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古玉矿物的光性常数

1982 年,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利用矿物光性测定法,成功地鉴别出一批江苏省吴县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古玉器的玉质,并对某些玉器原料的产地提出了新的看法。如,有一件玉管,通过光性鉴别,发现玉质不是高岭石,也不是软玉,而是由蛇纹石组成的岫玉,加上其他方法配合鉴别,提出玉料可能来源于江苏镇江所产的绿色岫玉经火烧而成的白色“火烧玉”。测定古玉矿物光性的方法是一种“晶体光学法”。许多有经验的岩石学

家、矿物学家及宝石学家,都充分利用矿物“薄片”(一种磨成 0.03 毫米厚的矿物小薄片),放在偏光显微镜下鉴定。在偏光显微镜下不仅可以观察矿物的颜色、多色性、结构、结晶习性等,而且通过一些辅助设备如费氏旋转台等)和辅助方法(如油浸法等)测定出矿物的折光率、重折率、消光角、轴性、色散等一系列的光性常数,从而令人非常信眼这种鉴别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获得进一步研究玉质特征和探索玉料来源地的科学数据。

在晶体光学原理的指导下,现今测定矿物光性常数已有完整的已知数据可供鉴别未知矿物时查对。不过,掌握具体的鉴定方法,不像测定比重和硬度那么简单,鉴定人员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具体方法和鉴别技术,在《晶体光学》、《光性矿物学》、《油浸法》、《费氏旋转台》等专门书籍中均有详细介绍,对此感兴趣的考古工作者可以参阅, 在此不做赘述。当前,出土的古玉要测定矿物的光性常数都送交地质部门鉴别。为了考古工作者阅读鉴别报告方便起见,现将我国传统玉石主要组成矿物和常见宝石矿物的已知光性常数分别列成表 14 和表 15,供查对数据时用。但必须说明,表中的重要光性常数都是《光性矿物学》中的数据,并非实测数据,但所有实测数据,通常均超不出这些常数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