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军掀起练兵高潮

  • 有一个战士身拴绳索,只见他从人梯上爬上壕壁以后,马上在隐蔽地形上卧倒,让战友攀绳而上。
  • 许世友把他的枪别在腰里,深深吸了一口气就迎着料峭的寒风跑步来到了操场上,他要和学员们一起出操训练。
  • 刺刀坏了就用枪托打,枪托劈了就用手榴弹砸,手榴弹没有了就用铁锹砍,铁锹坏了,就拳打脚踢,用双手掐“敌人”。

军委领导视察部队训练

1964年2月5日,广东羊城沐浴在柔和的阳光里。在这天,贺龙、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罗瑞卿等人来到广州军区,接见了该军区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评比现场会议的全体代表。

贺龙在会上说:“兵是练出来的,就是过去战争时期,也很重视练兵。如果100发子弹给一个新兵,就得用50发训练他打靶,表面上看,这样划不来,用100发子弹打敌人不是更好吗?”

贺龙笑了笑,继续说:“可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战士,100发子弹不一定能打中一个敌人。相反,一个经过训练的战士,50发子弹可能消灭50个敌人……”

聂荣臻也说:“近战,是我们的光荣传统,一定不能忘掉。”

徐向前接着说:“部队一定要坚持在复杂条件下的训练,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威力。”

看完军区的精彩表演,罗瑞卿问了一个叫袁春阳的炮兵班长,说:“表演时,为什么最后一发没有命中?”

袁春阳答道:“炮筒打热了,影响命中率。”

贺龙笑着说:“恐怕是有点紧张吧?”

贺龙的话引起了一片欢笑声。贺龙又严肃地告诉袁春阳:“办什么事都要思想领先。我们的政治工作一定要做到训练中去,做到每个战士身上去。如果元帅们、将军们来看就影响命中率,打起仗来怎么办呀?”

袁春阳坚定地回答:“我们不怕敌人。”

贺龙赞许说:“好啊,脑子里经常装个敌人,不论谁来了,心里也不紧张,也不影响成绩。”

其实,广州军区学习和推广郭兴福教学法活动很早就开始了。早在1963年6月至8月,军区就邀请郭兴福带三班赴广州。先后为军区机关、团以上干部集训队和连长、指导员经验交流现场会、广州军区空军和海军等单位做了单兵、小组战术教学表演,并在广州地区各部队进行了巡回表演。

郭兴福及郭兴福教学法受到广州部队广大官兵的热烈赞扬。军区领导观看了表演,并要求所属部队一定要把郭兴福教学法学到手。

1964年1月19日,广州军区召开了“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现场评比”大会。参加评比的有各部队选拔出来了步兵、炮兵、工程兵、坦克兵、通信兵、防化学兵、侦察兵等30多个兵种“尖子”班,53名郭兴福式的连长、排长、班长和53个试点分队共800多人。

在评比大会上,各单位选拔出来的郭兴福式的教练员和分队作了精彩的汇报表演,展示了他们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开展群众性练兵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

其中,某部连长陈永明教练出的班非常出色,班长指挥正确灵活,战士动作勇猛顽强,较好地体现了战术动作的要求。

某团九连四班班长卓潮宣教练出来的战士,在山地应用刺杀表演中,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他们每一个动作都很认真。

某部喷火连六班,在复杂的战术背景条件下,采取搭人梯、撑竿跳、搭跳板等办法克服障碍,进行山地喷火射击,全部命中目标。

某团二营迫击炮一班,在现场对山地目标射击中,3发3中。

……

会场上充满强烈的比、学、赶、帮的气氛,大家互相学习,彼此寻找各自的差距,并认真观看每一个精彩的战斗动作和创新的训练方法。

当时,某部“战斗功臣斑”超越外壕的表演十分精彩。外壕7米宽,4米多深,战士们跃进到外壕跟前,有的一撑竿飞跃而过。

他们有的跳入壕内,用顶竿、爬竿、人梯等办法攀上壕壁,动作是那样的灵巧敏捷。

其中最让大家感到惊讶的是:有一个战士身拴绳索,只见他从人梯上爬上壕壁以后,马上在隐蔽地形上卧倒,让战友攀绳而上,他对“敌人”实施猛烈射击,掩护战友攀登。

某部班长胡义标示范讲解冲击动作,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的讲解简单明了,动作灵活有力,在跑步时,胸前挂的那支枪一点也不妨碍他的运动。他想尽办法让大家学到真正的本领,不仅在同行的表演中找差距,还会给同行提出意见。

防化学兵班长刘泽新根据战时需要,巧妙地训练战士手不着地的卧倒动作,卧倒跃起灵活自如,避免了手触地沾染毒剂。

刘泽新的这一动作引起了炮兵干部的注意,他们马上联想到炮兵搬炮弹作卧倒动作,于是他们就把这个动作学过来……

在评比场上,战士们进行着精彩的表演,而评比场外也能看见忙碌的身影。他们相互观摩学习,一个班在前面做,几个班在后面学,更多的人则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听、记。

某部班长曾宪迪是去年学习郭兴福教学法时的“尖子”,巡回表演中,曾教过兄弟部队班长张德山训练单兵动作的方法,这次两人又在评比场上见面了。

在表演时,曾宪迪仍用训练单兵的办法来训练小组,而张德山却改变了方法,他很善于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曾宪迪看到张德山比自己强,就马上去向张德山学习,彼此交流还不满足,又天天跟着张德山学习,很快就把对方的经验学到手了。

为了学到更多教学经验,很多人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挤出了,他们修改教案,认真琢磨,在学习中寻找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加以改正。

一天夜里,某作训处长姜永凯率领几个连长和表演分队迎风顶雨摸爬滚打,他们的意志激励着每一个战士。

某部班长朱健华为了学习兄弟分队的经验,克服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刻苦演练。当再次表演时,真的获得了大家的喝彩。

朱健华说:“在连队里,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这么多战场情况。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这么多的老师,不加紧努力追赶,怎么对得起组织上和同志们对自己的期望啊!”

济南军区推广郭兴福教学法

1964年3月1日,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参观了该军区某部两个排长和两个班长的表演。杨得志一边看,一边记下了他们的优缺点。

到了晚上,杨得志就找这次参加表演的4个班、排长一起研究,结合具体动作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指点他们在防御中如何贯彻“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原则,和在进攻训练中如何运用好战术。

杨得志不仅在基层蹲点,还亲自进行指导,他经常总结经验,指导全区部队学习、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和开展大练兵运动。

原来,杨得志在南京参加完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现场会回来后,就开始在济南军区号召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在自己的军区内,他先后观看了5个师、12名基层干部运用郭兴福教学法的表演。

不管杨得志走到哪里,他都要向战士们宣传郭兴福教学法。后来,他召集深入连队的军、师、团领导干部50多人座谈,总结交流了培养、运用典型,以点带面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经验。

杨得志对大家说:“要培养出自己的‘郭兴福’,领导必须决心蹲下来。有的领导只重视跑面检查,却忽视蹲点培养。有的不经过比较就指定‘苗子’,往往起不到先进带后进的作用。”

杨得志在深入军区的一个月里,他观看了多个“尖子”表演。经过比较,杨得志认为某团六连连长杨孝忠比较好,又了解到杨孝忠有实战经验,便在这个连蹲点,亲自培养“尖子”。

杨得志对大家说:“‘苗子’一定要选好,除了思想好,有群众基础,最好有些实战经验,学起来接受快。培养运用典型的方法,一是讲,二是看,三是帮,四是推广……”

杨孝忠连长经过杨得志指点,他的训练教学水平大大提高。在一次观摩大会上,他的精彩表演受到了较高的评价。

杨得志总结大家在训练中获得的经验,这对军区部队学习和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开展练兵运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月中旬,济南军区军、师、团领导干部,在某军学习和推广郭兴福教学法观摩大会上,检阅了各自的学习效果,并交流了结合本部队特点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经验。

参加这次大会的还有驻济南地区的海军、空军、公安部队的代表。在会上,各兵种共有63个分队和个人作了教学表演。

杨孝忠的山地单兵进攻教学,能灵活地把近地作业和五大技术全部运用到课目中去,战士练得也很认真仔细,再次获得大家的肯定。

某部炮兵连班长张中健的火炮直接瞄准教学表演,很精彩,在他的培养下,刚入伍的战士孙汉家,在170米内4发4中。

以打夜战著称的某部“青州连”表演小组,越过障碍,利用竹竿、梯子等就便器材,顺利跨过6米多宽的外壕。

此外,某部警卫连一班战士,能在坦克每秒5至7米的高速行进中跃上坦克实施爆破,动作敏捷准确,引来大家一阵喝彩。

到4月份,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了奇袭敌“白虎团”和“文登川打坦克战例”的某军战士,又召开了表演汇报会。

该军从去年5月份就曾邀请郭兴福来表演,当时有4000余人看了表演。后来,中央发出号召后,该军党委率领全军官兵迅速掀起了学习热潮。

随着练兵运动的深入开展,“比学”和“赶帮”活动比较活跃,该军评比活动自下而上的进行,互相参观学习达2万人次,军司令部还抓紧时机集训了900多名基层干部。

此外,该军已涌现了一批“尖子”、广大基层干部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所有这些,己在汇报表演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杨得志也参加了该军的表演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说:“为使这一学习运动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并使之成为推动训练的巨大动力,要抓住本质,结合特点,灵活运用。”

杨得志继续说:“叶元帅、罗总长一再强调,学习郭兴福教学法,不能死搬硬套,要从自己的具体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学习。”

杨得志最后说道:“我们每个单位有每个单位的具体情况、具体任务,每个兵种和专业有各自的特点,必须抓住郭兴福教学法的精神实质,紧密联系实际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解决本单位训练中的实际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南京军区许世友率队训练

1964年3月6日的早晨,南京军区沐浴在晨曦之中。随着一声嘹亮的号音,司令员许世友马上起床,他身着棉军装,脚穿解放鞋就走出屋外。

许世友把他的枪别在腰里,深深吸了一口气就迎着寒风跑步来到了操场上,他要和学员们一起出操训练。

原来,在全国各地掀起大练兵的时候,南京军区并没有骄傲,而是继续加强了训练,他们决心把郭兴福教学方法落实到实际的训练中。

一次,许世友率领郭兴福教学组上山勘察地形,在之前,这里挖了一道堑壕,还修筑了一个地堡。

许世友发现后,脸立刻变得严肃,责问道:“这是谁搞的阵地,他肯定没打过仗,没流过血,我打了几十年仗,没见过这么简单的防御阵地。打莱阳,有子母堡,地堡前有五六道外壕,壕下面还有暗堡,壕前有几道铁丝网。搞训练设置情况要接近实战,不然你糊弄了它,打仗要流血、要丢命的。”

于是,许世友和教学组的同志又拿起铁锹,重新挖了几道堑壕,还增添了几个子母堡。

许世友笑着说:“这像打仗嘛!”

当演习进入冲击“敌人”阵地时,许世友发现有的战士将手榴弹投在堑壕前,脸色又变了,他大声喊:“快停下!”

许世友对郭兴福和战士们说:“这几颗手榴弹投在堑壕前危害非常大,壕外边坡度为45度,如果你们手榴弹投在这里,必然向下滚,人向上冲,这不正好炸自己人吗?一定要投准,你们下一步在练战术动作时,要重点练练投弹。”

许世友又让郭兴福重来一遍,仔仔细细地指点郭兴福,希望他可以取得更大进步。虽然郭兴福现在是全国的教学典型,但许世友认为只有不断提高,才可以让郭兴福永远优秀下去。

郭兴福练完了打子母堡,许世友向郭兴福指出了几个缺点。他说:“这是演习,而战场情况比这复杂得多。现在,我假设一个情况:我们进攻的敌人子母堡,有7道鹿砦、3道外壕,外壕外有3个暗堡,暗堡前又有拉雷、踩雷,你们说怎么办?”

面对司令的提问,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许世友总结说:“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指挥员首先要派人侦察好地形,了解敌人火力配合和兵力部署。侦察好地形后,发扬民主,研究战法,组织分工,谁去开路起地雷,谁去破坏外壕,谁去爆破,谁来掩护等。这些工作,战前一定要明确安排好,不能打糊涂仗,谁疏忽谁就吃亏打败仗。”

许世友看了看大家,继续说:“发起冲锋前要选好突破口,突破口不宜过宽,小口子大兵力,最好像打济南那样,用牛刀杀鸡战术,集中兵力于一点,容易突破。冲锋一定要猛打猛冲,一口气打到底。”

3月7日,许世友又率队来到野外训练刺杀。许世友发现一个新战士出枪动作迟缓,他就接过新战士手中的枪,进行示范。

许世友说:“首先,双脚要站稳,枪要握得紧,出枪才快又有力。双眼盯着前方,看准目标迅速出枪,刺杀这玩艺你别小看动作简单,学问大得很,可以讲几天几夜,刺杀细讲有72招,要练习得招招领先,有劲有力,才能挡住敌人的袭击,才能准确刺倒敌人。”

许世友拍了拍那个新战士的肩膀说:“总之,你的动作要快,我在抗日战争的香城固战斗中,同敌人拼刺刀,一连刺倒7、8个敌人。生死关头不能含糊,稍一麻痹就掉了脑袋。”

听司令讲完,一个学员接着问:“冲锋战斗不好瞄准怎么办?”

许世友笑了笑,他端起枪,指着远处说:“射击对付行进中的敌人,也有一个规律,一般讲敌人向山上跑,弓着腰,朝他屁股上开枪;敌人向山下跑,瞄脚;敌人在开阔地,瞄腰打。实际情况很复杂,不像吃面条那么容易,一筷子一口就吞下肚子。这要靠自己在实践中体会、摸索。”

在训练中,58岁的司令员许世友总是冲在前面,就仿佛他当年驰骋沙场一样勇猛,让郭兴福和其他战士不得不佩服。

许世友严格训练部队,他经常说,如果一个军队不加强训练,就无法在战场打败敌人。

许世友晚年同老战友在一起,每每回忆起往事,总是得意地说:“我那时当南京军区司令员有3件宝:好八连、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还有就是郭兴福!”

贺龙在北京军区参观表演

1964年4月7日,贺龙在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政委廖汉生陪同下,观看了北京军区“尖子”分队的表演,该军区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贺龙在看了北京军区某师七连七班的单兵冲击表演后,对杨勇和廖汉生说:“单兵、班、排、连、营都要这样练。咱们平时不打仗,要练好兵才有战斗力。”

七班长徐国栋的带兵方法很出色,吸引了贺龙的目光,他边看边点头,不停地说:“好,不错!”

徐国栋善于用启发诱导的方法,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接受他训练的战士都是政治觉悟高,作战勇敢,敢拼敢冲的好男儿。

贺龙对杨勇和廖汉生说:“每个班长、排长、连长和指导员都要这样作。要学会这种方法,都懂得五大技术。这样练出来的兵,打仗就有把握了。”

贺龙又对副司令员郑维山、滕海清说:“配好领导班子很重要,要把连、营、团的班子都配好。”

贺龙又看了七班的徒手格斗,高兴地同全班战士—一握手,并对他们说:“你们是北京军区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标兵。但是,要不骄不躁,回去继续好好练,还要提高一步。部队是个大学校,每个战士都要好好学习。”

表演结束后,郑维山请贺龙给干部们讲几句话。贺龙严肃地说:“各部队一定要认真推广‘郭兴福教学法’。他们是一些‘尖子’,要把这些‘尖子’的经验普及到全军去。应该把我们每个战士都练成这个样子,全解放军都练成这个样子,人人过硬,就能大大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就能打胜仗。”

贺龙继续强调:“搞好部队训练,先要抓好干部训练。干部训练不好,战士就训练不好。”

看了北京军区精彩的表演,贺龙显得很满意,他觉得应当想个办法进一步推动全军的练兵热潮,这样才可以增强战士们的素质。

原来,从1963年9月下旬起,北京军区就向所属部队发出了学习和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号召,军区领导机关还两次组织各部队负责训练工作的干部100多人到南京军区参观学习。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习郭兴福活动的开展,北京军区在1964年3月至5月,多次举行战术技术“尖子”分队的表演。当时,贺龙、叶剑英、罗瑞卿分别观看了表演,还作了重要讲话。

3月5日,罗瑞卿在北京军区杨勇司令员、廖汉生政委、郑维山、滕海清副司令员等陪同下,观看了表演。表演的课目有:步兵分队的单兵冲击和实弹射击,侦察分队的捕俘动作,无线电分队的通话等。

某部七连七班表演单兵冲击,他们是北京军区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先进班,已经巡回表演了29场,每一场都受到大家的赞赏。

在表演冲击动作中,七班增加了步坦协同,还设置了坦克受阻、坦克发生故障等情况,以此来诱导学员主动支援、密切配合。

该班在克服障碍物的时候,能激发战士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踏桩过,有的跳过,有的扶桩侧身翻过,有的腾起翻滚而过,大家看得啧啧称赞。

罗瑞卿看后非常高兴,他说:“你们学习郭兴福教学法有创造,有发展。”

罗瑞卿又说:“你们担任生产任务,还能练出这样的本领,是难能可贵的。证明了搞生产的部队也是可以搞好训练、练好兵的,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

罗瑞卿转身对该班班长说:“希望你们好好练,不要骄傲!”

大家又看了捕俘训练表演,战士们快捷的动作博得一阵阵叫好声。特别是在对抗练习中,战士们徒手夺枪与徒手匕首格斗。

罗瑞卿点点头说:“你们是硬功夫,真本领,练成这样,管他什么美国兵、蒋介石的兵都能抓到,这样的兵就行。一个人打他三、两个不成问题。中国有句古语,以一当十,以十当百!”

表演完后,罗瑞卿对战士们说:“这不是一天练出来的。全军所有侦察分队都要像你们这样练,都要练出你们这一套本领来。艺高人胆大,勇敢加技术,什么敌人都不在话下。”

这时,旁边的人就说:“有个参加表演的侦察分队只用了几个月就练出了这样的硬功夫!”

罗瑞卿笑着说:“好样的!”

3月9日,叶剑英也来到北京军区视察,他观看了某团七连七班表演的单兵冲击。

七班战士表演了准备冲击、冲击发起、行进间射击、步兵与坦克协同、跨越铁丝网、抵近射击、投弹、格斗等动作。

七班在表演中,他们突破“敌人”前沿后,进行英勇搏斗。刺刀坏了就用枪托打,枪托劈了就用手榴弹砸,手榴弹没有了就用铁锹砍,铁锹坏了,就拳打脚踢,用双手掐“敌人”。

叶剑英很赞赏,说道:“这很好。这些侦察兵的擒拿动作,步兵也可以学一些。”

表演结束后,叶剑英说:“这个班长好!格斗动作很好。侦察兵要搞,步兵也要学几手,专门搞个计划,不要搞得太复杂,要简单易行。”

叶剑英接见了七班全体战士,并和他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一些情况。

他勉励战士说:“看了你们的演习,我很高兴。你们学得很不错。班长很有能力,副班长也很好,完全能够掌握你们这个班。”

叶剑英又观看了某部侦察连3排的捕俘技术表演。看着看着,他说:“这些动作步兵也可以搞一些,就跟工间操一样。”

看完侦察分队的精彩表演后,叶剑英和蔼地对战士们说:“你们很英勇,很机智,过得硬!那你们的老师傅是谁?”

战士们认真地回答:“是吸取了武术队、杂技队的技艺和公安部队擒拿格斗的技术,是我们大家共同研究出来的。”

叶剑英笑着说:“你们的基础很好,希望你们今后好上加好。”

战士们兴奋地:“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

叶剑英看了最后一场表演,是某团报话班进行密语通话。在表演中,报话员密语熟练、迅速地传达和接受指挥员的命令,竟然一字不差。

叶剑英很高兴,他说:“这是你们的创造。既秘密又迅速,办法很好,你们还需进一步研究一下,可以向全军推广。”

1964年3月11日,北京军区党委作出了《关于执行叶剑英元帅、罗瑞卿总长指示的决定》。

《决定》内容如下:

……

叶剑英元帅和罗瑞卿总长分别观看了我们几个小分队的训练,并作了重要指示,对我区部队是个极大的鼓舞,也是极有力地鞭策。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坚决贯彻执行叶剑英元帅、罗瑞卿总长的指示,结合学习郭兴福教学法,把我区基础训练提高到新水平。

……

我们要坚决执行这一指示,所有报话员都要认真学习张振生班的通话法,一定要把他们的先进经验学到手,练出一手又快、又准的硬本领。并要继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

此外,其他各大军区,各兵种,还有民兵组织都认真掀起了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