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的安排

  1.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教学内容的具体文件之一。教学计划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 由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制订和颁发的关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体安排的指导性文件。它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全面合理地安排了学校的教育活动、教学活动、生产活动,以及课外和校外活动等。它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的有力保证,是编写各科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主要依据。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各项活动的行为指南。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修改。

教学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规定教学科目。即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任务确定的学校应开设的各门学科;②规定学科开设顺序。即根据学制规定的年限、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内容,确定各门学科开设的先后顺序;③规定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即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编排和教师学生的情况而确定的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包括各门学科授课的总时数,各个年级的周学时等;④规定学年的编制。包括学年阶段的划分, 每学年、每学期的教学总时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课外活动、以及节假日的时数的安排等。

  1. 教学计划制订的原则。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而制订的。这是制订教学计划的普通原则。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原则主要是:

①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②必须全面反映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的要求。

③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合理安排各项活动。

④必须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 教学计划的学科编排。

学科编排是指在选定学科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编排原则,将分散的学科组成完整的,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的学科结构,并具体明确各学科在学科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过程。它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关键环节之一。

学科编排的基本原则主要有:①循序渐进原则。在学科编排的过程中, 学科的安排顺序首先应根据学科自身的逻辑顺序,使先开学科为后开学科打好基础。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在学科顺序的排列上,要根据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在考虑学生学刁特点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要求统一编排各分学科。③相对完整性、衔接性和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国中小学划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在各阶段学科的安排上要注意阶段间学科知识的连贯性和衔接性,避免不应该的遗漏和不必要的循环重复。并且还应该使每一阶段的学科知识具有相对完整性,从而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升学和就业的共同需要,以满足社会对不同水平人才的需求。

①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承受能力的原则。在学科编排的知识内容上应

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在学科编排的数量上应照顾学生的承受负担。但在每一学期或同一时间内并列学科不宜过多,以防止学习头绪纷繁,学生负担过重。

  1. 教学计划的学时分配。

教学时数的分配是指在教学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明确规定各门学科教学的周学时和总学时,以合理解决各科教学的时间分配,保证各学科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学时的分配主要根据各学科在实现培养目标上的地位、作用、学科性质及知识、技能的数量和难度以及教学上的要求。

学生正常的学习负担,每周课内外应控制在 48 小时以内。因此,周学时不宜过多,以免学生因自学时间太少而影响学习深度与独立思考,导致负担过重而影响身体健康。周学时数究竟多少方为合适,应视专业、年级而定。文科的周学时数一般应少于理、工科,因为文科需要阅读的参考书较多;高年级的周学时数一般应少于低年级,因为高年级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较强,应当有较多的时间自学。

  1.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的具体结构形式。过去我们称它为学科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按照教学计划所要求的学科,规定各门具体学科内容的一个具有指导性的文件,包括各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安排、实践活动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并把这些内容按照章节、题目系统连贯地表述出来。

教学大纲是一门学科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 知识、技术的范围、深度与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1. 教学用书的选编

(1)教科书的选编。

教科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从而影响着我们培养人的素质。因此,我们要把教科书的选编看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选编教科书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择好编写人员。编写教科书是一项复杂、艰苦、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这就要求编写者既有各科学领域、有一定学术成就的学者专家;又有懂教育学、心理学,了解学生特点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小学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这些人除了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外,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事业的责任感。还要有较强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能有条理、有顺序地把要讲的概念原理等写清楚。

②选编教科书、要处理好几种关系。a、处理好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科学性是指教科书上的知识是科学上已有定论的,具有真理性的知识;并按照科学的逻辑体系和学科的逻辑体系来编写。这两种逻辑体系不同,学科的逻辑体系不仅要反映科学本身的逻辑体系,还要体现教学规律、原则、方法上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要求。思想性是指在编写时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使教材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思想和道德精神,更好地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形成。

b、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这要求编写的教材既有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理论观点,又要有事实和材料。这些事实、材料要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用事实说明理论,用理论统帅事实。

C、广度和深度的统一。教科书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规律,要为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所接受和掌握。因此,在编写教科书时,一定要处理好广度和深度的关系。既不要把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水平估计过高, 也不要估计过低。这二者都会使教科书不适应学生的需要。相反地,适度的深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合适的广度能适应学生的求知欲。

d、稳定性和时代性:在教科书中,占很大比重的基础知识应该相对稳定。但是,编写时还要考虑教科书的时代性,把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吸收到教科书中。例如在我们国家,中学数学教科书引入了集合的概念、微积分、概率统计等初步知识。

e、教科书的编写,还要为求通俗易懂,文字表达简练,准确,流畅,要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生动有趣。在形式上,还要注意美观,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

  1. 学校作息时间的编排
  1. 校历的编制。

校历是学校学年或学期工作计划进程表的简称,它是学校管理计划中重要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安排。是学校学年或学期工作计划的总体缩写和具体化,是学校实施计划管理的总的高度表。编制一个科学实用的校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既可以稳定学校各项工作的秩序,保证学校各管理职能活动的正常运转;又可以对教学计划的完成和教学过程的进行,在时间上起保证作用。

校历编制的主要依据:①现行教学制度规定的学年或学期的起迄时间;

②上级机关给学校本学年或学期的工作任务、指示和要求;③学校工作计划和各职能部门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活动;④各年级和各学科教育、教学进度计划的重要工作和重要活动;⑤学校和社会的常规性重要活动、传统的节假日等。

校历编制的一般要求是:①要体现学校工作的特点。以教学为主,全盘考虑、统一安排、突出重点;②要有严格的时间性。校历具有较强的时间性, 因此,其编制最好在开学前就完成,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及师生公布,严格按此实行;③要有严肃性。校历一经决定公布,除非重大特殊情况,一般不得轻易变动。

校历的编制,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①表格的编制。

校历大都采用表格式,其编制步骤是:首先,确定两个学期的起迄时间。我国现行学制规定的学年是秋始夏终。学年共五十二周,分两个学期:第一学期秋季开学(一般在校生于八月底开学,新生于九月初入学)。春节前十天左右结束;第二学期春季开学(一般在春节后十天左右开学),升学考试前结束(一般在七月初结束)。由于我国民族传统风俗习惯,春节含于寒假之中,而每年春节时间前后均不相同,有时甚至会相差一个月,因此,各个学期的起迄时间应随春节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其次,按周期排出年、月、日的具体日历表。再次,按划分的学期时限,确定寒暑假的时间(起迄日期和寒暑假天数)。最后,编排出每个学期的周次进程表,即每学期的总周数及其顺序,一般中小学安排 20 个教学周。

××市××中学 1986 ~ 1987 学年度第二学期校历

周次

星期

备 注

2

16

17

18

19

20

21

22

2 月 16 日开学上课

3

23

24

25

26

27

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4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月 17 ~ 19 日全市运动会

20

21

22

23

24

25

26

4 月25 日、27 日、

28 日期中考试

十一

5

27

28

29

30

1

2

3

五·一劳动节放假一天

十二

4

5

6

7 8

9

10

十三

11

12

13

14

15

16

17

十四

18

19

20

21

22

23

24

十五

25

26

27

28

29

30

31

十六

6 1

2

3

4 5

6

7

十七

8

9

10

11

12

13

14

十八

15

16

17

18

19

20

21

十九

22

23

24

25

26

27

28

二十

7

29

30

1

2 3

4

5

期末总复习

二十一

6

7

8

9 10

11

12

期末考试, 7 月 11 日学期结束

②说明的编写。编写的内容主要包括:A.大型全校性活动的时间。例如学生的开学、注册、正式上课的时间;新生的入学报到、入学教育、正式上裸的时间;教学活动的周数(含课堂教学、其它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复习考试等);军训、劳动、毕业教育、全校运动会的时间;开学典礼、毕业典礼, 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活动与寒暑假起迄的时间等等。B.教导(务)处工作安排。例如开学初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期末复习考试和质量分析的时间;全校性观摩教学、班主任、家长会议的时间;学生视力和体格检查的时间等。C.总务工作安排。例如开学前校舍维修检查、学校经费预算和决算完成日期, 解决师生生活中重大问题的时间等。D.年级办公室和教研室有关重大活动的时间安排等等。

  1. 作息时间表。

作息时间表包括起床、就寝(有住宿生的学校),早、午、晚饭,上、下课,课间操,课外活动。

上课时间以 45 分钟为一节;

课间操包括视力保健操、广播操和素质操,约 20 分钟;

晨检 15 分钟,为班主任点名讲话时间。有的学校排早读或中学生收听时事广播。

每年 4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为夏时制时间,中午安排师生午休,下午 2: 30 上课,其他季节一般下午 2:00 上课。凡有时间变动,作息时间表均须重新编制印发。

无论坐班或不坐班,教师必须按时上课、参加规定的教研活动、学习和会议;班主任要在学生到校之前到校、学生离校之后再离校。

  1. 协调各项活动时间。

一所学校,有各方面的工作,为了贯彻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应该将各项活动作统一安排,使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举例如下:

教工党、团、民主党派组织生活在星期一下午第二节课后,每次活动两节课。

教工政治学习,在星期二下午第二节课后,每次活动两节课。

教师会议在星期四下午第三、四节,单周教研组会或全体教师会,双周年级组会或班主任会。全学期给工会小组安排两三次小组生活会,也在星期四下午。学生团、队活动在星期六下午,每月应有一次团、队活动。

学生班、校会在星期二下午第二节课,排在课程表上,单周校会,双周班会。班、校会应该开得生动活泼,讲求实效。

学生课外活动,包括体育活动,各种运动队活动、文艺、科技、学校竞赛活动或学术讲演,可以安排在星期一、三、五下午课后,每次活动时间为45 分钟至一小时,活动不要太集中,学生每人只许可参加一至二项活动,以免加重负担。

家长会时间可以安排在星期五下午或双休日。

每周活动安排

星 期

时间

活动内容

下午

党、团、民主党派组织生活

下午第二节下午第

三、四节

班、校会教工政治学习

下午第三、四节

学生课外活动

下午第三、四节

教工会议

下午第三、四节

学生课外活动

下午第一、二节

学生团、队活动

  1. 每周活动日程。

为使每周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校长责成教导主任于每星期六编制下周的活动日程,经校长过目后,作为“安民告示”,公布于每周活动日程黑板上或印成便条,发到各处、室和教研组及各班,使全校师生都能有所遵循。

教学环节的安排 - 图1

  1. 课程表

排课程表是正确组织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同生产单位要把生产的调度工作做好一样。一张课程表,体现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体现教与学的事理安排。排课程表是一项思想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校长或教导主任必须亲自过问。

校长、教导主任和担任排课程表的教务员要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教育政策、法令,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待工作要严肃、认真、负责,广泛听取师生对课程表的意见,不断积累经验,摸索规律,改进工作。

①排课程表的准备工作

掌握上级教育部门颁布的最新的教学计划,了解各年级开设的科目,各科每周的授课时数。

教学环节的安排 - 图2

根据新学期教师工作安排总表,掌握全校各科教师名单、每人任课的班级及每周授课时数,将每人任课班级、时数分别填写在个人课程表上。

掌握学校统一规定的全校性活动时间,(如校会,学生团、队活动和教师政治学习时间),教师个人课程表必须避开全校性活动时间。

教师参加业务进修活动(包括教材教法进修和上电视大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以及教师个人的合理要求,期末书面征求教师对下学期排课程表的要求和意见,由教导主任进行审查,凡是合理而又可能做到的要求,应该在排课加以考虑。

教学环节的安排 - 图3

②排课程表的原则和要求

课程表的安排首先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是最重要的原则。

星期

节次

上午

1

语文

体育

政治

2

语文

政治

3
4

下午

5
6

外语

数学

理化

7

外语

数学

生物

8

教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力量,课程表要尽可能为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创造方便条件。

排课程表的要求:要考虑减轻学生负担,文科、理科应该合理搭配,数、理、化三科作业较多,不要把这三门课排在同一天。

数、理、化、外语四乎最好排在上午,语文、政治、史地、生物等科上、下午都可以排,体、音、美三科不要排在同一天,最好排在上午第三、四节或下午;

如有自习课,最好排在上午第四节或下午,不要一天出现两节自习课。以上 2 条都是从学生方面考虑的,在课程表上应得到基本保证。

从教师方面考虑;应尽可能做到:

每周有六节课的学科(如数学)。每天排一节;语文有两节作文,可连排在下午或上午第三四节;其他三节要适当错开;每周有四节的学科,最好前三天排两节,后三天排两节,中间隔开一天;每周有两节课的学科,可以排成前半周一节,后半周一节;教师个人的课程表要尽量集中。

理、化、生三科有学生实验课,最好把同一年级的实验课排在同天天, 以便实验室管理员安排实验。

有的学校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不够,只能同时有三个或四个班上体育课,要有计划排好体育课,必要时可先排体育课。

一个教师教几个班的课,同一教材内容要教几遍,各遍的水平、质量可能不一样,不要使各科讲头遍的课都集中在一个班,应使各班课程表都有讲头遍的课,也有讲第二遍、第三遍的课。

有的教师兼任两个年级或两门学科的课,应使同一天不出现两个头,排面一、三、五一个头,二、四、六一个头。

新、老教师同教一个年级,应把老教师的课排在前面,新教师的课排在后面,使新教师能听到老教师讲课。

行政干部兼课,最好集中排课,使他们有充分时间做好行政工作。

③排课程表的具体做法

如果是两人共同进行,一人把住学生课程表,多从学生方面考虑课程表是否合理,这是主要的一面;另一个把住教师个人课程表,尽可能给教师创造方便条件。如有矛盾,两人协商解决。课程表排好之后,两人交换、校对, 消灭差错。如果是一人排课程表,则须同时考虑教师、学生两方面的要求。最后将各教学班课程表抄送各班和班主任,将教师个人课程表抄送教师和教研组。课程表上都要注明使用日期。同时也要抄送校长室和教导处全校各班课程表和教师个人课程表,以便听课。

课程表排好之后,要力求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不得轻易变动。如有必要, 经教导主任许可后,星期六以前应把变动的课程表,通知师生,下星期一开始执行。

④学校常规工作月历

中小学都以 8 月 1 日做为学年开始,次年 7 月 31 日做为学年终了。本月

历自 8 月起排,而新学年的准备工作,有些于七月已经开始,与旧学年的结束工作交错进行。

本表所列,均属带季节性的常规作,至于教育、教学等工作研究,无时间限制,本表不载,校长可以根据便利条件自行安排。

本表所列各项工作,有的须校长直接抓,有些则由有关部门分别去做, 但校长须有重点地加以研究,或进行督促检查。

8 月

  1. 进行新生录取、编班和迎接新生的准备工作。

  2. 教导处排课程表、制订校历和作息时间表;准备教师记分册、学生考勤册、学籍卡片、学生手册、学生证等;做好发证册、课本的准备工作。

  3. 总务处维修教室和操场设备;根据各班人数配备课桌椅,备齐教学用具,做好收学费的准备工作。

  4. 开学前开行政干部会、教师会,总结上学年工作,讨论制订新学年工作计划;各处、组分别制订本处、本组的计划。

  5. 组织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参加补考,并确定升留级。

  6. 开学前,各班组织部分学生清扫教室。

8 月 1 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27)

  1. 月 5 恩格斯逝世纪念日(1895)

9 月

  1. 开学典礼,正式上课。

  2. 迎新工作,新生入学教育。

  3. 贯彻学生守则、课堂常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稳定教学秩序。

4、学生课外活动开始

5、安排学生体检。

  1. 月 3 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

  1. 月 9 日 毛泽东逝世纪念日(1976)

9 月 10 日 中国教师节(1985)

10 月

  1. 开秋季运动会。

  2. 北方各地学校做好取暖准备。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1949)1 日、2 日放假两天

  1. 月 19 日 鲁迅逝世纪念日(1936)

  1. 期中考试各考试科目进行质量分析。

  2. 开家长会。

  3. 秋季旅行。

11 月 7 日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节(1917)

11 月 12 日 孙中山诞辰纪念日(1866)

  1. 月 18 日 恩格斯诞辰纪念日(1820)

12 月

除夕各班分别举行欢庆活动,也可举行全校或年级的文艺会演。12 月 9 日一二·九学生运动纪念日

(1935)

  1. 月 22 日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1978)

12 月 26 日 毛泽东诞辰纪念日(1893)

1 月

  1. 期末考试,考前进行复习,考后各科进行质量分析。

  2. 组织班主任写操行评语。

  3. 教导处登记学生成绩,造成绩统计表。发家长通知书和学生寒假作业。

  4. 结业式,开始放寒假。公布假期活动。

  5. 总务处清点教室及操场设备,进行假期维修保管。

1 月 1 日 元旦放假一天

1 月 8 日 周恩来逝世纪念日(1976)

1 月 21 日 列宁逝世纪念日(1924)

  1. 教导处排第二学期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准备教师记分册、学生考勤册;做好学生注册和发课本的准备工作。

  2. 总务处备齐教学用具,做好收学费的准备工作。

  3. 开学前召开行政干部会、教师会,总结第一学期工作,制订或修订第二学期工作计划,各处、各组制订本处本组计划。

  4. 开学前各班组织部分学生清扫教室。

  5. 第二学期开学,进行开学就序工作。

自 3 月 12 日—清明,各地根据气候条件进行植树。

3 月 5 日 周恩来诞辰纪念日(1898)

3 月 5 日 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1963)

3 月 8 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1909)女教职工放假半天

3 月 12 日 孙中山逝世纪念日(1925)

3 月 14 日 马克思逝世纪念日(1883)

  1. 月 18 日 巴黎公社成立纪念日(1871)

4 月

  1. 春季旅行。

  2. 开春季运动会。

  1. 月 22 日 列宁诞辰纪念日(1870)

  1. 期中考试后各科进行质量分析。

  2. 开家长会。

  3. 组织毕业班复习工作。

5 月 1 日 国际劳动节(1889)放假一天

5 月 4 日 中国青年节,中学放假半天

5 月 5 日 马克思诞辰纪念日(1818)

  1. 月 9 日 战胜法西斯德国纪念日(1945)

6 月

1.根据下学年规模和招生任务,研究教师和班主任的配备。确定后,于放假前分别向有关教师打招呼。

  1. 月 1 日国际儿童节,小学放假一天。

6 月 14 日 联合国日(1945)

  1. 期末考试,考前进行复习,考后各科进行质量分析。

  2. 组织班主任写学生操行评语。

  3. 教导处登记学生成绩,造成绩统计表。发家长通知和学生署假作业。

  4. 评选“三好”学生。

  5. 结业式。公布假期活动。开始放暑假。

  6. 总务处清点教室及操场设备,进行假期维修保管。

  7. 招生考试,组织阅卷。

  8. 送高三毕业生参加高考。

  9. 组织不及格学生补课。

7 月 1 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1921)

7 月 7 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1937)

5.课程表

学校的课程表,是一个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和其他各项活动的“指挥调度表”。它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为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以及教师的教学时间而制定的制度化表格。

课程表的内容包括,一周内每日上课的科目及秩序,每次上课的起止时间和休息时间,每次上课的地点及任课教师的姓名,班会、周会、课外活动、团队活动时间和自习课节数等。课程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科学地编排课程表,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1. 课程表的内容。课程表主要包括各类课程的组成、课时的分配以及活动总量的计算这几方面的内容。

①学习活动总量的计算和分配

学习活动总量是学生在校期间用于学习各类课程所需要的全部时间量。学习活动的总量可分为学年活动总量、学周活动总量和学日活动总量。

a、每学年的学习活动总量

在每学年所包括的 52 周内,首先要保证中小学寒暑假所需要的时间。小学、初中每年的寒暑假分别为 11~12 周,高中共计 10~11 周。其次,要除去国家规定的节假日(中小学每年各 1 周)。其余时间即可作为学习活动周

(简称学周)。

每学年活动的总量的计算公式是: 学年活动总量=周活动总量×学周数b、每学周的学习活动总量

每学周学习五天,休息两天。每周五天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堂教学、校内自习、校内活动和晚自习等形式。这四种学习活动时间之和就等于每学周的活动总量。

c、每学日的活动量

每学日的活动量等于白天的学习活动时间(6~7 小时)与晚自习时间之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每学日的时间分配(按小时计)可参照(表 3~7)

②各类课程的时间分配

根据各类课程在育人效应上的差别和成化中小学课程结构的要求,各类

课程在小学和中学所占的学时可参照下述比例:

分科课程的学时占80%左右; 小学

活动课程的学时占20%左右。

中学分科课程的学时占80%~85%; 活动课程的学时占15%~20%。

③各学科的合理组合

中小学各学科的组合是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使各学科、各科目间建立必要的横向联系与合乎逻辑的纵向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主要要求是:

a、根据一定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各类学科的时间比例。b、恰当安排同类科目及相关科目的学习顺序。

c、合理安排各年级的并开科目,保持并开科目之间的横向联系。d、前后年级的同类科目及相关科目的紧密衔接。

e、不同学段之间同类科目及相关种目的紧密衔接。

中小学每学日的时间安排

每日时间

分配

各级学生

睡眠时间

(小时)

娱乐就餐时间

(小时)

白天学习时间

(小时)

晚间自学时间

(小时)

小学生

10

5

6 ~ 7

学生自定
初中学生

9

5

7

同上

普高学生 8

5

7

同上

大学生 8

4

7 2 ~ 3
  1. 课程表编排的程序。编排课程表是教学部门进行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一项业务性、科学性很强的教学组织工作。它既要服从于教学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各门课程性质的差异和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并且还要顾及到教研室、教师某些可能满足的合理要求和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因此,课程表编排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合理组织教学过程的时间、空间、人力和物力,如何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益问题。一般来说,课程表的编排主要要经过以下的工作程序:
  1. 应当充分地准确地掌握有关教学的资料。要排好课程表,首先应掌握以下情况: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各系、各专业、各年级必须开设的课程、学科总课时及每周节数;任课教师姓名、所教科目及班级数以及各班级的学生人数;全校的教学设备、仪器、活动场地以及全校各类教室的数量、座位和分布情况等。

  2. 合理安排具体的编排顺序。首先在掌握校内外各种会议制度、各种全校性活动的基础上,把集体活动,例如政治活动、学术活动、教研室活动等时间,在全校总课程表内排定。其次根据学校的整体情况,先安排合班上课的课程和。再次根据学校设备条件,把受设备条件限制的课程,如实验课、见习课、实习课、体育、音乐等课程排出。最后按年级排课程表,先排跨年级任课教师的课程。后排担任同一年级教师的课程,最后排只教一个班的教师的课程。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先后,是一般工作顺序,而不是先排的占用较好时间,后排的占用较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