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连锁信
“张爱华!你的信。”背着书包的李红手里举着一封信,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
“我的信?谁会给我写信呢?”张爱华把眼睛从书本上抬起来望着李红,困惑地摇摇头。
“真的!是传达室孙大爷让我捎给你的。奇怪的是上面没有发信人的地址。喏!接着。”
“什么?匿名信?我的天!是不是里边装着炸药呀?”本来就胆小的张爱华,脸都给吓白了,手也没敢来接信,只是死死地盯着它,好像要看出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哎呀!你真是胆小,现在哪儿还有什么恐吓信,我替你拆开。” 性急的李红等得不耐烦,三下五除二,撕开了信封,展开信纸,正要递给张爱华,忽然,她的手停住了,惊叫道:“嗨!是一封匿名连锁信!”
正在上早自习的同学们乱了,呼啦一下子围住了她俩,屏住呼吸, 都紧张地看着李红手里的信纸。信,是这样写的:
“这是一封连锁信,请不要把它中断,将有幸福从天而降。收信人照抄 20 分(份),父母亲朋都可以,不留本人地址。务须在 36 小时内记(寄)出,您将会得到幸福。否则,就会有灾难降临。这决不是迷信⋯⋯ 此信是瑞典的一位老教授寄出⋯⋯”
“哈哈,我从报刊上看到过这种信,可人家随信都要寄出一元钱或一件礼物呀!”“博士”一边说一边使劲抖落信封,但什么也没有倒出来。
“我也在少年报上见过,一模一样!但是,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 这事也会出现在咱们这个外人连名字也不知道的小山村里呀!”一位同学说着,脸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惊奇。
“这可怎么办呢?”张爱华求救似地望着大家,语音里带着几分哭腔。
一句话引起大家的议论纷纷:你说写,他说不写,各有各的理儿, 七嘴八舌地争论着。弄得张爱华望望这个,又瞅瞅那个,不知到底怎样做才好。
“张爱华,你还是写了吧。你看信上的例子:‘一位老农民按规定方法寄出信后得了 20 元,另一个将信中断后丧了命,而他的妻子寄出后
也得了 20 元;还有一位青年学生,发出信后被大学录取了;而一位小姐不信,将信撕掉,不久也暴亡了⋯⋯’有凭有据。何况咱们眼看就要期末考试,写了,万一考个全优不就更好了吗?否则⋯⋯”一位女同学说。
张爱华真被说动了心。她拿出纸来,铺在课桌上。 “唉!你们女生就是这样,平时说起迷信来,谁都说不信。可是遇
上点什么事,就都成了兔子胆了。就这么一张信纸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
子,真没出息!要是换了我,早就把它撕了!”一位男生讽刺地说,倒还真有点男子汉的气慨。那位女生脸一红,没吱声。
“照我看,以咱们集体名义写几封,要有福大家同享,每人得一份; 要有灾祸咱共同分担,每人分它几十分之一,这不就减轻了吗?”都急死人了,王玉刚还没忘记开玩笑。
但是,这句话似乎提醒了大家,竟有人同意试试看。但是立刻被驳回了:“得了,得了,还想让别人也吓得坐卧不安,这也未免太缺德了!”同学们一听,说得也在理,便谁也不言语了。张爱华咬着笔杆在那
发愣,不知到底怎样办才好。
这时,一直沉默、也是班里鬼点子最多的王顺开口了:“我看这封信是假的。为什么呢?大家想想,信既是从瑞典寄出,而又是什么教授写的,那他一定要用本国文字,那么第一个接信人必须要翻译好才能寄给别人。那么,我们可断定,这个人的文化程度一定不低。可值得怀疑的是信里为什么有很多错别字:‘份’写成‘分’,‘寄’写成‘记’。至于那些例子,纯粹是瞎编,根本没有什么根据。这一定是有人借此造谣,闹得人心惶惶,影响大家学习⋯⋯”
王顺的分析理由充足,证据确凿,使同学们的疑虑、担心打消了许多。张爱华也不像刚才那样惊惶失措了。
“这样吧,咱们来个实验。”班长胸有成竹地说。 “实验?”同学们有些惊疑。 “不写信,三天过后,看大家出什么事,看看这封信到底灵不灵。
注意,千万别让老师知道,免得影响实验。” 大家听了都拍手赞成。
⋯⋯
难熬而又让人感到新奇和担心的实验开始了,大家做事都特别小心仔细。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互相询问,看出了什么事没有,需要不需要帮忙⋯⋯歪打正着,班里打架骂人的少了,同学们的心都向温暖的集体靠拢了,班内团结互助的气氛增强了⋯⋯连老师都有些吃惊。
这样,一天、两天,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一些人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
到了第四天早晨,同学们都早早地来到学校,好像期待着什么似的, 听着班长点名。
“50 名 , 一 个 不 少 !” “哦!我们胜利了!连锁信是骗人的!”同学们不禁欢呼起来。张
爱华激动地把连锁信“哧儿,哧儿”地撕了个粉碎。 “别笑了,我出事了。”王玉刚的话,有如晴天霹雳,同学们都愣
愣地看着他,班里静得怕人。玉刚摘下了帽子,慢慢摸了一下,故意哭丧着脸说:“爸爸给我剃了个光光的和尚头。”
“哈⋯⋯”同学们被囚禁的笑声,又冲破喉咙。笑声是那样清脆动人,那样朗朗开心!这笑声溢出教室,冲出校园,久久地回荡在湛蓝的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