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战略转折

六神无主心发颤,打脸充胖又失算; 趁热打铁不失时,统帅谋划新章篇。

由于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反攻取得了胜利,苏德战场的战略形势发生了有利于苏军的急剧变化,为苏军在广阔地段上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在选定的方向连续实施突击,并计划在苏德战场的整个南翼展开进攻,在顿巴斯和罗斯托夫方向扩大战果,指向德军“顿河”、“B”、“A”三个集团军群。斯大林还计划在西北和西方方向实施一系列进攻战役。在列宁格勒附近实施进攻战役的目的是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

1943 年是苏德战争进程中发生根本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苏军在最高统帅部的领导下,在列宁格勒到高加索山前的广阔战线上,转入了反攻, 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早在 1942 年年底,德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就向希特勒建议,德军应迅速从高加索撤退。纳粹头子为了罗斯托夫以北顿河右岸的安全,不同意“A”集团军群从高加索全面撤退,只允许分阶段撤到马内奇河和库班河一线。鉴于苏军可能突入“A”集团军群的后方并对其实施包围,德军统帅部决定撤出高加索东南部的部队,加强黑海沿岸和山区的防御;并打算先把坦克第一集团军主力从纳尔奇克、莫兹多克地域撤出,由“顿河”集团军群在罗斯托夫以东阻击苏军的进攻。

1943 年 1 月初,苏联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南方方面军后,向前推进 150

至 250 公里,首先荡平了科捷利尼科尔斯基地区的德军,继而南下与北高加

索方面军配合,经过激战,于 1943 年春季肃清了北高加索的敌人,解放了

20 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歼灭了 28 万多敌人。顿河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继续西进,收复了罗斯托夫、哈尔科夫、库尔斯克等许多重要城镇和地区。为日后大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北方,列宁格勒方面军与沃尔霍夫方面军协同一致,于 1943 年 1 月

12 日发动攻势。两个方面军的突击集团突破了德军防御。第二天,德军把驻在姆加地域的预备队一个师投入战斗,力图恢复原态势。几天内德军又向锡尼亚维诺地段投入 3 个师的兵力,反击在拉多加湖以南突入的苏军。从 1 月

15 日至 18 日苏军两个方面军突击集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向两翼扩大突破口。德军伤亡惨重,阵地相继丢失。苏军对防守锡尼亚维诺突出部北部的德军进行压缩。经过七天的激烈战斗,苏突击集团军和第六十六集团军在锡尼亚维诺以北会师。这样,在拉多加湖以南形成了一条宽 8 至 11 公里的走廊。通过这条走廊,列宁格勒军民便可从陆路直接与内地联系,德军妄图占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摇篮列宁城的计划于是彻底破产。从此这个方向的作战主动权完全转到苏军手中,德军和芬兰军队在拉多加湖以东会合的威胁已经解除;陆路交通的恢复,使苏军可以不断得到人员、装备和弹药的补充,保卫城市的力量因而迅速得到增强,使苏军在西北方向上的战略态势大为改善。

但是,希特勒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斯大林格勒战役后,他在全国实行总动员,到处搜罗炮灰,以补充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损失。

1943 年 3 月初,德军在南部战线发起反突击,并于 3 月 16 日重新占领哈尔科夫,3 月 18 日占领别尔哥罗德。苏军加强了抵抗,很快制止德军的反

扑。此后,苏德战线又稳定下来。但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突出阵地,给德军的防线造成很大的威胁,于是双方都向库尔斯克方向调遣兵力,准备进攻, 一场新的大规模的厮杀即将开始。

希特勒的意图是,在库尔斯克地区粉碎苏军的主力,进而占领顿河、伏尔加河流域,进取莫斯科,完成 1942 年未竟之业。为此目的,经过 3 个月的

准备,至 7 月初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南北两侧,即别尔哥罗德地段和奥廖

尔区域集中了 17 个坦克师、3 个摩托化师和 18 个步兵师,配有 2000 多架飞机和所谓新式武器“虎式”、“豹式”坦克以及“斐迪南式”重型强击火炮, 总兵力约 100 万人。希特勒准备把这支侵略军投入总共只有 100 多公里的狭窄地段,来一个重点进攻,妄图创造一个“德国的斯大林格勒”,夺回已经失去的战略主动权。

1943 年 4 月 15 日,希特勒在“元首大本营”发布了一项只供高级军官阅读的绝密命令。这项密令说:“我决定,一旦气候条件允许就实施‘堡垒’ 进攻计划,这是今年的第一次进攻。这次进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次进攻应迅速完成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进攻应使我们掌握今年春夏两季的主动权。与此有关的一切准备措施,必须最慎重、最坚决地实施。在主要突击方向,应当使用精锐的兵团、良好的武器、有才干的指挥员和大量的弹药。每个指挥员,每个士兵必须深刻理解这次进攻的决定性意义。库尔斯克地区的胜利应该成为照耀全世界的火炬。”

为了完成这一进攻战役,在兵力部署上,希特勒命令“以一个突击集团军的兵力从别尔哥罗德地域,以另一个突击集团军的兵力从奥廖尔以南地域实施坚决而迅速的集中突击,以集中进攻的方法合围处于库尔斯克地域的敌军并将其消灭。”在作战方法上要求“广泛采用突然性并使敌人无法了解进攻开始的时间;保证在狭窄地段上最大限度地密集使用突击力量,以便利用当地全部进攻兵器的压倒优势,一次突破敌人防御,使两个集团军会合起来并以此封闭合围圈。”为了保守机密,希特勒要求在两个进攻集团军会合并组成突击集团军时,应当保持无线电沉默;而且“了解战役企图的人仅限于绝对必要的人员”。

其实,苏联最高统帅部早已洞察敌人的阴谋,为了准备大反攻和在运动中大量消灭敌人,3 月 14 日,斯大林急召朱可夫元帅从西北前线返回莫斯科研究军务。当朱可夫深夜来到最高统帅办公室时,斯大林正在聚精会神地主持政治局扩大会议,议题是有关冶金和电力的燃料问题,飞机和坦克制造厂的问题。参加会议的人除了政治局委员外,还有各部领导人、设计师和许多大工厂的厂长。从他们的汇报中十分明显地看出,在工业方面形势虽有好转, 但仍然十分紧张。美国根据“租借法”许诺的援助,没有及时到达,更增加了军备紧张的程度。为此,斯大林要求各军工部门必须昼夜加班生产,成批地生产试用有效的新武器,迅速装备部队。并指令人民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目前军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政治局会议结束,已是夜间 3 点过半,这时斯大林才腾出手来同朱可夫

研究哈尔科夫地域的态势问题。最高统帅说:“从 3 月中旬以来,那里的情况严重恶化了。自从由克拉马托尔斯克地域进攻的敌装甲坦克和摩托化部队,把西南方面军赶过顿涅茨河以后,就在哈尔科夫西南出现了困难的局面。”斯大林要求朱可夫在天亮以前赶到西南方面军司令部,迅速查明情况, 并采取措施,扭转局势。

斯大林当即给沃罗涅什方面军军事委员赫鲁晓夫打了电话,严厉斥责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没有采取措施对付敌人的反突击。斯大林把在场的参谋打发走以后,对朱可夫说:“情况再紧急也得吃了晚饭再走啊!”随即拉着他到餐厅一起用餐。其实,这时已是早晨 5 点钟了。吃过“晚饭”,朱可夫又到

总参谋部作了必要的准备,就于早晨 7 点钟飞往前线了。

当天,这位最高统帅部代表就在方面军司令部利用高频电话向斯大林报告了情况。局势比早晨他在最高统帅那里听到的还坏。

德军占领哈尔科夫后,没有遭到特别的抵抗即向别尔哥罗德方向前进, 并占领了卡扎奇亚洛潘。朱可夫同方面军指挥员研究以后,随即加强了在别尔哥罗德以北的防御,并向前派出战斗警戒。日后,德军虽多次企图在 3 月底突破苏军防线,但均未得逞。敌人遭到重大损失后,就地巩固下来。这时,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态势开始稳定下来。双方都在准备决战。为了加强沃罗涅什方面军的领导,最高统帅斯大林任命瓦社丁上将为方面军司令员,并令其以固有的毅力着手巩固方面军的部队,并建立纵深梯次防御,准备参加即将展开的“斯大林格勒式”大战。

4 月 10 日,斯大林又电召朱可夫元帅和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大将

返回莫斯科,讨论 1943 年的夏季战局计划,其中包括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作战计划。经过分析研究,他们一致认为,出于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上的考虑, 希特勒匪帮将力图不惜任何代价守住从芬兰湾到亚速海这条战线。从目前情况看,希特勒有能力加强其某一战略方向的部队并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准备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如果这一阴谋得逞,可使整个战略态势变得有利于德军,而且还会大大缩短德军的整个战线,提高其防御总战役的密度。

斯大林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听取了将帅们的设想。他赞同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库尔斯克地域,但认为对莫斯科方向的防御也不能掉以轻心。最高统帅的结论是:必须在所有最重要的方向,而且首先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建立牢固的、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参战部队以沃罗涅什、中央、西南和布良斯克四个方面军为主。在夏季战局的第一阶段,希望以强有力的防御手段抗击德军的进攻,消耗敌人,然后转入反攻,彻底粉碎敌人。并要求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整师、整军甚至整个集团军地歼灭敌人。斯大林责成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制定实施这一战役的具体计划。

到了 1943 年夏季,在苏德战场上,两军力量对比已发生了新的变化。苏

联作战部队已发展到 660 万人,并拥有 10. 5 万门大炮,1 万多辆坦克,近

1.03 万架作战飞机。随着军工生产的大发展,部队的装备大大加强。除了每个集团军照例编有两个坦克军和 1 个机械化军外,还组建了 5 个采用新编制的、装备精良的坦克集团军。此外,为了保证突破敌人的防御及加强各集团军,还建立了 18 个重型坦克团。在改组空军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空军开始装备拉一 5、雅克一 9 等新型飞机。到了夏季,几乎全部空军部队都换装了新式飞机,而且组建了很多作为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新航空兵部队和兵团,其中有八个远程航空兵军。

苏最高统帅部对扩大兵员后备的工作也十分重视。

1943 年,有几十万人在各种训练中心接受训练,组建了大规模的战略预

备队。到 7 月 1 日,在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内有数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两个坦克集团军和一个空军集团军。国防委员会在加强苏联军队和根据前线经验重新训练军队方面所进行的大量工作,急剧地提高了各方面军部队的战斗

力。

苏共中央十分注意提高部队的政治工作水平。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源源不断地被派往前线。到 1943 年,苏联武装力量中已有 270 万名共产党员和大约同等数量的共青团员。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大大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士气。

总之,到 1943 年夏季库尔斯克会战前,苏军武装力量不论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超过了德国法西斯军队。苏联最高统帅部有了一切必要的手段,在所有最重要方向都牢牢掌握着战略主动权,并迫使敌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希特勒及其军政要员知道,法西斯武装力量已经失去了先前对红军的优势,因而竭尽全力把优良的兵力都送往苏德战场。为了支援其侵略军,纳粹军事工业昼夜 24 小时开工,加紧生产新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及“斐迪南式”重型强击火炮。空军得到了“福克沃尔夫 190A 式”和“汉克尔 129式”新式飞机。德军部队在人员和物资器材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补充。在苏德战场上,敌方共有德国及其盟国的 232 个师,约 530 万人,5.4

万门大炮,5850 辆坦克,3000 架战斗机。各级司令部都加紧准备即将实施的进攻行动。为了实施策划好的进攻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战役,希特勒集中了 50

个最好的战斗师,其中有 16 个坦克和摩托化师,另外还有 11 个坦克营和强

击火炮营,共拥有 2700 辆坦克和 2000 架飞机。希特勒准备把 90 万武装部队投入战斗。他认为胜利在握。法西斯宣传机构用各种办法提高士气,声称在即将开始的交战中肯定会取胜,能够重新夺得战略主动权。

为了胜利地进行这次战役,斯大林在库尔斯克地域集中了 133 万人,配

有 3600 辆坦克和强击火炮,两万门大炮和 3130 架飞机。7 月 2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根据多方周密的侦察,向库尔斯克前线各个参战部队发出预报:德军可能在 7 月 3 日至 6 日期间发动攻势。7 月 4 日,又从一名德国俘虏和一

个从敌军潜逃过来的人的口供中得知,德军将在 7 月 5 日凌晨开始进攻。

1943 年 7 月 5 日 2 时 20 分,苏联的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什方面军先发制人,在敌人动手之前,开始炮轰德军阵地。当时万炮齐鸣,震天动地。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最大的交战开始了。在这可怕的“交响乐”中,重炮的轰击声,炸弹、M 一 31 火箭弹、“喀秋莎”的爆炸声,以及飞机马达不停的轰呜声汇成一片。丧魂失魄的敌人遭受到惨重损失,敌人的进攻指挥也被打乱了。

2 时 30 分,斯大林给朱可夫打来电话。“怎么样?开始了吗?” “开始了。”

“敌人如何动作?” “敌人炮兵企图向我反击,但在我强大炮火的压力下很快就沉默了。” “好吧,过一会儿我再给你打电话。”

7 月 5 日这一天,敌人以三个坦克师和五个步兵师的兵力,进行了五次猛烈冲击,企图突人苏军防御,但未能取得重大效果。几乎在方面军的所有地段上,苏军都固守着自己的阵地,好像没有可以把他们推离原地的力量似的。只是到日暮前,德军付出重大的牺牲后才在奥利霍瓦特卡地域及其他某个地方楔入苏防御纵深三至六公里。

在这场阻击战中,英雄的红军战士打得非常英勇。伊吉谢夫大尉的炮兵连一天内歼灭敌人 19 辆坦克,自己也遭到猛烈的突击。全体官兵虽然在战斗

中英勇牺牲了,但守住了阵地,没有让敌人突人。由科诺瓦连科少校指挥的一个步兵团,在 7 月 6 日击退了敌人 16 次冲击,使法西斯军队遭受数以干计的伤亡。7 月 8 日,德军加强了在奥利霍瓦特卡方向的冲击。纳粹军队在这里又一次领教了苏军英勇顽强的精神。由鲁科苏耶夫上校指挥的反坦克炮兵旅,与敌人的 300 辆坦克和近百架飞机进行了力量悬殊的战斗。就这样,到

7 月 10 日为止,德军损失了希特勒作为主要赌注的数百辆坦克后,并没有向前推进。

还在上述交战过程中,即 7 月 9 日拂晓,斯大林大元帅往中央方面军指挥所打电话。他向朱可夫问明情况后说:

“按照计划规定,现在该是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左翼行动的时候了吧?”

“是的,斯大林同志。” “为了不让敌人有时间组织将要被迫转入的防御,应使布良斯克方面军

的全部兵力和西方方面军的左翼迅速转入进攻,否则中央方面军不能顺利地实施计划中的反攻。”

“我现在就到波波夫那里去,让布良斯克方面军在近日内向敌人发起进攻。”

7 月 12 日,市良斯克方面军及西方方面军的加强近卫第十一集团军按照最高统帅的命令转入进攻。尽管德军的防御是纵深梯次配置的,工事十分完备,抵抗很顽强,苏军还是突破了敌人的防御并开始向奥廖尔总方向推进。不出所料,敌人在奥廖尔地域陷入一片慌乱,苏中央方面军毫不迟延地利用了这种形势,于 7 月 15 日转入反攻。于是,在这里,在奥廖尔地域,希特勒经过长期 准备的总攻彻底垮台了。德军尝到了惨重失败的苦头,尝到了苏联猛烈炮火压向仇敌的全部威力。

但是,在个别地段,在别尔哥罗德地域,敌人实施了更加猛烈的向心突击。7 月 6 日,奥博扬方向发生了最激烈的一次战斗。交战双方同时出动了数百架飞机和数百辆坦克参加战斗。可是敌人没有能够打破苏军的钢铁般的防御。坦克兵、炮兵英勇地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冲击。仅 7 月 6 日一天,德军

就在这里损失了 200 余辆坦克、数万名士兵和将近 100 架作战飞机。

7 月 7 日清晨,德军再次发起了猛烈冲击。天空和地面炮声隆隆,夹杂着坦克和马达的巨响,不绝于耳。沃罗涅什方面军部队,在航空兵强有力的支援下顽强战斗,没有让敌人突破第二防御地带,但在一些地方德军还是楔入了苏军防御。于是,方面军指挥员将近卫坦克第二军和第五军以及由其他方向抽调的一些步兵师和炮兵部队,在当时已处于危急状态的这一地段投入交战。两天内,敌人又损失了 200 多辆坦克和很多其他技术兵器。其步兵部队的人数已不超过原有人数的一半。7 月 10 日,敌人经过调整部署,将主力集中在较狭窄的地段,重新向普罗霍罗夫卡方向进攻,打算在这里击溃已被削弱的苏联部队。7 月 11 日,在普罗霍罗夫卡方向继续进行着激烈的交战。日终前,沃罗涅什方面军地段上的战事发展到一个关键时刻。苏最高统

帅部根据预定计划,从预备队中将近卫诸兵种合成第五集团军及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调往普罗霍罗夫卡地域,于 7 月 12 日晨投入战斗。近卫坦克第五集

团军约有 800 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德军在奥博扬和普罗霍罗夫卡方向的全部坦克也不少于此数。两军旗鼓相当,但敌军的士气经过与红军的多次交战, 已经低落下来。7 月 12 日,在沃罗涅什方面军地段进行了最大的一次交战,

双方出动了数以千计的坦克和飞机进行厮杀,敌我双方都力争压倒对方,争夺战争的主动权。

这一天,斯大林往布良斯克方面军指挥所打电话,命令朱可夫立即飞往普罗霍罗夫卡地域,负责协调沃罗涅什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的行动。那里所有的地段都在进行激烈的血战,数百辆坦克和自动火炮在燃烧。战场上空, 硝烟滚滚。这是在别尔哥罗德方向交战的转折时刻。已疲惫无力并对胜利丧失了信心的希特勒匪军,逐渐转入防御行动。失可夫遵照斯大林的指令,将两个方面军的全部兵力投入决定性的反攻。7 月 16 日,德国遭到重创后开始退却,苏军乘胜直追。在北面,三个方面军发起反攻之后,继续前进,于 8

月 5 日解放了被敌寇占领近两年之久的奥廖尔。在南面,沃罗涅什方面军和

草原方面军自 8 月 3 日发动强大攻势,于 8 月 5 日解放了别尔哥罗德。为了

庆贺苏军解放上述两座重要城市的胜利,经斯大林的提议,8 月 5 日 24 时在

首都莫斯科用 120 门大炮齐鸣 12 响,向英勇的红军表示祝贺。这是苏联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第一次鸣礼炮庆祝苏联的胜利。

之后,草原方面军继而南下,经过激战粉碎了哈尔科夫附近的敌军,于8 月 23 日开进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至此,规模巨大的库尔斯克战役

持续了 50 天,以苏军的辉煌胜利而宣告结束。在这次战役中,德军损失 50 余万人,3000 门火炮,3700 架飞机,1500 辆坦克,其中有大批“虎式”、“豹式”等新式坦克。

库尔斯克战役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一战役,是希特勒妄图挽回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丢失战略主动权的最后一次挣扎,实际上是德国法西斯势力灭亡前的回光返照。从此以后,德军在苏德战场最终地、完全地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再也没有力量发动进攻战了。所以斯大林说:“如果说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会战,预告了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覆灭,那未,库尔斯克附近的会战,就使得它已经处于覆灭的边缘。” 此次战役也证明,英勇的苏军不仅能在冬季发动攻势,而且在夏季也同样能胜利地进行进攻战,从而粉碎了希特勒关于“苏军不能在夏季进行有效进攻” 的谬论。

库尔斯克战役还没有全部结束,斯大林就作出了下一步的决定: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苏军应当勇猛地追击德军,尽多尽快地把法西斯占领和奴役下的苏联西部领土和人民解放出来。所以库尔斯克战役之后,在 9 月到

  1. 月的三个月时间内,苏军在南部和中部战场全线出击,猛打猛追,德军节

节败退。在南方,红军 9 月份解放了诺沃罗西斯克和塔曼半岛,彻底肃清了高加索地区的敌人;同时解放了苏联的重要工业区顿巴斯,把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敌军从陆地上封锁起来。

1943 年 10 月,杠军在多处渡过了第聂伯河。11 月 6 日基辅解放,两天

后,日托米尔解放。北面的进展没有这么壮观,但 9 月 25 日收复了斯摩棱斯

克,莫斯科彻底解除了受进攻的威胁。到 1943 年底,红军已收复了德寇在

1941 年至 1942 年间向东大举进攻中所侵占的大部分领土。但白俄罗斯的大部分、西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地区仍在德寇手中。

红军在向西推进、解放德寇占领区的过程中,发现了德国法西斯对战俘和老百姓骇人听闻的残暴罪行。大部分战俘被活活饿死。这是因为德军接到了“元首”的命令,要求他们在德国以外就地寻找粮食,一切余粮都必须送回到当时已实行严格定量供应的德国。但这一灭绝人性政策的另一个理由

是,“俄国人是贱民,是劣等民族,只能像动物一样来对待,‘犹太人—— 布尔什维克制度’必须摧毁。”

据估计,1941 年 6 月至 1944 年 5 月间,德军在苏联俘虏了 516 万人,

其中 105.3 万人最后获得了解放。但 375 万多人因大屠杀、饥饿和寒冷而灭绝。他们被圈在露天里,没有任何遮蔽,没有食物,在秋冬的严寒中很快就死去。像这样死去的苏联老百姓,包括妇女和儿童,肯定超过这个数字。有人估计高达 1000 万以上。

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哈尔科夫通常有 90 万人口,在战争初期大批逃难的

人涌入时,人口膨胀到 130 万。德军临近时,成千上万的人往东部方向逃跑。

被占领时,市内大约有 70 万人,但只有一半幸存下来。那一半人当中,有

  1. 万人被送往德国从事奴隶劳 动。有 7 万至 8 万被饿死冻死。约有 3 万人,

其中包括 1.6 万名犹太人被处决。奥廖尔的 11.4 万人口,在解放时不超过 3

万人。德寇杀害了大约 1.2 万人,送到德国去做奴隶劳动的有两万多人。每一个被占领的苏联城镇和乡村都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首先遭杀害的

是犹太人,接着俄罗斯人遭到各种各样残暴的虐待。在基辅附近的娘子谷, 10 万名犹太人遭屠杀。德寇把凶恶残忍集中在犹太人和俄罗斯人身上。他们对待乌克兰人和穆斯林的态度略有不同,因为这些人被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实际敌人和潜在敌人”。德军直到 1942 年底才稍为改变了一下对苏联战俘的待遇,让他们选择饿死或其他死的方法,或去参加反动的“弗拉索夫军”。但大部分苏联人宁死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至于关在达豪和其他集中营里的人,活下来的更是寥寥无几。

斯大林的长子雅可夫,原是第十四榴弹炮团的一名上尉,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与他的部队一起开赴白俄罗斯前线。1941 年 7 月他被俘。后来德国人认出了雅可夫,大肆宣传斯大林的儿子已落入他们的手中,但斯大林就是不理那一套。

1943 年冬末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斯维特兰娜难得去看望了一下她日夜忙于公务的父亲。斯大林对她说,“德国人提议我们用一名战俘去交换雅沙(雅可夫)。他们想要我同他们作交易,我不干!战争就是战争!”她补充说: “从他的语调中我可以看出他心烦意乱。关于这件事他一个字也不肯多说。” 1945 年夏天,欧洲战争结束后,她又难得去看望了一下父亲。斯大林又谈起了雅可夫。“德国人把雅沙枪决了,”他说,“我收到了一位比利时军官的一封信函。”她注意到他说话时心情沉重,不想多言。斯维特兰娜爱她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感到在他被法西斯处决之后,她的父亲对这个儿子怀有深厚的感情,意识到他原来那样对待儿子是苛刻和不公道的。但她在一本书中写道,“这非常像我父亲的作法,因为他可以把自己的家属撇开不管,忘却他们,好像他们不存在一样。他整天想的是国家,是工作。”

在战争期间,斯大林昼夜所想的是国家的安危,是如何赢得胜利。他不仅忘记了家庭,而且也忘记了关心自己。他日夜操劳,脸上的皱纹愈来愈深, 头上的白发也愈来愈多了。战争摧残了他的身体。唯一使他感到安慰的是,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由于全体苏联军民的努力和作出了重大牺牲,终于在1943 年扭转了战局,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在这一年,苏军在一系列决定性的进攻战中击溃了德寇,解放了德军占领下苏联国土的 2/3,迫使他们转为防守。苏军在中部战线前进了 500 公里,在南部前进了 1300 公里,解放了

将近 100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斯大林指出,这一年,“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苏德战场上的战斗中,损失了 400 多万官兵,其中被打死的至少有 180 万人。此外,德国人在这一年中

还损失了 1.4 万多架飞机,2.5 万辆坦克和不下于 4 万门大炮。”斯大林继续说:“德军在我国战场上今年年底前的失败,是由以下两个极重要的事变预先决定了的,即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会战和库尔斯克附近的会战。”而“今年下半年我们夏季战役的胜利,是今年年初我们冬季战役胜利的继续和完成”。由于苏军威力强大的反攻和严重打击,德国法西斯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日益恶化,面临深刻危机。希特勒采取的战略防御和总动员等措施, 已无法挽回自己的败局,德国武装力量的声望急剧下降。希特勒在战略防御过程中,一步步走近自己的坟墓。

1943 年也是苏联国防力量发生转折的一年。在后方,苏联已拥有调整就

绪的和迅速发展的战时经济体系。伟大的苏联工人阶级在这一年生产了 3.5

万架作战飞机,2.4 万辆坦克和强击火炮。苏军新建了 78 个师,还储备有 9 万多名军官。苏军在人数和装备方面均已超过法西斯军队。苏军士气空前高昂。斯大林在总结 1943 年苏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时,曾转述了一段列宁的指示:“战争是对每个民族的一切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全面考验。战争的历史教导我们,只有那些在经济的发展和组织方面,在本国军队的经验、技能和战斗士气方面,在整个战争期间人民的坚韧不拔和团结方面都胜过敌人的国家,才能经受住这种考验。”斯大林领导的卫国战争期间的社会主义苏联正是这样的国家。

1943 年是苏德战场出现伟大转折的一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根本转变的一年。在全世界人民的抗击下,法西斯侵略者丧失战略主动权,开始分崩离析;反法西斯同盟国开始从各条战线揭开战略大反攻的序幕。特别是希特勒妄图夺取战略主动权的反击遭到失败后,苏军展开更加凌厉的进攻, 所向披靡。正是:

垂死挣扎也枉然, 回光返照徒自怜; 库尔斯克大捷后, 红军大步迈向前。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