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

尽管人们常把雪花比作“白衣天使”、“白雪公主”或“柔和的情人”、还有“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却也有人毫不客气地将它比作“白色的魔鬼”。由积雪导演的悲剧——“雪崩”,常常造成悲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阿尔卑斯山脉的一幕惨剧,至今人们记忆犹新:奥地利——意大利战线上,沿着积雪的山口发生了雪崩,数以万计的士兵死于非命。

1962 年在南美一场类似的灾难降临到山国秘鲁,瓦斯卡兰山一个超过

300 万吨级的“白色魔鬼”,在短短几秒钟内就吞噬了 8 个大村庄,许多人被活埋而丧生。

雪崩不仅充当灾祸的元凶,还常“借刀杀人”,以它产生的“气浪”制造残酷暴行。1954 年冬,在美国某车站,一场雪崩所产生的气浪(宛如巨型炸弹的冲击波),将 40 吨重的车厢举起并抛到百米之外。同时,更为笨重的电动机车则与车站相撞,使车站变成一片废墟。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一位滑雪者竟遇到这样一次雪崩:滑雪者和雪崩块都以每小时 200 英里的高速度从山顶冲到山麓,以致压住的空气被压缩而变得热了起来,于是融化了一部分雪。可是,几分钟内融雪又再冻结成冰, 当救援队到达这个还活着的滑雪者那里时,他们不得不用锯子把他解救出来。

在我国,积雪山区尤其是永久积雪的高山地区,也常年有“白色魔鬼” 逞凶。其中以阿尔泰山及天山西部、西藏东南部为最。50 年代,西藏波密地区曾出现过一次雪崩。当时一个庞大的雪体从海拔 6000 米的高山上崩落下

来,由于下落的速度快,运动中产生飞跃,翻越一条海拔 4000 米的山脊,最

后堆积在海拔 2500 米的江水中,阻塞了河道,截断了交通,它所到之处,车毁人亡,森林树木一扫而光,至今仍劣迹斑斑,依稀可见。

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雪崩?在陡峭山上的大量积雪是不稳定的,在本身重量的长期压力下,其物理特性会有很大变化。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整体崩落下来。不仅巨大的声响,且极小的震动(一根树枝落下)、刮风、气温忽冷忽热,甚至阴影覆盖都能触发雪崩的发生。如:有时只要在山里大叫一声,无情的雪崩就伴着死神倒下来,以致许多山民至今仍信“山里的妖精”、“可怕的白骨精”;突然受热,则可融化部分雪以提供足够的水来润滑其余部分的滑行;突然冷却(如阴影覆盖或日落时),可使已出现的液态水结冰, 结果由于水的体积会膨胀约 11%,同样能引起雪崩。此外,据专家计算,田野上长约 1 公里的雪被在温度下降 1 度时,其长度大约要缩短 17 厘米,这种冷缩作用对于产生最初的决定性震动也是足够的了。

为了征服雪崩,人们采用了种种方法,如采用炮击战术,用炮火扫射有崩落危险的雪;或用切割法及雪崩斜坡栅栏法。后者就是用金属和尼龙网来阻挡积雪崩落,或在积雪区建立防雪崩栅栏和土堤。人们还提出一些奇思妙想:建议前往山区的人带上装有压缩气体的气球,以便在危急的情况下,气球在两秒钟内即充满气,并把它的主人抬升到雪崩之上。事先计算好的气球载重量仅限于把人悬浮在雪崩之上,就如浮标一样,而不会使人飞走。

当然,借助精密的仪器发布雪崩预报更为上策。据报道,芬兰已制造了一种仪器,能在雪崩形成之前很久预报出雪崩的危险性。该仪器能自行测量

雪层的厚度,雪的湿度,并且能根据这些资料确定危险的雪崩是否会在这里出现。瑞士雪崩危险区的救援服务部有大量微型收发报机,并把它们租给准备上山的人,如果发生不幸,那么根据安装在皮鞋上的收发报机的信号,就能发现被埋在深达 8 米雪底下的人,精确度达到 30 厘米。

勿庸置疑,雪崩这个“白色魔鬼”尽管猖獗,人类终将设法减少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