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朝鲜战争爆发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了。

朝鲜原是个统一的国家,1905 年日俄战争后沦为日本的保护国, 1910 年被日本吞并。直到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后,灾难深重的朝鲜人民才得到解放。不幸的是,朝鲜人民的命运没有引起大国的重视,只是原则同意,战后朝鲜将成为美、俄、英、中四国共同控制的托管国,时间约为 25 年左右。

随着太平洋战争接近尾声和苏军参战,美国和苏联仓促达成协议, 对朝鲜实施联合占领。美国五角大楼的一位陆军上校查尔斯·博尼斯蒂尔武断地选中了北纬 38 度线作为分界线。这不是一条自然疆界,而是博尼斯蒂尔从地图上找到的。这条线似乎很合理地将这一国家划成两部分。苏联从未正式接受这条界线,但在实际上他们是遵守这条分界线的。就这样,大国用人为的、漫不经心的方式,把统一的朝鲜分割了,从此产生了无休止的冲突,造成了数不清的人间悲剧。

1945 年 9 月 4 日,约翰·霍奇中将指挥的美军第 24 军的一支先遣队

乘飞机到达汉城的金浦机场。9 月 8 日,第 24 军的主力部队乘船抵达汉

城的小海港仁川。到这时,苏军已用武力解放了朝鲜北纬 38 度线以北地区,并封锁了边界。南北之间很少有接触,美军同苏联红军在欧洲易北河胜利会师那样的感人场面没有了。

1945 年 12 月,美苏协商后达成协议,在对朝鲜托管 5 年后,举行决定这个国家前途的自由选举。

1948 年 5 月 10 日,在美国的支持下,南朝鲜首先开始行动,他们选出一个新的国民议会。5 月 31 日议会开会,选举美国人抬出来的李承晚博士为议会主席。李承晚那年 73 岁,曾在国外流亡多年。议会起草了一

部新宪法,并选举李承晚当“大韩民国”的总统。1948 年 8 月 15 日,李承晚宣誓就职时,麦克阿瑟还专程由日本飞到汉城出席了李的就职仪式。麦克阿瑟在讲话中谈到:“隔绝南北朝鲜的人为障碍(指三八线) 必将予以撤除。”李承晚在谈话中明确提出“北进统一”的口号。

对于南朝鲜的分裂活动,北朝鲜针锋相对。1948 年 8 月 25 日,北朝

鲜经选举成立了最高人民议会, 9 月 9 日以金日成为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到了这年年底,美苏军队先后撤出了朝鲜半岛,只留下了人数不多的军事顾问团。就这样,朝鲜作为一个民族是获得了独立,但作为原来一个统一的国家,现在却彻底分裂了。

美军撤走后不久,“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对李承晚的采访谈话, 在谈话中,李承晚引用了麦克阿瑟的话:“就我本人而言,我愿做我所能做的一切来帮助和保卫朝鲜人民。我将像保卫美国或加利福尼亚免遭侵略一样去保卫他们。”这一令人吃惊的表白也许是麦克阿瑟为了恫吓北朝鲜人而发表的,但它与华盛顿的政策是背道而驰的。这一言论使杜鲁门、艾奇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感到惊愕。事实上,华盛顿已将麦克阿瑟在朝鲜的责任明确地限定为:在动乱情况下,撤出美国平民和军事人员。

关于国家的前途,北朝鲜曾提出,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条件下举行全朝鲜普选,以实现南北朝鲜和平统一。北朝鲜的建议没有得到韩国的响

应,他们坚持要“北进统一”。

为了“北进统一”,韩国积极扩充军备,加紧战争准备。1948 年 11

月底,议会通过了武装部队组织法,设立了国防部。到 1949 年年中,军

队的规模已扩大到 10 万人,编成 8 个师,这支军队得到了价值 1 亿美元以上的美国剩余装备,并得到了美军顾问的“指导”。

面对韩国的战争威胁,北朝鲜也作了充分的准备,认识到必要时也得通过战争来实现祖国统一。到 1950 年,朝鲜人民军已拥有 13.5 万人,

编为 10 个师,它拥有 150 辆苏制 T-34 型坦克,大量的重火炮和至少 180 架飞机。

从 1950 年起,南北朝鲜间的关系日趋恶化,双方在三八线附近不断

发生武装冲突,这些冲突随时都可能演变为全面战争。1949 年 3 月 1 日, 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同英国记者沃德·普赖斯会晤时发表的谈话,完全改变了他以往向李承晚做出的,他将“亲自”前去援助南朝鲜的保证。在谈到美国在远东的“防线”时,他说:“这一防线起自菲律宾,一直经过琉球群岛,其中包括主要防御堡垒——冲绳,然后再折返,通过日本和阿留申群岛直到阿拉斯加。”“折返”这个词,显然把朝鲜排除在防线之外了。麦克阿瑟这次谈话至少部分地代表了美国政府的观点。美国一直认为朝鲜没有什么重要战略意义,对朝鲜问题一直不太重视,当南北朝鲜之间爆发战争的危险迫在眉睫时,美国政府才认识到朝鲜形势的严重性,并开始积极加强韩国的军事力量。

1950 年年初,美韩两国先后签订了《美韩临时军事协定》、《美韩经济援助协定》和《美韩共同防御协定》。5 月,美国经济合作总署朝鲜分署署长约翰逊向国会作证时说:“用美国武器装备起来,由美军顾问训练的 10 万南朝鲜军队已经做好准备,随时都能参战。”美国国务卿杜

勒斯于 6 月 18 日前往韩国视察了三八线。第二天,他在韩国国会发表演说时声称:“美国将在物质上和道义上援助韩国⋯⋯,只要你们在争取人类自由的伟大历程中继续发挥出色的作用,你们决不会是孤立的。” 6

月 21 日杜勒斯从汉城来到东京,他告诉麦克阿瑟,南朝鲜军队已做好充分准备来对付北朝鲜的威胁。

6 月 19 日,就在杜勒斯发表演说的当天,北朝鲜向韩国提出建议: 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愿派协议团去韩国协商,但韩国不予理会。在北朝鲜看来,杜勒斯汉城之行的目的是鼓动韩国开战。

1950 年 6 月 25 日早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表了第一份有关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向北方发动了进攻的新闻公报:“南朝鲜政府国防军,于 6 月 25 日凌晨 3 点多,沿三八线全线向北方地区发动了突然袭击。

在海州西部、金州方面、铁原方面,已深入三八线以北地区 1 至 2 公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务省,已命令共和国警备队击退侵入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敌人。”

北朝鲜军队在受到攻击后,立即进行反击。在用重炮轰击后,坦克和步兵击溃了敌人的进攻,并跨过三八线,摧毁了韩国军队的阵地。在人民军的强大攻势下,除少数韩国军队顽强抵抗之外,大多数都溃逃了, 所有的重型武器装备都遗弃了。

战斗开始后 6 个多小时,南北朝鲜交战的消息才传到东京。那天见到过麦克阿瑟的国务院官员威廉·西博尔德后来写道,将军对此并不“十

分在意⋯⋯相反,麦克阿瑟满怀激情地表示,他相信韩国军队能够振作起来并坚持下去”。当然,朝鲜的事务并未交麦克阿瑟负责,他的责任仅仅是在必要时下达命令撤出在汉城的 1500 多名美国人,他才能轻松地说这些话。当时正在日本访问的杜勒斯,得到消息后,立即致电艾奇逊: “如果韩国人无力阻止这次进攻,即应动用美国军队,哪怕会招致苏联人的反击。”

不断从朝鲜发来的报告表明,这一次形势要严重得多。麦克阿瑟根据自己的职权,下令立即向韩国运送大批弹药,并命令他指挥的美国海空军为运送弹药的船只护航。他向华盛顿报告说:“敌人的兵力使用和战略企图都是令人担心的。”

美国政府得到消息后,迅速作出反应。首先它利用苏联因抵制联合国安理会,于 1 月份撤回其代表的机会,在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操作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北朝鲜军队对韩国发动的武装进攻”;呼吁交战双方立即停火;同时要求所有成员国为执行这一决议“提供一切帮助”。次日,杜鲁门总统主持召开了国家安全会议,会后向麦克阿瑟发去了第 1 号指令:指定麦克阿瑟指挥在朝美军的一切行动,继续向韩国提供弹药;组成军事调查团,去韩国了解事态发展和提供必要的援助; 动用包括海军、空军在内的武装力量,确保美国人撤离韩国时的安全。紧接着,联合国安理会在美国的操纵下,再次通过决议要求成员国向韩国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以“击退武装进攻”。随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参战。随即,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麦克阿瑟下达了第 2 号指令:“为了直接支援韩国军队,要以远东海、空军攻击越过三八线的北朝鲜军队。行动的目的是,把北朝鲜军队从韩国赶出去。”

美国之所以如此迅速地决定干涉朝鲜的内战,这正如杜鲁门声称的:他决定介入这场冲突,并不单单为了一个小小的韩国,而是要借此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美国学者韦格利后来指出:“在共产党和非共产党世界之间的边界上,很难再选到一个比北朝鲜更好的地方,作为利用美国军事力量挫败共产党军事冒险的战场了。”

6 月 28 日,南北双方交战的第四天,朝鲜人民军已攻下汉城。在东

京的麦克阿瑟也感到问题严重了,在接到华盛顿的指令后,这位服役 50

年,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70 岁老将军,立即行动起来。他下令海军、空军立即出动,并在韩国设立由约翰·查奇领导的前线指挥部,负责指挥美军作战和为韩国军队提供援助。

为了掌握交战情况,麦克阿瑟决定亲临前线视察。6 月 29 日,天气不好,不宜飞行。助手们极力劝麦克阿瑟等天气好些再去,但他认定的事情是没有人能说服他改变的。他直接给专机驾驶员安东尼·斯托里中校下命令,要他立即起飞,飞行员只好服从命令。那架著名的“巴丹” 号专机载着麦克阿瑟和他的参谋长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空军司令乔治·斯特拉特迈耶中将等 15 名随行人员飞向硝烟弥漫的战场。

当斯托里中校驾驶“巴丹”号专机准备在距汉城 32 公里的水源机场降落时,北朝鲜空军的两架苏制雅克战斗机出现在水源上空,斯托里中校赶紧把飞机拉起来,加速飞离机场。飞机上的人都很紧张,睁大眼睛盯着向他们飞来的雅克战斗机。飞机由一个小点,逐渐变大了,这时有人默默地祈祷着:“上帝啊!请您保佑。”当年日本帝国的海军大将山

本五十六的座机,是在有 6 架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被美国飞机击落, 而葬身大海的。现在这架孤单单的毫无战斗力的运输机,是否也会有遭到同样毁灭的命运呢?麦克阿瑟平静地半躺在座椅上,吸着那久已不用的玉米芯制的大烟斗,轻轻吐出淡蓝色的烟雾,对战斗机的出现毫不在意。司令官的镇静自若,使得飞机里气氛有了缓和。他知道在空中自己只是一名乘客,一切都要看飞行员如何应付了。也许是上帝发了慈悲, 雅克战斗机又转身向水源机场飞去,在那扫射一阵,又投了几颗炸弹, 才向北飞去,“巴丹”号没有被发现。专机在上午 11 点着陆。麦克阿瑟一行下飞机后,立刻赶到设在一所小学校里的美军前线指挥所。李承晚总统、美驻韩国大使穆西欧和美国军事顾问团高级顾问,早已在那里等候他的到来。斯托里中校担心雅克战斗机再返回来,击毁“巴丹”号专机,在麦克阿瑟等人下飞机后,便立即起飞返回东京去了。

在学校的教室里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后,麦克阿瑟对在场的人说: “让我们到前沿去看看,要想对战争情况作正确判断,惟一的办法就是到前线去看看他们怎样作战。”他们乘 3 辆破旧的汽车,向北面 48 公里

处的汉江驶去,汉江在北朝鲜控制的汉城以南 1.6 公里。他们穿过大批逃难的人群和溃退的韩国军队,来到一个小山顶上,从那里可以听见迫击炮的射击声。他们在那里逗留了约一个小时,视察了韩国军队的防线。然后他返回水源机场,“巴丹”号正等候在那里。下午 4 点,着陆 4 小

时 45 分钟后,麦克阿瑟一行乘“巴丹”号专机返回日本。

去朝鲜视察后,麦克阿瑟一行亲眼看到了韩国军队不堪一击的现实情况,开战只有 4 天,10 万人的正规部队中,只有 1 万人还能与总司令部保持联系,其余已不知去向。麦克阿瑟认识到:“韩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耗尽⋯⋯他们即使得到空军和海军的支援,也不可能阻止敌人的迅猛攻势。”他在 6 月 30 日给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的电报中提出建议,要“守住目前防线并在今后确保夺回失地的惟一办法,就是向朝鲜战场派出美国地面战斗部队⋯⋯我建议立即派一个团的战斗部队增援上述至关重要的地区,如有可能,再从驻日部队中抽调两个师的兵力,及早作好反攻准备。”当华盛顿正犹豫不决的时候,麦克阿瑟的建议促使杜鲁门总统下了决心。

6 月 30 日,华盛顿给麦克阿瑟下达了第 3 号指令:可以派有限的地面部队到韩国,主要任务是确保通讯联络畅通,保卫釜山港和飞机场; 可以用海、空军攻击北朝鲜,但不得接近中国和苏联边境。在随后召开的国家安全会议上,又批准了麦克阿瑟的要求:从驻日美军中抽调两个师的兵力投入朝鲜战场;同时决定,使用海、空军力量封锁北朝鲜海域。

当时,在日本只有 11 万人的美国占领军,其中大部分属于第 8 集团

军,司令官是沃尔顿·沃克中将。该集团军下辖四个不满编师,即第 1 骑兵师,第 7、第 24、第 25 步兵师和 7 个防空营。麦克阿瑟接到指令后, 立即命令由威廉·迪安少将指挥的第 24 步兵师出动。迪安在 7 月 1 日派

出的先遣支队乘飞机到达釜山后,立即向北赶到 190 公里外的大丘前线;

随后第 24 师主力部队于 7 月 2 日、3 日两天陆续到达朝鲜,威廉·迪安少将担任所有地面部队的指挥官。

这时,韩国“陆军本部”已撤退到水源,并在汉江一线组织防御, 等待美国援军到来,朝鲜人民军于 6 月 30 日开始,兵分多路同时强渡汉

江,于 7 月 4 日攻占水源。7 月 5 日在汉城以南 50 公里外的乌山地区,

朝鲜人民军同美军第 24 师先遣支队交火,并迅速突破美军防线。美军在

遭受到重大损失后,被迫仓皇撤退。美军第 24 师先遣支队指挥官史密斯中校曾经说过:“朝鲜人民军一见到我们,就会狼狈逃窜。”这种看法当时在美军中是普遍存在的。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第一仗就遭到惨败, 这使麦克阿瑟等人大为震惊。麦克阿瑟在向华盛顿报告时承认“北朝鲜军队可以和上次大战中任何优秀的军队相媲美”,他已经感到釜山阵地很难守住,要打赢朝鲜战争光靠第 8 集团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向华盛顿提出要再派一个拥有 4~5 个满员步兵师的集团军、1 个空降兵团、3 个坦克营以及增派飞机、军舰等要求,而且越快越好,以实现他海陆空立体作战和两栖登陆的作战方案。

在麦克阿瑟为争取增加兵力而伤脑筋的时候,华盛顿的一些决策人物都怀疑朝鲜战争可能是苏联“声东击西的一招”妙棋,目的是把美军牵制在亚洲,从而削弱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力量。如果美国把过多的军事力量投入朝鲜半岛,那不是上了苏联的圈套吗。美国的战略重点毕竟还是在欧洲,所以对麦克阿瑟的增派兵力的要求未予答复。7 月 7 日,在美国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组建“联合国军”的决议,7 月 8 日,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朝鲜人民军于 7 月 7 日发起大田战役,直逼锦江。麦克阿瑟又紧急

调第 25 步兵师和第 1 骑兵师入朝。这时驻日本占领军只剩下第 7 师担任守备任务,兵力空虚。麦克阿瑟再次请求华盛顿增援,在信中毫不掩饰他的愤怒,使用强硬的措词,说如不给援兵,巴丹的悲剧就会重演⋯⋯ 这次华盛顿有了答复,在强调欧洲军事地位的重要性后,答应满足他的部分要求,同意增派第 2 步兵师、第 1 陆战旅和 3 个坦克营归他指挥。这时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兵力已得到明显加强。麦克阿瑟任命沃克将军为驻朝美军总司令,统一指挥美军和韩国部队。

大田是朝鲜南方的战略要地,是韩国的临时首都。朝鲜人民军很重视这次战役,人民军总司令金日成亲临前线指挥。7 月 13 日,人民军利用美军第 25 师刚到朝鲜还没有展开之际,发挥夜战、近战的优势,避开美国空军飞机的袭击,于夜间强渡锦江成功。同时,兵分三路迂回至大田城的南、西、北侧,7 月 19 日完成了对大田的包围。20 日拂晓,人民军开始对大田发起总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美军第 24 师先用大炮轰击后,然后再用坦克开路,企图夺路突围,但退路已被切断。在白刃格斗中,美军装备优势起不了作用,结果美军遭到惨败,损失大炮 200 多

门,坦克 20 余辆,有 3 万多人伤亡或被俘,连师长威廉·迪安少将都成

了俘虏。第 24 步兵师实际上已被全部消灭了。在战斗中,美第 25 师和

第 1 骑兵师被阻击在外围,未能发挥增援作用。对第 24 师的覆灭,麦克阿瑟非常心痛,但他不承认失败,而用花言巧语把这场灾难说成是一场卓越的狙击战,打得巧妙而且勇敢。

正在朝鲜人民军同美韩军队激烈交战期间,美国政府得到情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准备进攻台湾,以消灭逃到那里去的国民党残余部队。美国政府认为在这个时候,如果中国的国共两党交战,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于 7 月 27 日,命令麦克阿瑟将他的第 7 舰队部署在台湾海峡, 以阻止那里可能发生的战争。杜鲁门总统也不再提“不干涉中国收复台

湾”的立场,公然提出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并推行“台湾中立化”政策。

“台湾中立化”政策受到共和党人的大肆攻击,他们说杜鲁门和艾奇逊先是“丢掉了”中国,现在又来束缚蒋介石的手脚,他们认为只要有了美国的援助,国民党就能“光复大陆”,重新夺回中国,为什么不放手让蒋介石去干呢!杜鲁门在压力下作出一些让步,同意向蒋介石提供军事援助,向台湾派出军事调查团,允许国民党飞机对大陆进行侦察, 但不许空袭。

在这种形势下,麦克阿瑟认为有必要到台湾去同蒋介石磋商一些问题,给蒋介石鼓鼓气。经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杜鲁门和艾奇逊都不知道),他于 7 月 31 日率一个由 16 人组成的盟军总司令部代表团前往台湾。他们分乘两架飞机出行,其中一架是“巴丹”。因为天气不好,飞机迟到了一个半小时,蒋介石亲自到台北机场候机厅里恭候。飞机降落后,麦克阿瑟同蒋介石握手时说:“您好,大元帅。感谢您到这来迎接我。”

麦克阿瑟同蒋介石进行了两天会谈,还由宋美龄出面举行了正式国宴招待他们。后来惠特尼写道:“大元帅在这样盛大的社交场合英语讲得十分蹩脚,但他的夫人作为女主人却光彩照人,这才弥补了一些遗憾。”

关于麦克阿瑟访问台湾一事,艾奇逊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他们“大为吃惊地从 8 月 1 日的新闻报道中看到麦克阿瑟将军到了台湾,吻了蒋夫人的手,并同她丈夫举行了会谈”,艾奇逊还写道:“大元帅从台湾得意洋洋地宣称,由于我们能再次同老战友密切合作,胜利就得到了保证。”杜鲁门写道:“这一切意味着——许多报刊也这样认为——麦克阿瑟摈弃了我的使台湾中立化的政策,而他却热衷于一项更冒风险的政策。”

对于麦克阿瑟发表的不负责的言论,杜鲁门感到十分气愤。当麦克阿瑟了解到对他的一些批评或攻击言论后,他认为有必要“纠正”那些“错误言论”,因此发表了一个声明。在声明中,他说了许多向政府挑战的话。这些话更气得杜鲁门暴跳如雷。在 1945 年 6 月,杜鲁门刚上台不久,他就在考虑,“对那个趾高气扬、权势很大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先生究竟该怎么处理。”杜鲁门还说过:“我们居然不得不派这个自命不凡的老顽固出任要职,真是太令人遗憾了。我真不明白,罗斯福当年为什么不把温赖特调出来,而让麦克阿瑟去为国捐躯。”

在当时,一气之下杜鲁门完全可以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也许是顾忌到他有非常高的威信,杜鲁门表现出极大的克制。8 月 4 日,他派出助手艾夫里尔·哈里曼前去东京,向麦克阿瑟解释美国的政策,并征询他对远东问题的看法。杜鲁门还让国防部给麦克阿瑟发去一份措词强硬的电报:“为了国家的利益,决不允许美军采取可能引发全面战争的任何行动。”

哈里曼在东京同麦克阿瑟会晤后,在一份备忘录里向杜鲁门报告说:“麦克阿瑟认为我们对待蒋的态度是粗暴而又轻率的,这样做并没有改善我们的国际地位⋯⋯关于如何处理台湾问题和如何对待大元帅问题上,我们仍有意见分歧。他答应按总统指示精神行事,但不是心悦诚

服的⋯⋯作为军人,他服从总统的命令。”对此,杜鲁门很不放心,8 月 13 日,又让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去一份指令:未经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不得在台湾派驻美军。

麦克阿瑟访台风波刚刚平息,半个月后,他又惹出事端。8 月 17 日, 麦克阿瑟接到“第 51 届全国参加对外作战老兵大会”的邀请,请他到芝加哥参加大会并发表讲话。他没有去参加会议,却给大会发去了一封供宣读的信。麦克阿瑟在信中谈到:“台湾若落在敌对国家的手中,那它就好比成了一艘位置理想,可以实施进攻战略的不沉的航空母舰和潜艇支援舰,依靠它,就可以挫败冲绳和菲律宾友军的防御或反攻作战行动⋯⋯那些鼓吹太平洋绥靖政策和失败主义的人提出这样乏味的论点。如果我们去保卫台湾,我们就会失去亚洲大陆。没有比这毫无价值的说教更荒谬绝伦的了。说这些话的人不了解东方。东方人尊重和服从富有进取心的,坚定有力的领导人,而最蔑视那些胆小怕事和优柔寡断的领导人,这就是东方人的心态,可惜他们不能理解。”

这一信件原准备在 8 月 28 日发表,但在 8 月 26 日就透露给了新闻界。杜鲁门和艾奇逊得到消息后感到非常吃惊和恼怒。杜鲁门后来写道: “他从台湾的立场出发,要求实行一项军事侵略政策⋯⋯我毫不怀疑, 全世界读到这封信都会这样理解,而这封信的本意也一定是这样的。” 杜鲁门还写到:“我曾认真考虑过解除麦克阿瑟将军远东战区司令官的职务,由布莱德雷将军接替。我将只让麦克阿瑟继续指挥对日本的占领, 把朝鲜和台湾从他手中拿过来。但经过仔细斟酌后,我决定不走这一步。这样做势必要把他降级,而我无意伤害麦克阿瑟将军本人。”

经过研究,杜鲁门认为命令麦克阿瑟正式“收回”那一发言,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这样做虽然无法阻止它的传播,但至少可以明确表明华盛顿不同意信件的内容。

8 月 26 日,华盛顿向麦克阿瑟发去了不同寻常的命令:“美国总统指示你撤回致‘全国参加对外作战老兵大会’的信件,因为信中关于台湾的一些提法与美国的政策和在联合国的立场是相对立的。”麦克阿瑟接到命令后“感到极为惊讶”,他向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提出抗议, 说:“以这种方式撤回发言是一严重错误,何况信中表达的观点纯粹是我个人的观点。”华盛顿没有让步,麦克阿瑟被迫正式收回了那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