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吗
盼了整整五天,终于可以回家了。辛红望着整理好的书包,想着女孩子就是这样,拿得起来放不下。好容易盼到周末,还要拿这么多书回家去。男生就不一样,连个包包都不拿,挥挥手走人,多潇洒。唉!羡慕归羡慕,书还是要往回背。把背包甩到肩上,挤入匆匆行走的人群⋯⋯人们像归巢的倦鸟,在这个残阳如血、寒风凛凛的周末黄昏,个个
竖起衣领,裹紧大衣。恍惚中,听到有人在叫她的名字——“辛红,辛红”。她扭头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是——“李野”,她的脸上显出非常吃惊的表情,嘴巴张了一张,没再说出什么。这时,李野越过人群, 向她这儿走了过来。
李野是辛红初中的同学,也是同桌。那时的李野在班上是个风云人物。因为他短跑的速度非常快,成了(三)班运动会的主力军。也因此, 尽管他上课常常和老师作对,自习常常搞出些怪声,成绩常常挂出红灯, 还是让他当了班上的体委。尽管李野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毛病,但他
对同学,对集体的热情却是深深让(三)班的同学们折服,只是初三毕业时,他放弃了上本校高中的机会,而和本家叔叔去做了买卖。而辛红自己,则考到了现在的这所高中。
“辛红,好久不见了!”“是呀,转眼都两年了。李野,过得还好吗?看你这身行头,还不错吧?”“哎,从早混到晚,不像你们,是真真正正的在生活。”“你要去哪儿,回家么?”“对,我们同路,一起走。”
两个阔别两年的昔日同窗又走到了一起,只是从外表上看起来又有些不太协调:一个西装革履,一身名牌;另一个则是一条洗得泛白的牛仔裤,一件长过膝盖,看上去很臃肿的防寒服⋯⋯
好不容易挤到车子上,两个人“偏安一隅”。李野开始叙述他的经历。“才到深圳的时候,听不懂人家说话不说,满口普通话还会给自己惹祸上身。没想到深圳那么开放的地方也要欺生。我们原打算在深圳做点买卖,卖些服装什么的,但是后来才发现根本站不住脚,因为既不懂广东话,又不能讲外语。第一次差点就被人骗签下合同,幸亏当地一个大学生救了我们。他无意中听到那些人的谈话,原来是让我们两个无偿地给那个人做五年的事。那个大学生以为我们有什么把柄落在那人手里,就问起我们,这才知道被人骗了。人世险恶,这是我第一次遇到。” “那后来呢?”辛红也跟着紧张。“后来那个大学生帮我们订到了一批服装,我们到广州去卖掉了。有了一些盈余,就回了北京一次。没多长时间,又回去了。时间长了,也能看出些端倪,不会再轻易受骗了。但是学到的东西不够用。真想再回到学校,多念点书。可是现在却身不由己了。”说着,他深深地叹息,眼光望向车窗外灯火辉煌的楼群,那眼中闪着一丝向往。“也许是漂泊的人,对家的向往吧!”辛红这样想着。有个人聊天,时间过得很快。李野到家了,辛红不知该说些什么,只默默地道了别。李野在车站一直目送载着辛红的车子走远。
鬼使神差地,辛红乘着车来到了初中的班主任孙老师的家里。孙老师依然住在那个一室一厅的小屋里。屋里除了书还是书。
孙老师见到她很是意外,两人谈起现在的生活,话题很快就扯到了原来那些同学身上。孙老师不无感慨地说:“你们这一届的孩子,不论是上了高中、中专的,还是像李野那样早早踏入社会的,都会碰到一些困惑或是困难。继续念高中的还好,只是准备着高考冲刺,生活模式和初中没什么不同。而中专生呢,少了升学的压力,却多了就业的问题, 同样不会有多轻松。像李野,走入社会,他要面对 的是这个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现实逼迫他必须学会与形形色色的人去交往,去相处,困难就更大。甚至于要用尽一生时间,去学习社会这本大书。同样的,步入社会这一关,是你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只是早晚不同。有些人走入社会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后劲不足,又返回学校,这也是常有的事。只是环境的改变,往往会改变一个人的心态。”孙老师的话给辛红很多的启示。今天见到李野,又让她想到了那个 17 岁就出嫁了的伶俐见到她时说的一句话:“还记得我吗?”是呀,还记得吗?浓妆艳抹的伶俐的确美了许多,差点让辛红认不出。但实际上,他们昔日一同笑、一同闹、一同为集体而付出的画面是那么熟悉。但如今眼前活生生的人却那么的模糊,像一个一个不可触摸的影子。是谁变了呢?
辛红带着这个问题,睡得很不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