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心切回洛阳

758年6月,杜甫来到华州,主管文教工作。华州是个没人去的穷山沟,一到这里,就看见苍蝇蚊子满天飞,蝎子到处爬,公文上面积满了厚厚的一层土,一副凌乱楼破的景象。

杜甫从皇帝的侍臣一下子跌进公文堆里,颇觉不惯,再加上贬官的怨气,盛暑的炎热,越发感到难以忍受。

这种心情没有持续几天,杜甫就平静了下来,不管怎样,这是朝廷的任命,自己就应该认认真真地把工作做好。于是在这炎热的夏天穿戴整齐,在衙门里精心处理频来不断的公文。

他曾经写了两篇重要的文章,一片石《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陈述对当时形势的看法。认为可派兵从西北渡过黄河,深入敌后,避实就虚,攻下魏州等地,使叛军首尾不能相顾。

另一篇是《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涉及税收、交通、货币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见解,这些见解又主要建立在考虑老百姓疾苦的基础上。

冬天快要过去了,杜甫因公务清闲,便请假回洛阳看望亲友。

一转眼,离开洛阳九年了,九年的变化是多大呀!不知沦陷过的洛阳如今是什么样子?不知二姑母家的宅子是否完好?杜甫的心里忐忑不安。

当杜甫从西门进入洛阳时,眼前尽是断壁残坦,废地荒台,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在。饱受战乱的百姓,在瓦砾场上搭了一些东倒西歪的窝棚,一个个衣裳破烂,面色枯黄,在逼人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建春门到了,杜甫的心急剧地跳起来,他朝仁风里望去,只见一片废墟,哪里还找得到二姑母当年的宅子啊?

杜甫靠着记忆中的位置,向前摸索竟然找到了,二姑母家那两颗标志性的枣树、梨树,它们现在都已经长高了,可是四周却只剩下了瓦砾。

杜甫摸着树干,呆呆地站在那里。忽听有人叫他:“你可是杜甫?杜子美?”

杜甫转身一看,是一个书生打扮的中年人,“在下正是杜甫,请问阁下是?”

那人道:“我住在离这里不远处,小时候我们还一起上树摘过枣呢,我叫王启。”

杜甫这才认出他,原来是儿时的玩伴,急忙问道:“你可知我二姑夫和两位表弟的下落?”

王启叹了口气,道:“你二姑夫早就过世了,朝英在前年去北海郡寿光县,即山东省寿光县,当县尉,乱后就无音讯了,朝列去找他,结果也没回来。”

杜甫一听呆住了,半响才缓过神来,问道:“为何洛阳如此荒凉?朝廷收复此处后,至少应该有点喜庆才是。”

王启咬牙切齿地说:“唐肃宗为了做稳皇位,向回纥求援。竟然提出,‘收复长安那天,土地和男子,归唐朝所有,金银珠宝、女人和儿童全部交给回纥带走’。结果攻克长安,回纥亲王叶护要求兑现承诺,广平王竟以东京未收复为由,让他将承诺改在东京兑现。

至今那个攻克的日子我还清晰地记得,我们排队欢迎广平王的部队和回纥兵,但欢迎回来的是掠夺、杀戮、抢劫、无耻、黑暗。”

说着说着,王启失声痛哭起来。

杜甫是官,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劝慰王启,只能和他一起在那里伤心。

杜甫在城东还有一处旧居陆浑庄,他便起身去那里探望,只有三弟杜占一人留在家乡。

杜占见大哥回来,悲喜交集。他告诉杜甫,老二杜颖在济州,即今山东省巨野县,三年没回家,家里的妻子已经改嫁,只有当年蓄养的一条黄狗还夜夜守在他的床前;姐姐出嫁韦氏后,丈夫早已过世,孩子还小,现在住在钟离,即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生活非常困难……

杜甫又一次询问了亲友的情况,杜占作了介绍。这些人当中,有一半已离世了,有的病死,有的饿死了,还有的被叛军杀死了。

“卫八呢?”杜甫忽然想起了这位年轻时的好朋友。

“他还住在老家,守着祖上的几亩田过日子,那里山深林密,叛军不敢去骚扰,倒成了世外桃源了。”

第二天中午,杜甫冒着蒙蒙细雨,走了十多公里路,到卫庄去看望卫八。卫八见到杜甫很高兴,连忙把他让进中堂。

杜甫望着卫八叹息着说:“老朋友四处飘零,一生中难得相聚几次,今天晚上,春雨蒙蒙,咱们俩又可以面对这烛光,重温旧情了!”

卫八点点头,深情地说:”杜兄,记得你最后一次到小弟家来,恐怕已是20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你我都还年轻,谁知一转眼,咱们的头发都白了。”

“你的记性真好,我真没想到,20年后还能到你家里做客。”杜甫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这次回乡,访问了不少老朋友,竟有一半已离开了人世,真叫人心酸!”

四五个孩子从后屋走出来,有的拿着碗筷,有的提着酒壶,有的端着菜盘,最后一个拿着一把剪刀。

“孩子们”,卫八高兴地指着杜甫,“这是杜伯父,快来行礼!”

“杜伯父!”孩子们满面笑容地行了礼,恭敬地问,“杜伯父从哪里来?”

杜甫很高兴地作了回答,他转过脸,对卫八笑道:“记得当初咱们分手的时候,你还没娶妻呢,可如今已是儿女成群啦!”

春雨下个不停,茅塘下已经挂起了水帘。拿着剪刀的男孩冒雨出去,不一会儿就捧了一捆韭菜进屋。其他孩子一齐上来,七手八脚地理摘干净。不一会儿,一大盒香喷喷的韭菜炒鸡蛋便端上了桌。

“杜兄,见一次面真不容易,咱们一醉方休!”卫八不断地给杜甫满酒,自己也一连喝了十大蛊。

这顿饭的饭菜很平常,只是刚刚煮熟的掺些儿黄梁的热饭,可是杜甫觉得分外的美味,望着老朋友一家人的热情款待,他忽然诗兴大发。

他向那个刚才拿剪刀的男孩招招手,道:“好孩子,给伯父拿张纸来。”

卫八一听,立刻明白杜甫的用意,忙吩咐道:“快去把最好的笔墨纸砚拿来,你杜伯父的诗和字可是人间少有啊!”

片刻工夫,那孩子把笔墨纸砚都拿来了。

杜甫望了望卫八纯朴的脸,又望了望孩子们期待的笑脸,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挥笔写道: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仍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写得太好了!太好了!”卫八反复吟诵并赞不绝口。

卫八又道“看诗中之意,杜兄明日就要启程?”

“是啊,我打算明天就回华州去了。”

“何时再来?”

“也许很快就能回来,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世事难料啊!”,杜甫举起杯,“以后见到这首诗,就像见到了我,来,让我们痛饮此酒!”

两人一直畅谈到深夜,方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到了下半夜,杜甫忽然被一阵隆隆声惊醒。原来,春雷响了!他披衣下床,推开窗扉,只见狂风撼树,大雨倾盆,卫八住的茅屋就像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在惊涛骇浪之中,上下颠簸,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杜甫的思潮,也随着狂风暴雨起伏不停。他想,安庆绪、史思明的叛军,虽然被赶出了洛阳,但依旧占据着60个郡县,武器粮草也相当的充足,因此卷土重来的危险依然存在。看来国家还要受难,百姓还要遭殃啊!于是他仰望苍天,仿佛祈祷似地吟诵了最近写的《洗兵马》的结尾两句:

安得壮士挽天河,洗净甲兵长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