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画坛

对某事物的爱好产生于对该事物的理解,理解越透彻,爱得越炽热。——达·芬奇

遇名师点石成金

到了佛罗伦萨,达·芬奇贪婪地陶醉在这座非常优美的城市里,精神为之一振。

佛罗伦萨真是个不一般的城市。街上那些塑像、浮雕、著名大师的壁画常常使达·芬奇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怀着极其虔诚的心情,久久地凝视它们。就像达·芬奇感受到的一样,这座城市充满了奇迹。周围的一切都唤起了少年达·芬奇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在佛罗伦萨,连建筑物上的一砖一瓦都在告诉人们什么叫艺术,一座建筑就是一件艺术珍品,一条街就是一个艺术陈列馆。

佛罗伦萨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革之地。人们可以在此找到全欧洲最好的建筑师、雕刻家、科学家和珠宝匠。来自这座城市的大师都被天主教的首脑、神父,莫斯科大公及土耳其苏丹邀为座上宾。

在一些古老的小巷里,达·芬奇看到巷子两边的小商店、首饰店里精雕细琢的珠宝璀璨华丽;有细木工匠作坊,各色雕花家具精美典雅;还有雕刻师和铁匠,制作出来的物品个个都是艺术品,令人爱不释手。

达·芬奇登上全市的最高处,整个城市便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他的眼前。圣玛利亚·德·菲奥列大教堂的圆顶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雄浑壮丽。圣明雅托丘陵看上去就像神话世界中的场景,无数的房屋、宫殿、修道院、塔楼和钟楼,隐隐约约地闪现着。

错落有致的各式建筑上,都有上过釉、焙烧过的各种精美异常的浮雕造型,它们闪耀着夺目的光彩。这是多么美丽的城市,达·芬奇立刻就爱上了它!

佛罗伦萨还是一个圣母的世界,无论达·芬奇走到哪里,都会有一座或豪华精致或简朴典雅的壁龛,里面有一位慈祥的圣母微笑地注视着他这个小镇少年。

为了儿子能拜到名师,皮得罗动用了自己在佛罗伦萨的全部关系。这天,皮得罗经人介绍把儿子领到维洛基奥的画室。

在佛罗伦萨众多的艺术家当中,维洛基奥占着一个显著的位置。与许多有天赋的艺术家一样,他在步入青年时代的时候就已经成名。

维洛基奥最初是个珠宝手艺匠人,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刻苦成为职业画家和雕塑家,而后者对他更有吸引力,所以比起绘画来,他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雕塑创作。

维洛基奥在雕塑方面的才能,在他的绘画上就可窥一斑。他绘画作品中的形象好像都是青铜铸造的一样被描绘得非常准确,这还说明,艺术家特别精通和注重解剖学的细节。

维洛基奥最著名的作品是威尼斯军队首领巴多罗明奥·柯列奥尼骑在马上的铜像,这尊铜像被安置在威尼斯的一个广场上。

艺术家住在佛罗伦萨郊外的一处别院中,院周绿树围绕,门前是小桥流水。

走进院子,达·芬奇立刻就被院子里的雕塑作品吸引住了,那是些还未完成的作品,有奔腾的马、狂吠的狗,还有老人和少女……

达·芬奇走到这一座座雕塑前,全神贯注地观察起来。

维洛基奥正在后院教徒弟雕刻,经人通报,他来到了前院。

“哪位先生找我?”嗓音洪亮的艺术家问道。

公证人连忙上前行礼,寒暄过后,皮得罗打开一小卷儿子的素描,说道:“尊敬的阁下,这是列奥纳多的素描,如果您认为他有这方面天赋的话,请收他为徒吧!”

说着,便让达·芬奇过来拜见大师。达·芬奇走过来恭恭敬敬地给大师鞠了一躬,说道:“您好,维洛基奥先生。我叫列奥纳多·达·芬奇,希望能成为您的学生。”

维洛基奥正饶有兴致地看着那些素描,他被它们深深地吸引住了。在他很多学生当中,他还没看到有同样水准的东西。这个孩子落笔大胆、信心十足,对大自然的观察非常细致、敏锐。很少有孩子,甚至成年人,能够这样准确地描绘出各种动物的运动姿态,而这个孩子却做到了。

维洛基奥抬眼看了看这位天使般美丽的少年,感到他举止不俗,是个可造之才,心里顿时很满意。

“这是你画的吗?”维洛基奥问道。

“是的,先生!”达·芬奇爽快地回话。

“你喜欢画画吗?”

“喜欢,我也喜欢数学和科学。”

“哦,你认为科学与艺术有关吗?”

“我认为艺术需要科学,我们不能仅凭想象去雕塑自然界真实的事物;在色彩搭配,形体比例上我们还需要数学。艺术品首先应该是真实的。”达·芬奇的回答很有见解。

听了达·芬奇的话,维洛基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赞扬道:“小伙子,说得不错。”

维洛基奥又问达·芬奇:“你跟别的老师学过吗?”

“没有。”达·芬奇乖乖地回答。

维洛基奥点点头,又拿起达·芬奇的画本端详了一番。看完素描,他慢慢合上本子,最后说道:“你很有才华,也很有悟性,我同意收下你。不过你一定要刻苦用功,不要让你的父亲和我失望。”

“谢谢您,维洛基奥先生!我会做到的。”达·芬奇深施一躬,开心地答道。一旁的父亲皮得罗先生也喜笑颜开,连声向维洛基奥说谢谢。

从此,达·芬奇正式成为维洛基奥的学生,在那里,达·芬奇度过了勤奋的6年光阴。

维洛基奥的画室是当时佛罗伦萨一个极有声望的艺术中心,也是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聚会、探讨学术问题的场所。他非常重视解剖学和透视学的研究,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方法来处理绘画、雕刻艺术。

工作室里时常充满轻松愉快的气氛,但在工作时间,画家却严肃对待,严格要求。

绘画方面,维洛基奥在许多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告诉学生:要成为一个好画家,首先必须研究“人”,正确地把握人体的比例。维洛基奥以前的画家从未提出过这样的理论。

“先画好骨骼,”画室里响起画家洪亮的声音,“然后再画上肌肉和筋,最后用皮肤覆盖在上面。”

按照这个理论,维洛基奥画出了施洗者约翰令人惊异的真实。人们在这位先知的手上,清清楚楚地看到皮肤下面凸起的肌肉和暴露的青筋。作品的真实感让学生们感到强烈的惊异,他们在这里不但学会了绘画技巧,还学会了创作方法。

达·芬奇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学习,再加上维洛基奥又是一位学识渊博有经验的优秀老师,他循循善诱,要求严格,因此使达·芬奇的绘画才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受益于忘年之交

当时的佛罗伦萨已经是著名的艺术革新之地。大贵族科西莫·德·美第奇是佛罗伦萨文艺强有力的庇护者,在保护和促进艺术与科学的繁荣发展方面不惜钱财。

在这里,不仅是贵族,就是普通市民对艺术也有强烈的兴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对造诣高深的艺术家倍加推崇,并以获得名艺术家的作品为荣。

艺术家在这里很受尊敬,佛罗伦萨人对艺术的崇拜,超过了当时任何一个意大利公国。

在佛罗伦萨,即便是街头顽童,在和著名的艺术大师相遇时,老远也要脱帽致敬。谈到这些艺术家时,这些人脸上还带着骄傲和狂喜的神情。这使得达·芬奇对艺术的崇敬和热烈向往日甚一日地增长。

在维洛基奥的画室,达·芬奇勤奋地学着作画。他开始为观察到的一切事物作速写。特别吸引达·芬奇注意的是各式运动:人的运动、马的运动、飞禽的运动,还有其他的运动。

日子一天天过去,达·芬奇长大了,长高了,越来越喜欢静静地思索。

生活方面,达·芬奇和师兄弟们相处得都不错,劳伦斯和比特洛两个男孩子与他的关系尤其好。这两个男孩很佩服达·芬奇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了他很多帮助。

3个孩子成为十分要好的朋友,时不时交流作画的经验和技巧,取长补短,相互增益,业余时间还经常结伴出游。

在所有的生活中,令达·芬奇最兴奋的就是在一次逛街中,他结识了当时在意大利乃至全欧洲都很有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医生、哲学家托斯卡涅里,并且被获准可以经常去他家里讨论问题,这对少年达·芬奇的创作、学习带来了很大帮助。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维洛基奥接到一个友人的邀请,去参加一个宴会。达·芬奇和劳伦斯、比特洛两个同学到街上玩耍。当3个人走到一条小街上时,迎面走来一个披着斗篷、身形清瘦的男人。

这个男人边走路边紧锁眉头,似乎在思考什么重大的问题,神情特别专注。劳伦斯和比特洛两位师兄连忙毕恭毕敬地给这位先生让路,并施以脱帽礼。

当这个人走远之后,达·芬奇纳闷地问师兄们:“这位先生是谁呀,为什么你们这么尊敬他?”

比特洛告诉他:“哦,你不知道吗?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托斯卡涅里,意大利最伟大的科学家呀!”

“啊,他就是托斯卡涅里,我一直崇拜的人?!”达·芬奇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托斯卡涅里这个名字在整个意大利几乎是家喻户晓。据说,航海家哥伦布使用的航海图就是他绘制的。酷爱学习的达·芬奇对这个白发长髯、目光深邃,身体略显消瘦的老人早就十分敬仰。没想到今天能在路上遇到这位先生。

于是,达·芬奇匆忙告别两个同伴,说:“我想认识他,你们先回去吧!”说完,就一个人追赶托斯卡涅里去了。

达·芬奇一路跟在托斯卡涅里的身后,跟着,跟着,老科学家到了家。达·芬奇悄悄走到窗下,他看见里边是一间工作室,室内有一张工作台,台上放着许多仪器和化学药品,墙上靠着一排排高高的书架,上面堆满了书。

一会儿,托斯卡涅里进来了。他已脱去了斗篷,手里拿着一个盒子。科学家走到工作台前,开始专注地做着实验。

达·芬奇瞪大眼睛,小心翼翼地看着大师的每一个动作,那些瓶瓶罐罐在他的眼里似乎充满了神奇的魔力。他身不由己地被这位老先生吸引住了,于是越来越想成为他学生中的一个。

从此,达·芬奇常常在托斯卡涅里住所前徘徊。那门、那窗,在他看来都是那么圣洁,科学家的工作室就是科学的圣地。有时,透过敞开的窗子,达·芬奇能够看见正在埋头工作的托斯卡涅里。

工作台上摆满了演算纸、手抄的书稿和各种各样的仪器:曲颈瓶、烧杯、研磨用具、蒸馏器……其实,托斯卡涅里早已经注意到,窗外经常有个俊美的少年在那里张望了。

终于有一天,学者走出房子,和蔼地问道:“孩子,你是谁?在这儿做什么?为什么总在我的屋前徘徊呢?”

达·芬奇感到又害羞又惊慌,但是他马上镇定下来,挺直身体,仰望着老学者,面红耳赤地回答说:“先生,我想跟您学数学!”

达·芬奇接着说:“我看到您在做研究,我也喜欢做研究。我还特别喜欢数学和几何,我可以做您的学生吗?”

“哦,年轻人,你为什么对数学感兴趣呢?”托斯卡涅里问道。

“老师,因为数学逻辑是最纯粹的推理方式;几何图形当中有一种美,我在画画时常用它们。”

托斯卡涅里笑了,他觉得这个少年很可爱,便把达·芬奇请进了屋里。

“你学数学是为了画画吗?”

“不,我喜欢科学;我想知道事物的本质,我还喜欢一些机械。”

托斯卡涅里注视着眼前这个少年,他的眼睛正在因兴奋而闪闪发光,脸孔也泛得通红。他的思想很活跃、很新奇,托斯卡涅里喜欢上这个少年了。

“孩子,你的想法很奇特。”托斯卡涅里眯了眯眼睛,沉吟了片刻,然后微笑着说,“好吧,年轻的阿基米德,从现在起,我的住宅随时对我的新学生开放。”

达·芬奇兴奋地跳了起来,他毕恭毕敬地向老人鞠躬说道:“我将永远是您忠实的学生。”

托斯卡涅里微笑着点了点头。从这一天起,达·芬奇成了著名数学家的学生,他更加勤奋地学习了。

托斯卡涅里认真地教导这个向他提出无数各式各样问题、怀着极大热情参加科学探讨和实验的少年,他的学说已经在达·芬奇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托斯卡涅里和达·芬奇也成了忘年交,达·芬奇有很多心里话,都会向这位仁慈智慧的老人诉说。

一次,达·芬奇给托斯卡涅里讲了自己的童年,讲了阿尔别拉妈妈和父亲的续弦。他问老师:“为什么一个年轻的生命会忽然死亡?”

托斯卡涅里在工作室里踱来踱去,深思了许久。

“是啊,”他终于感慨地说,“人的生命每时每刻都在诞生,在死亡;社会和宇宙也是这样。人们相爱,人们痛苦,人们为改变自身的处境而拼命……可是,这一切转眼间就过去了。”

老科学家拉着达·芬奇的手,把他带到窗前,让他看黑暗天幕上闪烁的星星。

“而那里有无数个世界,”老人用一种低沉的,但却充满热忱的声音说,“我的朋友!在这些遥远星球中的任何一个上面,或许存在着与我们人类相似的社会,甚至可能更加完善……那里的生灵也有欢乐与悲哀,也有生和死。这些世界有的在覆灭,有的在获得新生。这广阔无垠的宇宙哟!”

达·芬奇仰望着星空,忽然觉得自己是那样的渺小,就好像万丈深渊下的一粒尘埃。这个深渊相当可怕而又异常美丽,它五光十色、神奇莫测,它像一个受魔法支配的深深的洞穴转动着,吞噬着一切。

“多么神秘的宇宙啊!”达·芬奇感叹着。

后来,皮得罗先生在办一件重要的案子时名声大振,并且赚了一大笔钱。不久,他在佛罗伦萨买了一栋房子,带着全家迁居那里。这样,达·芬奇就可以回家生活了。

新购置的住宅,地方不是很大,但是装潢得简朴而又温馨。达·芬奇对一切都很满意,现在,他已经是真正的佛罗伦萨人了。他几乎每天要在维洛基奥的画室、托斯卡涅里的实验室和自己家里往返,虽然很累,但是心情愉快。

然而,好景不长,达·芬奇的第三个妈妈姬妮因不满足于当时的家庭状况,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家,这使达·芬奇的父亲非常气愤。

这件事让达·芬奇心里很不痛快。于是,他又搬回了画室。

托斯卡涅里是最受达·芬奇尊敬和爱戴的朋友,他看见达·芬奇郁郁寡欢的落寞神色,关心地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让你这么苦恼?”

达·芬奇只得把家里发生的变故讲与老科学家知道。他还说出自己的困惑:“虽然我不懂这些事,但是我觉得如果爱情就是因为美貌、欲望以及一时冲动的话,那不令人鄙视吗?”

老学者再次扮演了心理辅导师的角色,他慈祥地安慰着这个少年,说:“不要这么想,我的孩子,人世间就是如此,生生死死,合合离离。人可以改变一切,也要承受一切,不要太在意别人在做什么,只要你自己凭真心去生活就好。”

他告诉达·芬奇,岁月就像一条河流,它会冲淡一切的……

听了托斯卡涅里的劝导,达·芬奇感到释怀不少。从此,他更加努力地绘画和学习了。

勤学苦读的日子

达·芬奇在维洛基奥的画室里学习,一晃就是几年。离开了舒适的家,他并不感到难过。

达·芬奇每天早早起床,趁其他学生还在睡懒觉时,就拎着水桶去公共用水的地方打来清水,然后在厨房里生火,打扫工作室和老师的房间。

有时候,他还会帮着厨娘用沙子把木碗、锅、盘、盆子擦亮。当维洛基奥穿着拖鞋,洗漱完毕坐到餐桌旁边时,他要给老师端上热茶、奶油、比萨饼或通心粉。

早饭以后,维洛基奥开始边工作边授课。这是达·芬奇最快乐的时候。他渴望知识,贪婪地倾听老师的教导,并且努力在自己的作品中应用它们、检验它们。

达·芬奇习惯直率地、坦诚地注视着老师的眼睛,斟酌着每一个句子。同这个好学的孩子在一起,维洛基奥总感到特别愉快,他似乎在重新认识着艺术的内涵,而这种感觉他从来没有过。

当维洛基奥和学生们谈论艺术和艺术的创作方法时,学生们已习惯把他的教诲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而加以接受。老师注意到,只有达·芬奇正用审视的目光望着他,并且在思考着什么。尽管只有达·芬奇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教导字斟句酌并加以验证,但他却更加严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了。

作画的时候,达·芬奇仍然是左手握笔。他在画板上勾勒抹挑,时而挥笔狂涂,时而又眯着双眼小心翼翼地勾勒描画,时而退后一步凝视画面,时而又突然急趋上前在画面上挥毫。

这个孩子作画时神态专注,全身心地进入到艺术世界。他的灵魂已经和画合为一体。尽管身为老师的维洛基奥很欣赏达·芬奇的艺术领悟力和入魔似的作画情绪。可是,他却不允许学生随心所欲地自由创作,他希望学生可以从平凡做起,打下扎实的绘画基础。

34岁的维洛基奥是当时佛罗伦萨的名画家,对艺术和科学都有极大的兴趣。他有着自己的绘画理论,用自己的绘画理论来教授和指导学生。

在维洛基奥眼中,绘画就要有立体美的精确性,一切艺术都必须以一种几何图形为依据。一幅画面必须具体而完整,不仅要有长度宽度,还要有深度。他是意大利艺术家中,最早认识到透视原理在绘画创作中作用的一位。

由于维洛基奥要求绘画一定要有精确的美。所以,他不允许达·芬奇天马行空式地绘画。开始的时候,他时常批评达·芬奇的画缺乏立体的精确。

“精确!”他说,“一定要画得精确!要有立体感!”

为了帮助达·芬奇达到绘画的精准,维洛基奥要求达·芬奇从画蛋开始,他说:“鸡蛋虽然很普通,但是角度不同,画出的蛋就应该不同,何况天下的鸡蛋又没有完全一样的。画蛋是练基本功,基本功要练到画笔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才算功夫到家。”在之后的日子里,达·芬奇谨记老师的教诲。

达·芬奇喜欢在佛罗伦萨的街头漫步,如果遇到了使他感兴趣的面孔或身影,他就从腰间摸出小本子,偷偷画起速写来。这样,他在笔记本里积累了速写、草图,以及听来的谈话、歌谣、笑话、评论、哲学讨论,为艺术和科学创作做了大量的极其珍贵的储备。

除了对职业的爱好,达·芬奇也喜欢舞蹈、音乐和跑马。他的歌声美妙,能演奏竖琴。他很喜欢马,他是一个优良的骑手,还是一位训练马跳栏的专家,能驯服最烈性的野马,在赛马中总是获得第一。达·芬奇还精于照管马,他认为马是最高贵、最美丽的动物。

达·芬奇的美貌在佛罗伦萨是闻名遐迩的,每逢节日,姑娘们总是乐意和他跳舞,这曾经引来许多青年画家的嫉妒。

除了绘画之外,达·芬奇精力过人,他的头脑同他的双手一样,总是在探索着世界的奥秘。

一个人的时候,达·芬奇总在思索着想解开一切未知事物的奥秘,却又恐惧自己没有解开奥秘的能力。他总像处在少年时代迷路而遭遇黑黝黝的大山洞时的情绪中,既好奇又恐惧。

这个时候,他发疯似的迷恋起军事学,幻想着有一天成为一个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的军事家。他借到一本当时的军事名著,熬了十几个夜晚把它的主要内容抄录下来,并且试着设计制造一种新式武器,为此画了许多草图。

达·芬奇白天努力学习作画,晚上,在灯下苦读科学书和他喜欢的哲学书。为了能看懂更多的科学书,他又开始苦读拉丁文,因为大部分科学书都是拉丁文写成的。

达·芬奇看的书很杂很广,他对数学、化学、物理学、几何学、机械工程学、天文学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少年如饥似渴地读着书,常常读到深夜,直到老师来催他,才吹灯睡觉。

开始,同学们经常拿达·芬奇的口音和他那土里土气的举止取笑,以从小生在佛罗伦萨的城里人自居,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傲慢的样子。但是,不管是周围同学善意或恶意的玩笑,还是节日玩乐的邀请,都无法干扰达·芬奇对科学和艺术的思索。

达·芬奇在跟随维洛基奥学习的几年中,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他比以前更加喜欢沉思默想,更加经常地独自陶醉在深沉的思索里。

有时,维洛基奥与他谈话,他也会心不在焉,而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探访托斯卡涅里宅第之后。

达·芬奇的这种变化,没有逃过维洛基奥的眼睛。他发现,每当这个学生从画室里悄悄地失踪过后,他的脸上便出现了那种聚神凝思的神态。维洛基奥为此感到担忧,他从学生和邻居那儿了解到,达·芬奇又去了哲学家那里。

一次,维洛基奥问达·芬奇:“孩子,你在想些什么?”

达·芬奇抬起一双清澈的蓝眼睛望着老师,质朴、平静地回答:“我在考虑如何把画家、雕塑家的艺术和科学的严密性结合起来,使得艺术家的作品更接近自然。”

维洛基奥笑了,这孩子多么奇怪,他那认真、严肃的样子,简直像个年长的学者。

“你是在思考与艺术的内涵紧密相关的解剖学吗?解剖尸体对你来说未免早了一点儿,但以后这将是你的必修课。”老师说道。

达·芬奇摇了摇头:“不,老师,我想的不是这个。我现在说的是,艺术家之所以研究科学,不仅为了了解人和动物身体的构造,而且……”

他不知该怎样向老师解释清楚自己的想法,因为在托斯卡涅里家里,从学者圈子里听到的谈话,还让这个孩子觉得有些朦胧。

“我……我在思考科学的作用,离开科学的艺术就好比失却了灵魂的身体,比如,数学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理解透视的法则、明暗的分配、色彩的作用是必需的,那么,光学和力学的作用呢?在真正掌握科学以前,我们就像盲人一样在黑暗中前进,为了弄懂这些科学,必须要有专门的时间进行聚精会神的研究。”

当时,有些画家曾经从事过珠宝匠的行业,因此他们很快便能掌握细腻花纹的绘制方法,并为此而感到骄傲,可是这个孩子却能深入到宇宙的内涵中去。“多么不同凡响的年轻人!”维洛基奥自言自语地说。

望着眼前的学生,维洛基奥不禁暗自惊讶:在他以往的学生当中,从来没有一个人用过这样的语言和他谈话,或者有过这样深刻的思想。即使毕业多年的学生到他这儿来,谈论的仍然是运用过千百次的那些技法,并且为此感到知足。什么数学,那是科学家们的事。

时光在飞逝,达·芬奇已不再是初到画室时的小孩子了。他的绘画水平正发生着质的变化,新的素描作品常常使同伴们感到惊讶。与同学们在一起,他感到兴奋。他不断地学习他们的长处,并设法不重蹈他们走过的弯路。

达·芬奇用画笔和雕刻刀努力去表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真善美,他热情地歌颂人生的幸福与大自然的美妙。很快,他的艺术水平就和老师的水平不相上下了。

按照画室的惯例,学生要帮助老师来完成客户的订货,因此达·芬奇在维洛基奥画室帮助老师完成一些订件。由于达·芬奇善于吸取老师的特点和技艺,以至于在一些作品中很难区别究竟哪部分出自维洛基奥之手,哪部分由达·芬奇代笔。

一天,维洛基奥接到一份订单,为法隆柏罗莎教堂定制《基督受洗》一画。在这幅画中,应该有耶稣和圣约翰,还有两个虔诚的天使在目睹这一圣事。

维洛基奥认真地赶制着这幅画,当绘画即将完成,只剩下一个天使的时候,老师把达·芬奇叫到身边,说:“我的达·芬奇,我的作品两个天使还差一个,你来画吧!”

达·芬奇大为震惊。对于他来说,这是少有的荣誉。这意味着,老师已把他当成一个几乎是学成了的画家看待了。但是,他能使老师满意吗?

他低低的声音有些颤抖,用着整个心灵,诚恳地、高兴地说:“如果我能够,我要尽力画好,亲爱的老师!”

整幅画天使的作用是要表现出基督洗礼时的狂喜,这个天使要显得天真无邪,但只是次要形象,不要太鲜明,而且不能和前一个天使相同。

达·芬奇仔细地观察那幅画,思索天使的形象。他发现老师画的那个天使,鼻子肥大,眉毛高扬,眼睛圆溜溜的,眼神也有些呆滞,也许老师为赶这幅画太劳累了。

达·芬奇在画前思索了一天,晚上也在构思,几乎夜不能寐。终于,他拿起了画笔,以自己的劳作参加老师的鸿幅巨制,这是多么光荣的事啊!

达·芬奇日复一日地工作着,渐渐地,在画的空白处,出现了一个跪着的天使,他目光里闪着幻想,脸色肃然,满头鬈发;一个薄薄的、晶莹的、薄纱一样的光环围绕在他头上,衣褶美妙而自然。

老师来到画室。达·芬奇的心里不免有些紧张。维洛基奥慢慢地走过来,他很疲倦,轻轻地走到学生的身后,看了画一眼,蓦地他的眼睛亮了,眼神狂喜而绝望。

维洛基奥喊道:“哦,这一天竟然来得这么早!亲爱的达·芬奇,我的孩子,在你画了这天使以后,我将不配再称作画家了。从今往后,我将放下画笔,去从事我心爱的雕塑了。”

这件事传了出去,从此,达·芬奇声名鹊起,开始慢慢受到人们的关注了。

在佛罗伦萨扬名

1472年,在老师维洛基奥的推荐下,年轻的达·芬奇顺利通过了艺术家协会的画家资格考试,成为佛罗伦萨画家行会的一员。

现在的达·芬奇已经具备了独立开画室、招收徒弟和对外营业的资格了。佛罗伦萨一些赫赫有名的画家都来看他作画,专家们十分欣赏这个乡下小伙子的艺术才能。

但是,达·芬奇认为自己的羽翼还未丰满,并没有急于成立画室,而是继续留在老师的画室里,作画、读书、绘制新武器草图,设想一些发明创造。

在维洛基奥的画室里,达·芬奇开始独立创作作品,他留下的绘画中最早的一幅作品是一张佛罗伦萨郊区风景的素描,即《亚诺风景》。素描的落款日期是“神圣的温柔的玛利亚纪念日,即1473年8月5日”。

1474年他创作了《德·宾西》肖像。该画描绘精细,色彩透明、淡雅,这是受了15世纪艺术大师波提切利的影响。

达·芬奇精细地描绘白嫩脸上的一双细长眼睛、纤细眉毛、稍微突起的颧骨和抿着的嘴唇,初步显示出他对人物性格研究精细的特点。人物头发也画得颇见功力,细致得几乎把每一根、每一卷头发都表现出来了。

属于这个时期的画还有达·芬奇1474年绘制完成的两幅《受胎告知》。《受胎告知》呈现着一种无拘无束的天然情趣,不像画家们惯常表现的这个题材那样。画幅上收拾好的房间一点都不华丽,没有代表圣灵的鸽子,也没有云朵。

圣母在露天的凉台门口得知了受胎这一喜讯,她极其恭敬地、难为情地望着微笑着的天使。画幅上那盛开的百合、如画的树丛、围绕着小山的河流显示着这美好的令人欢欣的日子。

第二幅《受胎告知》有一些不同。这幅画上描绘的天使表情严肃,圣母则惊喜地听着这一非同寻常的消息。画上的一切,从圣母的衣裙到放着一本打开书的小桌,都用完全艺术化的装饰纹样描绘出来。

《受胎告知》是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常画的一个《圣经》故事。达·芬奇一反前人创作的传统。他把玛利亚由绣房置于风景优美的大自然里,充分体现了艺术家对人和自然美的歌颂的人文主义立场;他不去烦琐地描绘形象的细节,而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完美展示的是天使加百列向玛利亚传达上帝的神谕时的情景。

玛利亚听到圣告后,大惊失色道:“我还没结婚!”人们从她的神态和手势,看出她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反映了少女紧张、不安、惊奇、恐惧的复杂思想感情。这是一幅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杰作。

1475年,他又完成了《加罗法诺的圣母》。

除了风景画和肖像画外,早期,达·芬奇的画大多是圣母,因为在那个时期,人们通常以宗教为题材,画的都是《圣经》故事。

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同中世纪的艺术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将宗教故事现实生活化了。他们肯定人生的美好和幸福,赞美人对生活的积极理想。

达·芬奇对于继母阿尔别拉给他的爱和呵护印象很深,所以在表现女性母爱方面就特别有感触。

最让达·芬奇受到认可的作品要数他在1476年画的《拈花圣母》。这幅画画的是一位美丽的母亲在和孩子玩耍,并用鲜花来逗孩子。

这位美丽的少妇,看上去大约二十八九岁,她的脸上满是幸福、欢欣的微笑,她注视着自己的孩子,孩子十分可爱,他正在用胖墩墩的小手揪母亲手里的鲜花。这是一种浓浓的人间温情,母子俩都栩栩如生。

《拈花圣母》是一幅不同凡响的佳作,它包含着新颖的构思,被美术史家视为达·芬奇创作道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这幅画不同于15世纪以来的圣母像。达·芬奇摒弃了15世纪以来的传统,不再斤斤计较细节的烦琐描写,而着重人物思想感情的刻画,画中充分表现了世俗母性的幸福感。

《拈花圣母》有三个显著艺术特点:

第一,这幅作品的造型语言突出地表现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性,诚如苏联美术史家罗坦别尔格所说,它“表现了已经足以构成盛期文艺复兴特征的目光集中以及从一粒沙中看到大千世界的本领”。

第二,圣母玛利亚首次以微笑的姿态出现在画面,以往的圣母形象严肃、呆板,看不到一丝笑容。

第三,圣母头上的“灵光”从不明显到以后逐渐消失。也就是说“圣母回到了人间”,因此这幅作品历来受到美术史家的高度赞扬。

在绘画技巧上,达·芬奇也总结了经验,他把这句话记在笔记本上:从明部到阴影的过渡,要像轻烟一样美妙。

成名,为达·芬奇带来了荣誉,同时也带来了祸事。

作为年纪轻轻就成果显著的画家,达·芬奇受到了当时贵族和同行的礼遇,但是也有人嫉妒这个农村孩子的才能,暗地里做手脚,想叫他身败名裂。

1476年4月,达·芬奇正帮着老师教学生作画,突然,两个巡夜的佛罗伦萨警察闯进了画室。

他们声称接到了神秘人的举报,说达·芬奇和一个17岁的模特有不干不净的关系,还控告他和另外3个佛罗伦萨青年有多种不轨行为。

达·芬奇面对从天而降的祸事不知所措,呆呆地站在那里。学生们丢下石砚、画笔、画架跑过来阻止警察抓人。许多学生为达·芬奇感到不平,这位师兄的脑子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怎么会做那种不道德的荒唐事呢?一定是警察搞错了。

维洛基奥戴着工作帽,手里拿着雕塑用的泥土从雕塑工作间跑过来:“什么事?警察先生,我是达·芬奇的老师,请问为什么要逮捕我的学生?”他问。

“有人指控他行为不端,我们也是例行公务,请列奥纳多·达·芬奇去与我们协助调查。”警察严肃地答道。

维洛基奥扔掉手中的泥团,为自己的学生作辩解。他觉得这件事很可笑。8年来,达·芬奇像儿子似的住在自己家里,白天在画室里尽职尽责地做自己的助手,晚上常常在画室勤奋到深夜,不是在读书,就是在计算一些高深莫测的数字,要么就是在画那些稀奇古怪的草图,他怎么会有时间和几个流氓无赖胡混呢?

可警察并不听维洛基奥的解释,他的任务就是带达·芬奇去受审,有罪没罪,那就要由法官审定了。

达·芬奇只好脸色苍白地跟着警察走了。再过一个星期,就是他24岁的生日,可是他却被稀里糊涂地关进监狱。在监狱里,达·芬奇虔诚地向上帝祷告,祈求上帝可以还自己一个清白。

达·芬奇进到监狱以后,他的案件一直被法院拖着,直到两个月后才开庭审理。身着红袍的法官威严地坐在高高的席位上。面容憔悴、面色灰暗、头发蓬乱的达·芬奇被带到了法庭上。这两个月里,他吃不好、睡不好,受尽了折磨,人也瘦了不少。

达·芬奇盼望着可以马上结束被囚禁的生活,还自己自由。苍天有眼,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后,法官郑重宣布达·芬奇罪名不成立,因为谁也提供不出确凿的证据证明他真的犯了罪。

达·芬奇被当庭释放了。神情沮丧的达·芬奇走出法庭。他心中塞满了仇恨,感慨万千。自己明明没有犯罪,却由于被人诬告,就白白在监狱里蹲了两个月,这世间的公理究竟在哪里呢?

达·芬奇又重新回到老师的工作室工作,但是,表面上,他还是勤奋工作,内心里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谁要一文不值,谁就不名一文!”达·芬奇心想。他渴望复仇,虽然他还不知道仇人是谁,但是他善于幻想的脑袋里想出一个有意思的想法:他要培育出一种有毒的果子,然后给那个卑鄙小人吃下,看着他痛苦万分地死去。达·芬奇为自己这个想法感到激动,后来,他真的开始了这种研究。

总之,诬告改变了列奥纳多·达·芬奇对生活的看法。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只是一个卑微的画师,他应该在统治者中寻找自己的庇护,他需要有更大的作为。

达·芬奇开始注意打扮自己。他要把自己打扮成风流倜傥、能给达官贵人留下好印象的艺术家,他要跻身上流社会。

画家生涯开始

当时,在佛罗伦萨附近的卡列吉别墅里,住着因生活奢侈、地位显赫而被人称为“豪华者”的洛伦佐·美第奇一家。

美第奇家族的第一代是老银行家科西莫,他学识渊博,非常具有经济头脑,通过投资、房贷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银行。

不久,科西莫又通过控制经济命脉获得了政治上的胜利,成为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的实际统治者。身为地方执政长官,科西莫认识到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他花费财物大力资助艺术,使佛罗伦萨成为艺术家汇集的著名艺术之城。

科西莫去世后,他的子孙们继承了他的传统,继续崇尚艺术。现在是科西莫的孙子洛伦佐·美第奇统治着佛罗伦萨,这是一个很具有外交才能、阴险自私的年轻人。洛伦佐对于艺术的喜爱比祖父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贪图享乐,生活奢靡,挥霍钱财,把自己的别墅变成了一座意大利诗歌和艺术的殿堂。

洛伦佐认为,他的宫廷应当进行豪华的布置,以成为整个欧洲宫廷的典范。他不惜钱财,去发掘和寻找稀有的古代塑像和浮雕,保存各种艺术流派,并鼓励御用学者和宫廷艺术家重兴古代文艺之风。

从1475年开始,达·芬奇就时常被传召到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花园画室服务。美第奇家族经常举办各种盛大的舞会、赛马、武术比赛等。达·芬奇就受命为这些活动设计背景、服装、道具或者展示才艺。

达·芬奇经常带着自己的速写本参加这些活动。他在那上面画着:在华美的花园里,身穿礼服的达官显贵,气质高雅的淑女,彬彬有礼的绅士,还有骑着战马、身披盔甲、手执武器的武士。洛伦佐和他的哥哥朱里安诺也经常加入武士的比赛中,骑着纯种的战马,挥斥方遒。

1476年,达·芬奇结束了自己的助手生涯,离开维洛基奥画室,开始正式为洛伦佐大公工作了。同时,他开始了板面油画《圣哲罗姆》的绘制。圣哲罗姆是一个基督教的苦行僧,为了宗教,他可以忍受任何苦痛。

虽然,达·芬奇为洛伦佐的宫廷服务,是受大公的邀请,但是,洛伦佐并没有重用达·芬奇。洛伦佐大公有很多画家供驱使,那些人中,有的并不是凭借自己的才能,而是靠迎合洛伦佐,博得他的欢心而受宠的。

达·芬奇并不算有名气,而且也不会溜须拍马逢迎公爵,所以他并不受器重,在公爵府上只被分配做很轻微的事情。

1478年的一天,他被传召去见洛伦佐,他走进美第奇家族的别墅,那里到处布满了古典雕塑、圆柱、金栏杆,金碧辉煌,洛伦佐坐在雕花椅子上,读一本希腊古典文学作品,他见达·芬来了,抬起头。

“达·芬奇,你在我的画室里时间不短了,表现得很不错。我决心重用你。我现在建造来基奥宫,宫里有座家族教堂,请你来为这个教堂的祭坛画饰物吧!”

虽然,公爵说要重用达·芬奇,但是给祭坛画饰物并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显然,洛伦佐大公并没有发现达·芬奇的真正价值,这让达·芬奇感到很失落,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但他也只能俯首听命到教堂画祭坛的花边。

不久,佛罗伦萨动乱了。佛罗伦萨各大家族之间争权夺势,帕兹家族实力雄厚,密谋打垮美第奇家族。他们的阴谋几乎成功了,朱里安诺被当场刺死,洛伦佐被刺伤,逃到家族教堂的更衣室,他的亲信找到了他。后来他们发起反击,帕兹家族在这场疯狂械斗中失败,全族被处死。

达·芬奇目睹了这一惨剧:血淋淋的尸首,有的还被分成几块,几百人被判处死刑;绞刑架上晃动着令人恐怖的尸体。

达·芬奇一家回到了芬奇小镇躲避战乱,达·芬的奶奶3年前就已过世。皮得罗觉得还是小镇太平,他年岁也大了,不想再奔波了,就留在了故乡。

不久,得胜而回的洛伦佐召见达·芬奇,请他去把即将上绞刑架的敌人们的嘴脸画下来。这是一份令人毛骨悚然的工作,但达·芬奇却不能拒绝。好在达·芬奇并不怕死人,为了精确地画出人的骨骼、肌肉、身体的精确比例,一个成熟的画家必须懂解剖学。

早在1472年他获得圣路克团体会员资格时,达·芬奇就做过人体解剖了。圣路克行会主要是由药剂师、医师和艺术家组成,它就设在一所医院里,有进行解剖的机会。

他把人看成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也解剖过鸟、鱼等动物,达·芬奇认为这是科学,要把事物逼真地表现出来,就必须了解它的本质。

达·芬奇来到绞刑场上,把犯人临死前恐惧、狰狞、扭曲的样子画了下来。完成速写后,他把画图给洛伦佐看,大公感到很满意。

“哈哈哈,不错啊,达·芬奇!看他们的表情多痛苦,多丑陋,这是一幅杰作啊!我要重重地赏你。”

达·芬奇看到洛伦佐近似于丧心病狂的失态样子,心里感到十分厌恶,在他的思想里,绘画应该是门艺术,是至高无上的事情,而现在却变成了统治者玩乐、消遣的东西。

达·芬奇再次意识到,在洛伦佐这里,他本人没有办法实践自己的各种想法,没有办法去做真正的艺术创作,只能是一个庸俗的、听人摆布、任人差遣的下人。

达·芬奇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了,于是,他说:“大人,谢谢您的夸奖,我希望可以开办一个私人画室,请您允许。”

“开私人画室?你这么年轻,先别急着开个人画室。这样吧,你继续在我的家族画室服务两年,等你画完以后,我会资助你开工作室的。”

洛伦佐大公虽然没有直接答应达·芬奇的要求,但是许诺了会资助他,多少让这个年轻人感到了点儿欣慰。

1480年,达·芬奇快28岁时,他终于开设了自己的私人画室。当时,通过之前的努力,达·芬奇已经名扬整个佛罗伦萨艺术界了,所以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生意非常红火。

达·芬奇先是受佛兰德里亚的委托,为正在给葡萄牙国王编织一条豪华地毯的编织工绘制图样。

在图样上他设计了两位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是珍禽异兽和奇花异草。无论是一花一叶,还是那些禽兽,全都描绘得精致异常。特别是棕榈树,画家把它描绘得极其形象和柔美。它不是画家所得的表面印象的复现,而是学者研究心得和艺术家感觉的再现。

就在这时候,达·芬奇已经把科学研究的心得很好地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来了。他已经具备多种多样的兴趣和专长,拥有缜密的观察能力和出色的表现力。达·芬奇既要用艺术家自由的语言来描绘这些事物,又要求表达它诸多因素的准确性。

达·芬奇作为一个锐意进取的、创新的艺术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绘图风格,这种风格把他和15世纪大多数具有刚劲风格的佛罗伦萨画家明显地区别开来了。

关于达·芬奇在第一佛罗伦萨时期的创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巨型祭坛画《三王来拜》的草图。画长为246厘米,宽为243厘米。这幅画与菲利浦·利比的《博士来朝》和波提切利的《三王来拜》的内容一样,但达·芬奇的却强调人物的内心活动。

另外,这幅画的构图也有不同于同类作品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没有用传统的小舍或马厩为背景,而是以宏伟的建筑和辽阔的原野为背景;二是作者把前景登场人物和后景的兵马骚动作了强烈鲜明的对比。

画面前景以玛利亚为中心,她抱着裸体的婴儿耶稣端坐中央,前来朝拜的博士和群众围在她的周围,各人以不同的表情、动作和姿态对初生圣婴表示自己的崇敬心情。

后景左边是建筑物的廊、柱、台阶,右边为广阔的原野和山地。在后景的画面上还表现了希律王害怕耶稣来作为犹太国王取代他,派兵马对伯利恒的婴儿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场面。

前后景以一株有稠密枝叶的树木隔开。画家巧妙地把前景的和平生活场景和后景的屠杀场面作了强烈的、戏剧性的对比,并力图揭示每个人物的内心活动。

在表现手法上,画家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把光亮集中在他们身上,以引起观众的注意,把散光分布于次要人物的身上。画家在作画时先把所有登场人物都画成裸体,然后再给他们“穿上”衣服,以力求达到人体解剖之精确。

达·芬奇这一做法对后来艺术家的创作起了示范的作用。由于作者无休止地追求作品的完美无缺,致使工作进展缓慢,后来又因别的事情耽搁,委托者不满,最终使这幅画停留在草稿上,未能完成。

1480年,有一个商人订了一幅《报喜节》。他接到画以后,看到画的是圣母在屋外得知喜讯,圣母跪着,望着微笑的天使。这一时刻,圣母十分欢乐,她身旁有盛开的百合,美丽的树林,小山脚下蜿蜒的河流,一片令人欢欣的景象。商人十分喜欢,他到处炫耀。听着人们对画的赞美,他扬扬得意,高兴极了。

有一个人很嫉妒他,也想画一幅《报喜节》,煞煞他的威风。于是达·芬奇又接到一份《报喜节》的订单,不过要求是要与第一幅完全不同。

达·芬奇丝毫不觉得奇怪,几天后那个人来看货了。他看到画面上天使若有所思,而且神情严肃。圣母听到喜讯十分惊喜。圣母的衣箱,翻开的书本,小桌,都用装饰纹样艺术地描绘出来。

买家抱着画满意地走了,以后两个人常相互攀比,好多人被拉来做见证,为了一争高下,他们还大打出手,这使达·芬奇就更出名了。他在自办的画室里潇洒自如,大获丰收。

在他自办画室的这一时期,他画的最出名的还是圣母,他不像别人那样把圣母画成威严的、悲伤的,或者沉思的样子。他画的圣母大多是欢乐的,充满真善美的,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和纯粹的美感。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达·芬奇的画技慢慢成熟了,他也对佛罗伦萨感到越来越腻烦了,于是,萌生了到一个新世界去见一些新面孔的想法。

向米兰大公自荐

达·芬奇在绘画和做科学研究的同时,还迷上了摆弄各种乐器。

他招收了一个学音乐的徒弟,一个像他一样俊美的小伙子。两个漂亮小伙子穿着玫瑰色、紫色的天鹅绒外套,在佛罗伦萨街市上玩杂耍、变戏法、唱歌、弹琴。

达·芬奇勤于思索的头脑马上发现,用流行的木制琴弹唱伴奏,不能吸引观众。他要重新发明一种外表豪华又奇特的新式琴。几个月来,他闭门谢客,发明了一把新式琴。

第二天,师徒二人来到市中心的广场上表演。达·芬奇美妙的歌声吸引了许多人围观。他拿出一把银光闪闪的琴,人们的目光被吸引了过去。

这把琴真奇特,外形像个马颅骨,纯银制成,上面还装饰着羚羊角、鹰爪和一些珍贵的兽皮羽毛。人群欢呼起来。这个银光闪闪的豪华琴让大家感到非常新鲜。

达·芬奇微笑着弹起了琴。人群中欢声雷动,原来这把琴是倒着弹的。

掌声、欢呼声惊动了路过此地的宫廷中人。佛罗伦萨大公的妹妹探头来看个究竟。她派人把达·芬奇师徒二人带进宫中。

“真是一把特别的琴!”她爱不释手地抚摸着琴,不停地赞叹。

一会儿,大公洛伦佐来了,他看到这把奇特的琴,也感到十分震撼。

“真是一把好东西。”大公沉吟了一会儿。他仔细地看了看这把琴,又试着拨弄了几下琴弦。

最后,洛伦佐决定买下这把琴,他给了达·芬奇一大笔钱。这使达·芬奇感到欢欣鼓舞,原来自己的发明创造也能变成有价值的东西。从此,他致力于发明创造的信心更强了。

1482年,达·芬奇听说米兰大公路德维柯·斯福查·莫罗是一位崇尚艺术、锐意进取的统治者,就开始寻思如何去拜会这位公爵先生了。

米兰大公路德维柯·斯福查·莫罗是斯福查家族的第三代子孙,他的祖父是弗朗西斯科·斯福查。

弗朗西斯科出身于平民,后来他做了雇佣兵队长,米兰大公危难之时乞求他的援救。

事后,米兰大公按承诺把女儿嫁给了他。米兰大公死后,米兰人发生暴动,最后弗朗西斯科依靠武力和计谋才取得权力。

事实上,斯福查家族都很残暴,弗朗西斯科的儿子在父亲死后做了大公,他残忍、淫乱,美女布满后宫,残杀无辜。

在他死后,他的二儿子莫罗计谋多端,阴险狡诈。他巧妙地夺取了政权,做了米兰的摄政王,也是最高统治者,而他的哥哥只有远走他乡。

莫罗抚育着侄儿,未来的米兰君主公爵列阿卓。为了霸占王位,他把侄儿教养成一个酗酒成性、大字不识、荒淫的无能之徒。

当时的意大利四分五裂,政局都很混乱,动荡不安,弱肉强食。

路德维柯·斯福查·莫罗从综合角度来看,还算是位比较贤明的君主。莫罗曾说:“君主应该明智。他没有权利无所作为,而应当以臣民的福利和国家的安全为己任。荣誉——这是君主最神圣的东西。一个国君应当致力于伟大的事业。”

莫罗当政时,为了把米兰公国变成意大利最强大的城市,不惜钱财,将共和国最好的学者、工程师、艺术家都吸引到自己周围。他还发展经济,建立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大学,使米兰看起来比较兴盛。

但是,莫罗也是一位残忍凶狠的君主,树敌很多,使米兰仍然隐藏着叛乱的危机。

达·芬奇并不是不知道莫罗是一个暴君,但他也清楚没有哪一个统治者是仁慈的。在意大利,这么渴求荣誉,这么重视艺术,对科学技术这么感兴趣的君主恐怕非莫罗莫属了。

达·芬奇预感到,为米兰大公服务将能够使自己更有所作为。但是,他首先得征得佛罗伦萨统治者洛伦佐大公的同意。

达·芬奇去卡列吉别墅求见洛伦佐,谈了希望离开佛罗伦萨到米兰去的想法,然后请求面前的统治者予以同意。

一阵沉默之后,洛伦佐慢慢吞吞地用一种讥讽的语气说道:“我是不阻挠你的,伟大的艺术家。也许米兰大公会给你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或者使你产生更伟大的灵感吧!”

他又说:“我批准你的请求,并给你提供相应的路费。你要向我的兄弟莫罗大公转致我的敬意。当然,如果你在那儿待不下去了,还可以转回佛罗伦萨来,不过,要带着新的构想回来。”

就这样,洛伦佐·美第奇同意了达·芬奇的请求,这位佛罗伦萨大公的态度表明他并不重视达·芬奇。为了表示自己的慷慨大度,他还给了达·芬奇一笔足够的费用。

洛伦佐·美第奇之所以答应年轻的艺术家到米兰去,还有另外一个缘由,即可把这种事情作为与米兰友谊的证明,以此消除潜在的敌意。洛伦佐可谓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

征得佛罗伦萨统治者洛伦佐的同意后,达·芬奇开始给米兰大公莫罗写信。他列举出自己作为一个军事工程师的多方面才能,他相信这样一定会帮助自己得到为米兰大公服务的机会。

他在信中写道:“最显赫的领主,我曾仔细地观察和考虑所有那些自称为战争工具的发明家和专家们所提出的证明,同时,发现他们的发明和所说的工具的使用,在各方面与日常所用者均无差异。”

信中,达·芬奇表现得不卑不亢,谦虚智慧又十分真诚地说:“我并不对任何人有所偏见,胆敢与公爵您通信,是因为想把我掌握的一些秘密提供给您。”

达·芬奇告诉公爵,在战争时期“我通晓一种建造最轻便而又坚固的桥梁的方法。这种桥非常轻便,可以毫不费力地移动地方;借助这种桥可以追击敌人,而有时则可避开敌人。另外还有一点,这种桥不会被火烧坏或被恶战损毁,很容易、很方便拆开来和装上。当一个地方被围时,我知道如何从壕沟切断水路”。

“我有制炮的计划,非常便利而容易运送,可以像冰雹似的方式猛掷小石块。

“我也能制出不受攻击的装甲车,它可以携炮进入敌人密集的营阵里,没有任何一个武装能强大到不被它攻破。而且于其后,步兵将能没有任何反抗地跟进。而且,如果有需要,我能够制作异于一般所使用的各种形式又实用的大炮、重炮和轻炮。

“如果在某些地方不能使用火炮,我能提供空炮、射石机,轻便的踏梯和其他所用而有奇特功效的机器。简而言之,在各种不同环境的需要下,我能无限地供应任何的攻防机器。”

在信中,达·芬奇又说,在和平时期,“我相信不论在建造公私建筑,或从一地引水到他地,我都能给阁下任何建筑师所能提供的完全一样的满意。另外,我能在大理石、青铜或黏土上雕刻。绘画更是我的专长,在这方面我能和别的不管任何什么人相比。我能浇铸青铜塑像,这样的塑像可以作为大人一家光荣的永久纪念”。

“我认为,上面提到的这些事情有许多是别人无法完成的,但我却有能力,并准备在您的园苑里或您认为合适的地方进行尝试。”

这封信,并不是达·芬奇的自吹自擂,他的确在这些方面都做了刻苦的研究。信件寄出以后,达·芬奇开始等待米兰大公的回信,他决定一旦接到回复,将立即出发。

不久,达·芬奇果然收到莫罗的回信,莫罗邀请达·芬奇去米兰自己的宫廷任职。于是,达·芬奇收拾行囊,准备去米兰了。

临走之前,达·芬奇回芬奇镇去告别了自己的父亲。他已经很久没见父亲了。

达·芬奇很想知道,现在,孤身一人的父亲在家乡怎么样了。他还没想好怎么向父亲说自己要去米兰的事。“他应该会支持我吧?”达·芬奇想。

当已经明显更加成熟的儿子站在父亲面前的时候,已经是快日落黄昏的时候了。父亲也刚好从外面回来。他现在虽然老了许多,但是在家乡却很有威望,乡里乡亲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仍然喜欢邀请这位老公证人出面解决。从马上跳下的皮得罗一眼就看见站在门前的达·芬奇。

“父亲!”达·芬奇立刻上前拥住父亲。

老公证人的眼睛顿时湿润了,儿子是他最骄傲的人,看着健壮成熟的儿子,他不禁想起自己的年轻岁月。尽管,他现在并不服老。

“你好,我的孩子,欢迎你回来!”皮得罗高兴地说着。一种奇怪的预感告诉他,达·芬奇这次回来一定是有什么事情。

于是,当父子俩走进屋,在椅子上坐下后,老公证人问道:“孩子,你这次回来是不是有什么事要告诉我?你要结婚了吗?”

这么多年来,皮得罗最担忧的就是儿子的婚事。他已经30岁了,早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但却绝口不提婚姻的事,也没看到他和什么姑娘有来往,这让皮得罗感到很内疚。

“不是,父亲,我暂时不会结婚。”达·芬奇语气肯定地说。

“为什么,亲爱的,你为什么不结婚?”皮得罗急了。

“不,父亲,我的意思是我还没有遇到与我心灵相通的女子。如果我结婚就一定要娶个这样的女人,您知道我崇尚的是精神之爱,而不只是为了欲望或者生育。”达·芬奇说。

“原来如此!”做父亲的知道,虽然善良的达·芬奇从未指责过自己,但是事实是,他一直在为自己亲生母亲的事耿耿于怀。

出于过来人的经验,皮得罗不准备像当初自己的父亲对待自己那样,强迫达·芬奇去结成一个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婚姻。“只要这个孩子幸福就好。”他希望儿子早日找到心爱的女人。

皮得罗自己就在不久前,为自己物色了第四任妻子。现在他开始觉得难为情了,不知道该如何向儿子启齿。

正当皮得罗犹豫之际,达·芬奇说话了,他小心翼翼地说:“父亲,我这次回来是向您告别的。我已经接受了米兰大公的邀请,去做那里的宫廷画师。”

初听这样的话,皮得罗感到十分惊讶,“什么?米兰?时尚艺术之都?佛罗伦萨不好吗?孩子,还是你画室经营得不好?”父亲关心地问道。

“都不是。米兰大公正在招揽艺术家和工程师,他重用人才,我想到那里可以让我有番作为。”

“哦,好吧,你去吧!只要对你的事业发展有帮助,你就去吧!不用担心我。”

公证人心里感到有些失落,但是转念一想,如果米兰可以给儿子带来好运的话,他还是愿意接受儿子的选择。毕竟,孩子有他自己的生活,而自己也会活得很好。

皮得罗知道达·芬奇是放心不下自己,于是,如实相告:“孩子,不必为我担心,去做你想做的事吧!我也有件事没和你说,怕你不高兴,我给自己找了个新妻子,她叫卢克列茨亚。”

达·芬奇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原来父亲又结婚了。“恭喜你,父亲,那么她在哪儿?我怎么没见到?”

“我把她锁在储藏室了,她可以在那里面做点家务。吃饭的时候,你就会看到她了。”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你知道的,达·芬奇,姬妮是跟别人走的,我担心她趁我不在的时候,也与别人交往。”

达·芬奇感到哭笑不得,他真的很难理解父亲的生活。但是,得知父亲有人照顾,让画家心里感到了轻松。

“父亲,只要您感到快乐就好。现在有人照顾您,我可以放心了。我去米兰后,会常给您写信,告知我的情况的。”

晚饭时,达·芬奇见到父亲的新妻子。她年轻,样子还可以,就是不善于料理家务。

这个年轻的主妇系着一条沾满了面粉的围裙,热情地忙活着,但是却始终不好意思看达·芬奇一眼。

显然,她面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这么大的“儿子”也感到十分难为情。

达·芬奇看见卢克列茨亚的肚子微微隆起着,看上去好像是已经有孕在身了,心里有种酸酸的说不出的孤独感。

达·芬奇隐约意识到,也许从很早以前,父亲的家就已经不算是自己的家了,故乡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他开始更急切地向往米兰!

饭后,达·芬奇一个人来到阿尔别拉妈妈的墓前,想起她的音容笑貌,想起她对自己的好,心中充满了思念。

再见了,妈妈!再见了,芬奇镇!再见了,佛罗伦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