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绿色学校

学校宜种些高度不超过首层窗台的小灌木,离建筑物5米以外方可栽植高大乔木。门庭两侧配植四季花木,或种植些名贵的树种。行道两旁可栽植易管、耐剪、生长粗放的树种,也可配些开花的中小乔木。运动场与教学区之间应栽植隔音防尘绿化带,场地周围可种些高大庇荫乔木,少种灌木。

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是指在原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废弃物处理等各种环节中,地球环境负荷力最小,并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功能建筑材料。建材工业是地球上资源用量最多,破坏绿色土地最多,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绿色建材就是要探索把环境负担最为严重的产业转变成对地球环境负担较少,甚至有贡献的产业的途径。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把建材变为真正的绿色建材作为最终目标,即研究开发大量利用废渣的高技术建材;研究开发节能建材和太阳能建材;研究开发抗菌、吸臭与健康型建材等新型建材。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效率高、环境好又可持续的建筑,自身适应生态而又不破坏生态的建筑。它遵循以下三项原则:(1)资源经济原则。建筑中减少和有效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如生产、运输低能耗,采用人和小型车辆可运输的建筑材料,中水利用,低速洗浴喷头,较小冲厕水箱,高压冲厕;乡土景观;短寿命易耗品的再利用;太阳能利用;气流利用;建筑屋顶和外表雨水收集利用等;(2)全寿命设计原则。在建筑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减少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3)人道设计原则。人的一生有70%的时间在室内,必须考虑人的生活质量和自然环境。

绿色产品

所谓绿色产品,就是指那些在生产和使用以及用过之后的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都比较小的产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生产企业彻底转变观念,不仅要关心经济的持续发展,也要关心社会、环境的因素,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从新产品设计、开发,到原材料和生产技术的选用,都能采取有利于环境的选择。绿色产品的关键是绿色设计,即不仅考虑到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还要重视产品的使用功能完结之时的回收处理问题,尽量地使产品的零部件能够翻新和重新使用,或者能够安全容易地将这些零部件处理掉。因为在资源匮乏和废弃物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产品的易于销毁回收已经变得同易于制造一样重要。

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指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绿色包装首先要求用料要节约资源,力求减少废弃物量,用后易于回收、重复使用或再生为其他有用之材。其次是焚烧时可回收热能,不会产生毒害性气体,填埋时少占用土地并能自然降解。实现绿色包装可通过如下几个途径:

(1)简化包装,节约材料,既降低了成本,又减轻了环境污染,更主要的是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拉近了同消费者的距离;

(2)包装重复使用或回收再生,如在日本兴起了多功能包装,这种包装用过了之后,可以制成展销陈列架、储存柜等,实现了包装的再利用;

(3)开发可分解、降解的包装材料,目前已开发研制出多种可降解塑料。如有的塑料包装品能够在被弃埋入土壤后,成为土壤中微生物的食物,在很短时间内化为腐殖质。

绿色消费

知道我们的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然而作出正确的选择——只使用我们公平的一份资源,以使后代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这里包括三层含义:

(1)倡导消费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

(2)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

(3)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不是以挥霍消耗资源、能源求得生活上的舒适,而是在求得舒适的基础上,尽量节约资源和能源。

绿色生态住宅

绿色生态住宅在国际上亦被称为绿色住宅、生态住宅、可持续发展住宅等,其核心是实施住宅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生态住宅遵循全球人居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了国际上公认的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是: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与融合。

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三种模式为:人类的生态模式,现有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

评价生产活动的三个效益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将以上“三大主题”、“三种模式”、“三个效益”进行优化整合使其协调一致,从而制定出绿色生态住宅的技术、经济标准,这是当前国内外共同研究的问题之一。

生态住宅要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供热、空调系统进行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至少要达到50%以上,同时鼓励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在水环境方面,室外要设立将杂排水、雨水等处理后重复使用的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供水设施一律采用节水节能型。生态小区的室外空气质量要达到二级标准,日间噪声小于50分贝,夜间小于40分贝,同时建筑设计中也要有隔音降噪措施,使室内噪声日间小于35分贝、夜间小于30分贝。生态小区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要全部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达100%,并实现垃圾分类。生态住宅是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居住环境,而不仅仅是住宅加绿化。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是发达国家在第三世界开展的以培育和引进高产稻麦新品种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技术改革活动。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派遣农业专家到亚、非、拉国家设立各种农业研究中心,选育推广水稻、小麦、玉米高产品种,揭开了绿色革命的序幕。

20世纪60年代初,基金会在菲律宾建立了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并在不长的时间内陆续推出若干矮秆高产水稻新品种。从1965年起,一些稻麦新品种陆续向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推广。这些稻麦高产品种的产量比当地品种高出1~3倍。70年代又在印度、印尼、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推行。

近年来,随着遗传工程的迅速发展,人们寄希望于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开展。在第一次绿色革命的基础上,1990年世界粮食理事会第16次部长会议首次提出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新的绿色革命。其主要内容包括:

(1)在巩固水稻、小麦、玉米育种等第一次绿色革命成果的基础上向农业其他领域扩展;

(2)在有效利用灌溉地的同时,向旱地、低地、丘陵山地扩展;

(3)扩大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展“基因革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固氮、抗寒、抗高温、抗盐碱、抗病害的优良品种,将为农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目前,第二次绿色革命已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展开,将为发展食物生产,提高生产力水平,解决亿万人的吃饭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绿色能源

“绿色能源”有两层含义:一是利用现代技术开发干净、无污染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二是化害为利,同改善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城市垃圾淤泥等废物中所蕴藏的能源。与此同时,大量普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1987年以来,工业化国家利用太阳能、水力、风力和植物能源获得的电力相当于900万吨标准煤的能量,而且这种增幅在本世纪内将以平均每年15%~18%的速度增长。从1981—1991年工业化国家仅在风力和太阳能两种发电设备方面的成交额就达120亿美元,其中,美国、德国、日本、瑞典和荷兰等国家进展最快。

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负载着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强调防止、治理环境污染,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在现代,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那种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人定胜天”的观念已经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人是生物圈的构成要素,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结果不对称的互动关系。无论人的作用多么大,人对自然的影响只是改变自然的具体演化方式,不可能毁灭自然,更不可能消除自然的存在。但自然对人的巨大反作用就有可能毁灭人类,消除人类的存在。即使全世界所有的核装置同时全部爆炸,毁灭的是人类,不是地球。因此,在最高意义上讲,自然才是人的主宰,人只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然作为人的生存环境,人对自然的任何影响最终都转化为对人自身的影响。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也只是相对人而言。离开了人,自然界无所谓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

自然界的各部分紧密联系,地球表面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影响。如果不加控制,点污染会发展为面污染,局部的生态恶化会逐渐影响到整个地球生物圈。绿色技术可以防止和治理污染,改善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绿色技术的开发、应用,总是在具体的区域进行。那些应用绿色技术的区域,环境问题就得到解决。具体区域环境问题解决了,就是对比邻区域的“生态支持”,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作出了贡献。如果现在所有区域都开发、应用绿色技术,那么,困扰人类几百年的环境问题就可望在不久的将来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将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美丽、富饶的地表自然。显然,绿色技术的开发、应用是一种善的行为,绿色技术负载着伦理价值。

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在政府法规、市场力量和公众压力综合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选择绿色战略,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生产绿色产品。企业之所以开发、应用绿色技术,主要是绿色技术负载经济价值。这些经济价值可能是显性的、货币化的,也可能是隐性的、非货币化的。

绿色技术的经济价值

绿色技术的经济价值包括三部分:一是内部价值,指绿色技术开发者或绿色产品生产者获得的价值。如绿色技术转让费,清洁生产设备、环保设备和绿色消费品在市场获得的高占有率等。二是直接外部价值,指绿色技术使用者和绿色产品消费者获得的效益。如用高炉余热回收装置降低能源消耗,用油污水分离装置清除水污染,使用绿色食品降低了人们的发病率等。三是间接外部价值,指未使用绿色技术(产品)者获得的效益。这是所有社会成员均能获得的效益(如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也是绿色技术负载的最高经济价值。

林德曼的发现

1941年美国耶鲁大学生态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研究报告。他对50万平方米的湖泊作了野外调查和研究后用确切的数据说明,生物量从绿色植物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按食物链的顺序在不同营养级上转移时,有稳定的数量级比例关系,通常后一级生物量只等于或者小于前一级生物量的1/10。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律”。如果把这种关系表现在图上,用横坐标表示生物量,在纵坐标上把食物链中各级消费者的数量依次逐级标出,那么,整个图形就像一个金字塔,在生态学中称之为群落中的数量金字塔。1942年,他又发表文章,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流动在不同的营养级之间存在的定量关系,是维持所有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林德曼的理论为生态科学打下了理论基础。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伦敦上空烟雾笼罩,持续4天不散,几千市民感到胸闷、咳嗽、喉痛、呕吐。4天时间,老人和病患者共4000人死亡;两个月后,又有8000人相继死去,这是一起世界上罕见的灾难性污染事件。据伦敦当局分析,这次事件是由伦敦市民烧煤过程中排出大量的煤尘和二氧化硫等毒气所形成的硫酸烟雾。因伦敦以烟雾最为著名,故称“伦敦烟雾事件”。此后,1956年1月,1957年12月,1962年12月,1963年1月,又多次发生过类似的空气污染事件,因急性中毒死亡的人数从几百人到上千人不等。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称“地球会议”。为纪念斯德哥尔摩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召开20周年,1992年6月3日,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中心”组织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6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10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大会上发言,中国总理李鹏出席大会并讲了话。

这次大会是继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之后,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本届大会的会徽是一只巨手托着插着一支鲜嫩树枝的地球,告诉人们:“地球在我们手中。”这次大会的宗旨是回顾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召开后20年来全球环境保护的历程,敦促各国政府和公众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合作,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而共同做出努力。会议通过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又称《地球宪章》)和《21世纪行动议程》,154个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48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还通过了有关森林保护的非法律性文件《关于森林问题的政府声明》。“里约宣言”指出: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世界各国应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为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而努力。

60000种植物将绝种

卫星对地球监测的情况表明,不毛之地正在吞噬着绿色土地,每一分钟就有2.5105平方米的热带森林被砍伐。有统计说,在最近10年中消失的树木种类比过去1000年消失的还要多。今后30年,将有60000种植物在地球上消失。到20世纪末,世界森林面积已下降到占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到2020年,将下降到七分之一。如果再发展下去,170年后,全世界的森林将消失殆尽。人们常说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已经令人怀疑,地球上的植物有一下子消失的危险。

现在的问题在于地球上的人口过多。越来越多的空地被占据,张口吃饭的人不断增加,然而大自然“母亲”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喂养他们。目前世界上有20亿人直接依靠开发森林生活。印第安人原始的刀耕火种毁坏了大面积的森林,现代耕作技术使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外国公司在亚马逊森林地区的开发活动已使许多森林被毁。东南亚是世界上林木毁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木材出口量最大的地区。统计数字表明,发展中国家每年工业性砍伐林木51010平方米,而造林面积只有10亿平方米。最近40年,40%的热带森林已经消失。森林的减少改变了热带雨季的周期,同时造成洪水泛滥。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日益荒芜,人类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专家们认为,那些控制世界经济的大国政府应该负起更多的责任,预计要抑制住森林的减少每年约需要80亿美元投资。

目前世界上有5000多个非政府组织正在不辞辛苦地为保护环境而忘我地工作。由于他们的努力,地球上才有了新的森林,砍伐林木采用了新技术保护周围林木的生长),并把某些地区宣布为自然保护区。人类能否摆脱目前面临的人口、资源及环境恶化的困境,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保护大自然,改善生存环境是摆在每个国家、每一地区面前的严峻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