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宝地北京
北京市有着丰富的地热能源,除著名的小汤山温泉区,北京市内的地下, 地热也很丰富。据记载,至少在 300 多年前,就有人发现了小汤山温泉并加以利用。现在,小汤山温泉疗养院不仅用地热温泉洗澡,治疗疾病,还用来冬季取暖。小汤山的疗养院的理疗楼就不是用烧锅炉的方法取暖而是用温泉水取暖。水温达 50℃的泉水从西泉眼抽出后,压入到总面积 1400 平方米的二层楼的暖气管道,在房间内循环散热后,给住院疗养的人带来温暖,然后流到另一个泉眼,循环使用,在冬天室外气温达零度以下时,室内温度能达到 18℃,一天可节约煤炭 500 千克。
北京的地热能源还成了脱贫致富的法宝。朝阳区曾有一个水产工作站, 养殖产于莫三鼻给湾的非洲鲫鱼。但常常是“养”死的多,存活的少。原来这种热带鱼喜热不喜冷,只适合在水温 25~33℃的温水中生活,如果水温低于 15℃,它就“肚皮朝天”一命呜呼。因此,很令人头痛。因为北京地区除夏天外,地面池塘中的水很难达到 25~33℃这个温度范围。这样,一到冬天, 所有非洲鲫鱼都难逃过“鬼门关”。为了养殖这种娇惯的宝贝鱼种,过去都是在天气转暖时,用飞机从南方把鱼苗送到北京。这样一来,这种鱼的价格就更贵了。
1973 年冬天,朝阳区水产工作站终于醒悟过来,想起了地热温泉,何不用地下热水养非洲鲫鱼呢?于是马上进行试验。经过三个冬天的努力,非洲鲫鱼终于借助地下热水安全过冬,再也不必花高价空运鱼苗了。
小汤山的农民过去一直用地面自然水种水稻,由于水温低,生长期长, 产量也不高。70 年代,他们开始利用地下热水育秧,使育秧期提前 15 天, 800 多亩水稻亩产增加 100~200 千克,而且米的品质得到改善。
在北京站、新侨饭店、光华染织厂的地面下也有 48~58.8 ℃的地下热水,因水中含氡、硫化氢、氟和二氧化硅等有医疗价值的物质,对治疗皮肤病有明显疗效。首都医院等单位曾对 422 例牛皮癣患者进行地下热水治疗, 有效率达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