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自从马克思和他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以来,共产主义的狂飚吹遍了欧洲大地,而且愈来愈强劲。无数的热血青年投入或将要投入到新的革命洪流中去。科学共产主义刚刚问世,欧洲大陆就出现了革命风暴。科学共产主义在这场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经受了考验,并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是一位学者,他在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上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群众解放斗争的科学。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它给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指出了消灭一切剥削、压迫,争取彻底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是革命的领袖,由他所创立的理论在他的众多后继者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并成为地球上近半数人们所信奉的思想。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封建制度被铲除了,资产阶级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从 18 世纪 60 年代起, 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以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劳作,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产业革命产生了一对孪生子,这就是利益根本对立、矛盾不可调和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正如恩格斯所言:“产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的阶级,但是也创造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前者的产业工人的阶级。这个阶级,随着产业革命对一个又一个工业部门的占领,在人数上不断地增加;而随着人数的增加,它在力量上也增加了。”

1640 年,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1789 年,法国的资产阶级也举行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经过曲折的斗争,资产阶级建立了专政。他们通过国家机器,采用暴力,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许多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都发生了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是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一场技术革命。因此,生产力获得了迅速发展。1770—1840 年间,英国工人的每日工作效率平均提高 20 倍。1840 年,英国工业总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 45%,被称为“世界工厂”。

1820 年,法国的蒸汽机为 65 台,1847 年猛增到 4853 台。德国的莱茵河两岸的鲁尔等地区的采矿、冶金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也日趋尖锐。1825 年,英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

1837 年,又爆发了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危机的直接受害者仍然是劳动人民。恩格斯描述当时英国工人的遭遇是:“妇女不能生育,孩子畸形发育, 男人软弱无力,四肢残缺不全,整代整代的人都毁灭了。”资产阶级用他们的罪恶证明了“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831 年 11 月 21 日,里昂纺织工人为了使厂方同意实行新的计件工资率,改变恶劣的生活条件,高举着“做工不能生活,不如战斗而死!”的旗帜游行示威。资产阶级国民自卫军竟对手无寸铁的群众进行了野蛮的屠杀。工人们奋起武装反抗,举行起义,经过 3 天的激战起义失败了。

1834 年 4 月 9 日,里昂工人为了反抗政府颁布的禁止工人集会结社的法令,和营救被捕的工人互助会领袖,又举行了起义。工人们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政治要求。这次起义还得到巴黎、马赛等城市工人的响应。经过

6 天的巷战,起义又被镇压下去了。里昂工人起义标志着法国工人开始走上政治斗争的道路。

1838 年,英国的工人团体“伦敦工人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人民宪章”请愿签名运动,得到了人民的积极响应和拥护,在“人民宪章”上签名的人数有 125 万之多。但是,国会置人民的正义要求于不顾, 否决了对宪章的审议。1840-1842 年的经济恐慌使宪章运动再次兴起,且愈具政治性、组织性和群众性,“全国宪章派协会”成立,在请愿书上签名的达 300 多万人,然而国会再次否决了讨论“人民宪章”的正当要求。愤怒的

工人举行了罢工,但被镇压下去了。 1847— 1848 年的经济危机使宪章运动再兴高潮,有的地方提出了“不给面包就革命”的口号,但是,国会再次拒绝了宪章派的合理要求。英国宪章运动是“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的工人运动也发展起来。1844 年 6 月 4 日,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为反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举行了武装起义。他们捣毁工厂和企业主的住宅,销毁帐簿和财产契据,并同军警展开搏斗。这次起义坚持了 3 天被血腥地镇压下去了。因为这次起义直接反对私有制和剥削。所以, 马克思说:“法国和英国的工人起义没有一次像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那样具有如此的理论性和自觉性。”恩格斯也对这三次工人运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这些运动现在已经被看作现代化被压迫阶级即无产阶级的运动,被看作他们反对统治阶级即资产阶级的历史上必然的斗争的或多或少发展了的形式,被看作阶级斗争的形式。”

在这三次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不断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不仅建立了工会组织,而且还开始建立了政治组织,如英国的全国宪章派协会(1840 年), 法国的四季社(1837 年),德国的流亡者同盟(1834 年)、正义者同盟(1836 年)等等。很显然,历史发展到 19 世纪 30、40 年代时,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为争夺统治而斗争的第三个战土”了。也就是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无产阶级已经开始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在这一“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时期,由于实践,由于长期斗争的经验,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用科学的方法把这种经验总结起来,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用于教育无产阶级,这样就使无产阶级理解了社会阶级的剥削关系,理解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这时他们就变成了一个‘自为的阶级’”。(毛泽东语)

“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列宁语)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他们能够创立崭新的学说,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实践中完成了立场、世界观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来源,是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他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发展的源泉是“绝对精神”(又叫“绝对观念”)。这种“绝对精神”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是永恒存在着的。正是绝对观念的运动变化才产生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他认为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矛盾是万事万物运动和发展的唯一动力。他阐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至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这些都是他对人类作出的重要贡献,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但是他的辩证法思想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之上的。他认为整个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绝对精神”的发展,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费尔巴哈是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

表。他正确地论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批判了黑格尔所谓“绝对精神” 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在物质以外没有任何独立的“绝对精神”存在,物质决定精神。但是他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却又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因而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思想来源于英国的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英国杰出的古典经济学家。他们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他们在经济学史上的杰出地位。他们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家和工人对立的经济根源,这就是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而利润和工人的工资是相互矛盾的, 利润愈高,工资愈低;利润愈低,工资愈高。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以法国的圣西门(1760—1825 年)、傅立叶(1772-1837 年)和英国的欧文(1771—1858 年)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三位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叫做“本末倒置的世界”,“游惰者”过着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而劳动者则挣扎在饥饿、死亡线上。傅立叶尖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是由富裕造成的。欧文认为,“私有制使人变成魔鬼,使世界变成地狱”,是社会一切罪恶和贫富不均的总根源。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设想。

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应当劳动”,迅速改善最贫困阶级的物质、精神状况,用统一组织社会生产的办法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对人的管理应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来代替。傅立叶认为“在任何社会中,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程度”,预计在未来社会中,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乐生的需要。欧文认为,理想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公社组织,主张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并改善劳动者的劳动、生活条件。在他们看来,“理性”和“天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过去,就是由于缺少“天才人物”,才使社会陷入迷误、斗争和痛苦的境地。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也是不合乎理性和正义的。他们幻想通过说服教育和示范的办法,呼吁上层社会人士协助,使其理想变成现实。他们以为只要人们理解了他们的主张,剥削、压迫和邪恶就会自然消除。他们反对一切政治运动,反对阶级斗争,反对暴力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有益的内容。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的基本理论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没有这些思想理论基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

19 世纪 30~40 年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取得的成就,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时,对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都有了巨大的进展。特别重要的成就有:施莱登于 1838 年和施旺于 1839 年提出的细胞学说;1842 年迈

尔和焦耳发现的能量守恒转化定律;达尔文在 1844 年提出的物种可变的思想,后来形成为有名的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当时所有的自然科学成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自然科学方面的根据。

对历史科学深入细致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早在大学时,马克思就选修了德意志法学史、罗马法学史和近代艺术

史等。1843 年 5 月—10 月他对英、法、德、美、意大利、瑞典、波兰等国历史特别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行了认真而系统的研究。他所阅读的历史著作时间横跨从公元前 6 世纪到 19 世纪 30 年代 2500 多年,内容涉及到世界史上的各种重大事件。恩格斯在曼彻斯特时认真地研究了英国的历史,特别是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历史,从而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促进了唯物史观的创立。毫无疑问,历史科学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818 年 5 月 5 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的特利尔城的律师家庭里。12 岁时,他进入了特利尔中学。在这里,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 并开始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1835 年 10 月,中学刚毕业的马克思来到了“大学城”波恩,听从父亲的安排考入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他又转入了柏林大学继续学习法律, 在大学学习期间,他对历史和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37 年,马克思在柏林大学读书的时候,参加了柏林的“博士俱乐部”, 成为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作为青年黑格尔分子,马克思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

1841 年,马克思以《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区别》的毕业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这篇博士论文是马克思反对宗教反对专制制度的宣言书,他的主张与青年黑格尔派产生分歧,最终导致他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表明马克思已经成为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和坚定的民主主义者。

大学一毕业,马克思就一改青年黑格尔派纯粹理论批判的立场,而把理论与社会现实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1842 年 1 月,莱茵省的自由资产阶级在首府科伦创办了《莱茵报》。从 4 月份开始,马克思为该报撰稿,10 月 15

日,他担任了《莱茵报》的主编。从这时起到 1843 年 3 月 17 日辞去主编止, 又称为马克思的《莱茵报》时期。这一时期是马克思开始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时期。

由于《莱茵报》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加紧了对该报的干涉和迫害。马克思愤而于 1843 年 3 月 17 日声明退出该报。5 月底,来到了未婚妻燕妮的

居住地克罗茨纳赫,并于 6 月 19 日举行了婚礼。从此时至 11 月离开祖国的时期内,他除了继续批判黑格尔的国家学说外,还广泛地阅读和摘录了大量的历史著作和政治学著作,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五本“克罗茨纳赫笔记”。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学说,纠正了黑格尔对国家与社会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国家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为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1843 年 11 月,马克思和燕妮移居“新世界的新首府”巴黎,从此开始

了他们长期的侨居生活。从此时到 1845 年 2 月被法国政府驱逐,可称为他的巴黎生活时期。这一时期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上是又一个决定性转折时期。

当时的巴黎是无产阶级运动的发达地区,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心,是各种流派的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集中地之一。这里有形形色色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还有大量的各国流亡工人及组织。因此,在这里一方面存在

着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便于深入地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和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研究,所以马克思选择了巴黎作为和阿·卢格共同编辑刊物的地点,并建议将新编刊物定名为《德法年鉴》。《德法年鉴》的任务是“揭露旧世界,并为建立一个新世界而积极工作”。也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所谓无情,意义有二,即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临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

1844 年 3 月,《德法年鉴》正式出版了,在这个刊物里载有马克思的《<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和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等。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只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人类解放”,才能把人从私有制和金钱的铁蹄下解放出来。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马克思表现出了一种彻底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他认为“在同这种制度进行斗争当中,批判并不是理性的激情,而是激情的理性。它不是解剖刀,而是武器。它的对象就是它的敌人,它不是要驳倒这个敌人,而是要消灭这个敌人。”马克思考察了德国的社会阶级关系,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作了卓越的分析和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光靠理论是不能推翻旧制度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因此,马克思最后又反复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一定要和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但《德法年鉴》只出版了一期就被迫停刊了。随后,马克思即转入了对经济学的系统研究,并深入到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去。1844 年 8 月,他完成了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典型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具有奠基性的重要地位,代表了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最高成就。

在马克思基本确定了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同时,也就是在 1843 年—1844 年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也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 1820 年 11 月 28 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普鲁士的正统思想和宗教传统在这个家庭里是根深蒂固的。1834 年,恩格斯在爱北斐特理科中学读书。这所学校的许多教师的自由主义思想对他的影响很大。

恩格斯在 1844 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从自由贸易理论入手,研究了众多的经济范畴诸如商业、价值、价格、地租、资本、劳动、竞争等等,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不可克服性。这个大纲用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是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被马克思誉为“天才大纲”。

1844 年 8 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了。从此以后,这两位伟大的学者和战士在一个旗帜下携起了手,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同甘共苦,奋斗终身。

1845 年 2 月,马克思、恩格斯的第一部合著《神圣家族》出版了。这部

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石。用列宁的话说,“它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

《神圣家族》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极端主观唯心主义及其危害,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 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只有劳动群众才“创造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斗争。”《神圣家族》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它的目的和它的历史任务已由它自己的生活状况以及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结构最明显地无可辩驳地预示出来了。”

1845 年,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问世。在这部书中,“恩格斯第一个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说明了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止地推动它前进,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

1846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第二部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问世。这部著作是《神圣家族》的继续。它第一次论及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第一次分析了人类历史的几个基本社会形态;它表明了无产阶级专政思想,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哲学基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1847 年 7 月马克思发表了《哲学的贫困》。《哲学的贫困》发展、完善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也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指出:“利润和工资的提高或降低只是表示资本家和工人分享一个工作日的产品的比例,在大多数情况下绝不致影响产品的价格。”这里实际上回答了剩余价值来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并表明剩余价值以利润形式被资本家占有。于是揭开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由于唯物史观的发现,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1848 年 2 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撰写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了,这是无产阶级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科学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于 1848 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已对这个学说(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引者注)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它“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 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 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理论。”“《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 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

(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

《宣言》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指出虽然“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

作用”,但是现在却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把一切都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掩盖着的剥削”。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所存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使“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毫无疑问,“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宣言》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无产阶级是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是一切被剥削被压迫阶级的代表,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世界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斗争方向。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马克思和恩格斯又不断地总结革命经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越来越丰富和完善;而且,他们还特别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因时因地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正如他们在1872 年所指出的:“不管最近 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个别地方本来可以作某些修改。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为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解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正是马克思主义和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