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海底金银库(热液矿床)

早在 1948 年瑞典“信天翁”号在红海发现有些地方海底温度高达 40℃, 那里的沉积物中含有多种金属。1963 年和 1966 年美国“发现者”号和“链” 号在红海进行更详细的调查,证实了“信天翁”号调查结果,并把这种沉积物定名为金属软泥,它含有金、银、铜、锌、铁等属。1973 年~1974 年,美国和法国联合用潜水器在大西洋中脊发现块状热液矿床。1978 年美国、法国和墨西哥联合用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好几处海底发现巨大块状热液矿床。其中一个矿体 1000 米,宽 200 米,高 35 米。铁的平均含量 35%,铜 10%,矿床

总量 2500 万吨,每吨价 155 美元,总计 39 亿美元。从此以后,各国纷纷出

动,四处调查,前后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发现 33 处热液矿床。矿床总

体积达 3932 万立方米。由于它们分布范围广,储量大,品位高,不仅含有铁、铜、铅、锌等金属,而且还有珍贵的稀有金属和金、银等、难怪被人们称为“海底金银库”。

海底热液矿床主要形成在大洋的中脊——海底正在张开的裂谷处。这个地方,地壳最薄,熔融的岩浆从地球内部不断涌出,形成新的海洋地壳。这种地球内部来的物质即含有多种金属,又有很高温度,当它们接近海底表层时,海水通过细小的裂缝向下渗透,与地球内部来的高温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其中的金属被淋滤出来,形成富含金属的热液。这些热液从孔隙中喷射出来, 成为一座座富含金属的烟筒状的堆积体。喷出孔的寿命一般只有几年,喷出的高温热液与冷海水接触,温度便降低,其中被溶解的金属便沉淀海底堆积成矿。

开发热液矿床比锰结核有更多的好处:

①热液矿床一般分布在水深只及锰结核一半的 2500 米处,矿体是立体

的,凝聚在一起,分布密度比锰结核大 1000 倍。

②形成热液矿床的过程只有几十年、几百年,而锰结核生长速度慢得很, 100 万年才生长几毫米。

③热液矿床主要形成于大洋中脊,据此,在长达 8 万公里、宽达数百公里的海岭上都有可能发现,开发前景大得很。锰结核分布虽广,但具有商业开发价值却只 1000 多平方公里。

④热液矿床中含有锰结核所没有的金、银等贵重金属,铜的品位比锰结核约高 10 倍。而且冶炼比锰结核容易。

总之,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经济上看,开发利用海底热液矿床均优于锰结核,所以有人称它为“深海采矿业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