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笔记

女徒良梦

《汲冢琐语》

晋冶氏女徒病,弃之。舞嚚之马僮饮马而见之。病徒曰:“吾良梦。”马僮曰:“汝奚梦乎?”曰:“吾梦乘水如河汾,三马当以舞。”僮告舞嚚,自往视之。曰:“尚可活,吾买汝。”答曰:“既弃之矣,犹未死乎?”舞嚚曰:“未。”遂买之。至舞嚚氏,而疾有间,而生荀林父。

【赏析】

《汲冢琐语》“为诸国卜梦妖怪相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书中多记占梦、预测吉凶之事,本篇写冶氏女徒梦乘水的故事,情节曲折完整,结局出人意料,颇具情趣。全篇紧扣一个“梦”字做足了文章:女仆做梦、说梦;马僮问梦、传梦;舞嚚信梦、验梦。女徒是不幸的,病重被弃,命悬一线;女徒又是幸运的:因梦得救,喜得贵子,梦想成真,富贵双全。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信夫!

务光隐山

刘向《列仙传》

务光者,夏时人也。耳长七寸,好琴,服蒲韭根。殷汤将伐桀,因光而谋。光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汤曰:“伊尹何如?”曰:“强力忍诟,吾不知其他。”汤既克桀,以天下让于光,曰:“智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遂之,请相吾子。”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人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非义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位’,况于尊我,我不忍久见也。”遂负石自沈于蓼水,已而自匿。后四百馀岁,至武丁时复见,武丁欲以为相,不从。武丁以舆迎而从,逼不以礼,遂投浮梁山,后游尚父山。

【赏析】

殷汤在讨伐夏桀的时候,想让务光替自己谋划,但务光却说此事与自己无关,后来殷汤战胜夏桀,又将天下推让给务光,务光依旧坚决不纳,最后以死来表现自己的决心。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四百年后的武丁时代,务光却奇迹般的生还过来,武丁也想起用务光,但再次遭到拒绝。面对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三请而不入,幡动心不动,务光真隐士哉!后世那帮施展迂回战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读此不知有何感想?

江妃二女

刘向《列仙传》

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仆曰:“此间之人皆习干辞,不得,恐罹悔焉。”交甫不听,遂下,与之言曰:“二女劳矣。”二女曰:“客子有劳,妾何劳之有?”交南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傍,采其芝而茹之,以知吾为不逊也,愿请于之佩。”二女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菖,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与交甫。交南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诗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谓也。

【赏析】

汉水是条神秘的河流,在传说中,这条河里除了有叫做江黄的美人鱼外,还有许多男神、女神,如江郎神三兄弟,江渎神奇相,和两位不知名字的女神江妃。江妃的故事很优美,很富有诗意,说的是有个叫郑交甫的人在汉水边上遇见两位结伴游春的美女,郑交甫大胆地向她俩倾诉了自己的爱慕,那两个女子并不生气,还笑着解下系在身上的玉佩,赠给了他。可是一转眼,两位美女不见了,郑交甫接在手里的玉佩也不见了。作者把这次神奇浪漫的邂逅描写得飘逸虚幻,富有空灵之美。

江妃,一说为传说中的仙女,一说为天帝之女,居于洞庭之山,容貌美丽,天性活泼,常游于长江、汉水碧波之上,偶与世人相遇,颇有凡人之情。她们与郑交甫的一段文雅戏谑,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郑交甫也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作者在塑造他的时候,又使他具有文人风度。他偶遇美丽的江妃二女,便不顾仆人的劝阻,毅然下马,请求江妃二女解下身上的玉佩赠送给他,以作留念。选举动已经十分“轻佻”,但是作为文士,他在与江妃二女的谈话过程中,又不失礼貌与风度,因此他的轻佻举动并没有引起二位神女的不满。江妃二女客气的答话,俨然以江汉主人的身份,以礼相答,话中虽带有调侃,但却不失和善与温情。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得佩失佩,人去佩空,留给郑交甫的,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也把一段缠绵相思留在了后人的心中:“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阮籍《咏怀八十二》之十四)

吹箫引凤

刘向《列仙传》

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风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风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焉。

【赏析】

这是一段拨动了无数人心弦的爱情故事:箫史,秦国一级“鼓箫”家,紫红的乐坛“明星”,翩翩少年;弄玉,秦朝第一公主,一位萧乐爱好者,狂热的“追星族”,如花似玉。

有一天晚上,弄玉独坐在“凤楼”中,对着满天的繁星吹箫。夜里静悄悄,轻柔幽婉的箫声好像一缕轻烟,飘向天边,在星空中回呀荡的。隐约中,弄玉觉得,自己并不是在独奏。因为,星空中似乎也有一缕箫声,正与自己合鸣。当晚,她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英梭少年,吹着箫,骑着一只彩凤翩翩飞来,箫声悠悠,听得弄玉芳心暗动,于是也拿出箫合奏。他们吹了一曲又一曲,非常开心:这是一个多甜美的梦呀!弄玉醒来后,不禁一再回想梦中的情景,对那位俊美少年再也不能忘怀。秦穆公知道女儿的心事,成全了这对梦中情人。知音相遇,伉俪情深,秦国的山林溪边、蓝天、夜空,处处回荡着优美的箫声。“此曲只应天上凝有,人间那得几回闻”,箫声凤鸣,终于引来凤凰一群,萧史和弄玉双双乘鸾跨凤,载着他们一路箫声,飞入万里晴空……从此,凤凰就成为夫妻美满婚姻的象征,也成了文人骚客笔下常见的意象。鲍照有《箫史曲》云:“箫史爱少年,嬴女宏童颜。火粒愿排弃,霞雾好登攀。龙飞逸天路,凤起出秦关。身去长不返,箫声时往还。”又江总诗云:“弄玉秦家女,箫史仙处童。来时兔月满,去后凤台空。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东周列国志》上有“弄玉吹箫双跨凤,赵盾背秦立灵公”的长篇铺衍。

吹气如兰

郭宪《洞冥记》

帝所幸宫人名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如兰。身轻弱,不欲衣缨拂之,恐体痕也。每歌,李延年和之,于芝生殿唱《回风》之曲,庭中花瓣皆翻落。置丽娟于明离之帐,恐尘垢污其体也。帝常以衣带系丽娟之袂,闭于重幕之中,恐随风而去也。丽娟以琥珀为佩,置衣裾里,不使人知,乃言骨节自鸣,相与为神怪也。

【赏析】

宫人丽娟,年轻、貌美、聪明伶俐,体态轻盈,歌艺出众;雄主刘彻,潇洒倜傥,风流多情。作者在描写丽娟体态轻盈时,用“玉肤柔软”,手不能触摩,衣带不能束身;汉武帝伴她游玩,需用衣带系着她的衣袂,或者二人联袂而行,否则丽娟就会“随风而去”,宛如一对世间情侣。在描写丽娟的容貌时,没有使用倾城倾国之类的形容词,而用了“吹气如兰”四个字;写丽娟出众的歌唱天才时,用“声振花木”来形容,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丽娟,汉武帝的宠妃,一位红歌星,颇似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亭亭玉立!我们眼前似乎飘动着曹植笔下“洛神”的倩影:“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洛神赋》)

高山流水

韩婴《韩诗外传》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莫景之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于世无足以鼓琴也。

【赏析】

“高山流水遇知音”,家喻户晓;伯牙子期,千古流传。琴声嘈嘈,你怎知我心巍然激昂?琴声切切,你又怎知我心洋洋忧思?源源的琴声淌成悠扬的音溪,涓涓的音溪又汇成音乐的长河。洋洋浩浩,汤汤广瀚,飞翔的琴声在巍峨的山峰下,在清江芷岸边汇成一个古典的商籁,一个心与心瑜璧互映的典故。寂寂高山巍巍在,逶迤流水去不还。伯牙绝弦而去,与其说是是对故人长辞的心恸,无宁说是于浊世中意外的满载而归。“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荀子·劝学》),是乐声的魅力呢,还是承载其中的情意?

金屋藏娇

班固《汉武故事》

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旦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赏析】

这是发生在汉武帝年幼时的一件趣事,汉武帝出生于乙酉年的七月初七,正和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七夕”节是同一天。“七夕”是指牛郎织女相会之日,其意义恰似西方的“情人节”。汉武帝在四岁的时候,被封为胶东王,有一次,长公主问他是否想要娶妻,武帝回答说想,长公主遍指周围长御百余人,但汉武帝皆说不行。后来问及长公主自己的女儿阿娇,汉武帝说:“若得阿矫为妻,当建造金屋以保藏。”长公主听后大悦,亲自请求汉景帝答应这场婚事。后世常用“金屋藏娇”来形容男子对女子的珍爱之情。

七十欲学

刘向《说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丽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赏析】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师旷以诗一般的语言,把人生三个阶段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能不为这种严肃的生命态度而肃然起敬吗?这位终年生活在黑暗中的盲人乐师,内心充满光明的火焰。师旷不盲哉!

李冰斗神

应劭《风俗通》

秦昭王听田贵之议,遣李冰为蜀守,开成都县两江,溉田万顷,无复水旱之灾,岁大丰熟。江水有神,岁须取童女二人以为妇,不然,为水灾。主者白出钱百万以行聘,冰曰:“不须,吾自有女。”到时,装饰其女,当以沉江水,径至神祠,上神座,举酒酹曰:“今得傅九族,江君大神,当见尊颜,相为进酒。”冰先投杯,但澹澹不耗,冰厉声曰:“江君相见,当相伐耳。”拔剑,忽然不见。良久,有两苍牛斗于江岸。有间,冰还,汗流,谓官属曰:“吾斗疲极,当相助也,若欲知我,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绶也。”主簿刺杀北面者,江神遂死,后复无患。蜀人慕其气决,凡壮健者,因名冰儿。

【赏析】

李冰是我国古代一位功绩卓著的水利科学家,笔记为我们讲迷了他勇斗江神的故事。李冰在秦昭裹王任命他为蜀郡郡守后,便领着群众,治理危害人民的岷江,修建都江堰,兴利除害,造福人民。篇中的“江神”,是自然灾害以及吞噬人民生命和财产的罪恶化身。李冰是为了人民利益,敢于和大自然作斗争的勇士。面对江神的无理要求,李冰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但是江神得寸进尺,在反复退让后,李冰“化牛斗江神”,但因力量有限,败阵后又请下属官员帮助,方才除死了江神。

如今都江堰前有一座二王庙,供奉的是李冰和他的儿子李二郎。李冰父子已经被打扮得像个冠冕堂皇的帝王。李冰是西蜀郡守,相当于现在的厅级领导;当时,周朝天予也不能称帝,秦国的最高统治者只可称王,小小一任地方官员,有什么资格称“二王”呢?神是人造的,后世的皇帝为了表白自己的圣明,往脸上贴金,不惜搬出死人,封赠名号。当然,李冰父予和这个是两回事,他们做了对社会有益的大事,祭奠他们的是感恩戴德的老百姓;一帮皇帝却偏偏跑来凑热闹,反正王位是虚的,白白送给死人,既做了顺水人情,又骗取了臣民的信任。皇帝们的小算盘一打,李冰父子便双双升王了。如果他在天有灵,一定觉得这一身装束滑稽可笑。一方百姓的顶礼膜拜虽说有些夸张,但真诚可信;而那些治家无方、治国无德、骄奢淫逸、鱼肉黎庶的帝王们,却滥用前贤的名声来愚弄百姓。面对李冰,能无愧乎?

举案齐眉

皇甫谧《高士传》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遭乱世,受业太学,博览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其所亡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为少,鸿又以身居作,执勤不懈。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归乡里,执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丑,择对不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下请,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孟光”。居有顷,乃共人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仰慕前世高士,而为四皓以来二十四人作颂。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肃宗求鸿不得。乃易姓远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间。有顷,又去适吴,居皋伯通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疾,且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于嬴博之间,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旁。

【赏析】

提起“举案齐眉”这句成语,眼前自然会浮现出成语的两个主人公——梁鸿和孟光。梁鸿在平陵一带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慕他才华横溢,风度翩翩,不知有多少怀春少女,早已将芳心暗许;又不知有多少上门提亲的人,踏坏过多少他家的门槛。同县孟氏有女,生得黑胖,并不笑貌,却力大能举起石臼。家中几次为她择偶,她都不满意,年纪三十仍未出嫁。就是这样一桩在今人看来颇不般配的婚姻,居然成就一段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的千古佳话。奥妙何在?

全篇近500多字,作者首先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了梁鸿的性格。他淡泊名利,视功名富贵如敝屣;他为人耿直诚恳,不以利损德。这样一位黄金“王老五”,赢得孟氏女的芳心,发出了非伯鸾不嫁的誓言。婚后俩人志趣相投,互相体谅、互相敬重。即便在隐居的日子里,男耕女织,乃至靠“为人赁舂”为生,日子虽然清苦,但依然鱼水相得,其乐融融,堪称亘古第一“模范夫妻”。

举案齐眉,是属于自己的敬重。这敬重中体现着婚姻的质量和人的质量。柴米夫妻多年的平凡生活会磨蚀去很多情调、很多浪漫,但每一对夫妻在岁月的返璞归真中都会留存属于自己的互相敬重。这敬重不会因岁月而磨损,是因为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更好的情操,保持美好的情操。那情操是获得社会尊重的基本,那情操是为人之本,也是为妻为夫之本。——对举案齐眉的理解便是这样。

严光偃卧

宣甫谧《高士传》

严光,字子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同光武游学。及帝即位,光乃变易姓名,隐逝不见。帝思其贤,乃物色求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光也,乃遣安东玄纁聘之,三反而后至。司徒霸与光素旧,欲屈光到霸所语言,遣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光不起,于床上箕踞,抱膝发书。读讫,问子道曰:“君房素痴,今为三公,宁小差否?”子道曰:“位已鼎足,不痴也。”光曰:“遣卿来何言?”子道传霸言,光曰:“卿言不痴,是非痴语耶?天子徵我,三乃来。人主尚不见,当见人臣乎?”子道求报,光曰:“我手不能书。”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光曰:“买菜乎?求益也。”霸封奏其书,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卧所,抚其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而言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徵,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赏析】

严光是东汉初年的隐士。他在年少时,是东汉“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白日探讨学问,晚间同榻而眠,交谊甚笃,要是换了今天,在某些人的眼里可是难得的资本,别说跑项目,少说也能拿到大把大把的批条。可这位严子陵就是不为所动,躲得远远的,害得光武帝一通好找。当严光被刘秀发现后,刘秀便派人带着厚利屡次相请,才勉强而至,这时以前认识严光的一个叫司徒霸的人,要严光和他来谈心。此时司徒霸已官至三公,但严光在接到司徒霸派来侍者送来的信时,却“与床上箕踞,抱膝发书”,读完信后才与客人说话,最后甚至连回信都不愿意写。就是那位如今贵为天子的老同学,放下“龙架子”亲自上门,仍是高卧不起,同榻而卧时将一双将臭脚丫子伸到光武帝的肚皮上。最后无可奈何地给了严光一个谏议大夫的职务,相当于今天的中纪委书记,官职还不小,可严子凌却为了自己独立的人格,不愿为世务所累,一口回绝:“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跑到富春江边去过隐居生活。好在光武帝不是晋文公,还不至于放火烧了富春山,严光也就得以躬耕垂钓于富春山中,留下一代名士风范。至此,我们在感念严子陵的心境淡泊时,不能不佩服光武帝的大度雅量。范文正公对此艳羡不已,再三致意:“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是啊,隐士,在现代社会是寻觅不到的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已经摧毁了隐逸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国文化不是提倡“大音希声,大象希形,大隐者隐于闹市”么?隐逸的情结却依然在继续嬗变繁衍。某巨贪东窗事发,还扬言:“官是做不成了,希望国家能够给我几十亩地……”是的,一个人如果在得意之时也能想到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名利面前淡泊一点,在私欲面前清寡一点,不是省去了许多忧愁烦恼么?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心灵上开辟出一方山林原野,使自己的灵魂不断地得到升华猝炼,怀点隐士的心情,我们也就找到了灵魂深处的精神家园。

汝归让金

皇甫谧《列女传》

广汉汝归者,汝敦之妻也,居世殷富,兄弟早孤,而嫂贪悭。敦以所受田宅奴婢,三百余万,悉让于兄,裁留园地数十亩,起舍耕作。土中得金一器,敦以示妻。妻曰:“本言让先祖所有也,此金非其所有耶?”敦曰:“固吾意也。”乃具担金于兄嫂。嫂初谓叔穷乏,来欲借贷,有不悦之色,见金而喜。兄乃侧然感悟,弃妻还金。

【赏析】

汝敦兄弟早孤,汝敦之家居世殷富,而敦之嫂却十分贪悭。所以,汝敦将家中的田宅奴婢,都给了自己的哥哥。自己只留了数十亩田园度日。一日,汝敦从土中挖出一器皿的金子,汰归认为这金子是从先人的遗物中得到的,理应归哥哥所有。于是,汝敦便将这金子放在担子中,送到自己的哥哥家。他刚到的时候,嫂嫂以为他是因为家中贫乏,前来借贷。因此面有不悦之色。后来得知是来送金子的,又十分高兴。汝敦的哥哥看到这种情况,心有所感,弃妻还金。故事情节简单,内容也无甚独特稀奇之处。但却在平平淡淡中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道理:能够经受住金钱诱惑的人,才能真正患难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