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

我国远在奴隶社会初期就有了历法,“干支纪年法”,又称“甲子纪年法”,便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一种古老的历法,这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因它与我国的农事活动有密切关系,故又通称“农历”。我国古代的历法以哪个月为一年的开始,曾经几度变更。汉武帝改用太初历,重按夏代历法, 以正月为岁首,此后约两千年间,一直沿用了下来,俗称“夏历”即由此而来。“农历”与“夏历”是同一回事。“干支纪年法”就是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0 个字(总称“天干”)同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2 个字(总称“地支”),两两相配,依次组合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以至癸亥等六十个名号,用来纪年的一种方法,这 60 个名号又称为“六十甲子”。“六十甲子”分别代表 60 年,为一个周期;然后再从甲子到癸亥,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如清朝建国于公元1616 年,这一年是丙辰年,60 年后的 1676 年便又是丙辰年了。如前所述, 干支纪年是以天干与地支名号错综参互、两相搭配而成的,所以又叫“六十花甲子”。中国人习惯把 60 岁的人称为“年满花甲”,由来即在于此。相传, 干支为远古先人所创,到黄帝时始以干支相配。东汉以前仅用它来纪月、纪日,从东汉光武帝建武 25 年以后,开始为纪年,其后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按照干支纪年历法,大月 30 天,小月 29 天,平年为 12 个月,354 天或 355

天。比回归年少 10 天又 21 小时,故又设置闰年,每 3 年一闰,5 年两闰,

19 年七闰。民谚说:“三年两头闰,闰着又不闰,”就是这样来的。闰年为

13 个月,384 天或 385 天。我国古时候不仅用干支纪年、纪月,而且用来纪日、纪时。不过现在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已不常用,唯有干支纪年尚在使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正式采用公历纪年,即太阳历,简称阳历。但是,由于我国农历沿袭时间较长,人民已成习惯,并且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在采用公历纪年的同时,并没有明令废止实行农历纪年法。在我国广大农村,目前,“农历”还仍旧相当广泛地被使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