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契尼与《图兰朵》

贾科莫·普契尼(1858~1924)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出身音乐世家,但家境贫寒。1880年他入米兰音乐学院学习,1883年毕业。1884年他创作出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其后一直致力于歌剧创作。他共有作品12部,著名的有《玛侬·莱斯科》、《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来自西部的女郎》等。

遥远国度的爱情

《图兰朵》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古代北京的荒诞故事。这出歌剧的剧本原著是威尼斯作家卡罗·葛齐的五幕寓言剧。它取材于17世纪末风行法国的童话故事“天方夜谭”,原故事中角色十分多,其中因祖国灭亡而侍奉图兰朵公主的鞑靼公主阿德玛,原本担任要角,于剧中曾企图自尽,但在歌剧中则被删除,转而取代的是普契尼所偏爱的纯情又可爱的小丫环柳儿。

只见紫禁城门前的广场上,公主图兰朵向她的求婚者宣布:谁能够猜中由她所出的3道谜语,她就嫁给准,但若猜不中就降被处死。面目冷若冰霜的图兰朵因百年前祖母被外国侵略者蹂躏,遂决心为祖上报仇,于是便设计以“猜谜”方式残杀所有向她求爱的外国王族男子。很久以来公主的这3道谜语没有一人能猜出,许多人丧命于这场残酷游戏的刀下。

年轻的鞑靼王子卡拉夫深为图兰朵的美丽容颜所心动,决心冒死求婚并用他的勇敢和智慧以及火热的爱情征服公主,最终两心相许圆满结合。而忠贞、纯洁、善良的女仆柳儿深深地暗恋着卡拉夫王子,但却无天缘,最后竟为搭救自己所爱的王子而殉情自尽。

全剧在神秘与恐怖情绪的背景衬映下,以中国公主图兰朵、鞑靼侍王子卡拉夫、鞑靼女柳儿3个人物为主线,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充满人性而又离奇曲折的爱情主题。

神秘公主——《图兰朵》

歌剧《图兰朵》是意大利歌剧作家贾科莫·普契尼的谢世之作。普契尼去世后的第二年,由阿尔法诺续完后首演。剧中描写了一位艳若桃李、冷若冰霜,观之如醉、爱美若狂的中国古代公主的爱情悲剧。

在普契尼之前至少已有4位作曲家曾依相同的故事题材作曲,他们分别是韦伯、布梭尼、享德密特以及普契尼的恩师巴沙尼。据说普契尼是因看过布梭尼的同名剧才激起作曲的兴趣的。

普契尼在1920年的夏天已正式决定要把描述男女之间爱与憎的《图兰朵公主》改写为歌剧,他请剧作家阿达米和记者席莫尼着手改写剧本。其中西蒙尼曾在1912年被《晚间邮报》派驻至中国北京一段时间,对中国的风俗有些了解。《图兰朵公主》剧本中不少令人感到惊讶、贴切的中国背景,也是他所提供的,而3位大臣于第二幕第一景的剧本可能完全出自他的手笔。

作曲家特地选取了18世纪末英国人巴罗的《中国游记》中用五线谱所记录的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作为歌剧《图兰朵》的重要音乐主题之一。普契尼还要求与他合作的剧作家西蒙尼和阿达米在编撰脚本时“要将图兰朵被埋藏在无上尊荣里的如此长久的热情极力挖掘出来”。作曲家本人则在音乐与戏剧的结合上,对人物情感与心理的提示做得特别细致而又深刻,故事展现得扣人心弦,波澜壮阔。这的确只有普契尼这位独具天才的舞台戏剧感、深谙音乐戏剧性之道的大师才能做到。

《图兰朵》第一幕的剧本很快就完成了,普契尼在1921年5月着手谱曲,在7月底就已完成。但在进行到第二幕的剧本与音乐时则一直很不顺利,最后经过多次的讨论,才决定为三幕的形式,而在第二幕加入一场“幕间剧”,也就是3位大臣展现人性情感的一景,才解决整体结构的问题。其后,3人又为了如何处置柳儿感到头痛,并且产生了许多纷争,一直到1923年的6月才开始着手第三幕的谱曲。但第二幕直到1924年的2月22日才告完成,最后普契尼为了卡拉夫王子与公主两人的“爱的二重唱”如何引起高潮而又绞尽脑汁。

到了1924年的9月底,普契尼喜好吸烟的习惯终于导致喉癌发作。他带着手稿一起去布鲁塞尔的医院接受手术,并非如外界所传手术失败,事实上,他的手术很成功,但是因伤口受到感染,使得他的身体健康急剧恶化,最后留下23张未完成的草稿而去世。

在普契尼死前的两个月,他曾私下将柳儿死后的部分音乐弹给一群友人包括后来首演的指挥托斯卡尼尼听。在普契尼死后,托斯卡尼尼建议乐谱出版商找普契尼颇为欣赏的意大利作曲家新秀阿尔方诺,依照普契尼所留下的23张遗稿,以及剧作家阿达米与托斯卡尼尼的追忆,来完成柳儿自杀以后两位主角之间的“爱的二重唱”。

1925年7月,阿尔方诺正式开始谱曲,由于剧本已经发售,所以无法更动剧情。由于阿尔方诺本身的眼疾以及普契尼难以解读的草稿,使得谱曲进度十分缓慢。到了12月,阿尔方诺把已完成的19页谱交出,但反应不佳。而托斯卡尼尼对谱曲有诸多不满与意见,要阿尔方诺删改。此时,阿尔方诺要求看普契尼前面已完成的部分谱曲以作为配器参考,但遭到出版商的拒绝。这时候距离首演日子4月25日只相距两三个月,而公司方面不愿得罪托斯卡尼,因此,频频对阿尔方诺施压。最后。阿尔方诺在无奈之下亦无心再修改,仅将原本完成377个小节的乐曲随意删减至268小节,交差了事,这也是通行多年的版本。

纵观普契尼的一生,他在对戏剧的人物性格塑造、音乐配器、情感表达,戏剧性冲突和技巧方面都表现出其他人所少有的才能。他的12部歌剧和其他一些合唱作品,为他奠定了在歌剧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

他——普契尼,是20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是威尔第之后的意大利歌剧界的又一高峰。

不解的中国之缘

《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又译《波西米亚人》或《绣花女》)、《蝴蝶夫人》是普契尼的三大歌剧。

普契尼的三幕歌剧《托斯卡》是在100多年前的1900年奉献给人类的歌曲巨著。《托斯卡》的剧本是伊利卡和佳科萨根据法国剧作家萨尔都的同名剧本改编而成。剧中讲述的是1800年6月发生在意大利罗马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至真至纯的女歌唱家,被包围在黑暗的政治生活之中,然而她敢作敢为,让须眉男儿为之感叹流泪。

值得一提的是,《托斯卡》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剧中的忠实于艺术、爱情、心地善良而又刚毅果敢的女歌唱家形象,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五四运动以后,我国的文艺团体曾将歌剧《托斯卡》改编为话剧《热血》在中国上演。

“一二·九”运动以后,上海新华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夜半歌声》中,也出现了《热血》的镜头:一位中国艺术家正在痛斥意大利军队侵犯阿比西尼亚(即现在的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的强盗行径,情绪昂奋地唱着《夜半歌声》的主题歌(田汉作词、冼星海谱曲),以表达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强烈愤慨。

错寄的圣诞面包

普契尼和托斯卡尼尼是好朋友,但也时常小有龃龉。

一次,普契尼按照意大利家乡的习惯寄给托斯卡尼尼一个圣诞节面包,但是刚一寄出就想起不久前才和对方大吵过一架,心中后悔,惟恐托斯卡尼尼认为他是以此承认错误,又担心托斯卡尼尼把面包原封不动地寄回,那将难堪至极。左思右思之下,他急忙跑到电报局,给托斯卡尼尼发去一封电报:

“我错寄了圣诞节面包。”

很快,普契尼收到了对方的回电:“我已将圣诞节面包误食尽矣。”

普契尼会心地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