的噩耗,他的老父亲去世了。父亲是达·芬奇在这个世上最亲的人,他感到很伤心,但是偌大的工程一刻也离不开这位工程师,为此,达·芬奇只能忍痛缺席了父亲的葬礼,只在笔记本上作了记录。这件事,让继母和其他的兄弟姐妹对他产生了很大的意见。

9月底,达·芬奇经过实地的勘测和施工,又构想出了一个新计划,就是在佛罗伦萨城里建造两条运河。达·芬奇的想法是让一条运河直通大海,灌溉佛罗伦萨的每寸土地;另一条运河则连通佛罗伦萨的每个城镇,用于运输物资,来繁荣佛罗伦萨的工业和贸易。

达·芬奇在市政议会上阐述了他的新构想,公布了计划的可行性方案,市政议员们被开通运河后即将产生的巨大经济利益诱惑了,一致拍案接受了达·芬奇的建造方案。

达·芬奇的新方案使得工程施工变得更加庞大了。于是,达·芬奇运筹帷幄,想好好地大干一场。但是,达·芬奇疏忽了一点,他的这个构想按当时大多数佛罗伦萨人的想法来看,是没法接受的。要知道,他当时对水利学的研究比意大利的学者克斯铁列起码还要早上一个世纪。

所以,在这个项目上,军队仍然不给予配合,只是强迫民工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连续地疲劳作业,导致人们怨声载道。另外,疲劳作业又耽误了工程的进度,导致到了秋季,亚诺河河道的改造工程还没有结束,问题就跟着来了。

从深秋时分起,天空便连降暴雨,河水像脱缰的野马肆虐开来,已经被填平了的旧河道汹涌澎湃,不久就积满了河水,新河道却无法正常使用。

工地上施工的人们看到肆意泛滥的河水,内心感到十分恐慌。街头巷尾,人们议论开了,认为连日来的暴雨一定是上帝惩罚人类而降的。迷信的民工和兵士们害怕上帝的惩罚,趁着深夜逃离了工地,施工工程彻底瘫痪了。

当时,还是宗教思想处于垄断地位的时候,市政议员们也害怕这样庞大的工程会触怒上帝的威严,而且重整旗鼓重新施工的话会耗费更多的物资,政府的财政日益吃紧,谁也不敢担当这样的责任。在议员们的坚持下,达·芬奇被迫放弃这个倒霉的工程。

放弃了水利工程师的工作后,达·芬奇又拿起画笔继续为市政议会绘制壁画。人们以为达·芬奇运河改造工程失败了,就会停止科学探索和发明创造的想法,规规矩矩做一个画家了。佛罗伦萨人和蒙娜·丽莎都相信大师干起自己的老本行后,一定会创作出与《最后的晚餐》相媲美的伟大作品。

在一般人眼里,达·芬奇的专职就应该是绘画,他只要把绘画的工作做好就应该满足了。然而,伟大的人物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此。这也是达·芬奇感到孤独的地方。

一个天才永远不会停止对于自己和对于宇宙的探索,他存在的天职就是以自己的实践来启发后人,事实证明,正是达·芬奇对于自然科学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才加速了人类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进程。

没过多久,他就又积极投身到发明飞机的试验中去了。制造飞机是达·芬奇长期以来的一个想法。小的时候,达·芬奇在芬奇镇老家时,就经常隔着窗户仰望天空中飞翔的小鸟,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啊!

所以,当人们还在为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两位大师的竞技不能进行下去而惋惜的时候,达·芬奇也旋即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他悄悄回到了芬奇镇,在他那高速运转的大脑里又重新燃起飞行的梦想。

早在米兰时,达·芬奇已开始认真地思索飞行问题。从纯粹空想式的无根据的机制出发,他随即认识到,在这动摇的基础上是造不成任何真实的东西的。应该对鸟儿的飞行研究到最细微的地步,研究可以看见鸟儿翼的运动和它们的飞行。应该仔细研究许多问题,如空气的浮力、堕力、翼的构造等。

现在,达·芬奇先是积累有关飞行的各种数据和资料。他到山里观察鸟儿飞行的姿势,详细研究了它们的翅膀及尾部的动作,它们的起飞、滑行、转向以及降落的机能。在那里,达·芬奇常常目不转睛地盯着在山间飞旋的老鹰,他看见它们在空中展着双翅一动不动地滑行着,平稳、优美、矫健。

晚上,达·芬奇读有关飞行的书籍,摘录记载飞行的有用材料,然后用直尺画出各种类似鸟儿的图案。

达·芬奇越来越兴奋,他把研究的心得用写信的方式,告诉蒙娜·丽莎,与自己的这位红颜知己分享,蒙娜·丽莎很为科学家的研究惊叹。

热爱飞行发明的人还不止达·芬奇一个。一天,他遇到同乡的老神父,年近60岁的亚里士多罗,这位和蔼可亲的乡间神父还是达·芬奇继母阿尔别拉的亲戚。

亚里士多罗只是位普通的乡间神父,没有得到主教和红衣主教的任命。

达·芬奇把自己的飞行研究讲给老神父听,亚里士多罗听说后感到异常激动,他希望可以帮助大师完成这个梦想。

他得知达·芬奇需要一处制造机械的场地,就热情地邀请他到自己的花园里做这样的发明,那里有一大片闲置无用的工棚,是教区长很久以前用来打制教堂用品的工房。工棚里各种工具都齐全,这让达·芬奇狂喜不已,没想到他可以马上开始飞行器的制作了。为此,大师对老神父心怀一片感激。

达·芬奇热情地投入到发明创造中,在研究飞行问题到最高潮的时候,他记下了值得注意的想法:

鸟儿是按数学法则而推动的机器,这种机器,人是完全有能力来制造的;

这机器只缺少鸟儿的灵魂,这灵魂本来应该模仿人的灵魂的。

达·芬奇还反复研究复杂的杠杆装置、缆索和滑车。慢慢地,他发现蝙蝠的飞行原理更容易被人类模仿。他在手稿中画出了这类机器的草图,并说:“记住,你的鸟儿应该模仿的不是别的,而是蝙蝠,因为它的膜构成了骨架,或者更准确些说,构成骨架之间的联系。”

整个夏天,60岁的亚里士多罗和51岁的达·芬奇像两个狂热的少年,在工棚里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两个朋友一起去野外割芦苇,到山里找野藤,把芦苇绑扎起来做飞机架子,用亚麻布蒙在这个60英尺长的蝙蝠似的架子上。

达·芬奇还在飞行器上放置一个螺旋器。他设想如果这个螺旋很容易扭上,那人可以用双足奔跑使螺旋转动,同时双翼快速振动,这样飞行器就会飞到空中,螺旋将使它在空中盘旋上升。

3个多月后,庞然大物完工了,这种飞行器被称为“鸟”,它是用芦苇、亚麻布、羽毛、生丝等原料制成的。两位朋友开始进山寻找试验飞行的理想场地。这种场地既要有一定高度,又要有平地,前面还需要足够的供飞行的空间。

经过反反复复的观察与比较,最后,他们在天鹅山山顶上找到一块高地,这是一个绰号叫西塞罗的裸露的小丘。

一个天气晴朗、有风的日子里,热心又好奇的邻居帮科学家把“鸟”搬运到天鹅山上。

达·芬奇抓着“鸟”的平衡架,在身边人的帮助下,快速向悬崖边奔去。正如他所料,螺旋真的转动起来,“鸟”的双翼也产生了振动,当“鸟”从高高的悬崖边向空中滑去的那一瞬间,达·芬奇真的飞起来了。

被一阵风护送着,科学家已经完全脱离地面,他兴奋地大喊大叫着。但是,螺旋的动力仍然太小了,“鸟”飞起不久便像折断了翅膀一样,向大山下俯冲下去。

达·芬奇听到耳边风声呼呼作响,但是他没有办法控制这种事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落入山下,撞到地面,便失去知觉了。

当达·芬奇从黑暗中醒来时,看见老神父正陪在他身边,为他不断地祈祷上帝。达·芬奇向老神父要来笔记本和笔,支撑着伤痛的身体记下这次飞行的感受和心得。

达·芬奇意识到他的飞行研究碰到了一个根本而决定性的困难:即他不能供给自己的“鸟”以灵魂。换句话说,他不能够供给它以发动机。人的体力显然不足以使达·芬奇所设想的飞行器平稳地飞起来。

但是,达·芬奇还是为这次的飞行试验感到骄傲,他在笔记本中这样写道:

大鸟儿破天荒第一次从大天鹅的背上起飞,使整个宇宙大为震惊,使一切文字记载充满关于自己的传说,并使它在那里诞生的巢永远充满光荣。

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在做着飞行梦,达·芬奇是历史上较早尝试飞行的人之一,虽然他失败了,但是他的飞行试验却给后人提供了启发和指导作用。

多年后,科学家根据达·芬奇的经验,依据这类原理又做了许多试验。人们把依据这种原理飞起来的飞行器称为“扑翼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