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与《蒙娜丽莎》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大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伟大的天才,集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工程师、音乐家、解剖学家、数学家、博物学家、发明家、天文学家、哲学家于一身。他身后遗下约5000页未出版的手稿,也留下了许多绘画巨作,最有名的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安吉里亚之战》、《岩间圣母》、《施洗老圣约翰》、《圣母和圣安娜》、《自画像》等。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在1503~1507年间创作的,其最具吸引力、最震撼也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画中人脸上神秘的微笑。

目前,《蒙娜丽莎》绝对属于卢浮宫中的“头号明星”,每年到卢浮宫参观的人约有600万左右。这些人通常一进卢浮宫,就会立即直奔悬挂《蒙娜丽莎》画展室——德农馆,争相领略这幅世界名画的风采。

人类智慧的象征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怀有神灵般的无限理想,试图重新创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广大无垠,解释世界的奥秘。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他的抱负是发现一切、研究一切、创造一切。他的生命是一条没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撒满了崇高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临终前心酸地说过:“我一生从未完成一项工作。”

列奥纳多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达·芬奇从小就具有很高的美术天赋,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他请求父亲让他学画,但遭到反对。聪明的达·芬奇想出了说服父亲的好主意。

一天,达·芬奇瞒着父亲,在一块木板上画了一条长着火球般眼睛、张开血盆大口、鼻孔中喷出火焰和毒气的龙正从阴森黑暗的洞穴里窜出来。画好后,他不动声色地请父亲来到房间里。父亲塞尔·皮埃罗刚踏进房间,第一眼就看到这个可怕的怪物朝他扑来,“哇!”他大叫一声,向门外逃去。“别怕!父亲,那不过是一幅画而已。”这时父亲定了定神,仔细一看果然如此。“我知道我做了一桩能胜任的事。”达·芬奇用大人的口吻对父亲说。

父亲也承认他儿子能从事这项事业,终于在1470年,让达·芬奇拜著名的佛罗伦萨画家安德里亚·维罗奇奥为老师。在那里,他不仅接受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的教育,还受到其他科学的影响。在维罗奇奥工作室,达·芬奇不停地画蛋,最终研究出鸡蛋的明暗变化关系,发明了明暗渐进画法。

神秘的微笑

如果说《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那么达·芬奇在51岁时从米兰重返佛罗伦萨而作的《蒙娜丽莎》则无愧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

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他使用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首创明暗渐进画法,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

《蒙娜丽莎》这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代表了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它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般的笔法。

许多个世纪以来,学者和历史学家们一直就《蒙娜丽莎》画中人的身份争论不休。有人认为画中人是达·芬奇的母亲,也有人说她是佛罗伦萨城里的一个妓女,甚至还有人认为《蒙娜丽莎》根本就是达·芬奇的自画像。

不过,早在16世纪,意大利作家瓦萨里就曾指出画中人是佛罗伦萨丝绸商乔康多的妻子。而现在,这种说法也再一次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意大利学者吉乌斯皮·帕兰蒂花了超过25年的时间来研究佛罗伦萨的历史档案,最终在《蒙娜丽莎:确有其人》一书中披露了自己的发现。他指出,画中人的名字叫丽莎·格拉蒂尼,于1479年5月出生在佛罗伦萨。1495年,她嫁给了富有的丝绸商弗朗西斯科·德·乔康多,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乔康多为当时佛罗伦萨的政治和文化领袖梅第奇家族供应纺织品。

在丽莎24岁的时候,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那时,她刚刚痛失幼子,处于哀痛之中。达·芬奇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曾经请了钢琴师为她演奏,请丑角为她表演。但是,这个见多识广、冷漠、理性的女人并没有使画家得到他想要捕捉到的东西,为此,画家不得不将画作断断续续地延续了3年。

有一天,这个贵妇人在翻阅画家草图的时候,忽然发现了画着鸭掌的图画,她感到非常疑惑。画家说,这是他为研究和设计飞行器而画的,因为水流和气流、水浮力和大气浮力,鸭子在水中滑行和飞禽在空飞翔都有某种相似之处。鸭掌滑水动作虽然简单,却隐藏着飞行器飞行的某种秘密。这个冷漠、理性的女人听到这番话,又想到飞行器一旦设计成功,人类将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顿时引起很大震动,不由得由衷地发出了微笑。

达·芬奇捕捉到了这一难得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并把它成功地塑造了出来。蒙娜丽莎那神奇而专注的目光,那柔润而微红的面颊,那由内心牵动着的双唇,那含蓄、模棱两可的微笑,总让人琢磨不透……500年来,端庄美丽的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使无数人为之倾倒。人们一直对神秘的微笑进行着种种猜测:是和蔼可亲的温婉的微笑?是多愁善感的感伤的微笑?还是内在的快乐的标志?那微笑仿佛是这一切,又仿佛不是这一切。它的诱人之处,全在于那微笑的神秘莫测和令人倾倒。

曾有学者研究发现,蒙娜丽莎那倾倒无数观赏者的口唇,是一个男子裸露的脊背。这一论断既新鲜又荒诞,然而论证是有力的。集多种才艺于一身的达·芬奇是个“怪杰”,他喜欢穿粉红色外套,在胡须上毫无顾忌地涂上五颜六色,还常称自己解剖过不下30具死尸。他是个左撇子,习惯从右到左倒着书写,别人要借助镜子才能读出他写的东西。因此借助镜子亦不失为欣赏者读画的一种方法。旋转90度后从镜中看蒙娜丽莎抿着的笑唇,恰好是一个背部线条分明的结实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

还有人认为,当时的蒙娜丽莎怀孕了,其依据就是:她的脸上流露出满意的表情,皮肤鲜嫩,双手交叉着放在腹部。

甚至还有人认为蒙娜丽莎压根就没在微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说明她想掩饰自己没长门牙。

人们对这“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而对于《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背景,也有人认为,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这个地方距达·芬奇出生地芬奇镇约100千米,而且他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达·芬奇很有可能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蒙娜丽莎》的背景。这一说法得到许多美术史学家的肯定。

从整幅画来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现模式,但它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体特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更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典范。

《蒙娜丽莎》隐含的谜团

蒙娜丽莎是男性?有说法认为《蒙娜丽莎》是男扮女装,例如是美貌的男子撒拉伊,或者是达·芬奇本人,但后说较无根据。

蒙娜丽莎有眉毛吗?在当时的佛罗伦萨,薄眉是美女必备的条件。最初达·芬奇使用特殊的技巧来描绘稀疏的柳眉,但经过了几世纪,颜料日渐褪去,眉毛也就消失了。

为何摆出这样的姿势?《蒙娜丽莎》的此种姿势在当时的意大利是年轻女性理想的姿势。16世纪的礼仪指导书上建议贵妇人坐着的时候,要将右手交叠到左手上,然后双手摆放于腰身的位置。

这幅画作是在什么样的场所描绘的?在1911年盗窃事件中,这幅画左右各被切走数公分。据说切掉部分描绘了回廊的圆柱,可判断她是坐在露天的阳台上。

衣裳真是丧服吗?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中,画中人物的衣着就是显示其社会地位的重要要素。她却大胆地不穿着华丽的服饰,也许果真是在服丧期间,这种说法在今天十分有说服力。

这幅画是受谁之托所绘的?《蒙娜丽莎》绝不是底稿或习作之类的作品,也没有订单和货款收支记录;另外,到作者去世为止,他都一直带在身边,这些都强有力地证实了这幅画所描绘的正是他理想中的女性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