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郦著《水经注》的贡献

以上我们介绍了郦道元的思想和治学方法,都是围绕着《水经注》来讲的。《水经注》这部巨著本身就是郦道元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财富。

前面谈到郦道元长期在北魏政权中任职,孝文帝时期的昌盛景象,或许对道元产生了很强的写作欲望,他要写出一部与这个王朝的气势相匹配的地理著作来。但是他并没有大段时间来写作。可以说这时还处于资料整理阶段。在道元任东荆州刺史时曾受到免官处理,这一免就是好几年,这时道元的心情比较低沉。孝文帝突然去世后,北魏国势急转直下,道元看到这种情形又无用武之地,在朝中又遭权贵排挤,他已认识到北魏的兴盛时期已过,朝廷腐败不可挽回。面对此情此景,道元决定利用赋闲在家的时间把希望寄托在写作上,《水经注》大概就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当然可能现在看到的《水经注》并不是一个完成稿,因为道元被叛兵杀害实出意外,有些内容的删改补正尚来不及完成。尽管如此,《水经注》对我们的贡献仍是巨大的。它的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不同学科,不同社会层次的人都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有所收益,相比现代的一些著作其内容可谓丰富,涉及自然、社会科学

的诸多学科。郦道元在无意中收录的许多内容对学术研究起了重大作用,这或许是他写作《水经注》时所没有想到的。

从总体上讲,《水经注》对我们后世的贡献功绩可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水经注》是特定历史时代的地理学著作。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地理大交流”的时代,也是我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可谓人才辈出,地理学界也是如此,涌现出众多的地理学家和地理学著作。郦道元和《水经注》无疑是其中最优秀的时代代表。

第二、《水经注》是一部思想性很强的地理学著作,在这个意义上,它已经突破了地理著作的框框,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部感情丰富,有极强感染力的巨著。郦道元对祖国早日统一的渴望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浸透在全书的字里行间。

第三、《水经注》对地理学的发展成熟具有重大意义,对许多学科的深入研究有重要参考作用。说《水经注》是一部巨著,不是单从字数上说,当代许多著作的部头都要超过它,但书中内容的覆盖面之广是不能与之相匹敌的。所谓“巨著”必在本专业基础上能给人以启示,且在其它领域同样给人以帮助,使读者有所思有所想。以此标准衡量《水经注》,确是当之无愧。第四、正是在以上几方面的成就,由《水经注》一书逐渐形成了一门专

门之学——“郦学”,这在地理学,或科学史其它门类中都是少见的。由于

《水经注》内容宏大,涉及面广,经过历代学者的研究,自明朝以来有了极大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郦学研究正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各学科的学者对它的热情也与日俱增,一个研究郦学,发扬郦道元思想,学习其治学方法的学术高潮正在酝酿之中。

这一部分我们就分学科地谈谈《水经注》的价值和贡献。

《水经注》归根到底是一部地理学著作,因此它的主要贡献还是在地理学方面。

地理学是综合学科,分支很多。《水经注》是专门研究水文变化的专书, 属于河流水文地理范围的著作。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有大量的地理著作问世, 但在这一领域内,《水经注》的地位是无人能比的。其它的一些此类著作不是内容呆板,就是内容简略,象郦著这样大部头全方位介绍全国水的专书可以说只此一本,在本专业内,郦著《水经注》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水经注》也是一部以河流为纲介绍全国的地理著作。它以西汉版图为基础,对如此广大的地区的主要河流及其流域地区进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内的综合性描述。这种类型的著作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禹贡》是较早的一部,但其中虚构成分使它的价值大打折扣,是不能与《水经注》相比的。

在地理学发展史上,《水经注》以前的著作大多没有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这样,地理著作的可靠程度仅凭文献资料是难以保证的。地理大交流时代的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实地考察,代表就是郦道元。道元身体力行,广泛利用实地考察的成果,超过了同时代的其它地理学著作,从此,实地考察真正成为地理研究和著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郦道元开始,野外考察与地理文献研究相结合。《水经注》对地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成热与完善有重大推动作用。

许多地理著作由于受体例、内容、制板的限制。《水经注》同样是学术著作,而在文字上十分生动,内容丰富多变,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水平。《水

经注》的成功是区域地理著作在地理学史上一个突出的例子。

《水经注》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河流,它在自然地理学上的贡献,首先在河流水文方面。从河流数量上讲,《水经》原文中只列了 137 条,而注文中

记载的达 1252 条,多出 11 倍。对这些河流,《水经注》大多记载了它们的发源、流程和流向,叙述紧扣河流的自然地理特点,对于发源地相近的,注文一般将它们归在一起记述,如卷九把发源于太行山东、南山麓的清水(今卫河),沁水(今沁河)、淇水(今淇河)放在一处。对这三条小型河流, 道元也很认真,分别叙述了各河源头的情况。虽然发源地相近,但源头情况并不相同,清水源头处于一个地下水丰富的小盆地,沁水上源则有许多支流汇成,而淇水源地由于地形复杂,水源是由山间的一瀑布急流形成的。这些小河并不很有名,道元仔细进行研究,给今天研究自然地理和对河流水文的考察都有重要意义。

在河流源地开始的整个流程中,《水经注》对河床宽度、瀑布、急流、峡谷等情况都有详细的叙述。对岷江上流的记载就很典型:“两山对开,其形如阙,谓之天彭门,亦曰天彭阙,江水自此已上微弱,所渭发源滥觞者也。” 这是岷江最上游的情况。接着注文分段叙述了流程情况:“江水自天彭阙东迳汶关而历氐道县北⋯⋯自白马岭回行二十余里至龙涸,又八十里至蚕陵县,又南下六十里至石镜,又六十余里而至北部,始百余步(指河流宽度)。又西百二十余里至汶山故郡,乃广二百余步。又西南百八十里到湿坂,江稍大矣。”这样注文把各个河段的长度和宽度交待得很明白,如用这段珍贵的古代自然地理资料与现代的情况作比较,那么这一河段在历史上的变化就可以了如指掌了。

峡谷险滩是河流流程中常见的,也是河川研究的对象,《水经注》对这方面的叙述也很丰富。如上文中我们介绍的孟门、三峡,还有黄河上的龙门、三门、洛水上的伊阙,湘江上的空冷峡等,全书中记载的峡谷近三百,许多都叙述得绘声绘色,成为著名的散文名篇,象三峡那段就是其中之一。

瀑布对河流水文研究也有重要价值。《水经注》中共记有 60 余处,地理位置准确,还记载了不少瀑布的高度。关于瀑布的名称,《水经注》中有很多别称,如飞波、飞清等,这是《水经注》在语言文学方面的贡献,后文还要述及。

对河流水文的其它要素如含沙量、水位、流速、冰期等,《水经注》也有详细记载。黄河的含沙量世界上罕见,《水经注》上说: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就是说,从河水中提一石水,其中有六斗都是泥沙,可见含沙量是相当大的。我国北方河流冬季都有冰期,《水经注》记载黄河“寒则冰厚数丈”,这就是冰层的厚度,还记载了黄河上几个可以采冰的河段。河流以外《水经注》记载了许多湖泊,据统计超过了 500 处。大量的是

淡水湖,如洞庭湖、彭蠡(今鄱阳湖),太湖,现在已经消失的,如巨野泽

(在今山东省境),圃田泽(在今河南省境)。还有一些咸水湖,如蒲昌海

五、郦著《水经注》的贡献 - 图1五、郦著《水经注》的贡献 - 图2(今罗布泊,在新疆),居延海(在今内蒙古西部)。《水经注》对这些湖泊的记载,在湖泊地貌、水文方面都提供了许多资料。湖泊形成后,在地质循环和生物循环的过程中,总是在不断淤浅,甚至最后变成洼地,这种过程, 地理上称为湖泊的沼泽化现象,许多大湖都是这样逐渐消失了。《水经注》

就记载了 田泽消失过程中的情况。“( 田)泽在中牟县西⋯⋯东西四

十许里,南北二十许里,中有沙冈,上下二十四浦,津流径通,渊潭相接, 各有名焉⋯⋯浦水盛则北注⋯⋯”五、郦著《水经注》的贡献 - 图3田泽是古代有名的大湖,在先秦的《诗经》中已有记载。但由于湖泊的沼泽化过程,到了郦道元著《水经注》的时候已经分化成了二十四个小湖,文中所谓“沙冈”,即湖底泥沙增多,湖水变浅的现象,是沼泽化的现象,唐宋以后五、郦著《水经注》的贡献 - 图4田泽就完全消失了。湖泊这种由

大到小,由整体到分散的过程,具体说明了五、郦著《水经注》的贡献 - 图5田泽的湮废过程,《水经注》的翔实记述为我们了解研究湖泊沼泽化过程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数据。

《水经注》中对地下水的记载也很丰富,共记述了泉水 200 多处,温泉

38 处。还记载了分布在各地的水井,对了解古代地下水位很有参考价值。

《水经注》对动植物地理也有许多记载。全书记载的植物达 140 余种, 包括在我国常见的温带亚热带的森林,也有西北干旱地区的草原,荒漠植被, 还记载了我国南方和今中南半岛的热带森林自然景观。《水经注》记载的动物有许多已在我国绝迹或在分布上有很大变化,使我们更便于研究古今动物地理分布的变迁。如《水经注》中记载了一种称为“水虎”的动物,就是今天的扬子鳄,当时还可在今汉水中看到,可现在的扬子鳄只有在长江下游的少数地方还有少量分布。扬子鳄分布地区呈现出逐渐退缩的状况,数量也大减,因此我们就更要保护它了。

以上讲的是《水经注》在自然地理学上的贡献。在人文地理学方面也是如此。

郦道元很重视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与水的关系极其紧密。《水经注》中处处体现着郦道元对农田水利的重视。对许多大型设施的记载都很详细, 如我们上文中说过的芍陂,车籍渠等。在重视农业的同时,《水经注》也留下了对手工业介绍的珍贵资料。书中记载手工业的门类比较齐备:采矿、冶金、纺织、造纸、食品等等,还记载了能源矿物如石油、天然气、煤,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等,非金属矿物如硫黄、盐、云母、石英等,对它们的分布和用途都有介绍。在所有手工业中记载最多的是制盐业。古代盐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所以郦道元很重视,《水经注》中记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多种。卷 33 记载了四川井盐的位置、数量,并说“粒大者方寸, 中央隆起⋯⋯有不成者,形亦必方,异于常盐矣。”可见四川井盐的质量是较高的。卷六《涑水注》记载了当地的池盐。池盐在今山西西南的安邑一带。从先秦时代开始,这种池盐就行销中原广大地区,有的商人就靠贩运池盐发家致富。郦道元是这样描述的:“今池水东西七十里,南北十七里,紫色澄

五、郦著《水经注》的贡献 - 图6,潭而不流。水出石盐,自然印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这里的产量相当稳定。而且提取方便(所谓“水出石盐,自然印成”)所以长盛不衰。

《水经注》的记载与其它史书的记载互相映照,不难看出,安邑池盐在中原

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经注》把汉代与北魏盐池作了比较,这种资料是很珍贵的,对我们今天如何更好地利用盐池也有现实意义。

此外对沿海盐场的分析和采制,《水经注》也记述得很普遍,卷九记载了今渤海沿岸的盐场,全书共记盐矿、盐场二十多处,包括了当时国内的著名盐产地,有的地方还带述了境外的岩盐(见于第一卷注)。

在陆路交通并不很发达的古代,水运是很便捷的交通方式。全书所记河道,大多都涉及航运。而峡谷,险滩就成为航道中的险段。如卷四记黄河在砥柱山以下,“合有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

卷四十记浙江在寿昌,建德八十里中有十二濑,“皆峻险,行旅所难。”

当然,道元对陆路交通也同样重视。书中记载了当时许多国际陆路通路: 卷一的葱岭、天竺(今印度)道通向北印度,中亚地区:卷一还有林杨,金陈道通今柬埔寨一带;卷三的鸡鹿塞道通向漠北草原。国内要道记载的就更多了,卷四的函谷关道,“号曰天险”。卷二十七的通关势为沟道关中和汉中(今陕西省秦岭以南地区)的要道。卷三十六记述了五、郦著《水经注》的贡献 - 图7降(今云南省曲靖县境内)一段道路:“ 五、郦著《水经注》的贡献 - 图8降贾子,左担七里。”那里的商贩为走山路、要用在肩担走七里不能换肩。只四个字就把山路的险窄勾勒出来。

大量水陆交通道路必然形成许多道路交叉点,注文中相应出现了大量的桥梁和津渡,共达二百多处。《水经注》中出现的桥等形式很多,有石拱桥、木桥、索桥、浮桥等等,卷 19《渭水注》记载了宏大的秦渭桥:“秦始皇作离宫于谓水南北⋯⋯南有长乐,北有咸阳宫,欲递二宫之间,故造此桥,广六丈,南水三百八十步,六十八间,七百五十柱,百二十二梁。”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也是一座大桥。卷 16 的旅人桥下圆以通水,可受大船过也。”这是一座石拱桥,赵州桥是为大家熟悉的,而旅人桥更比赵州桥要早。

城市是人口集中居住区,道元自不会放过。全书中共记县以上城市尽3000 座,古都达 180 座,其中大部分与今天已经成为遗址,有的连废墟都找不到了。如果能按照《水经注》的记载进行考察,很可能会有很大收获。道元对古都的记载最为详尽。卷 16 注文中竟用 7000 字的篇幅来详细描述当时北魏的都城洛阳。在全部《水经》每一句经文之后的注文中,这是最长的一篇。对古都长安,邺都也有详尽描述,其它的古都还有平城、成都等等。对这些历史名城的介绍,都结合历史的事迹,宫殿、园苑、池台、巷市的遗址调查,详尽周到,读者从中不仅能增长地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历史和考古知识,增长了见识。

《水经注》还记载了国外的城市。卷一记载了现今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境内的一些古都,如波罗奈城、王舍新城等。卷 36 记载了古代林邑国的区粟城和和典冲城,位于今越南中部。对其位置、形势、建筑规模等都描绘无遗。郦道元没有到过那里,这些记载都是从《林邑记》中抄录的。现在《林邑记》早已在历代战火散失了,这段文字就成为孤本,是记载这两个城市的唯一古代材料,对研究越南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可见,《水经注》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地理学的范围。对于较小的城镇被称为聚落,别称有很多, 对这种小地方郦道元也没有轻易放过,全书中约记载了一千处左右。

生活在战争频仍的时代,郦道元虽反对不义之争,但他并不是消极地反对。《水经注》中也保留了大量军事地理的资料。道元常把在战争中发生重大作用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如河流、桥梁、道路、津渡等进行军事上的评价,这种作法在以前还不多见,对后代的军事地理学者有很大影响。卷三对高阙(在今内蒙古)的平价就是一例:“山下(指阴山)有长城,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自阙北入荒中,阙口有城,跨山结局,谓之高阙戍。自古迄今,常置重杆,以防塞道。”后一句就是道元的评价。对有些战役的描写也很详尽,与战场的山川形势相系,有重要的军事地理价值。卷十七记载了三国时诸葛亮进攻陈仓城的过程:“魏明帝遣将军太原郝昭筑陈仓城,成。诸葛亮围之。⋯⋯亮以数万攻昭千余,以云梯、冲车、地道逼射昭,昭以火射连石拒之。亮不利而还。”这次战役诸葛亮几万人攻不下陈

仓城,一方面是郝昭有力,同时也由于陈仓城的地形险要,注文中引用诸葛亮自己的话:陈仓城“山崖绝险,溪水纵横,难用行军。”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段叙述,罗贯中一定看过《水经注》的这部分内容然后再加以润色。诸葛亮在失败后能自己分析原因,抓住了问题要害,诸葛亮仍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看到了军事地理在战争中的作用。《水经注》的记载也使我们丰富了对诸葛亮的认识。

卷 34 记载了三国时期刘备与陆逊在长江三峡地区的战役,同样有声有色:江水又东迳石门滩,滩北岸有山,山上合下开,洞达东西,缘江(即沿江)步路所由。刘备为陆逊所破,走径此门。追者甚急,备及烧铠断道。孙恒为逊前驱,奋不顾命,斩上夔道,截其要径。备逾山越险,仅乃得免。” 江边的陆路要通过山洞,刘备就烧掉铠甲拓断道路,而追兵却奋不顾生,刘备只好逾山越险,十分狼狈。这场追击战紧紧围绕江边山川险地展开,《水经注》描述把二者相结合,才能写得很成功。

《水经注》对地名学的贡献也很大。地名学是一门研究地名的学科,它研究地名的形成、发展变迁,以及地方命名的原则和得名的渊源。在《水经注》以前的古地理书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地名,但与《水经注》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水经注》中记载的地名据统计达二万左右,这是前所未有的。

河流地名是各类地名中最多的,占全书地名的 20%。江在古代指长江, 河专指黄河,这是专称,后来都成为通称。北方河流后来多称“河”,而南方河流多称“江”,其它河流称“水”,人工开凿的河流又多称为“渠”。

《水经注》在记述名河名称,还记了许多河流的旁名别称。黄河的名称就不少,如河水,河、大河、黄河、浊河等等。

《水经注》还担负着解释地名的工作,它解释的地名共达 2400 处。其内

容非常丰富多采,把它们按地质分类,有的学者分为 24 类。可谓洋洋大观, 自《水经注》以后,地名渊源的研究分析,逐渐成为我国一切地理书中的必备内容,《水经注》的贡献尤为卓著,丰富了地名学的研究内容。

《水经注》是学术著作,而不是文学专著,但郦道元有深厚的文学修养, 重视语言文字运用,把这本学术名作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在语言学和文学上也有很高价值。

郦道元运用语言能力很强。他描写风景语言新颖,绝少用前人的套话和陈词滥调。《水经注》涉及到许多河流的源头,一般的作者的论述往往大致相同,没有新意。道元却很能抓着景物特点加以描写,如“俯视游鱼,类若空悬矣。”“水色清澈,漏石分秒”就是两个出色的比喻。柳宗元《永州八记》中《小石潭记》也是一名篇,写到潭水的清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后半句实际上是从郦道元“鱼若容悬”一语中借鉴而来。许多地理景物多次出现,容易使读者厌烦。道元就力图多变,给人新鲜

之感。例如瀑布在全书中出现多次,道元就使用了许多同义词来表示瀑布: 如“洪”、“悬水”、“悬流”、“悬涛”、“悬波”,“悬涧”、“悬泉”、“飞清”、“飞波”等,给人以联想的余地,我们怎能不认为道元也是一位语言大师呢?

《水经注》还注意吸收人民的语言。在卷三引了一段民歌:“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五、郦著《水经注》的贡献 - 图9,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这是用来反对和谴责秦始皇的暴政的,道元的评论是:“其冤痛如此矣。”这种民歌道出了人民的疾苦,代表了人民的呼声,因此也感动了郦道元。道元联系到当时国家的危剧,

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描写河流的河道,《水经注》还利用当地的渔歌和船谣,卷 34 为描写三峡黄牛滩的曲折引用了这样的歌谣:“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又卷 38 写湘江的弯曲:“自长沙至北,江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湘转,望衡(指衡山)九面。”这些歌谣中多少有些夸张成分,但确能说明问题,也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如写秦岭之高, 卷 18 引俗谚:“武功太白,去六三百。”这些歌谣谚语的运用,增强了注文的语言感染力,使全书光彩倍增。

魏晋南北朝时代,我国北方出现民族大迁徙,北魏时期更有大融合的趋势。与此同时,各民族的语言互相接触,在《水经注》中也留下了一批少数民族语言的译音文字。如卷三中一段注文:“河水又东,薄骨律镇城在河渚上,赫连果城也,桑果余林,仍列洲上,但语出戎方,不究城名。”这座薄骨律城位于黄河中的一个岛上,原来是夏国所建(夏国是十六国时期以匈奴人为主建立的政权,国王姓赫连),还有原来的桑果林。到了道元所处的北魏时代,已经搞不清楚薄骨律的确切含义了,于是道元说“语出戎(借指匈奴)方,不究城名。”大概薄骨律是匈奴语的地名。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快, 大量以少数民族语言命名的地名慢慢消失了。《水经注》所记下的无疑对研究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有重大参考价值。

《水经注》在文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前面引过孟门和三峡的描写,就是道元描写实景的著名篇章。在写作方法上,该书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全书结构上,采用了网络状结构。叙述河流都从源头开始,沿主干展开,有支流注入的,再分述支流,也是从源头开始,如支流仍有小的支流仍然依次类推,最后再回到主干上来。本书以空间变换为经,以河流附近地方历史变革为纬进行结构,但往往又沿着河水流向变换着所描述的地方的历史,又由此形成了时间、空间相结合的结构。这种方法打破了地理专著的范围,为更多的读者所喜爱。地理学家从中研究山川河道变迁,而历史学家可发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当时所生活的环境,文学家从中品味到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 一般的读者从中吸取到各种知识,如果出门旅游之前,阅读本书的有关内容, 相信会加深对游览地区的印象。

本书注文之丰富,已远远超出地理范围。特别注重景物的描写和历史人物、事件及风土人情的记录,使本书的文学性极强,许多文学家把它当成一部游记散文书。当然《水经注》根本上仍是一部地理学著作,但这并不妨碍它在文学上的成就,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能有这样一本包罗万象的游记散文来读,真是一件幸事。一般意义上的游记散文又怎能与它相比呢?

为了增加读者时兴趣,道元搜集了不少故事、传说,极具吸引力。为了解释“戏水”这个河流名称,道元就引用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朝的国主幽王为了博得美人褒姒一笑,竟燃起只有在外敌入侵时才能发出的烽火,使得许多诸侯上当,看到诸侯们慌慌张张赶到后的狼狈,褒拟笑了, 幽王大喜,还赐给出这个主意的小人千金(即铜),这个故事又被称为“千金一笑。”等到敌人真的打来了,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们以为又象上回一样, 都没有来。结果幽王被杀,附近的河被称为“戏水”。插入这样的小故事具有劝戒的意义,同时增添了趣味性,大大提高了《水经注》的文学价值。这种故事书中还有很多。有人曾对郦道元引用过多的传说故事,乃至神话志怪故事提出异议,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苛求郦道元。如果从文学角度出发,这

些内容本身就给了后代的文学家和读者以巨大的精神上的满足,这也正是郦道元著《水经注》的过人之处。

《水经注》一书中拥有大量的历史资料,因此它对历史学也有重要的价值。造纸技术在汉代就已发明了,但直到唐代才出现雕版印刷,因此关于魏晋南北朝历史的书籍只有其当时人手抄才能流传下来,再加上国家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当时的许多著作都失传了,而《水经注》能在北魏到隋之间半个多世纪的动荡中保存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许多当时人的行动,当时的事件在《水经注》中都有记载,因此,《水经注》也可以看成是一部历史书。在卷四,《水经注》记载了当时的一种名酒——桑落酒,经过与其它文献的核对可知这种酒在当时的首都洛阳也是十分有名,《水经注》还记载了桑落酒的具体制作过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酿酒技术及其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而这些记载在正史(所谓“正史”是历代统治者认可的官方史书) 中是找不到的。

《水经注》对于研究秦汉史和历史沿革地理也有很大帮助。秦汉时期离开郦道元生活的时代为时尚不是太远,秦汉时期的书籍在当时还比较丰富, 道元书中多有采用,特别是关于地方区划的沿革情况,在所谓“正史”中多有疏漏,《水经注》可以用来纠正和补充“正史”的错误和不足。

与历史学联系的水利史,建筑史资料在书中也有许多。前面提到不少古代水利工程均是水利方面的材料,对今天水利史研究多有启发。《水经注》对历代的建筑也多有描述。在简介各个城市时,一般对该城的重要建筑也加以叙述。对那些有名的宫殿记载得就更多了。卷 19 中阿房宫、未央宫等都是

闻名的宏伟建筑。卷 13 记载了原来北魏首都平城的档案馆——白台,想必道

元曾亲自到过。卷 28 记载郢城有大暑台,这是南北朝初期的建筑。此外《水经注》中还有不少对古代园林建筑,寺院建筑的记载,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

对考古学的研究,《水经注》也有帮助。比如前面我们所讲的阴山岩画的再次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水经注》的记载,达到“按图索骥”的效果。在古代曾有大量佛塔建筑,后代多有毁坏。《水经注》这方面的记载在考古发掘工作中帮了大忙。如《水经注》卷 16 曾详细记载了洛阳永宁寺的九层浮图塔,70 年代的发掘中就利用了《水经注》的资料取得了重大考古成果,考古结果的数据与《水经注》的数字材料基本吻合,再次说明了《水经注》内容的翔实可靠,对考古工作有很大帮助。

《水经注》引书达 480 种之多,其中大部分都在流传中散失了。有的古书只有在《水经注》中我们才能看到它的一鳞半爪,有的古籍在流传中大部分散失,相当一部分在《水经注》中可以找到,这些都是价值连城的历史资料。长期以来《水经注》在古文献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奉献。

以上我们只是介绍了《水经注》对地理、历史、地名、语言文学、考古、古文献等学科的价值和贡献,对我们研究或了解我国古代民族、宗教、金石、艺术也有它特殊的贡献,我们介绍的只是它的主要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