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海水制盐)

人必须每天吃盐,才能维持体液的正常盐分。人的血清中含盐 0.9%。所以浓度为 0.9%的盐水叫做生理盐水,注射用的就是这种生理盐水。健康人每天需要补充 10~12 克盐。盐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胃液中的盐酸就是由盐产生的,盐酸不仅有帮助消化的作用,而且有杀菌作用,它能杀死随食物进入胃里的细菌。所以食盐不仅是重要调味品,也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物质。

古代的人,缺少制盐的技术,而对含盐极富的大海,却没有盐吃。那些远离海洋的人,盐就是“宝”,是“宝中之宝”。公元六世纪,撒哈拉南部,1 两食盐可换 1 俩内金。阿比西尼亚曾以盐砖作通用货币,用 3~5 块盐砖能买回一个奴隶。古代有些国王就餐,盐便放在他的面前,同桌吃饭,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坐在盐的附近。盐成了区分人的地位的标志。有些国家用盐支付工资,古罗马士兵领饷就是领盐。难怪英文“工资”(salaiy)一词是从“盐”

(salt)演化来的。那时候,盐的特殊地位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人们随

身带着一包盐,驱邪压惊,就像护身符一样,遇上不幸,就轻轻呼唤:“我要吃盐,我要吃盐”。就像今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菩萨保佑”一样。如果有人不慎把盐罐子碰翻了,打碎了,那就预示着大祸将要临头。

盐在工业上的用途很广,需要量更多。它是化学工业中纯碱、烧碱和盐酸的基本原料,生产化学肥料氯化铵离不开它,生产有机合成产品氯乙烯、聚氯乙烯离不开它,生产氯丁橡胶也离不开它。此外,肥皂工业、染料工业、钢铁工业、皮革业、陶瓷业等等都需要盐,所以人们称它“化学工业之母”、“生活生产之宝”。

我们说盐是:“宝中之宝”,也许有的少年朋友会笑:1 块钱买 1 斤, 哪有这么便宜的“宝”?是的,工业发达的今天,盐是最便宜的,海水中的盐多的不得了,世界海洋平均盐度为 35‰,1 吨海水里面含了 70 斤盐,如果把所有的海水中的盐提取出来覆盖在大陆上,那足有 150 米厚。但我们仍要称它是“宝中之宝”,因为它的用途、它对国计民生的意义实在太大,别的东西无法取代它。

从海水中取盐,最普通的是采用太阳蒸发法,先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日晒风吹,盐分不断加大,变成苦卤,苦卤再晒,排除氧化铁、硫酸钙之类的杂质,析出盐分,使之成为氯化钠结晶,便得到海盐。还有采用其他方法的,如前苏联、瑞典这些高纬国家采用冷冻法,日本因温度和降雨条件不利, 不适宜用蒸发法,所以主要采用电渗析法。冷冻法和电渗析法既是海水淡化的方法,又是海水盐制的方法,两道工序一次完成,一箭双雕,利益倍增。

我国海岸线长达 18000 多公里,海滩平坦辽阔有大量土地可以开辟为盐田,气候也适于晒盐,特别是渤海、黄海沿岸,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生产食盐,极为方便。

我国海水生产食盐的历史悠久,相传公元前 4000 多年夙沙氏就教民煮海水为盐,从福建省发掘出土的古物中即有熬盐工具,证明早在仰韶时期,当地已用海水煮盐。春秋时期,秘仲作了齐桓公的宰相,专设了盐官煮盐。大约到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废锅灶,建盐田,改火煮为日晒。

我国过去多采用涨潮纳水,人工扒盐,手推车运等一套老办法,盐民十分辛苦。现在已经实现机械化生产,电力机械扬水,收盐机扒盐,水力管道运输,产量大大增加,年产量 1000~1500 万吨,居世界首位。我们还在盐场新建了一批化工厂,生产氯化钾、氯化镁、芒硝、溴素等多种产品,在综合开发、充分利用海水资源方面取得了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