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渐 趋利避害
人类在同灾害的抗争中不断发展,到了今天,人类对灾害的成因、规律和后果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防微杜渐、趋利避害成为可能。
人们已认识到日益增多的洪涝灾害是由于水土流失的原因,而水土流失
则起因于过度开荒。历史上人类早就创造了一些控制土壤流失的方法,如修建梯田、实行轮作制和休闲制等。如今,美国农业又实行了一种新式的免耕法。这种免耕法不用犁翻耕土地,让作物残余留在地面,种子就直接条播在土地里,以后也不用中耕机,而用除莠剂去杀死野草。除莠剂的大量推广, 实行少耕和免耕,这样可以保持土壤。因为作物残余部分留在田间,减弱了雨水冲刷,表面径流也大为减少。美国采用免耕法的土地,1983 年上升到 0.51亿公顷,约占全部作物面积的 1/3。人类滥垦滥牧的动机在于获得食物,若能控制人口增长,特别是在那些自然条件不太好的地区,就可以减轻对土地的压力。土地的沙漠化同样源之于此。除了控制人口外,合理放牧、退农还牧以及人工恢复植被等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如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北部的榆林地区,经过长期的植树造林和植草治沙,气候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风速降低了 49%,现在该区已是“风沙退、农牧兴”,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人。”据估计,如果不控制沙漠的蔓延,到本世纪末,全世界将有 1/3 的土地荒废,无数的人将面临饿死的危机。与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比较起来,环境污染也许对未来的人类更具有威胁性。工业革命带来的“潘多拉盒子”的打开,造成地球上江河湖海臭气熏天,蔚蓝天空烟雾弥漫、酸雨普降、臭氧空洞⋯⋯据预测,从现在起,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到 2050 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继续增多,将使地表气温升高 1.5~ 5.5℃,海平面将升高 0.2~1.56 米;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继续扩大,北极上空也将重蹈覆辙;酸雨将成为上天的心酸泪水倾盆而下⋯⋯一个个灭顶之灾在预警!谁又能说这是“杞人忧天”呢?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显然,人类只有在这种状况还未达到严重程度之前就采取相应的措施才是现实的明智之举。据美国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100 年前全世界每年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碳仅 9600 万吨,而目前已达 50 亿吨,21 世纪将达到 80 亿吨。为此要求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首先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 1%~3%;其次,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将世界今后 20 年间照明、交通、电器和工业能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一倍,
这样可使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减少 30 亿吨;第三,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要从依靠矿物燃料过渡到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与核能等新能源, 把阳光、风、地热和土地带回到人类生存的手段中去,同时扭转毁坏热带森林的趋势,大大提高森林的覆盖率;第四,特别应该减少氯氟烃的生产,它不仅是臭氧损耗的罪魁祸首,而且是温室效应的帮凶。1987 年由许多国家政府共同制订的蒙特利尔协定仅要求到 1999 年将氯氟烃产量减少 50%,但 3
年后就改为到 2000 年完全取消其生产。1992 年 2 月上旬,美国宇航局和几所大学的科学家宣布,在北半球某些地区包括美国最北部、加拿大、欧洲和俄罗斯上空的臭氧层在 1992 年冬到 1993 年春要减少 40%,原先的氯氟烃减
产计划被大大提前。德国和美国的环境部门先是分别要求在 1995 年和 1996
年前停止氯氟烃生产,不久又把这个时间表分别提前到 1993 年和 1995 年。现在北欧有的国家已在告诫居民外出时尽可能戴帽子和墨镜了。
对于各种灾害,人们已开始从认识到防治,希望在前头。
灾害常给人类无穷的灾难,然而,灾害是不是一无是处呢?也不尽然, 问题是人类如何努力做到趋利避害。冰岛是北极圈之内的一个火山之国,全国诸多岛屿中至今还有火山在喷火。然而,冰岛人民也没有离岛而去,他们充分利用火山带来的地热,使得地处北极的岛国人民不仅得以生存,而且在
暖房里照样生产热带水果与花卉。有趣的是,日本和冰岛这些岛国,可因为海域中的火山喷发,给他们带来一个个拔海而出的新岛,扩大了他们的领土。
沙漠历来被看作是生命的禁区,黄尘滚滚,飞沙走石,满目凄凉,一片死寂,还常常起风带沙,肆虐人类的田野和村落。这样的不毛之地难道于人有利吗?沙漠其实并非生命绝迹之处,片片绿洲点缀其中。由于气候干旱, 日照丰沛,只要有水,对农作物和瓜果生长极为有利。世界上最甜最好的瓜大多产在沙漠。美国加利福尼亚沙漠和以色列内格夫产的甜瓜是世界上最甜的。沙漠又是蕴藏着丰富矿产的宝地。世界上主要油井几乎都在沙漠之中。中东的石油闻名于世,撒哈拉也有不少油田,我国的塔克拉玛干也是一个油田。沙漠是培育藻类的理想之地。在人口剧增的今天,粮食紧缺,耕地匮乏的态势愈趋严峻,藻类已被许多国家列为未来粮食来研究开发。日本科学家在科威特沙漠成功地作了实验,仅用了两个普通游泳池大小的培育池,在半年中竟生产了 37 吨蓝藻,并用这些蓝藻提炼液制成调味剂,生产富有营养的饮料、面包和饼干,将残渣以一定的比例掺入饲料,喂养瘦肉型猪和产蛋鸡, 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日本科学家作了一个估算:从目前沙漠中对蓝藻的培育来看,按世界人口 50 亿计,需要占用 20 万平方公里的沙漠。而全球沙漠面积为 3140 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地球陆地面积的 1/4。在人满为患的今天,正确认识沙漠,利用开发沙漠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钱学森同志早就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重要性。20 年来,我国在固沙造林、改造沙漠的沙产业上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这一产业将在 21 世纪有更大的进展。
其他的灾害经过人的主观努力也可以为人类造福。如对垃圾的利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垃圾已成了一大灾害隐患。200 多年前,法国著名学者傅立叶说过一句名言:“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利用垃圾, 已成为我国江西省丰城市的支柱产业。从废塑料、油渣、玻璃、废纸到毛发杂骨等,按类分拣,建立了 110 个废物加工厂。这 110 个工厂占全城企业总
数的 1/6,每年产值 1 亿多元,利税达 1000 万元。安徽省更是利用粉煤灰生产出优质铝氧和高标号的水泥来。而在沈阳市用肉类加工厂的猪血、肉渣生产出了高蛋白的饲料,这种饲料可与进口鱼粉媲美。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灾害,在它给人类酿成灾祸的同时,我们有没有从中获利的可能性,能不能趋利避害呢?