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孙子兵法》概述

一 孙子其人

孙子即孙武,或称孙武子,姓孙名武,字长卿,生于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个贵族家庭。根据《吴越春秋》里记载,孙武发怒时,“两目忽张,声如骇虎,发上冲冠,项旁绝缨。”可见孙武的眼睛很大,声音洪亮,体魄健壮,满头乌黑的硬发,是一位标准的北方大汉。他性格外向、耿直,语言明快、思想深邃。

孙武的祖先大多是齐国的高官。孙武有三个儿子:孙驰、孙明、孙敌。战国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就是孙明之子,孙武之孙(一说是曾孙)。

孙武的活动时期与著名思想家孔子相仿,在公元前551~479年之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争激烈而频繁的时期,也是一个各种学术思想流派兴起、勃发的时代,加之孙武出生于军事世家,使他从小就受到浓厚的军事知识和各种先进社会思潮的薰陶和影响。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宋朝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孙武原是陈国公子陈完的后裔。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完避难奔齐,改称田完,在齐国担任工正之职,管理手工业生产。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因攻打莒国立下战功,齐景公赐姓孙氏,赠封乐安为采邑。田氏家族当时在齐国不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具有革新进步的思想,而且是学有渊源的军事世家。田书足孙武的祖父,能征惯战。另一位兵学家,齐国分管军事的大司马田穰苴也是“田完之苗裔”,他著有《司马穰苴兵法》。还要看到,泱泱齐国的开国鼻祖姜太公本来就是一位军事谋略家。他著有《姜太公兵书》,司马迁说“后世之言兵及阴权者,皆宗太公为本谋”。再加上《管子》等优秀的军事文化典籍,都为孙武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兵法提供了良好条件。

大约在公元前518年,由于齐国发生内乱,孙武之父孙凭,为躲避祸乱,领着全家人到了春秋末期新崛起的吴国。其时的孙武只有20余岁,但他在兵法方面已颇有成就。在吴国,孙武一面过着浇园种地的田园生活,一面潜心钻研兵书、写作兵法,仔细观察吴国的政治形势,等待有朝一日能有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机会。

这时的吴王阖闾在政权得到巩固、国力不断增强的形势下,野心越来越大,希望向外扩张自己的势力,以求称霸一方。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战胜在当时已经十分强大的楚国,对此吴王心里十分清楚。为此,他十分渴求一位良将的辅助。孙武到吴国后,被由楚国逃亡至此的伍子胥发现,两人引为知己。伍子胥在成为吴王阖闾的谋臣后,曾在吴王面前七次举荐孙武。于是,吴王令孙武带兵书来见,在吴宫之中,孙武将自己所著的兵法十三篇献给了吴王,并逐篇予以讲解。

吴王对孙武大加赞赏,任他为将,共谋伐楚大业。当时吴国地处偏僻的江东地区,实力相对较弱,无法一下子打败强大的楚国。孙武建议对楚国长期袭扰,使他们的车队疲惫不堪、国力耗损,对吴国的军事行动习以为常、不加防备。公元前506年,楚王逐鹿中原,造成后方空虚。吴国趁机联合蔡、唐等小国,由孙武统率精兵千里奔袭,在柏举与楚军决战,最后一举攻破楚国郢都。接着,孙武把先胜后战、速战速决、避实击虚、因敌制胜等高超战争艺术运用于与齐晋争霸、与越国争雄的军事行动中。在伍子胥、孙武的辅佐下,吴王阖闾领导的小小吴邦,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司马迁在记述孙武一生功绩时,除了说到这一次“西破强楚”“入郢”的大战之外,还谈到“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吴国北威齐晋已是阖闾之子夫差继位之后的事了,即指公元前484年吴齐艾陵之战打败齐军和公元前482年黄池会盟吴国取代晋国的霸主地位。这样,从孙武公元前512年任将军算起,他在吴国的军事生涯有整整30年的历史。孙武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因史料缺如,不得而知。《汉书·刑法志》说:“孙、吴、韩、白,皆身戮于前”,似乎孙武也同伍子胥一样被夫差所害,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却明确指出:“若张良、范蠡、孙武,脱然高引,不知所往”。《曲品校录·能品哭吴》吴于东也说,“孙子十三篇兴吴,吴几霸矣。功成身隐,盖不欲为胥江之怒涛耳。”《越绝书》记载“吴县东门外有孙子冢”,还建有“孙子祠”。以此看来似乎他又像越国范蠡一样,功成之时,急流勇退,老死山林了。

二 孙子兵书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书》反映了中国战略文化的主要内容。其要旨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即道、力、慎、胜。也即修道、备力、慎战、求胜。孙子兵书对于这四个方面的论述,反映了中国战略文化的精要之处,对现实的战略运行,仍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首先,它简约地用一个“道”字论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孙子兵书》开宗明义就指出战争是国家大事,其胜负决定于“五经”、“七计”,而“五经”、“七计”的第一位是道。这个道就是黄帝所说的“德”,也就是进步的清明的政治,认为开明的政治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影响。

其次,《孙子兵书》主张备力。这个力,主要是国力、军力。《作战篇》主要论述了国家的经济、财力与战争胜负的利害关系。孙子主张在“修道保法”的基础上,重视力量的培育和运用,将“度、量、数、称、胜”作为运筹的基本原则,要求对敌我力量其及对比做到心中有数。关于军力问题,孙子是主张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敌人的。当然,《孙子兵书》的第一要义是不战而胜,第二要义是伐谋、伐交。但当两军对阵战斗的时候,则强调“威加于敌”,“以镒称铢”,形成绝对优势。并明确指出“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一部孙子兵书,很多处讲了如何使自己力量形成优势、强势,如何使敌人力量成为劣势、弱势,这成了整个兵法运筹御敌的重要内容,而这些运筹都是以一定力量为基础的。所以孙子讲谋,然谋不离力,而是对力的巧妙合理的运用,以发挥力的最高效力。

再次,中国战略文化的一个闪亮点,就是孙子提出的“慎战”思想。孙子的慎战思想包含以下内容:

(1)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孙子兵书第一句就是“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接着又说:“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2)开战要特别谨慎。“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火攻篇》);(3)要有充分的多方面的战争准备,做到“先为不可胜”;(4)力争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先伐谋,次伐交,不得已而伐兵,攻城。伐谋、伐交是在明道、备力的基础上,造成一种必胜的形势,使对方不战而屈。即使伐兵、攻城,也要做到集中优势兵力,方可战而胜之;(5)要充分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6)计划周密,多算胜,少算不胜。《孙子兵书》提出了很多谋攻的方法,有些是带有很高超指导性的思想和原则,都是建立在慎战这一基点之上。

最后,《孙子兵书》是求胜之法。赢得胜利,是研究战略文化的归宿点。孙子虽然视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乘境界,但大量讲述的还是如何取得胜利,他对胜利的论述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是全胜思想。所谓“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孙子看来,只要各方面准备就绪,有压倒对方的力量,并造就了“决积水于千仞之谿”的形势,这样就可不经过交战而使对方屈服,不经过强攻就可以占领对方的城堡。所谓“必以全争于天下”使“兵不顿而利可全”,这才是善于用兵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完美的胜利。

第二是先胜原则。“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也就是充分作好战争准备,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机去击败敌人。这个准备是各方面的,包含了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军事的、物质的、精神的等等。

第三是知胜原则。《孙子兵书》对“知”的论述很充分,约有80处左右。其中关于知彼知已,知天知地的论述,几乎尽人皆知了,孙子在《谋攻篇》中还提出了知胜之道:“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孙子还提出“知得失计”、“知动静之理”、“知死生之地”、“知有余不足之处”、“知战之地”、“知战之日”、“知诸候之谋”、“知九变之术”等等。总之孙子十分重视了解实情,把了解战场上变化的情况作为他灵活指挥的重要条件。

第四是易胜原则。“善战者,胜于易胜也。”易胜之敌,一为弱敌,孤敌,疲敌,饿敌,怯敌,骄敌等,二为实际上已处于败势或已暴露败形的敌人,即“胜已败者”。这是选择作战目标、作战对象的一个重要原则。

第五是力胜原则。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攻而胜之,兵力相当,就要设法分散敌人,兵力不够只能采取防守,如果我方力量与敌相差悬殊,则要采取游击躲避的方法。所谓“十则困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散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避之”。

第六是强调智胜。所谓“上兵伐谋”,说的就是智胜。“兵者,诡道也”,战略战术,都是运用谋略。智信仁勇严,智是选将的第一要求。孙子强调先计后战,致人而不致于人,造势任势,分敌专我,审时度势,灵活制敌,出奇制胜,攻敌不备,讲究主客、众寡、专分、虚实、奇正等策略运用。

第七是勇胜。勇敢也是孙武所重视的,他将勇作为选将的要素之一。孙子还强调激励士气,“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杀敌者,怒也”、“疾战则存”。还强调行动快速,阵容严整“其疾如风,其徐为林”、“后如脱免,敌不及拒”。当一切方针大计确立之后,当两军交战之时,孙子认为上下齐心,奋勇作战,有“诸刿之勇”,就是此时的要务了,“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孙子谈勇,还有一可贵之处,认为将士的勇与怯,是两军的态势优劣造成的(“勇怯,势也”),所以要设计调动敌人,造成有利于我的态势,这就使将士的勇敢作战具备了更好的前提,更有信心去取得胜利。

第八是修功思想。进行战争是为了胜利,但也不仅仅是为了胜利,还要考虑到胜利以后的情况。孙子认为打胜了而不“修功”那是很危险的。“费留”,浪费滞留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取得了胜利而不能巩固胜利,则不过是对生命、资财的浪费。所以取得胜利后,应该做好“修功”,“修功”,即修明政治,恢复经济,安抚民众,安定生活,肃清残敌,论功行赏,激励士气等等胜利后的各方面的善后工作。孙子认为战胜攻取后的修功,这是开明的统治者和优秀的将帅都要考虑到和做到的。

三 《孙子兵书》的流传及影响

《孙子兵书》也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全书六千字左右。《孙子兵书》最先是在中原广为流传。据韩非子《五蠹》篇记载,战国时,几乎所有的藏书者家里都收藏有孙子和吴起的著作。事实上,在《战国策》、《尉缭子》、《吕氏春秋》、《荀子》、《淮南子》等书里,都多处引用了《孙子兵书》里面的话。三国时的诸葛亮,曾盛赞孙子的高超计谋,他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可见,他把曹操的用兵策略归结于孙子和吴起的军事思想。曹操本人在为《孙子兵书》作注时,也有不同凡响的见解。他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在他看来,孙子的许多谋略已深入到军事行动的精髓里去了。

唐太宗李世民在与他的名将李靖问对时也对《孙子兵书》赞不绝口,他认为所有的兵书著作,都没有能超过《孙子兵书》的,他尤其对孙子特有的观察问题的方法及权衡利弊的能力极为赞誉。

明代武官兼学者茅无仪更是把《孙子兵书》看作是中国武经之纲。他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这句话清楚点明了《孙子兵书》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既包括了前人的优秀成果,也是后代军事理论发展的基石,简练而准确地说明了这部兵书在兵学史上的地位。

从国外看,《孙子兵书》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历史学家莫里斯·马特洛夫博士曾说过这样的话:“在20世纪进行战略抉择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上进行战略抉择更是事关重大。《孙子兵书》所提供的正是高超的智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孙子兵书》之威名不胫而走,许多国家的著名军事家与杰出的学者都对它在谋略学上所具有的价值推崇备至。俄国著名学者E·A·拉津教授说:“孙子在古代中国军事理论思想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之大,相当于古代世界的亚里斯多德在许多领域发展的知识”。英国功勋卓著的军事家、元帅蒙哥马利也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学院都应把《孙子兵书》列为必修课程。与此同时,翻译和出版有关孙子的著作也纷至沓来。继美国退休准将格里菲斯的《孙子》新译本问世之后,接连推出的有队阿多俊介的《孙子之新研究》、佐藤坚司的《孙子思想史的研究》等。有学者统计,从20世纪起,仅西方世界,便出现过《孙子兵书》的7种英译本。

美国著名的亚洲家世小说家詹姆斯·克拉维尔在为美国出版的一本《孙子兵书》英译本所写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热情洋溢而又风趣幽默的话:“所有的现役官兵、所有的政治家和政府工作人员,所有的高中和大学学生都要把《孙子兵书》列为必读教材。……如果我当了总司令、总统或总理,我就要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对全体军官,特别是全体将军,每年进行一次《孙子兵书》十三篇的口试和笔试,及格分数是九十五分。任何一个将军如果通不过测试,就要按制度立即免职,并不许上诉;其他军官(如不及格)一律降级。”

现在,《孙子兵书》是美国军人,特别是军官的必读书籍之一。在美国国防大学和陆军军事学院的有关课程设置中,指定参考书目里也都无一例外地包括《孙子兵书》。美国兰德公司的著名学者波拉克曾撰文说:“孙子是军事史上最负威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但在中国,而且对中国之外的许多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孙子兵书》对军事战略提出了很概括的见解,它的内容是许多不受时间限制的作战指导原则,而不是应付种种具体情况的详细建议和忠告。从这个方面说,它是名副其实的“兵典”,学者和军人总能从中获得教益。

《孙子兵书》不仅是一部举世公认最具权威的军事战略著作,而且它所包含的战略思想还被广泛地运用在激烈的商战之中。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竞争如战争。”

在21世纪的今天,资讯科技超速发展,把分散的国家和地区联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们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和更大的挑战。如何方能在此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获得一席之地,这是考验人们心理、才能、谋略等多种因素的智力游戏。无论作战还是经营,都需要决策、组织、计划和指挥,而《孙子兵书》所体现的战略思想正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们获胜致富的重要指南。它涉及到管理学、战略学、市场营销学等诸多方面。时人争读,形成“孙子”热潮,历久不衰。

最早把《孙子兵书》的谋略思想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和商事竞争的是日本的企业家。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在1951年接管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小石川工厂,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东洋精密工业株式会社的前身。大桥武夫为什么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他在其所著的《孙子兵书》、《用兵法经营》等书中指出,他的成功之道就在于运用了《孙子兵书》的“神算”、“料敌”、“任将”、“得人”、“发机”、“出奇”、“上下同欲者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等谋略;日本索尼电器公司也坦承,他们之所以能在短短45年的时间中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正是在于他们运用了孙子的“以正合,以奇胜”的“奇正之术”,不断推陈出新,研制质优价廉的新产品;日本的丰田、本田汽车制造集团亦是运用了孙子的“集中兵力”、“后发制人”、“致人而不致于人”、“因敌变化,出其不意”、“知彼知己”等战略、策略思想,在与欧美同行的竞争中,取得了胜利。

日本学者村山孚曾说,日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两大支柱,一个是美国的现代管理制度,一个就是《孙子兵书》的战略和策略。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他之所以能够从1918年的100日元发展出现在拥有130多家工厂、地跨五大洲的“松下王国”,正是依赖了《孙子兵书》。他说:“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真背诵、灵活应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主席罗杰·史密斯在1984年销售汽车830万辆,居世界首位。他说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从2000年前中国一位战略家写的《孙子兵书》一书中学到了许多东西”,使他有了一个“战略家的头脑”。美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如哈佛大学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商业管理学院都把《孙子兵书》融入了MBA的战略课程中,开设了《孙子兵书》的课程,要求学生熟背《孙子兵书》。

可见,由《孙子兵书》所衍生出来的学科不仅仅在于军事,它早就突破了兵书的限制,在当今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领域。《孙子兵书》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已成为指导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乃至人生各个方面的不朽经典。尤其是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孙子的谋略思想更是为众多的企业家所学习和运用,成为经营者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有人还从《孙子兵书》中总结出了经营管理十大原则:第一,慎战原则;第二,先知原理;第三,利害原则;第四,谋攻原则;第五,利动原理;第六,主动原理;第七,专一原则;第八,奇正原则;第九,速战原则;第十,良将原则。例如,以孙子的慎战原则为指导,就要求经营者注重分析客观条件,把握市场机会,要尽量避免与竞争对手的正面对抗,力求胜于无形,并始终贯彻全胜的思想,不过分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以求得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如果能够将孙子的各种谋略思想灵活地运用于企业市场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必然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在渴求拥有财富的同时,不要忘了要注意经验与智慧的累积,因为智慧会使我们的财富不断得到增长。《孙子兵书》能赋予我们智慧,让我们能站在这位伟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使眼前的战场、商场、情场所呈现出的复杂现象变得明了简单。

可以这么说,《孙子兵书》的运用已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超越了时空和国家的界限,成为全世界的宝贵财富。正如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学者波拉克所说:“孙子和孔子一样有永恒的智慧,这种智慧属于全世界。”

四 《孙子兵书》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孙子兵书》就其本质属性来说,是关于治军作战的兵学著作,也就是说,它是一部军人学习和运用的兵书。自它问世以来,无数军事家、战略家学习它,实践它,从而在战争舞台上创造出许许多多的辉煌业绩。但是,《孙子兵书》与其它许多军事理论著作一样,还可以应用到军事以外的广泛领域之中,诸如企业管理、商品流通、体育竞技、人际关系、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商战领域的应用。

俗语说,商场如战场。早在2000年前的战国时代,经济思想家白圭“治生产”,采用的就是“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史记·货殖列传》)取得成功。当今世界上,企业家运用兵法于经营管理更为普遍,理论研究的成果也十分丰硕。

兵战之法之所以可以转化为商战之法,其基点就在于控制和竞争。所谓控制,就是管理上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所谓竞争,就是经营上的竞争、谋略和方法。

从控制的角度看,为了处理好人际关系,协调好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孙子兵书》所揭示的若干军事管理原则正可以为企业家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料。提纲挈领而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任人,要“智、信、仁、勇、严”,五德兼备;用人,要“将能而君不御”;教育管理,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信赏明罚,恩威并施;组织机构,要“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精干高效。总之,要使整个企业做到“修道保法”,“齐勇若一”,高度统一,高度集中、士气旺盛。

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家要想在市场抗衡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市场,《孙子兵书》更可以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借鉴。商争如军争,军争难,商争也难。商争面临市场角逐、市场较量、优胜劣汰、利赢本亏,等等,因此,十分需要学习和掌握灵机应变之术,《孙子兵书》关于庙算决策、示形造势、因敌制胜、奇谋诡诈等等方面的论述,正可以移植到生产经营中来。

依此类推,举凡存在智与力的竞争的社会生活领域,如体育竞赛、医疗卫生、人际关系等,兵法都有用武之地。但我们从中外移植和运用《孙子兵书》的社会实践中不难发现,其中也有一个深浅之别,文野之别,高下之别。那些简单比照、牵强附会的移植只是得其皮毛,而那些善于把握规律,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才能得其神髓,从而真正从《孙子兵书》中获得营养,得到启迪,受益无穷。而真正要把握这种移植、这种借鉴是极不容易的。比如,一个企业家从《孙子兵书》中看到关于赏罚严明的论述,于是联想到在企业中也应赏罚严明。诚然,这不失为一种借鉴,但我认为这种举一而知一的借鉴和启迪只是浅表的、低层次的。深层的移植、批判的借鉴则不然。移植者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准确地认清商场与战场、商战与兵战的异同,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前提。兵法对经营管理的移植如同狒狒的器官对人体的移植,其生命力的长短强弱,关键在于对二者异同的识别与区分,并据以采取正确的方法。不然的话,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如说,兵战的规律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而商战的规律是赢得市场,扩大销售。由于有此不同,因而“兵者诡道”、兵不厌诈等等在商战中就不能简单地移植和套用。

从思维方法上说,兵法向经营管理方面的移植靠的是直觉顿悟,是一种非逻辑的、没有中介的东方式的直觉思维方式。我们知道,无论有多少相似之点,然而商场毕竟不是战场,竞争毕竟不是战争,商战之术也毕竟不是兵战之术,因此,要把商战同兵战挂起钩来,就有一个兵法原则转换角度的问题,而这个转换不是依靠逻辑推理,而是依靠顿悟——以石攻玉的顿悟。这一方法是借鉴者们不能不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